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标题: 继RV770之后RV870再创奇迹 [打印本页]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2 13:11
标题: 继RV770之后RV870再创奇迹
      去年RV770在工艺和性能上带给人们意外的惊喜,以相比于前代增加不到40%的核心面积塞入了相当于前代2.5倍的运算单元和后端,从而改变了被NV压制已久的态势。今年RV870继续创造神话,这次是以相比RV770增加一倍的执行单元却使性能获得了150%的提升!单US执行效能提高1.5倍!
      RV870性能将超过目前的性能王GTX295 10%-20%,稍低些的5850也远胜目前的单核心王者GTX285,面向主流的5700系列会让GTX275以下的显卡彻底失色……
作者: youngfriend    时间: 2009-9-12 13:19
也没那么夸张,5700系列价格估计不会太好.我的目标还是5870或5850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2 13:49
做人要低调,嘻嘻,要不某某又反酸了..................................
leon150040 发表于 2009-9-12 13:28

      不是唱高调,而是很快就会成为事实……我向来属于比较保守的一类人,没有确实的消息不会乱说。以下是个人理解:
      当初RV770暴力狂增执行单元也造成一个被人忽略的后果,那就是整体执行效能降低!2.5倍资源的提升并未带来等比例性能的提升,这应该是硬件资源调度这一块的设计没跟上,而且所谓的800SP恐怕是硬件资源调度能力的极限了。并且从R600以来这一块一直是AMD的致命弱点。AMD用狂增运算单元和纹理输出部分弥补了R600架构的部分缺陷,另外55nm工艺的领先也让人忽略了另外的问题。
      我想AMD这次是借DX11的契机彻底弥补R600架构效能低的缺陷,彻底革新了资源调度硬件的设计,从而给人们一个完美的R600架构!
作者: eating2005    时间: 2009-9-12 13: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nightmaster    时间: 2009-9-12 13:55
      不是唱高调,而是很快就会成为事实……我向来属于比较保守的一类人,没有确实的消息不会乱说。以下是个人理解:
      当初RV770暴力狂增执行单元也造成一个被人忽略的后果,那就是整体执行效能降低!2.5倍 ...
shu0202 发表于 2009-9-12 13:49


R600这个架构,瓶颈主要还是在TMU/SHADER的比率上

不过实在是很容易成倍的翻规模,所以在这也就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了
作者: lanyan3232    时间: 2009-9-12 13: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louha    时间: 2009-9-12 13:59
不是有说R580到R600的变化大于RV670到RV770的变化,而RV770到RV870的变化是介于这之间的,所以也算是个新构架了。到底什么水平,还得等真上市了才知道。
作者: temp444    时间: 2009-9-12 14:35
本帖最后由 temp444 于 2009-9-12 14:40 编辑

NV还有Intel作保护伞呢。

品牌机一堆9500GT(G2XX)、9400GT(G210)独显,性能、功耗、价格完败给AMD,但照样大行其道。
作者: xxx2006    时间: 2009-9-12 15:09
NV还有Intel作保护伞呢。

品牌机一堆9500GT(G2XX)、9400GT(G210)独显,性能、功耗、价格完败给AMD,但照样大行其道。
temp444 发表于 2009-9-12 14:35

N卡的销量大部分是9400、9500GT,
9800GT、250这线反而没有销量,还不如GT200系列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2 18:15
目前没有看出5870领先295的地方,楼主确定不是AMD黑?
eating2005 发表于 2009-9-12 13:52

跑Crysis的消息已经传遍IT各大论坛,除非你选择性【请注意用词】……
话说2008年以前我一直用N卡,但是G92之后NV太令人失望……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2 18:30
      我估计G300的计算资源至少四倍于G200,但是可能在灵活性更高的CUDA方面作用更大。NV的问题是过分为了通用计算的灵活性而把芯片架构设计得更复杂。上次NV30就是在这上面栽了大跟头。ATi也是在比对手更复杂的R520和R600上面栽了跟头。两年来为了通用计算NV无法推出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G92马甲两次仍然活跃在市场上,可能还会稍加改进第三次穿上马甲,N饭洋洋得意于一款芯片跟对手周旋三代,殊不知这正暴露了NV的后继乏力!
      虽然我看好AMD,但是我也希望NV能找回从前那种雷厉风行的作风,而不是丢掉本行在附加功能上浪费时间!
作者: 為蝦米    时间: 2009-9-12 18:39
恭迎神卡……
作者: eating2005    时间: 2009-9-12 18: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来力    时间: 2009-9-12 18:43
其实楼主, nv是在和intel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盘棋的名字叫GPGPU
eating2005 发表于 2009-9-12 18:40

然后MicroSoft一把撕烂棋盘顺手给NV一耳光:“你们怎么玩得听老子的”
作者: sinraver    时间: 2009-9-12 18:45
显卡一年一个样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2 19:04
HD5850 - HD5870 - HD5870X2
      Entgültig wurden die Spezifikationen der am Start verfügbaren Grafikkarten der neuen Serie, der HD5850 und der HD5870, bekannt gegeben. So wird die HD5870 mit einem Coretakt von 850 MHz und einem Speichertakt von 1200 MHz arbeiten. Wie bekannt wird diese mit dem GDDR5-Speicher der 4. Generation ausgestattet sein. Auch die vermuteten 1600 Shadereinheiten wurden uns bestätigt.

