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标题: Intel Nehalem极大的缩短和和AMD的差距 [打印本页]

作者: Pro-A    时间: 2008-10-27 13:43
标题: Intel Nehalem极大的缩短和和AMD的差距
从QPI到共享L3,独立L2,再到整合MC。Intel总算把落后AMD 5年变成了落后AMD 3年,吾等AMD爱用者看到Intel的一路苦苦追寻,确实被感动了,觉得很不容易。


爱活喝奶记 Intel Core i7平台抢鲜体验
2008-10-27 12:22 作者: Evolife独家报道
2008年下半年,喝奶成为我国曝光率最高的两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喝奶意味着莫大的勇气和喝下之后N天的提心吊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Intel却不断的提醒大家,奶喝了吗(Nehalem),奶喝了吗(Nehalem)?别误会呀,这可不是芯片巨头对你生活的嘘寒问暖,而是Intel新一代处理器Core i7的内部代号,就叫奶喝了吗。

星期一早上刚上班,偶突然发现桌子上多了个对岸寄来的快递包裹,包裹单上明确写着Klaus亲启。本着爱活编辑部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指导方针,偶三下五除二就把台湾某MM寄给Klaus的邮包给扒开,看有没有什么特产能当早餐使用。当偶打开一层又一程的纸板,旁边的G2同学震惊了!这,这居然是Klaus的爱妻——Intel Core i7和全套平台连固态硬盘!所谓一不做二不休,事已至此,我们就一起看看Core i7平台有多酷吧。


白盒CPU,拆开里面就是爱妻

也许是Klaus台湾的老相好对快递公司的搬运水平表示怀疑,所以采取了圆环套圆环,纸盒套纸盒的方法,确保Core i7运到这时不至于重度脑震荡。在我们拆开多个包装盒后,Intel一贯的ES白盒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打开包装,照例是用来配重(G2:很明显是为了增加快递费)的散热器和躲在边上的新CPU——Core i7 Extreme 965。


和前辈Core 2 Quad相比,集成了3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拥有原生4内核设计的Core i7 Extreme 965处理器身材果然大了一圈,接口也很可恶的换成了不兼容现有主板的LGA1366。根据Intel不断吹风的说法,Core i7 Extreme 965处理器还采用了QPI(Quick Path Interconnect)链路进行CPU和芯片组、其他CPU的通信,在连接架构和多路性能上终于赶超了老冤家AMD。

除此以外,Core i7可是原生的4内核设计,摆脱了Core 2 Quad时代胶水4内核的做法。新处理器每个内核都有独立的L2 Cache,4个内核共享巨大的8MB L3 Cache。被Intel尘封许久的超线程技术(Hyper Threading)技术也在Core i7上灵魂附体——当你插上爱妻,打开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就能看到8根壮观的CPU占用率曲线,心里无比YY。顺带说一句,鉴于Klaus和台湾Mm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收到的居然是最最贵的Core i7 Extreme 965 CPU,拥有全速6.4GT/s的QPI链路。如果你买的不是Extreme家族爱妻,QPI链路速度就只有4.8GT/s。


蓝黑主板,喝奶必备X58

美女配烂车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过随Core i7 Extreme 965而来的主板倒不算太糟糕——这片由Intel亲自操刀的DX58SO主板蓝色散热片加上黑色PCB的设计,看上去特有档次,瞬间和低端屎黄色主板划清了界限。

可惜Intel一贯不支持超频,DX58SO的超频功能极度鸡肋。面对集成3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的Core i7处理器,DX58SO主板居然只有4个DIMM插槽,这意味着当你插入3条内存组建三通道内存后,就只剩下1个DIMM孤苦伶仃的放在那,感觉相当不爽。反观ASUS等厂商推出的X58主板,大多有6个DIMM,让你可以一尝6条4GB DDR3内存齐用的壮观场面。

也许是业界大佬不愿意和ASUS之流抢饭碗,新的DX58SO主板设计中规中矩,虽然在性能上表现不错,但是可玩度不算太高。如果你想疯狂超频,ASUS R.O.G会是更好的选择。

固态硬盘,性能大补丸
一直以来我们都说磁盘性能是关键,再好的CPU主板显卡,配上老硬盘都结果都是力不从心。以往的机械硬盘,因为主轴马达转速问题,性能再强悍寻道速度也很难低于3ms,而持续传输率要有100MB/s更是难于登天——除非你能忍受15000rpm硬盘直升飞机起飞般的噪音。

