POPPUR爱换

标题: SAS阵列卡和硬盘的一点感受 [打印本页]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2 20:27
标题: SAS阵列卡和硬盘的一点感受
用上SAS阵列卡和硬盘后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能获得服务器上那种快感吗?原来的SATA搭配阵列卡能否提速?
说的再说不如自己感受一下,但只能选择二手的产品,目标就是Dell PERC系列中的5i或者6i。

1,淘了块Dell Perc 6i,加上电池后1K多点,没选择5i只是觉得6i功能多点,还有个RAID6会在今后用到,收货后成色还不错,没有修补后的痕迹。

[attach]930331[/attach]

2,6i是内置了256MB的内存,不能再增加,工作时散热器较热,风扇远了点散热效果稍微差。

3,配套的线材不是名门产品,但比以前华硕主板配的感觉要好些,插进硬盘后能听到锁住的卡塔声。

4,自己的主板是华硕965 Commando,需要屏蔽4、5脚后才能启动,否则就黑在那里。

5,主板启动的太快第一次往往没等阵列卡初始化结束就进系统了,所以要增加硬盘引导时间才行,阵列卡从识别到加载结束要25秒左右,也就是每次进系统要慢25秒。

6,6i的配置还算比较简单,前后琢磨了下就知道了大概,一个硬盘也可以用,如果多个硬盘也可以不组RAID而单独使用,就是分别建立多个虚拟盘,然后再将物理硬盘分别放进去,如果选两个到一个虚拟磁盘中就可以组RAID0或者1了,BIOS里我只见到RAID0、1和5,倒是进入系统后通过管理软件见到RAID6的选项。

[attach]930332[/attach]

7,回头还要学习一下阵列卡内读写的策略,也就是打开什么样的读写缓存最适合自己,默认是打开了写缓冲和预读。

8,内存的大小对使用和测试有明显的影响,比如内置了256MB的阵列卡,在操作文件的容量小于200MB时速度比硬盘本身要快的多,但如果拷贝的文件超过200MB,或者测试软件的取样比较大,那速度就回归到硬盘本身的样子,想想先烈们一直说要5i+512MB,还是很有道理的,但不知道能否上到1GB内存?

9,将原本挂在965南桥下320GB硬盘挂到阵列卡下,直接就进系统了,并没有感觉到速度有什么提升,有点遗憾。

10,将320G SATA盘的引导分区GHOST到三个SAS硬盘组的RAID0上,设定从6i启动,但没成功,回头还要再试试。

11,阵列卡的兼容性似乎不错,加了个一键还原GHOST就能在DOS界面看到阵列卡下的硬盘,GHOST也可以正常使用,在WinXP下安装了Dell SAS RAID Storage Manager,窗口方式感觉更加方便,所有BIOS中的功能诸如组织RAID方式等操作都可以在这里实现,要对比各种读写缓存策略也很容易。

再来说说SAS硬盘,因为是想试试,就买了最便宜的2寸36GB的富士通10K转速的MAY2036RC(显示是HP的),3个实现RAID0、5来尝试其变化

[attach]930333[/attach]

1,自我感觉硬盘噪声不大,被CPU的12cm、1700转速的风扇噪声盖住了,也没有读写盘的卡塔声音,没办法,不是金耳朵,下一步上15K看来是没问题了。

2,3个硬盘外观还行,其中两个用victoria43检测的响应时间为20的分别有14、20和54个,比台式硬盘要好

[attach]930334[/attach]

3,单个SAS硬盘与希捷160GB的SATA盘相比,在持续传输上SATA略微胜出,其他是SAS厉害。

4,三个SAS组RAID0后没觉得速度有什么大变化,感觉不如200MB内阵列卡内置内存的缓冲来的明显。

要做的对比还有很多,慢慢来吧:loveliness:
作者: john153    时间: 2008-10-2 20:34
其实阵列卡对一般玩家真没什么意思.
作者: ravage4    时间: 2008-10-2 20:35
楼主的硬盘是几米在哪里买的?可怜穷人只能YY二手的SCSI...

[ 本帖最后由 ravage4 于 2008-10-2 20:36 编辑 ]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2 20:42
第一个测试项目就是将原来的SATA盘移居到6i上速度的变化
选什么测试呢?还是先将这个希捷160GB的SATA给大家看看
[attach]930342[/attach]
上面是160G接入到6i的情况,开始部分因为阵列卡对写入有缓冲,所以一下跳到了360MB/s,后来内存用光了就跳到了正常的水平,用512MB也能能完成整个测试而不跌落,但如果HD Tach选择全区域扫描,512MB也不够掩饰真像,下面则是硬盘接在965南桥上的结果
[attach]930343[/attach]

再来看看HD Tune Pro的读写测试,接在6i上
[attach]930344[/attach]
再来看看965上写曲线
[attach]930345[/attach]
与接在965上相比,阵列卡上的读取突发更高,而写突发要低,阵列卡上写的存取时间也比较异常。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2 20:43
原帖由 ravage4 于 2008-10-2 20:35 发表
楼主的硬盘是几米在哪里买的?可怜穷人只能YY二手的SCSI...

淘宝里面输入SAS+36G+10K,然后按价格排列,看看信用,就选了,200米一个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2 20:44
原帖由 john153 于 2008-10-2 20:34 发表
其实阵列卡对一般玩家真没什么意思.