      Bei der HD5850 wird man sich mit einem GPU Takt von 725 MHz und einem Speichertakt von 1000 MHz begnügen müssen. Zum Preis wurde gesagt, dass die HD5870 unter 400 US-Dollar zu haben sein wird. Ob dies jetzt heißt, dass die HD5870 für einen Preis von 399 US-Dollar zu haben sein wird oder einen Preis von unter 350 US-Dollar beanschlagt ist, ist noch unbekannt. Zur HD5870X2 gibt es keine weiteren Informationen bezüglich Spezifikationen oder Preisen. Die HD5870X2 soll einige Wochen nach den zwei Startmodellen verfügbar sein.

      Zur Leistung wurde die HD5870 mit der GTX285 verglichen, welche nach den Messungen und Benchmarks von AMD im Durchschnitt ca. 50% schneller ist. Beide Modelle, HD5850 und HD5870, sollen am 23. September gelauncht werden und auch voll verfügbar sein. Wie sich dies jedoch dann genau gestalten wird, kann man noch nicht genau sagen.


      

作者: 為蝦米    时间: 2009-9-12 19:11
然后MicroSoft一把撕烂棋盘顺手给NV一耳光:“你们怎么玩得听老子的”
来力 发表于 2009-9-12 18:43


你把OpenCL往哪搁
作者: jhg1159    时间: 2009-9-12 19:37
本帖最后由 jhg1159 于 2009-9-12 19:41 编辑

G92相对G94   2倍的SP与TMU,同数量SPTMU时理论也高出G94不少,整体提高也就不到18%。
4850相对3870提升是多少呢。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2 20:08
G92相对G94   2倍的SP与TMU,同数量SPTMU时理论也高出G94不少,整体提高也就不到18%。
4850相对3870提升是多少呢。
jhg1159 发表于 2009-9-12 19:37

刚开始很多游戏差距不大,现在呢?另外NV目前的GPU都对显存带宽依赖很大。
作者: mooncocoon    时间: 2009-9-12 21:37
今年RV870继续创造神话,这次是以相比RV770增加一倍的执行单元却使性能获得了150%的提升!单US执行效能提高1.5倍!

我就想知道這是誰說的……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2 21:42
今年RV870继续创造神话,这次是以相比RV770增加一倍的执行单元却使性能获得了150%的提升!单US执行效能提高1.5倍!

我就想知道這是誰說的……
mooncocoon 发表于 2009-9-12 21:37

抱歉,这个说法其实很糟糕!算是误导……
4楼我有另外的说法,当然算是揣测……
作者: punk100    时间: 2009-9-12 21:42
还是等正式产品出来再说吧!
作者: 為蝦米    时间: 2009-9-12 21:50
OpenCL也就OpenGL那德性。
左脚选手 发表于 2009-9-12 19:20


难怪amd第一个opencl的skd只支持cpu加速
作者: sewsew    时间: 2009-9-12 22:00
好猛,先做一个标记,以待日后考古用
作者: mooncocoon    时间: 2009-9-12 22:02
抱歉,这个说法其实很糟糕!算是误导……
4楼我有另外的说法,当然算是揣测……
shu0202 发表于 2009-9-12 21:42

如果是4樓的話,我倒是也在關注RV870的資源問題
不過……算來算去,怎麼算晶體管似乎都不夠放資源的……剩下的就是任務分配和仲裁機制了,但願AMD能夠借DX11的多任務機制一掃過去的陰霾吧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2 22:28
      AMD继续使用一种不断改进中的成熟架构进入DX11时代显然是看中了这种架构的潜力和优势。以往不论是ATi还是NV随着D3D的升级换代必然是架构上的大变革。而这次AMD像是铁了心要把R600的架构潜力挖尽。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幅度降低革新架构的风险。原有架构的基础部分的设计成熟稳定无需推倒重来,针对效能和功能部分的改进就可以集中在几个重点方面,不需要面面俱到。节约了设计时间降低了设计难度。同时应用上更加稳定可靠。