在喝奶的同时,Intel祭出了大杀器——固态硬盘(Soild State Disk,SSD),由于固态硬盘是靠闪存芯片堆起来的,所以有着惊人的寻道速度和恐怖的传输率。在包装盒里我们找到的是Intel X25-M固态硬盘,这款固态硬盘虽然用的是低挡的MLC芯片,但在Intel强大的控制芯片和多通道读写技术的帮忙下,还是录得了超过130MB/s的持续读取传输率和80MB/s的写入传输率。当你把Windows VIsta装在X25-M上时,你就会明白为啥我们叫X25-M为性能大补丸。


直接电刑,U120E也来帮忙
由于Intel Core i7 Extreme 965处理器的TDP功耗达到了130W,加上长期为本站服役的ThermalRight Ultra 120坚持要在本文中露脸,所以我们三下五除二搭建好的平台,选用了Ultra120作为散热器。至于显卡过烂的问题,在随后的Evolife电刑室的深入评测中一定、绝对会解决(G2:至少换成GTX280,否则你还有脸见读者?)


在一波三折的装好Windows Vista X64之后,我们就用这套喝奶平台写了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一直以来Evolife原生态产品体验和测试(能用EOS 1Ds Mark II拍出本文那么多烂片,是很难的呀!),接下来的爱妻体验,我们仍将采用读者互动方式完成。在下面的投票中,我们将会依次选取得票数量最多的项目率先报道。接下来还请各位猛击投票选项。

你想看我们如何折腾Core i7平台?


[ 本帖最后由 Pro-A 于 2008-10-27 14:02 编辑 ]
作者: pop101ee    时间: 2008-10-27 13:45
来看贱人。
作者: Asuka    时间: 2008-10-27 13:46
PRO-A大师! {blush:]
作者: 卧槽泥马    时间: 2008-10-27 13:46
偶像终于出现了{lol:]
作者: Pro-A    时间: 2008-10-27 13:47
今天看到Nehalem配SSD总算像那么回事了,让人感觉到Intel作为追随者的不易,作为AMD爱用者深受感动。
作者: winfast007    时间: 2008-10-27 13:55
让我拜一下PRO-A大师。。。。I7和你喝奶了吗
作者: hdht    时间: 2008-10-27 13: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ro-A    时间: 2008-10-27 14:02
原帖由 hdht 于 2008-10-27 13:59 发表
这主板4个DIMM……


4个DIMM的设计,显然也是为了模仿AMD最初的Athlon64
作者: wangzhao92    时间: 2008-10-27 14:32
现在不喝奶,有危险~~~
作者: lzt    时间: 2008-10-27 15:06
大师的作品要拜读下的。{titter:]
作者: dennis    时间: 2008-10-27 15:57
:shifty: :shifty: :shifty:
作者: the_god_of_pig    时间: 2008-10-27 16:18
进来围观一下{lol:] {lol:] {lol:]
作者: ChiuHJ    时间: 2008-10-27 16:20
大师好久不出来活动了!
作者: Pro-A    时间: 2008-10-27 16:36
原帖由 ChiuHJ 于 2008-10-27 16:20 发表
大师好久不出来活动了!



主要是之前已经没什么悬念,到了喝奶时代Intel才有追赶上来的迹象。
作者: zhg9970025    时间: 2008-10-27 16:50
喝奶需要勇气的
作者: 6760892    时间: 2008-10-27 16:52
路过帮顶
作者: 6760892    时间: 2008-10-27 16:53
路过帮顶
作者: beatusa911    时间: 2008-10-27 16:56
蒙牛和伊利,都是玩三聚氰胺的,报告完毕。
作者: amd64_ice    时间: 2008-10-27 17:07
{lol:] {lol:] {lol:] {victory:]
作者: L2S    时间: 2008-10-27 17:37
3通道弄4插槽,果然先进{lol:]
作者: itany    时间: 2008-10-27 17:45
原帖由 L2S 于 2008-10-27 17:37 发表
3通道弄4插槽,果然先进{lol:]


这只是赶上了当年NF2 双通道3插槽罢了
我看Intel还不止落后了5年,不过现在终于赶上来了
作者: yrysysdd    时间: 2008-10-27 17:54
进入这特帖子突然有种恍然隔世的错觉。
看无数i粪在哪整齐地列队报数。
鄙人很不好意思地插进来大吼一句cnmm。
作者: yrysysdd    时间: 2008-10-27 17:56
顺便说一句 大湿 您真的很湿。
作者: HilaryDuff    时间: 2008-10-27 18:10
某些人有点出汗了
作者: L2S    时间: 2008-10-27 18:27
原帖由 itany 于 2008-10-27 17:45 发表