玩过才能体会到先烈的语重心长嘛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2 20:51
CrystalDiskMark这个软件比较简单,前一段时间看大家用它来对比固体盘,将传统硬盘甩了几条大街,下面也用它来对比同硬盘挂接到不同位置的效果。
首先先选100MB的测试样本,看看阵列卡的速度,好像很不错哦
[attach]930350[/attach]
下面是接965的,感觉花钱还是值得的
[attach]930351[/attach]
不过嘛如果只做到这里就难免有些不全面,所以再用1000MB的数据量来测试,这样就凸显出荣誉会员的细致了{shy:]
先是阵列卡的
[attach]930352[/attach]
结果好难过,只是在4K的写入上比965的快了一倍
作者: ravage4    时间: 2008-10-2 20:51
卡也是淘宝买的么?不如楼主给个链接,多谢~
作者: bk1018    时间: 2008-10-2 21:04
很想问拳头老大一个问题,在装XP的时候,按F6加载阵列卡驱动是怎么加载的?这年头没人用软驱这种东西。
作者: zhdick    时间: 2008-10-2 21:04
我现在用SAS的感觉,比原来SATA的RAID 0爽很多。
我2G内存,975X/G主板,350×9的E4300。
原来ST 7200.10 160G RAID 0玩大型杀手级3D游戏退出后,系统要卡4,5秒(指硬盘狂读写,几乎不能操作)。从退出游戏后启动IE到出现IE界面,起码7秒。
现在用5IR,双MBB 10K72G盘RAID 0,同样的游戏推出后,几乎只卡1秒。从退出游戏后启动IE到出现IE界面,只要2-3秒。

[ 本帖最后由 zhdick 于 2008-10-3 12:52 编辑 ]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2 21:14
总算学会了iometer,自己编了个脚本运行了下,可以测IOps,感觉很专业的样子
测试内容是(50%读+50%写)+(50%连续+50%顺序),同时有读写,也有乱序,应该对I/O有很大的考验

[attach]930362[/attach]

差别很明显,如果是小数据,使用阵列卡后的I/O操作是965主板上ICH8R的10~70倍,这样才能应付多用户读写文件的要求,但不知道为什么iometer不能测试20MB以上的数据块,否则看看阵列卡内存耗尽后的情况,估计差别就没那么明显了。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2 21:18
原帖由 bk1018 于 2008-10-2 21:04 发表
很想问拳头老大一个问题,在装XP的时候,按F6加载阵列卡驱动是怎么加载的?这年头没人用软驱这种东西。

我是用965主板上的硬盘先装了系统,加卡后再装卡的驱动,然后才将这个系统盘加到阵列卡里。
如果XP不能识别阵列卡,一种是安装时按F6用软盘引导,另外一种是用NLITE将驱动打包到XP安装盘里,就不用按F6了
作者: bk1018    时间: 2008-10-2 21:27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2 21:18 发表

我是用965主板上的硬盘先装了系统,加卡后再装卡的驱动,然后才将这个系统盘加到阵列卡里。
如果XP不能识别阵列卡,一种是安装时按F6用软盘引导,另外一种是用NLITE将驱动打包到XP安装盘里,就不用按F6了



笔记本想上NCQ驱动,也只能后面方法了,那些装好系统再改注册表的方法总觉得怪怪的。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2 21:28
原帖由 ravage4 于 2008-10-2 20:51 发表
卡也是淘宝买的么?不如楼主给个链接,多谢~

论坛交易区的利达易通,说论坛的应该会给个合理价格
作者: bk1018    时间: 2008-10-2 21:29
还能问一下大大这个问题吗?

需要屏蔽4、5脚后才能启动

这是指哪个脚呢?
作者: loverzhp    时间: 2008-10-2 21:41
这些我们看看就好了。。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2 21:41
还记得大家恰秒表、看VISTA提示的拷贝速度吗?虽然土但确实很过瘾,前者还要调出WIN的计算器除一下,其实找个软件就能完成计时的任务了——FC
这个软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产生与实际效果相当的文件,可以计算内存到硬盘的写入速度,也可以计算不同目录分别拷贝的速度,前面的测试虽然很正规,但不主观,我们不是经常对实际拷贝的时间犯愁吗?那就用FC来模拟吧,先弄几个加起来100多MB的文件拷贝到测试硬盘去,然后进行同分区拷贝,来看看6i下SATA的速度,无论是内存到硬盘还是分区到分区,都达到了300MB/s拷贝的速度,SATA也会飞了。
[attach]930384[/attach]
用FC内置的脚本还能模拟产生ISO的大文件或者Windows系统那样的超多小文件。先看看ISO大文件速度
下面是6i:
[attach]930385[/attach]
下面是965的ICH8R:
[attach]930386[/attach]
相比之下速度只有可怜的20~40MB了,这其实就是我们实际的情况,是测试不能取代的感觉,因为产生1G多的文件已经超出了阵列卡的缓冲范围,还原出SATA的本能,但仔细对比还是能看出阵列卡下速度的提高。

看看众多小文件的WIn脚本,先是6i阵列卡的
[attach]930387[/attach]
再就是965主板的ICH8R
[attach]930388[/attach]
NND速度下降到15~22MB了,阵列卡和主板之间的差别也在减少。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2 21:43
原帖由 bk1018 于 2008-10-2 21:29 发表
还能问一下大大这个问题吗?

需要屏蔽4、5脚后才能启动

这是指哪个脚呢?

