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标题: E-IPS技术 [打印本页]

作者: hsy-x    时间: 2009-2-2 00:35
标题: E-IPS技术
何谓E-IPS技术显示器?KTC 官方的解释是这样描述的:E-IPS技术显示器是基于IPS技术特点的新型液晶面板。它的特点是:拥有178°广视角、颜色锐丽、图像无拖尾。E-IPS面板采用成本优化面板结构,拥有与TN相同的亮度以及72%的色域,E-IPS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两级在同一平面上,有别于普通液晶面板的电极在上下两面而呈立体排列模式,因此,不管在何种状态下E-IPS面板液晶分子始终都与屏幕平行,使开口率降低,减少了透光率,大大提高了它的可视角度,全角度高达178°,以保证清晰地画面、绚丽细腻的色彩以及无闪烁稳定的画质,从而避免和降低了使用电脑时所带来的眼睛和身心疲劳,让消费者全情投入的享受E-IPS技术带来的“宽显乐趣”。  

        
作者: qcwei    时间: 2009-2-2 10:08
比SPVA还牛吗?
作者: cycy918    时间: 2009-2-2 10:09
可视角度比VA的要大点。
作者: boybay    时间: 2009-2-2 10:14
虽然我也定购了2209WA,但是我还是想知道到底e-IPS是不是LG的技术,是否是LGD的面板?我看POP网有人评论说e-IPS无非是TN加了点IPS的技术,所以距离真正的IPS依然差距甚远,不知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作者: iguana    时间: 2009-2-2 10:15
有人赞的 有人骂的,就是没有一个人敢拿出面板厂家官方说明或者原始出处的
作者: nanaofanta    时间: 2009-2-2 10: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ghtuser    时间: 2009-2-2 10:17
就算2209只是TN屏如果加上IPS的技术,能达到现在这样的效果,我觉得这个技术很不错,既省钱又在本质上提高了观看效果。
作者: softxf    时间: 2009-2-2 10:34
2209都嫩么好
作者: 见谁夸谁    时间: 2009-2-2 10:41
就算2209只是TN屏如果加上IPS的技术,能达到现在这样的效果,我觉得这个技术很不错,既省钱又在本质上提高了观看效果。
lightuser 发表于 2009/2/2 10:17


管他什么屏幕...买了就值了
作者: gungnirayu    时间: 2009-2-2 10:42
那个图里的ips指的是不是eips啊?
作者: cc12345678    时间: 2009-2-2 10:54
这个价位也就是这个技术了,再好了就不值这个价了
作者: 啊啊啊啊    时间: 2009-2-2 11:27
为了活跃度
作者: tjashuro    时间: 2009-2-2 11:30
虽然我也定购了2209WA,但是我还是想知道到底e-IPS是不是LG的技术,是否是LGD的面板?我看POP网有人评论说e-IPS无非是TN加了点IPS的技术,所以距离真正的IPS依然差距甚远,不知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boybay 发表于 2009-2-2 10:14
当他放屁吧,tn再怎么改进都无法成为广角。。。
作者: 金属木鱼    时间: 2009-2-2 11:30
如果只是技术改进点
其他厂家做什么去了?成本没提高,可视角变大这么多,他们都干看着不动?
作者: seveneagle    时间: 2009-2-2 11:45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作者: easternbp    时间: 2009-2-2 12:36
E-IPS面板采用成本优化面板结构,拥有与TN相同的亮度以及72%的色域