这只是赶上了当年NF2 双通道3插槽罢了
我看Intel还不止落后了5年,不过现在终于赶上来了


NF2 三槽可以组建双通道,DX58SO 4插槽能组建三通道?如能OK的话,确实赶上N年前的AMD的了。
作者: jackli77    时间: 2008-10-27 19:43
这文里的图片居然是马克兔拍的{sweat:]
作者: cloudol    时间: 2008-10-27 20:07
A Pro的照相水平不行 浪费机器
作者: julian110    时间: 2008-10-27 20:11
真的很久没有拜读大师的湿文了啊
作者: boy3d    时间: 2008-10-27 20: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ro-A    时间: 2008-10-27 20:18
原帖由 jackli77 于 2008-10-27 19:43 发表
这文里的图片居然是马克兔拍的{sweat:]


{mellow:]果然exif是EOS 1Ds Mark II
作者: Asuka    时间: 2008-10-27 20:23
原帖由 yrysysdd 于 2008-10-27 17:54 发表
进入这特帖子突然有种恍然隔世的错觉。
看无数i粪在哪整齐地列队报数。
鄙人很不好意思地插进来大吼一句cnmm。


抓狂了,排队参观 {mellow:]

华师大的高材生啊 {mellow:]

[ 本帖最后由 Asuka 于 2008-10-27 20:24 编辑 ]
作者: GZeasy.cn    时间: 2008-10-27 20:26
传说中的大师终于现身了
作者: 西门吹雪    时间: 2008-10-27 20:39
经cho介绍,来此一阅Pro A的新作
作者: itany    时间: 2008-10-27 20:54
原帖由 L2S 于 2008-10-27 18:27 发表


NF2 三槽可以组建双通道,DX58SO 4插槽能组建三通道?如能OK的话,确实赶上N年前的AMD的了。


你以为呢? 当然可以
作者: sowo    时间: 2008-10-27 21:21
期待pro-a大师的博弈的艺术新作{victory:] {victory:] {lol:]
作者: zaknafein    时间: 2008-10-27 21:22
大师您闭关这么久终于出世了么!
作者: 扣肉=咸菜    时间: 2008-10-27 22:15
瞻仰来了!!!!!!看到了传说中的大师!
作者: Jason21    时间: 2008-10-27 22:51
大师再现,一定要顶!
作者: L2S    时间: 2008-10-27 23:28
原帖由 itany 于 2008-10-27 20:54 发表


你以为呢? 当然可以


我以为Intel模仿的不错。
作者: 1empress    时间: 2008-10-27 23: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百分百好牛    时间: 2008-10-27 23:51
大师的文笔诙谐幽默啊。
顶顶顶
作者: itany    时间: 2008-10-27 23:56
原帖由 1empress 于 2008-10-27 23:36 发表

NF2双通道3插槽插满也能实现双通道,并且可以实现每64bit独立读写
同时代的865P比内存控制上落后一个级别
不过那是intel比NV落后  不是比AMD落后


众所周知,NF2的双通道性能和865P相比怎么样…… :lol:
内存地址分离访问只是在非对称的时候配置更灵活罢了
作者: permediaX    时间: 2008-10-28 00:06
现在喝奶相对安全点 {lol:]
作者: 穆赫兰道    时间: 2008-10-28 00:12
{lol:] {lol:] 顶大师QLX
作者: 末日之刃    时间: 2008-10-28 08:53
请问大师现在适合抄底AMD么[huh>
囧 给WSJ了

[ 本帖最后由 末日之刃 于 2008-10-28 08:54 编辑 ]
作者: 1996619    时间: 2008-10-28 09:56
很明显,偶有骗分嫌疑,顶大湿!
作者: stefxia    时间: 2008-10-28 10: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ro-A    时间: 2008-10-28 10:51
原帖由 末日之刃 于 2008-10-28 08:53 发表
请问大师现在适合抄底AMD么[huh>
囧 给WSJ了


AMD股价较低,完全可以由我国五粮液或茅台出手收购。实现贸技工一条龙服务。
作者: acqwer    时间: 2008-10-28 12:24
AMD还有领先intel的核心制冷技术,可以让CPU在运行时低于常温。更有超大容量的L1、L2 cache,使得系统运行时感觉起来更快。
作者: ITANIUM2    时间: 2008-10-28 17:05
大师,博弈的艺术系列加油写啊!
作者: yihua伊华    时间: 2008-10-28 17:43
{lol:] {lol:] {lol:]
作者: tangyi1314    时间: 2008-10-28 18: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bigbadegg    时间: 2008-10-28 19: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tany    时间: 2008-10-28 20:49
原帖由 tangyi1314 于 2008-10-28 18:44 发表
不过我好真的不知道L3 是谁的技术
看到I7 第一感觉就是怎么和AMD一样有 L3


ISSCC 2006: Intel Tulsa
Overview
The third paper in the microprocessor track concerned Tulsa, a badly needed 65nm Xeon MP processor. From a product stand point, Intel is currently weakest in 4-socket systems. The front side bus is a perfectly fine solution at 2 sockets, but scalability tapers off at 4 sockets, while point to point interconnects work more efficiently. Tulsa is likely to be the last Pentium 4 based MPU launched, and was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address issues in Intel’s system architecture.