阵列卡的金手指的4、5脚,用胶带贴住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2 21:46
补一张测试用的希捷160GB SATA硬盘的扫描结果,新买的盘,绿点就9了个
[attach]930402[/attach]
作者: 暗火    时间: 2008-10-3 00:08
为什么不直接上15K的MBC,性能强不少唉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3 00:13
原帖由 暗火 于 2008-10-3 00:08 发表
为什么不直接上15K的MBC,性能强不少唉

这次上阵列卡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搭配个平台实现RAID5、6,如果都上15K的盘,盘本身的成本要增加一倍以上,而现在的的盘虽然性能差点,但即使都半价出售也损失不了多少,船小好掉头啊
作者: sinazealot    时间: 2008-10-3 00: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ingmanpro    时间: 2008-10-3 09:42
不貼腳就啟動不了。。怎麼還說兼容性好呢?
速度只有。50多M 也太慢了吧。還不如玩SCSI
作者: 翠花    时间: 2008-10-3 11:07
回楼主一下
5I只能上512M缓存
我试过1G的条子了
直接不认卡了
作者: lelnja    时间: 2008-10-3 11:30
哇.LZ好快.就下手了.我还在比较学习中....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3 11:45
原帖由 kingmanpro 于 2008-10-3 09:42 发表
不貼腳就啟動不了。。怎麼還說兼容性好呢?
速度只有。50多M 也太慢了吧。還不如玩SCSI

也许台式机主板上都要贴吧,毕竟这东西原本是用在服务器主板上的,说兼容性不错最多也只能是在识别成功之后的软件方面吧
50MB是通过FC测试的,实话实说而已,你说SCSI快那也拿FC测试一下再说,没数据做对比都不算数,也许是FC处理数据上还有什么蹊跷呢。

[ 本帖最后由 拳头 于 2008-10-3 11:50 编辑 ]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3 11:47
原帖由 翠花 于 2008-10-3 11:07 发表
回楼主一下
5I只能上512M缓存
我试过1G的条子了
直接不认卡了

有点可惜,大家拷贝文件觉得慢大多是因为文件大或者小而多,要是上1G那真是怎么考都爽了。
作者: kenyo    时间: 2008-10-3 13:36
1K3可以买全新的6I DELL备件,不差这几百为何不选全新的

BIOS没得选是因为你接的硬盘不购多,接8个盘你就看到R50、R60都出来了
作者: beijiaoff    时间: 2008-10-3 13:57
请问这个阵列卡缓冲对于经常下载bt产生大量磁盘碎片有帮助吗?
作者: 翠花    时间: 2008-10-3 14:03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3 11:45 发表

也许台式机主板上都要贴吧,毕竟这东西原本是用在服务器主板上的,说兼容性不错最多也只能是在识别成功之后的软件方面吧
50MB是通过FC测试的,实话实说而已,你说SCSI快那也拿FC测试一下再说,没数据做对比都不算 ...

我测过5I 服务器板子也不一定行

第一个是intel原厂的  X3000HA 单路服务器板子
在这个板子上不屏蔽的话
只插一根内存只插没有任何问题
只插两根内存没有任何问题
插三根内存的话
DIMM3槽上不能插
不能四根都插

第二个是华硕的
P5BV-C的单路服务器板子上
不屏蔽不能开机

intel的X3000HA板子上两条X8槽都是X4link的
实际也是插两个都一样
华硕的P5BV-C是一条X16槽是X8link的
一条X8槽是X4link的
目前测过X16槽屏蔽了没有问题
X8槽没测过

两块都是标标准准的服务器板子
作者: 翠花    时间: 2008-10-3 14:06
原帖由 beijiaoff 于 2008-10-3 13:57 发表
请问这个阵列卡缓冲对于经常下载bt产生大量磁盘碎片有帮助吗?

一般而言没有帮助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3 15:49
原帖由 kenyo 于 2008-10-3 13:36 发表
1K3可以买全新的6I DELL备件,不差这几百为何不选全新的

BIOS没得选是因为你接的硬盘不购多,接8个盘你就看到R50、R60都出来了

这些备件到哪里购买?以前没看到这方面的消息。
作者: lelnja    时间: 2008-10-3 20:15
看来看去越来越想要了..
作者: quanjie    时间: 2008-10-3 22: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3 23:08
原帖由 quanjie 于 2008-10-3 22:29 发表
呵 恭喜楼主开始发烧了

谢谢这么好的评测



BTW,
LZ拿SAS和以前的SATA RAID0比,有点感觉没意思,说实话玩SAS/SCSI的一般都没把SATA RAID当一回事....


另,我觉得与其拿两个SATA盘做好看不中用的阵列, ...


我是想看看普通SATA盘放SAS阵列上性能会不会有提高,如果能将SATA的容量加上SAS阵列卡的贡献,自然是美事。
上面的测试还只是用单个SATA盘用在965主板和SAS阵列卡上速度的变化,以后再做RAID来对比。
作者: 李漠蓝    时间: 2008-10-3 23:47
5,主板启动的太快第一次往往没等阵列卡初始化结束就进系统了,所以要增加硬盘引导时间才行,阵列卡从识别到加载结束要25秒左右,也就是每次进系统要慢25秒。

按lz这么说,那这个raid0的速度优势不是都消耗到这25秒里了?

我也正准备入5i,用猛禽组raid0.不知道效果如何,就等lz上测试了。
对了,用sas卡,安装vista系统的过程和板载芯片的差不多吗?
作者: zhdick    时间: 2008-10-4 00:51
原帖由 李漠蓝 于 2008-10-3 23:47 发表
5,主板启动的太快第一次往往没等阵列卡初始化结束就进系统了,所以要增加硬盘引导时间才行,阵列卡从识别到加载结束要25秒左右,也就是每次进系统要慢25秒。

按lz这么说,那这个raid0的速度优势不是都消耗到这25 ...