      当然这需要一些有利的前提条件,首先是R600的DX10.1架构向DX11扩展没有关键性障碍,无需对执行部分做大的改动;其次是架构本身在效能上还有比较大的潜力可挖,我在四楼说的正是这样一个意思。没有这样的前提,固守原有架构就只有死路一条。

      ATi上一次性能一次性飞越150%正是经典的R9700,然而那次是架构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对固守4X2的NV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而这次AMD把重点放在了单芯双核技术应用上面。从硬件连接方式上解决大规模多线程调度困难的问题。RV870每个独立核心仍保持800SP不变。以往执行单元增加一倍即便加上DX11的新需求最多也只需要增加50%的晶体管,而这次晶体管数量翻了一番还多!说明RV870的设计重点是在执行单元以外的地方。其实拿RV840和RV770比较就能发现虽然是同样规模的执行单元RV840要多出将近3亿晶体管,显然DX11和DX10.1之间的差别还不会导致晶体管方面如此悬殊的差距,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资源调度方面的全面改进,更何况RV840的内存控制器还是128位的……
作者: mooncocoon    时间: 2009-9-12 22:55
這就是爲什麽要RV870的構架圖和PDF的原因
可以說,目前的RV870就只剩下這最後的2億晶體管的秘密了,希望AMD善加利用,不要讓我失望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2 23:09
      R600时代按照整体标准衡量5D向量执行单元干不过人家1D标量流处理器,通俗讲就是5SP干不过人家1SP。(其实这个1SP是要X2.x的)为了能够尽量提高执行单元的利用率就增加显存带宽。这个时候,负责资源调度的部分极其【请注意文明用词】,而后端又一贯弱小。RV670就稍微改进了一点后端,然后在工艺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RV770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执行单元上面,靠暴力堆积SP和后端规模来拼资源数量,一方面解决了对显存带宽需求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导致单位效能进一步降低,本来资源调度就【请注意文明用词】,这下又增加了150%的工作量更招呼不过来了,所幸工艺方面的优势完全掩盖住了这些问题。

      RV870则把重点放到了资源调度上面,现在资源充足,如何高效利用成了重头戏。也就是从过去拼数量转向以效率取胜。看来这次AMD应该是在硬件资源调度上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
作者: yangzhuo    时间: 2009-9-12 23:20
      去年RV770在工艺和性能上带给人们意外的惊喜,以相比于前代增加不到40%的核心面积塞入了相当于前代2.5倍的运算单元和后端,从而改变了被NV压制已久的态势。今年RV870继续创造神话,这次是以相比RV770增加一倍的 ...
shu0202 发表于 2009-9-12 13:11


太乐观了,能和4870x2就差不多了。还超过295……
作者: xreal    时间: 2009-9-12 23:25

amd把自己的命先革了,游戏机还在dx9平台,什么dx10/dx11暂时没什么市场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2 23:27
      如果架构运行均衡,资源调度能力达到G8X/G9X/G2X0的水平,AMD800SP的硬件资源能够在效能上达到和GTX280/285比肩的程度,如果这次RV8XX实现了比较完美的架构,那么5700系列至少会相当接近G200系列的性能。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2 23:29

amd把自己的命先革了,游戏机还在dx9平台,什么dx10/dx11暂时没什么市场
xreal 发表于 2009-9-12 23:25

当初G80大幅度领先的时候N饭可不是这么说的……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2 23:48
如果我前面的推断正确,那就意味着RV900仍将延续现在的架构……
作者: 為蝦米    时间: 2009-9-12 23:57
如果这次RV8XX实现了比较完美的架构,那么5700系列至少会相当接近G200系列的性能。


太保守了, 上一代已经相当接近了,这代怎么得也得太阳死才行!!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3 00:05
太保守了, 上一代已经相当接近了,这代怎么得也得太阳死才行!!
為蝦米 发表于 2009-9-12 23:57

为什么很多过去讨论氛围很浓的论坛现在变成了调侃者的乐园?
作者: knightmaster    时间: 2009-9-13 00:21
哇 小月出现了

小月好  -v-
作者: leorex    时间: 2009-9-13 00:24
等5850?令人期待阿
作者: vv1984    时间: 2009-9-13 00:27
其实楼主, nv是在和intel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盘棋的名字叫GPGPU
作者: knightmaster    时间: 2009-9-13 00:33
如果我前面的推断正确,那就意味着RV900仍将延续现在的架构……
shu0202 发表于 2009-9-12 23:48


OMG

你看AMD收了ATI之后换过架构吗
作者: mjofmj    时间: 2009-9-13 00: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為蝦米    时间: 2009-9-13 01:11
为什么很多过去讨论氛围很浓的论坛现在变成了调侃者的乐园?
shu0202 发表于 2009-9-13 00:05


调侃永远存在 只是比例不同!难道hhc没有么??懂技术的哪有功夫来这泡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3 09:29
AMD不是说R800是最后一代,接下来要上新架构了吗?
mjofmj 发表于 2009-9-13 00:58

