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标题: st衰败的原因是否主要在芯片 [打印本页]

作者: whatnew    时间: 2009-8-6 14:34
标题: st衰败的原因是否主要在芯片
很多人都对st,wd这些名字耳熟能详。但如果说起硬盘的心脏和大脑---主控的公司很多就不知道了。

Marvell是一个很低调的公司,业内基本是无人不知,但出了半导体这个行业就少有人知道。它大概占据了硬盘(非SSD)控制芯片的90%左右,就是说绝大部分硬盘上用的都是它的芯片。剩下的10%呢?就是你们所用的st桌面硬盘的LSI,目前LSI硬盘控制芯片的客户主要是st了,st也不是不知道它的东西不好,也许是有协议,也许st不想让Marvell一家独大。所以在桌面上它采用LSI的芯片,但在服务器上它也不敢这么做了,老老实实采用M的芯片,或者说它把LSI作为和M讨价还价的筹码。

7200.11采用的是主控+缓冲的单芯片设计,大概是芯片设计能力不行造成了11的固件问题的原因。

在12代就回归的双芯片。估计是单碟的数量太大,超过了芯片实际控制能力,所以造成了重新映射扇区。

本人不是业内人士,所以上面仅仅是个人的一些猜想,欢迎业内人士拍砖
作者: alextooter    时间: 2009-8-6 15:16
俺最近加盟一家硬盘控制芯片厂商的计划失败鸟。。。
作者: 瞎猫    时间: 2009-8-6 15:21
俺最近加盟一家硬盘控制芯片厂商的计划失败鸟。。。
alextooter 发表于 2009-8-6 15:16
弱弱的打听一下您原本打算去哪高就,STM?infineon?LSI?还是LZ说的Marvell...
作者: hj5470    时间: 2009-8-6 16:54
qlogic怎么不做了
作者: xreal    时间: 2009-8-6 18:53
ibm控制芯片
作者: sakurayi    时间: 2009-8-6 18:54
都是高人。。。。。。。。。。。。。。。
作者: itany    时间: 2009-8-6 19:05
“7200.11采用的是主控+缓冲的单芯片设计,大概是芯片设计能力不行造成了11的固件问题的原因。
在12代就回归的双芯片。估计是单碟的数量太大,超过了芯片实际控制能力,所以造成了重新映射扇区。”

1 .11的固件问题和芯片没有关系啊,找不到盘之后刷了固件就解决了。
还是固件,也就是嵌入系统的软件问题

2 我认为希捷的问题还是盘片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年WD收了Komag之后,尤其是WD断了给希捷的供货之后,希捷的盘片质量就在不断下滑。重映射不是控制器的问题,而是盘片存在的物理问题
作者: itany    时间: 2009-8-6 19:06
西数给希捷断奶 2008或为硬盘行业洗牌年
2008年01月10日14:56 [我来说两句
]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PConline




  


导 读 西数成功收购Komag将巩固其在全球硬盘行业中的有力竞争地位,确保西数不断获取关键性的技术和供应,并改善成本结构。但今年4月起,西数将停止对其他硬盘厂商的碟片供应。

  【1月8日太平洋电脑网讯】根据西数发布的其2008年第一财季(2007年7~9月)的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7.66亿美元,其中硬盘方面营收17.26亿美元,而盘片和基板的销售获益达4000万美元。

硬盘收入同比增长37%,出货量为2940万块,同比增长29%。对于如此高的增长率,西部数据相关人士表示,这得益于西数在2007年9月完成的Komag收购案。

  西数成功收购Komag将巩固其在全球硬盘行业中的有力竞争地位,确保西数不断获取关键性的技术和供应,并改善成本结构。磁头和盘片两大核心技术整合优化并纳入西数的硬盘业务后,会使得西数的利润增长目标被大大增强。

  对于收购Komag事件,西数相关人士指出,这是西数在发展和细分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继2003年收购了硬盘磁头厂商Read-Rite之后,通过与Komag的盘片业务完全整合,从而使西数的业务模式达成利润增值和提高效率。此次收购将通过磁头和盘片的整合使WD的协同优势达到最优化,确保其能够保持盘片的长期供应。

  而另一方面,被西数抢先一步收入囊中的盘片制造公司Komag同时也是日立、希捷等硬盘公司的碟片供应商,而西数则表示今年前三个月时间由于履行未完合同的关系而继续向这些生产商供应碟片,但从今年4月起,西数将切断Komag与其他一切硬盘厂商的碟片供应关系。此举也意味着希捷等硬盘生产公司将不得不改变其现有的碟片采购策略,开辟更多更新的采购渠道,而Komag所生产的碟片将全部效力于西数自身。而随着西数消费类产品的逐渐增多,碟片需求量仍呈高速上升的趋势,这势必会造成西数进一步抢夺碟片市场的结果,如此一来,硬盘行业将面临一次新的洗牌。