Figure 1 – Tulsa Die Micrograph, courtesy of Intel

Tulsa is based on Cedar Mill, with 1MB L2 cache per core, augmented by 16MB of inclusive shared L3 cache, which is accessed through a unified (and presumably FIFO) queue. This server MPU uses 1.3B transistors (121M/core) and 435mm2 in Intel’s high performance bulk 65nm process (see David Wang's IEDM coverage) with 8 layers of copper interconnect. Tulsa will run at 3.4GHz with 1.25V, and a 150W TDP and 110W average power. Intel’s *Ts are also supported: virtualization, demand based switching and dynamic cache line disabling (upto 32 lines). With a BIOS upgrade, Tulsa is drop in compatible with the Twin Castle chipset. Figure 1 above shows a die photo of Tulsa.
作者: FENG950    时间: 2008-10-28 21:17
原帖由 tangyi1314 于 2008-10-28 18:44 发表
不过我好真的不知道L3 是谁的技术
看到I7 第一感觉就是怎么和AMD一样有 L3


那你看到Phenom的时候没有感觉到和03年的P4EE或是更早的XEON一样(有L3)?
作者: tangyi1314    时间: 2008-10-28 22: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tany    时间: 2008-10-28 22:15
原帖由 tangyi1314 于 2008-10-28 22:00 发表

是吗 ?没用过这个, 谦虚的问下, 到底谁发明的???


这个是人类发明的……
而且,现在只需要知道,Nehalem不仅是带宽大大领先,而且内存延迟只有K10的约一半。别忘了Intel用的是延迟更大的DDR3内存……
作者: [MB] l1    时间: 2008-10-28 22:24
原帖由 tangyi1314 于 2008-10-28 18:44 发表
不过我好真的不知道L3 是谁的技术
看到I7 第一感觉就是怎么和AMD一样有 L3



k6-3+带cache的主板可以算1个
作者: fenchang    时间: 2008-10-28 22: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acard    时间: 2008-10-28 22: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angyi1314    时间: 2008-10-29 00: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tany    时间: 2008-10-29 00:28
原帖由 tangyi1314 于 2008-10-29 00:02 发表

那就是AMD最先使用的了??
INTEL要不要给专利费??
如果要, 那买I7也是支持AMD嘛


多个核心共享L3缓存是Intel先实现的……
Intel有很多东西AMD还没给专利费呢,这次AMD拆分Intel就宣称要考虑对AMD征收专利费的问题

事实上,如果真的要说谁最早的话,应该是IBM的Power4

[ 本帖最后由 itany 于 2008-10-29 00:30 编辑 ]
作者: FENG950    时间: 2008-10-29 00:30
原帖由 tangyi1314 于 2008-10-28 22:00 发表



是吗 ?没用过这个, 谦虚的问下, 到底谁发明的???


多少级的称呼只是一种概念,一种称谓,三级以后再有缓存,也可以叫它L4,能说谁先做了L4就叫谁发明L4的吗?虽然不同级的cache会有构成上的差别,因速度不同有不同考虑,但是始终都是基于缓解高低速设备速度上的冲突这个思想,顶多说cache是谁先搞的,算专利算技术,顶多算到cache头上(或是cache本身使用的结构、技术之流),怎么折腾也折腾不到“级”的概念上面。

[ 本帖最后由 FENG950 于 2008-10-29 00:32 编辑 ]
作者: chairmanai    时间: 2008-10-29 09:40
见过大师:wub:
作者: Pro-A    时间: 2008-10-29 16:08
一直以来AMD都引领业界潮流,K7架构让DEC垮台,K8架构使用多年金枪不倒,K10架构实现业界最大X86芯片价格面积比,这方面Intel望尘莫及。
作者: 我很安静    时间: 2008-10-29 16:24
我是A饭:rolleyes:
作者: liubangde    时间: 2008-10-29 17:17
纯帮顶:whistling:
作者: lacri    时间: 2008-10-29 23:46
好久没见A大师了,瞻仰一下大师力作,并BS一下破技术的INTER...[cool>




欢迎光临 POPPUR爱换 (https://we.poppu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