RAID 0的优势不是缩短启动时间。。而是进入系统之后。
说实在的,猛禽RAID0的话,板载的ICHxR足够了,没必要SAS卡。SAS卡就要SAS的盘才爽。虽然说10K的猛禽可能和10K的SAS盘差不多性能
安装系统差不多
作者: idolclub    时间: 2008-10-4 01:01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3 23:08 发表


我是想看看普通SATA盘放SAS阵列上性能会不会有提高,如果能将SATA的容量加上SAS阵列卡的贡献,自然是美事。
上面的测试还只是用单个SATA盘用在965主板和SAS阵列卡上速度的变化,以后再做RAID来对比。

即使是普通SATA盤接在RAID卡也可提高性能,我所說的性能是指IOPS而不是最高讀取速度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4 01:04
原帖由 李漠蓝 于 2008-10-3 23:47 发表
5,主板启动的太快第一次往往没等阵列卡初始化结束就进系统了,所以要增加硬盘引导时间才行,阵列卡从识别到加载结束要25秒左右,也就是每次进系统要慢25秒。

按lz这么说,那这个raid0的速度优势不是都消耗到这25 ...

没错,用上这卡,启动到桌面的时间肯定更长了,阵列卡都有个初始化的过程,单位服务器每次启动那些SCSI阵列卡从启动到加载硬盘再到进入系统,都够打壶水的功夫了。
作者: SDBB002    时间: 2008-10-4 01:08
楼主能帮兄弟一下下么,帮偶做几个测试:

1、先试着分别在SAS RAID 和SATA RAID的机器上用PS(CS3版)分别打开二十张体积约2-3M的照片,看看所用时间

2、分别打开一幅体积约为200M左右的大图片,然后分别旋转5-10次,看看最后一次旋转所需时间(偶发现在我的单硬盘机器上,开始旋转速度还是很快的,几乎一秒左右,但正常操作数小时后,速度就慢得惊人。。。

3/用ACDSEE打开上述的200M容量的大图片,看看所用时间(我的单盘机上,约为15-30秒左右)。。。


如能援手,兄弟不胜感激之至
作者: idolclub    时间: 2008-10-4 01:08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4 01:04 发表

没错,用上这卡,启动到桌面的时间肯定更长了,阵列卡都有个初始化的过程,单位服务器每次启动那些SCSI阵列卡从启动到加载硬盘再到进入系统,都够打壶水的功夫了。

Dell Perc 6i 的初始化過程已經比 Perc 5i短很多了
作者: SDBB002    时间: 2008-10-4 01:13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4 01:04 发表

没错,用上这卡,启动到桌面的时间肯定更长了,阵列卡都有个初始化的过程,单位服务器每次启动那些SCSI阵列卡从启动到加载硬盘再到进入系统,都够打壶水的功夫了。


要想开机快,用SSD或I-RAM之类的东东才是王道,但那玩意儿要么是技术不成熟,要么是体积作不大,而且都是贼贵贼贵的(不过话说回来,和SAS
RAID一比的话,大家也是半斤八两,彼此彼此)。。。。。。

看过开机只用二三秒的视频(好象还是笔记本+SSD)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4 01:17
原帖由 idolclub 于 2008-10-4 01:01 发表

即使是普通SATA盤接在RAID卡也可提高性能,我所說的性能是指IOPS而不是最高讀取速度

如果要说的更明确的话,IOPS还不足以说明SAS阵列卡的作用,因为还可以使用的数据块的大小、阵列卡的缓存有关,我们只关心日产应用是否会感觉到速度加快。
IOPS同样也可以转换成速度来表示(但不会超过磁盘内部传输率的最高上限),1秒种内1W次的1KB数据读写折算过来就是接近10MBps的速度,很多软件测试时用MB/s来表示其实就是IOPS的另外一种表示方式,两者并不矛盾。
作者: 李漠蓝    时间: 2008-10-4 01:19
标题: 回复 42# SDBB002 的帖子
看来,还是等ssd降价了,组个raid0来得爽了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4 01:21
原帖由 SDBB002 于 2008-10-4 01:08 发表
楼主能帮兄弟一下下么,帮偶做几个测试:

1、先试着分别在SAS RAID 和SATA RAID的机器上用PS(CS3版)分别打开二十张体积约2-3M的照片,看看所用时间

2、分别打开一幅体积约为200M左右的大图片,然后分别旋转5 ...

这些准备在做了,主要是手上SATA硬盘只有两个,而且上面的数据还没地方移所以只能在单硬盘和三个SAS硬盘上做文章,但总体是处理的文件如果小于阵列卡的内存大小,那么读写速度会有很高的提升,其次是RAID0下多硬盘的速度提升,但提升不如前者那么明显。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4 01:22
原帖由 SDBB002 于 2008-10-4 01:13 发表


要想开机快,用SSD或I-RAM之类的东东才是王道,但那玩意儿要么是技术不成熟,要么是体积作不大,而且都是贼贵贼贵的(不过话说回来,和SAS
RAID一比的话,大家也是半斤八两,彼此彼此)。。。。。。

看过开 ...

很看好SSD,就等价格了。:lol: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4 01:32
用了点时间做了下大家最想但又是最多干扰因素的 进桌面 时间长短 测试
这里只计算出现启动菜单到进入做梦后能相应鼠标操作(比如点我的电脑后能打开窗口并显示分区)的时间
SATA硬盘接965的ICH8R南桥时进入XP系统的时间为40~50秒(凭印象),转9圈(刚装系统只有半圈,装了声卡等驱动之后就越来越多圈,没办法啊)
SATA接ICH8R+SAS阵列卡,80~85秒,转了9圈,(到显示桌面为40秒,但要到相应鼠标就慢了,要到80多秒),KAO啊
SATA接SAS阵列卡,60秒,转了19圈,(到显示桌面为45秒,显示后就能点出窗口,但显示分区比较慢),真TMD会转啊
3 SAS硬盘RAID0,45秒左右,转了9圈,(到显示桌面为30秒,显示后就能点出窗口,但不能马上显示出分区,全部结束后整个桌面会重新刷新一次),感觉响应速度确实有提高。
关机,怎么接都是13、4秒的样子,软驱还读了下。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4 01:41
用右键点距一张200K的图片并选择用PS打开,从启动程序到出现图片的时间:
SATA+ICH8R是13秒,
SATA+SAS是9秒
3XSAS RAID0是9秒
打开一张127MB的PSD图片(10个层)怎么接都是5秒