这里好像有个大问题: 色域是面板决定的吗?那么为什么有的SPVA是72%,而同为SPVA的2408WFP是110%的色域呢?灯管的光谱吧?{closedeyes:]
作者: 抹大拉的马利亚    时间: 2009-2-2 12:38
哪位能帮忙普及一下知识
KTC原先不是一做低端山寨显示器的工厂吗?
什么时候都已经开始引领风尚了?
作者: 金属木鱼    时间: 2009-2-2 12:39
不懂,猜测一下,应该跟面板关系不大
TN也有色域很高的
作者: jxf    时间: 2009-2-2 13: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eathjames    时间: 2009-2-2 13: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eathjames    时间: 2009-2-2 13: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onelyray    时间: 2009-2-2 14:09
色域是取决于背光源,这里面有一个概念就是cie1931的规定100%的NTSC范围。液晶本身并不发光的,发光的是背光源。现在有两种高色域的实现方法,一是WCCFL,一是三原色LED,相比之下,三原色的价格高了太多,所以大部分是Wccfl
作者: gongxu927    时间: 2009-2-2 18:52
看看。。。。。。。
作者: 爱吃素的狼    时间: 2009-2-2 19:16
看来E-IPS还不赖啊。
作者: tzhang1    时间: 2009-2-2 20:03
百度上有 e-ips的 介绍
作者: bawanzhou    时间: 2009-2-3 00:43
好心给盖一层吧
作者: sepmei1    时间: 2009-2-3 02:09
IPS的颜色准确度会给你深刻印象的, 长期使用很舒服
不过要说完胜VA那是不可能的,VA有很多地方IPS也不如
作者: 街头一醉    时间: 2009-2-3 02:57
真相总会大白的!
到手后我会尝试着拆开。
作者: huaquEro13    时间: 2009-2-3 03:39
犹豫着



有没高手推荐2500以内的 HP 的?

要广色域

和旋转
作者: 某某    时间: 2009-2-3 03:43
从来不为活跃度
作者: 川哥    时间: 2009-2-3 04:23
一切bu为活跃度。。。
作者: killfey    时间: 2009-2-3 05:49
为活跃度
作者: zhouweigsh    时间: 2009-2-3 07:42
老IPS用户飘过……
作者: huaqs    时间: 2009-2-3 08:31
继续关注中
作者: yylyn    时间: 2009-2-3 08:51
不错~~~~
作者: sagger    时间: 2009-2-3 09: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VD-9    时间: 2009-2-3 10:18
给我看看实物就知道了
作者: zhuyao222    时间: 2009-2-3 10:48
活跃一下.........
作者: emufan    时间: 2009-2-3 11:21
TN 是TN 哪里来的什么在TN基础上的IPS,IPS就是水平旋转,什么EIPS SIPS HIPS不过是不同厂家自己起的名字,具体工艺略有差异,就像VA,三星的叫PVA SPVA 夏普叫CSV 还有MVA等等
老文章总是有价值的
  液晶的可视角度是由液晶显示的基本原理决定的,TN即Twisted Nematic,意思是扭曲向列的显示,液晶分子就像一根棍子一样做90度旋转,躺下时和站立时,从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可以看到明暗变化,下图为TN技术液晶层在电极电压驱动下做出偏转的示意图。当从侧面看时,这种同向的躺下与直立引发的明暗变化就不如从正面看那样明显,造成亮度和对比度的下降,更要命的是,在较大视角时,这种偏转的作用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也就是反白(灰阶逆转)。
TN技术示意

  看过了TN面板令人头疼视角表现,来看看广视角技术是如何改善这一问题的。目前主流显示器上的广视角技术有VA系( 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包括富士通的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三星的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前者被授权给CMO奇美以及AUO友达光电生产,IPS系(In-Plane Switching平面旋转),主力厂商是LPL和IPSalpha,后者目前只供应电视用面板,夏普的ASV(Advanced Super-V),这个名字主要是说防反光并没有描述排列方式,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连续焰火状排列才是,有人把夏普面板的MPD 6角型像素形状也称为连续焰火状是不对的。
连续焰火状排列

  这些广视角技术无一例外都是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改变单一方向旋转带来的视角问题,让分组的液晶分子朝各个不同方向旋转,这样就能减少可视角度恶化的问题。IPS比较特别,液晶分子是水平旋转,这样从各个视角看起来变化都一样。各自厂商再不断的改进,就有了诸如SPVA、AMVA、S-IPS等新名词。广视角技术不能彻底改变液晶面板,但至少能消除灰阶反转现象,并且减少衰减程度,使得画面各个地方看起来均匀一致,较大视角观看也不会失真太多。
IPS技术对比TN

IPS与TN技术的效果差异

作者: cgdddd    时间: 2009-2-3 13:30
ips是日立的专利好象
作者: cell-v    时间: 2009-2-3 15: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os    时间: 2009-2-3 16:05
显示器嘛,眼见为实...




欢迎光临 POPPUR爱换 (https://we.poppu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