作者: bcyj    时间: 2009-8-6 19:17
如5楼所说的,sata硬盘上的那个LSI其实就是它收购的infineon,更早之前就是infineon买的IBM的.
然后,sata硬盘主控来说,agere和ST(意法)的市场占有率也不少
单芯片内带缓存造成的性能问题的,其实希捷在7200.9时代已经试过一次,也是infineon的芯片,之后它换agere了。不过在当时来说,用相同芯片的日立的7k80和7k250却一点问题也没有。
所以,如果说1.5T的假死有主控的因素,是有可能的,但重影射这个应该是盘片的问题,如果说重影射与主控有关,就有点不可理解了
作者: zanelu    时间: 2009-8-6 19:43
另外日立1t用的也是lsi的芯片,没见有什么太大问题啊
作者: zuoranwen    时间: 2009-8-6 22:19
把一家硬盘厂商的失败极大的归罪于一家零配件商是有失偏颇的。
LSI是业界著名的半导体厂商,设计能力有目共睹。
ST的硬盘因为主控芯片出问题,那是他没选对用好东西。
作者: adonisking    时间: 2009-8-6 22:30
那是ST的技术问题

LSI目前日立也在用
主要是盘片问题 到不到成熟工艺 片面追求指标
作者: leo780623    时间: 2009-8-6 22: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efilincp    时间: 2009-8-6 23:13
我认为还是碟片问题,不光ST,现在WD和HT出现扇区问题的也渐多。
作者: baoyanji    时间: 2009-8-7 01:38
“7200.11采用的是主控+缓冲的单芯片设计,大概是芯片设计能力不行造成了11的固件问题的原因。
在12代就回归的双芯片。估计是单碟的数量太大,超过了芯片实际控制能力,所以造成了重新映射扇区。”

1 .11的固件问 ...
itany 发表于 2009-8-6 19:05



高手啊,,崇拜!!!!
作者: Gavin.Luo    时间: 2009-8-7 08:25
我觉得问题主要在于读写策略,比较激进,片面追求性能而失去了可靠性
作者: Gavin.Luo    时间: 2009-8-7 08:27
我认为还是碟片问题,不光ST,现在WD和HT出现扇区问题的也渐多。
efilincp 发表于 2009-8-6 23:13


就单个扇区出问题的概率而言,和以前没差多少吧?现在的盘密度大啊...
作者: jingzhenyu    时间: 2009-8-7 09:21
固态硬盘渐热,如果传统硬盘厂商不快速转型的话,整个产业很可能会被洗牌。
ST的动作太慢了。
作者: hcgwyh    时间: 2009-8-7 10:44
都是高人,我辈自叹不如!
作者: stefxia    时间: 2009-8-7 10: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hoto511    时间: 2009-8-7 11:26
根本不是这个原因。ST是老大,市场份额最大。但迟迟不愿进入SSD市场。硬盘随意定价。出现问题还不认错。

只有出货多的东西坏的机会才会大。日立和三星出货少,所以很少听到坏硬盘。因为市场份额小出货量少
作者: 杜杜狼    时间: 2009-8-7 13:07
哥吃的不是面条,是寂寞~~
作者: efilincp    时间: 2009-8-7 13:11
WD已与ST的出货量相当,怎么问题少很多。ST现在的问题是不能用出货量掩盖的。
作者: BXYZLXX    时间: 2009-8-7 13:22
还是看不到啊
作者: itany    时间: 2009-8-7 13:25
高手啊,,崇拜!!!!
baoyanji 发表于 2009-8-7 01:38


bcjy才是高手,我是小白
作者: 师傅    时间: 2009-8-7 14:21
西数王朝还没开始,SSD就来了~~~
作者: Gavin.Luo    时间: 2009-8-7 14:45
西数王朝还没开始,SSD就来了~~~
师傅 发表于 2009-8-7 14:21


WD和Hitachi都有自己的SSD,  ST没有~~~
作者: sonicxz    时间: 2009-8-7 14:53
盘有问题,不能怪新片吧- -
如果主控真有BUG,怎么量产前没测试出,大批出问题ST怎么没找他索赔?

如果说集成缓存的主控有问题,那ST的第一代企业版怎么就没问题,那时候对应的桌面版是10代?
作者: sonicxz    时间: 2009-8-7 14:55
那是ST的技术问题

LSI目前日立也在用
主要是盘片问题 到不到成熟工艺 片面追求指标
adonisking 发表于 2009-8-6 22:30


还是这个问题,工艺跟不上发展,、
作者: pc.in.life    时间: 2009-8-7 14:56
主要在于之前不知道“绿色”“节能环保”为何物。
作者: comeondio    时间: 2009-8-7 15:02
有深度,值得深入
作者: 凡妮娅    时间: 2009-8-7 15: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oril3    时间: 2009-8-7 15:05
路过学习了  路过学习了




欢迎光临 POPPUR爱换 (https://we.poppu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