用右键打开一张ACAD的设计图,从启动程序到出现图片的时间:
SATA+ICH8R是17秒,
SATA+SAS是13秒
3XSAS RAID0是13秒

又试了下Adobe Bridge CS3,打开程序到它自动显示桌面上的图片,速度有差异了,分别是14、12和9秒。
基本上200MB以内的文件,无论是SATA还是SAS硬盘还是SAS阵列,都受到SAS阵列卡上内存的影响而变得较快,SAS的高转速低延迟等优势此时反而被淡化了。
作者: SDBB002    时间: 2008-10-4 01:45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4 01:21 发表

这些准备在做了,主要是手上SATA硬盘只有两个,而且上面的数据还没地方移所以只能在单硬盘和三个SAS硬盘上做文章,但总体是处理的文件如果小于阵列卡的内存大小,那么读写速度会有很高的提升,其次是RAID0下多硬盘 ...


好说,最近自己也要整台机器,界时SATA RAID的测试由偶来完成好了(数据测试方案就用你的,实用测试(图形部分)方案就参考偶的吧),不过偶的机器比较烂,最多也就P35(ICH8R或9R)+2200+2*160G的配置,
作者: SDBB002    时间: 2008-10-4 01:49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4 01:41 发表
用右键点距一张200K的图片并选择用PS打开,从启动程序到出现图片的时间:
SATA+ICH8R是13秒,
SATA+SAS是9秒
3XSAS RAID0是9秒
打开一张127MB的PSD图片(10个层)怎么接都是5秒

用右键打开一张ACAD的设计图, ...


这个,这个,这个测试有点没代表性啊

我一般是这么对比的,先打开PS,等硬盘灯不亮后,直接从资源管理器拖一定量的图片(比如10-20张单反机拍摄的图片)到PS窗口中,然后按秒表,看多少秒之后才能将最后一张图片打开;

再或者,干脆就测试ACDSEE打开一个大图片所用的时间(感觉ACDSEE在没缓冲的前提下,打开速度远慢于PS)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4 01:56
补上富士通MAY2036RC 10K转 36G小硬盘的传输率图,和先烈们的速度没的比了
单硬盘
[attach]930896[/attach]
然后是三块组RAID0的
[attach]930897[/attach]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4 02:03
原帖由 SDBB002 于 2008-10-4 01:49 发表


这个,这个,这个测试有点没代表性啊

我一般是这么对比的,先打开PS,等硬盘灯不亮后,直接从资源管理器拖一定量的图片(比如10-20张单反机拍摄的图片)到PS窗口中,然后按秒表,看多少秒之后才能将最后一张图 ...

启动程序也可以对比啊,就是数据量小了点
作者: qdlisan    时间: 2008-10-4 09:46
楼主是不是没开写缓存 你的6I的速度真的不怎么样 我用5I 写入速度都3XX (当然这是缓存的原因 512M)  但实际使用速度也很爽 复制8个多G的魔兽世界 只用了90秒

用两块80G的普通硬盘组RAID0  单盘才6X M的速度 
作者: sinazealot    时间: 2008-10-4 09: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4 10:02
原帖由 qdlisan 于 2008-10-4 09:46 发表
楼主是不是没开写缓存 你的6I的速度真的不怎么样 我用5I 写入速度都3XX (当然这是缓存的原因 512M)  但实际使用速度也很爽 复制8个多G的魔兽世界 只用了90秒

用两块80G的普通硬盘组RAID0  单盘才6X  ...

写缓存默认是开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写,一个是直写(写通),放在回写了。
下面这个软件将测试量放到1000看看?如果5i都能达到3XX那6i就真的不行了,或者说512MB对RAID0、1用户是决定性的。
[attach]930922[/attach]
还有就是GHOST觉得很慢,无论是插在哪里的SATA到SAS硬盘都只有800MB/分钟,实在慢。
作者: loverzhp    时间: 2008-10-4 10:05
技术贴,支持。。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4 10:06
Dell SAS RAID Storage Manager配置如下(有中文版但字体有点难辨认):

[attach]930924[/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拳头 于 2008-10-4 10:08 编辑 ]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4 10:10
顺道请教一下,阵列卡里面是按虚拟磁盘的顺序来启动的,比如从VD0、1、2、3这样的顺序,有时我想从VD1而不是0启动,能否简单的设定?我都是删除整个虚拟磁盘后重新设定VD0是哪个物理硬盘才行。
作者: idolclub    时间: 2008-10-4 12:12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4 01:17 发表

如果要说的更明确的话,IOPS还不足以说明SAS阵列卡的作用,因为还可以使用的数据块的大小、阵列卡的缓存有关,我们只关心日产应用是否会感觉到速度加快。
IOPS同样也可以转换成速度来表示(但不会超过磁盘内部传输 ...

IOPS和MB/s概念還是有分別的,你所說的是類似Switch中PPS的表達方式
作者: idolclub    时间: 2008-10-4 12:14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4 01:32 发表
用了点时间做了下大家最想但又是最多干扰因素的 进桌面 时间长短 测试
这里只计算出现启动菜单到进入做梦后能相应鼠标操作(比如点我的电脑后能打开窗口并显示分区)的时间
SATA硬盘接965的ICH8R南桥时进入XP系统的 ...

這可能是系統中的防毒軟件或防火牆軟件在影響
作者: idolclub    时间: 2008-10-4 12:19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4 10:02 发表

写缓存默认是开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写,一个是直写(写通),放在回写了。
下面这个软件将测试量放到1000看看?如果5i都能达到3XX那6i就真的不行了,或者说512MB对RAID0、1用户是决定性的。
930922
还有就 ...

放心,6i的寫入速度絕對高於5i,256MB或512MB緩存不是關鍵所在
作者: idolclub    时间: 2008-10-4 12:21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4 10:10 发表
顺道请教一下,阵列卡里面是按虚拟磁盘的顺序来启动的,比如从VD0、1、2、3这样的顺序,有时我想从VD1而不是0启动,能否简单的设定?我都是删除整个虚拟磁盘后重新设定VD0是哪个物理硬盘才行。

在PERC 6i BIOS中選擇 Controller Management --> Select Bootable Virtual Disk
作者: lelnja    时间: 2008-10-4 14:01
不知道加两块15K的盘R0速度能到多少..
作者: 7sumetai    时间: 2008-10-4 17:21
5i的卡……915GA-HFS插上去直接认,不用屏蔽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5 10:16
原帖由 idolclub 于 2008-10-4 12:21 发表

在PERC 6i BIOS中選擇 Controller Management --> Select Bootable Virtual Disk

原来在这里,这下不用老删除VD了,多谢:lol: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5 10:17
阵列卡加3个2.510K的小硬盘,整机空闲功耗从130W增加到170W了,基本上30W的功耗都是阵列卡的。
作者: anti_alive    时间: 2008-10-5 16:51
这是我的5I挂单盘MBA的读成绩,当然盘是3.5寸的15K转盘,STRIPSIZE的设置也是很重要的,我设的是64K的
作者: lelnja    时间: 2008-10-5 17:11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5 10:17 发表
阵列卡加3个2.510K的小硬盘,整机空闲功耗从130W增加到170W了,基本上30W的功耗都是阵列卡的。


:funk: 要这么多功率?我本意是想用6I上MODT这样的机器来做文件服务的....
作者: 9634888    时间: 2008-10-5 17:30
进来学习一下。
作者: fishman    时间: 2008-10-5 17:47
你的测试完全不能体现scsi sas低延时高响应的优势,scsi sas就是为多任务读写而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快”。建议你增加同硬盘hd文件并发复制测试,2个 3个 4个.....同时复制,我相信会大大拉开你3种搭配的差距。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5 18:25
原帖由 fishman 于 2008-10-5 17:47 发表
你的测试完全不能体现scsi sas低延时高响应的优势,scsi sas就是为多任务读写而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快”。建议你增加同硬盘hd文件并发复制测试,2个 3个 4个.....同时复制,我相信会大大拉开你3种搭配的差距。

高清的那个HD?HD是大文件,而且是顺序拷贝,考验的是硬盘的持续传输速度,和阵列卡和SAS的优势一点都不沾边呢,多个小文件下才是阵列卡和SAS的优势吧
下面是4个FC TEST同时产生多个600MB的文件,每个速度都只有10MB/s了(3XSAS盘 RAID0),同分区同时拷贝就各只有8MB/s了,毫无惊奇可言。
[attach]931544[/attach]
作者: fishman    时间: 2008-10-5 19:51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5 18:25 发表

高清的那个HD?HD是大文件,而且是顺序拷贝,考验的是硬盘的持续传输速度,和阵列卡和SAS的优势一点都不沾边呢,多个小文件下才是阵列卡和SAS的优势吧
下面是4个FC TEST同时产生多个600MB的文件,每个速度都只有1 ...


你根本没明白。我是让你同时开几个复制大文件看。你可以对比一下一次复制4个hd文件的时间和同时开2个复制,每个2个hd文件,和同时开4个复制。每个1个hd文件看看差异。用你的3种搭配分别测试。
作者: fishman    时间: 2008-10-5 19:54
如果1个复制窗口顺序复制多个文件几种搭配时间相差不大的话,多窗口复制差距就拉开了。而且多任务时磁盘的可操作性比sata强的多,这才是scsi sas的多任务优势所在。
作者: finekey    时间: 2008-10-5 21:10
要说进系统快还是用猛禽raid0+680i主板,我试过这种组合配上3G的q6600,winxp刚装完启动时滚动条只露出个不能再小的小头,为此把周围所有的男同事都请来参观,不过感觉功劳最大的是680i主板。

我工作的电脑的硬盘历经猛禽,scsi和sas的升级过程,感觉无论用什么都不会觉得快,而是觉得以前的硬盘慢。
工作电脑用sas还是不错的,可惜我的sas都是3.5寸的,四块是我能接受的噪音底限,我的电脑一关,大家都觉得办公室忽然静了好多。

在硬盘上唯一收获的就是以前在家通过VPN连接到石油网玩反恐,由于网络比局网的玩家慢,所以进入服务器时很容易被他们挤掉,后来换了个mas,硬是在游戏启动时间上弥补了网络的劣势,经常把那些使用办公电脑的局网用户挤掉。{lol:]

[ 本帖最后由 finekey 于 2008-10-5 21:11 编辑 ]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5 23:42
进系统快慢主要还是周边的配置,比如插上创新的声卡再加上驱动,肯定要从半圈增加到4圈,都想直接换主板上的螃蟹声卡了
作者: feelgood828    时间: 2008-10-5 23:54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5 23:42 发表
进系统快慢主要还是周边的配置,比如插上创新的声卡再加上驱动,肯定要从半圈增加到4圈,都想直接换主板上的螃蟹声卡了

不关机就可以了 :lol: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6 00:14
原帖由 fishman 于 2008-10-5 19:54 发表
如果1个复制窗口顺序复制多个文件几种搭配时间相差不大的话,多窗口复制差距就拉开了。而且多任务时磁盘的可操作性比sata强的多,这才是scsi sas的多任务优势所在。

这种感觉在用移动硬盘时更明显,比如正在依次拷贝的电影中发现漏了几个,同时开个窗口将漏的补考进去就会大大影响整个拷贝速度,还不如等前面的都考完后再补考遗漏的。
重新试了下,SATA+主板的ICHR8进行4个同分区文件拷贝的速度只有单个文件依次拷贝的速度的1/3,将SATA接到SAS卡上进行4组同时的拷贝也是这么慢的速度(但两个窗口同时拷贝时速度降低只有一半),而SAS盘的优势就如你说的那样,损失的不多。
下面两组表格是测试的结果,前面一组是用FC从内存产生测试文件拷贝到硬盘的速度,分为4个文件依次考入、两个窗口各依次拷贝两个文件和四个窗口各同时拷贝一个文件,结果是无论硬盘接到哪里,总速度都不会变化。而第二组是将第一组产生的文件再复制到同分区(同样按照三种情况),区别就很厉害,基本上SATA硬盘的速度大大降低。
[attach]931670[/attach]
从内存到硬盘的数据传输过程不会受多线程的影响,而SAS和SATA都要将磁头移动两次才能完成数据同分区拷贝是的读取与写入,速度都应该都减半才是,为什么SAS能保存接近原来的速度?SAS卡的预读写机制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拳头 于 2008-10-6 00:22 编辑 ]
作者: quanjie    时间: 2008-10-6 01: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ishman    时间: 2008-10-6 07:08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6 00:14 发表

这种感觉在用移动硬盘时更明显,比如正在依次拷贝的电影中发现漏了几个,同时开个窗口将漏的补考进去就会大大影响整个拷贝速度,还不如等前面的都考完后再补考遗漏的。
重新试了下,SATA+主板的ICHR8进行4个同分区 ...


除了ls说的10k 15k盘寻道少的重要原因之外,硬盘自身的底层设计也有不同。scsi sas的底层和ide sata是不同的,尤其擅长多任务并发读写;而ide sata是低价高容量的存储方案,并不适用于繁重的多任务系统。而且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多任务读写时scsi sas磁盘的可操作性依然很强,不会像ide sata硬盘一样对其它请求无响应而进入假死状态。这在把它们作为系统盘时尤其明显。开几个读写任务后,ide sata盘(哪怕你多盘raid)就是切换个目录你都得等半天。
作者: ssiKiki    时间: 2008-10-6 08: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inekey    时间: 2008-10-6 09:12
原帖由 fishman 于 2008-10-6 07:08 发表


除了ls说的10k 15k盘寻道少的重要原因之外,硬盘自身的底层设计也有不同。scsi sas的底层和ide sata是不同的,尤其擅长多任务并发读写;而ide sata是低价高容量的存储方案,并不适用于繁重的多任务系统。而且不知 ...

sas/scsi并发性能是好一些,但是实际性能也好不了多少。
其实用一两块猛禽作系统盘,其余的做数据盘也不错,只要不往猛禽上拷贝文件,系统响应还是很不错的。
我正准备组建我的电影放映/文件备份机呢,系统盘就用闲置的740GD(把猛禽2出了多少有点后悔),然后用perc 5i 和4块es.2或5块WD6400AAKS组个raid5,也许perc 5i的运算能力在raid5方面比主板集成的强些。
raid6的写性能比raid5还差些,而且需要的盘多些——要知道raid5/6要想要提高速度,就得靠硬盘数量了,如果是3盘raid5或4盘raid6写性能会很差。

阵列卡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数据安全,可以关掉磁盘的写缓存而且性能下降不太大——如果硬盘的缓存也带电池就好了。
作者: czsp    时间: 2008-10-6 09:35
好东西啊,口水...
作者: 帝国战猪    时间: 2008-10-6 09:43
SAS也好,SCSI也好,最烦人的就是开机自检那时候,不过进了系统还是挺爽的{lol:]
作者: fishman    时间: 2008-10-6 10:29
原帖由 finekey 于 2008-10-6 09:12 发表

sas/scsi并发性能是好一些,但是实际性能也好不了多少。
其实用一两块猛禽作系统盘,其余的做数据盘也不错,只要不往猛禽上拷贝文件,系统响应还是很不错的。
我正准备组建我的电影放映/文件备份机呢,系统盘就用 ...


不敢苟同。scsi和sas的多任务性能是我抛弃ide sata的唯一理由。我自己的机子一直都是多任务应用,scsi raid感觉不错,一旦回到sata盘上的系统,随便开几个读写任务盘就进入假死状态,很不爽。你自己也知道“只要不往猛禽上拷贝文件,系统响应还是很不错的”这实际就是说明sata的多任务性能不行啊!等晚上回去上张在scsi raid上的多任务读写截图看看。
作者: finekey    时间: 2008-10-6 10:46
原帖由 帝国战猪 于 2008-10-6 09:43 发表
SAS也好,SCSI也好,最烦人的就是开机自检那时候,不过进了系统还是挺爽的{lol:]

同感,尤其是在玩超频的时候,进次bios都得等卡自检,令人狂吐血!{huffy:]
作者: llmmnn2007    时间: 2008-10-6 10:55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2 21:18 发表

我是用965主板上的硬盘先装了系统,加卡后再装卡的驱动,然后才将这个系统盘加到阵列卡里。
如果XP不能识别阵列卡,一种是安装时按F6用软盘引导,另外一种是用NLITE将驱动打包到XP安装盘里,就不用按F6了


现在那些“网上的正版”应该能自动识别吧?{lol:]
作者: finekey    时间: 2008-10-6 11:12
原帖由 fishman 于 2008-10-6 10:29 发表


不敢苟同。scsi和sas的多任务性能是我抛弃ide sata的唯一理由。我自己的机子一直都是多任务应用,scsi raid感觉不错,一旦回到sata盘上的系统,随便开几个读写任务盘就进入假死状态,很不爽。你自己也知道“只要 ...


呵呵,您说得很对,sata的并发性很差,我承认。
但是如果读写并发量太大的话,即便是sas raid的性能也不会令人满意的{lol:] 。
作者: emilchan2k    时间: 2008-10-6 19:54
如此说来,只要把缓存加到512M,操作小文件应该很快吧?我的意思是我的工作就是反复操作几十M的文件,应该都被缓存了而很快吧?
作者: emilchan2k    时间: 2008-10-6 20:13
看来我的工作是需要一张512M缓存的5i卡,有了缓存问题就解决了
作者: finekey    时间: 2008-10-6 20:24
原帖由 emilchan2k 于 2008-10-6 19:54 发表
如此说来,只要把缓存加到512M,操作小文件应该很快吧?我的意思是我的工作就是反复操作几十M的文件,应该都被缓存了而很快吧?

感觉您更适合用ramdisk{lol:]
作者: 拳头    时间: 2008-10-6 20:58
原帖由 finekey 于 2008-10-6 20:24 发表

感觉您更适合用ramdisk{lol:]

这个:sweatingbullets: 估计只能做长远目标了
作者: finekey    时间: 2008-10-6 21:21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6 20:58 发表

这个:sweatingbullets: 估计只能做长远目标了

呵呵,我说的用内存虚拟1GB的硬盘,他打算几十兆的文件写来拷去的,vdisk正适合
作者: feelgood828    时间: 2008-10-6 21:27
原帖由 finekey 于 2008-10-6 11:12 发表


呵呵,您说得很对,sata的并发性很差,我承认。
但是如果读写并发量太大的话,即便是sas raid的性能也不会令人满意的{lol:] 。


如果读写并发量太大的话,SATA已经不能工作而进入假死状态了 {lol:]
作者: xuyee2001    时间: 2008-10-6 23:02
原帖由 fishman 于 2008-10-6 10:29 发表


不敢苟同。scsi和sas的多任务性能是我抛弃ide sata的唯一理由。我自己的机子一直都是多任务应用,scsi raid感觉不错,一旦回到sata盘上的系统,随便开几个读写任务盘就进入假死状态,很不爽。你自己也知道“只要 ...



帮你上这张图
作者: emilchan2k    时间: 2008-10-6 23:32
原帖由 finekey 于 2008-10-6 20:24 发表

感觉您更适合用ramdisk{lol:]

我一直用ramdisk,可惜没办法把C盘弄成内存盘啊,而恰好读RAMDISK的时候必须和C盘交互,大大影响了速度。要不然我也不折腾了
作者: finekey    时间: 2008-10-7 08:07
原帖由 xuyee2001 于 2008-10-6 23:02 发表



帮你上这张图

很不错的样子。
{lol:] {lol:] {lol:]

[ 本帖最后由 finekey 于 2008-10-7 08:35 编辑 ]
作者: fishman    时间: 2008-10-7 08:55
原帖由 xuyee2001 于 2008-10-6 23:02 发表



帮你上这张图


你你你怎么会有我这张图的?:o
作者: Pharaoh    时间: 2008-10-7 14:43
认真学习了楼主的帖子

深深得体会了 老鸟说过的一句话 上RAID不能提高硬盘速度 而是为了多任务多操作

:rolleyes: :rolleyes:
作者: loveyz    时间: 2008-10-7 15:49
LZ真是很有钻研精神
帖子看了 3遍了
毒我不浅啊!!!!
考虑上 5i+ may 36g*4 raid0
作者: finekey    时间: 2008-10-7 18:10
以前我也特别喜欢raid,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使用,感觉还是得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
说说我的体会,不当之处就请大家见笑了。

1、系统盘寻道要快,但是容量不一定要大。
够装好所有的软件和虚拟内存的容量即可,剩下的容量可以分区安装点游戏什么的。

2、不要把大量读写的应用放到系统盘所在的物理驱动器或磁盘组上(针对raid所说)上。
我所说的应用不是指程序,而是程序要处理的数据,比如说虚拟机文件、photoshop的缓存文件,需要拷贝和转换的视频文件、或者生产环境下的数据库文件、VOD系统的视频文件等等。
系统盘所在的硬盘处在极限的工作模式下,会使整个系统运行的所有应用的性能都会降至无法接受的程度。

顺便提一下,今天工作时就出了一个小错,在和系统盘同块硬盘的一个分区上创建了一个虚拟机的硬盘文件,结果虽然不像使用普通sata硬盘那样假死,但是也足够叫人无法忍受的了——尽管当时的cpu占用率才1x%。

3、有时候用多磁盘组的工作模式要比将这些硬盘集中起来做raid0或raid10更强大些,前提是了解io的分布,尽量把io分散在不同磁盘组上,尽量避免同磁盘组内部类似文件拷贝的这种极限型的应用。

4、如果弄不清应用的io分布那就用raid,raid会帮您简单地分配io的负载,但是系统盘仍然要独立,哪怕是单盘或raid1。

5、根据需要选择raid模式,有时候性能不是唯一的选择。

呵呵,说了一大堆废话,其实也就是那么一句:就是系统盘独立、io负载分配开。




欢迎光临 POPPUR爱换 (https://we.poppu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