我得到的消息R900很大可能继续R600的架构……
作者: yangzhuo    时间: 2009-9-13 09:46
如果是4樓的話,我倒是也在關注RV870的資源問題
不過……算來算去,怎麼算晶體管似乎都不夠放資源的……剩下的就是任務分配和仲裁機制了,但願AMD能夠借DX11的多任務機制一掃過去的陰霾吧
mooncocoon 发表于 2009-9-12 22:02


你说的dx11的多任务机制就是指多线程吧,这个和GPU的线程调度毫无关系
作者: 听觉疲劳    时间: 2009-9-13 10:01
本帖最后由 听觉疲劳 于 2009-9-13 10:04 编辑
      我估计G300的计算资源至少四倍于G200,但是可能在灵活性更高的CUDA方面作用更大。NV的问题是过分为了通用计算的灵活性而把芯片架构设计得更复杂。上次NV30就是在这上面栽了大跟头。ATi也是在比对手更复杂的R52 ...
shu0202 发表于 2009-9-12 18:30


“NV的问题是过分为了通用计算的灵活性而把芯片架构设计得更复杂”,这句话说得好

G300之所以延后发布,大概原因正在于此,要一口吞下一个大胖子,殊不知如何消化是个大问题。
作者: gwrzl    时间: 2009-9-13 10:40
用下来,还是N卡好点。
作者: jhg1159    时间: 2009-9-13 11:00
刚开始很多游戏差距不大,现在呢?另外NV目前的GPU都对显存带宽依赖很大。
shu0202 发表于 2009-9-12 20:08

现在呢
3870>9600GT了
还是88GT=1.3-1.5X9600GT了
作者: mooncocoon    时间: 2009-9-13 13:02
      如果架构运行均衡,资源调度能力达到G8X/G9X/G2X0的水平,AMD800SP的硬件资源能够在效能上达到和GTX280/285比肩的程度,如果这次RV8XX实现了比较完美的架构,那么5700系列至少会相当接近G200系列的性能。

shu0202 发表于 2009-9-12 23:27

…………………………
你知道要达到这个程度,R600的构架需要怎样的周边资源密度么……
你知道达到这个程度之后,R600构架的效率会恐怖到什么地步么……
你知道达到这个程度之后,RV870要做到多大么……

修改修改吧,推测是要有下限的啊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3 17:17
…………………………
你知道要达到这个程度,R600的构架需要怎样的周边资源密度么……
你知道达到这个程度之后,R600构架的效率会恐怖到什么地步么……
你知道达到这个程度之后,RV870要做到多大么……

修改 ...
mooncocoon 发表于 2009-9-13 13:02

      所以我一直使用“如果”这个词,等看到5700系列的实际性能一切就会真相大白了……工艺细节我基本上是一窍不通,架构上R600永远也达不到G80的执行效率。所以AMD不得不用几倍的资源来和对手的高频Shader抗衡,理论状态应该是2.5-3倍,然而RV770是用6-7倍的资源和对手抗衡,效率之低令人发指!

      个人猜测R600架构的理想效能能做到4:1和对手较量,也就是4执行单元效能等同于G200的1执行单元同等频率X2。这并不像你说的那么不可思议,对周边资源数量要求多高多高。

      G200的瓶颈在于标量数据处理后的再装配,只能靠极高的运算速度来弥补缺陷。R600架构则是受制于发射端。而现在的问题是发射端还未成为瓶颈执行单元就已经闲得发慌了,资源调度方面拖了后腿。

      资源调度的难度是随着Shader资源的扩张呈指数增长的,如果RV870是纯单核,为320个5D单元进行资源调配肯定会成为设计人员的噩梦。但是RV870被设计成双核,资源调度方式可以在RV770的基础上大幅度优化,这正是AMD的聪明之处。相比较而言,如果G300的流处理单元增加到512个,资源调度得当还能保持高效率才是真正恐怖之处!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3 18:00
我还想说一下显存的问题:
      显存位宽曾经是衡量GPU档次的重要指标,但是到了G80/RV770时代,显存速度实际上已经成为更重要的影响性能发挥的因素。G80高效率的架构和高速Shader需要非常快的数据传输速度,由于Shader指令更加灵活和复杂,对数据传输多变性的快速反应比单位时间数据传输数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方面G80灵活高效的架构要比R600的反应快得多!这也是R600如此差劲的重要因素,而以往这方面完全被我们忽略了。(NV和AMD自己当然不会忽略)显存位宽实际上对后端那些固定功能的执行更有意义,比如抗锯齿和像素填充。

      R600即便使用512位的显存带宽仍然无济于事,这就迫使AMD深入思考R600在Shader执行效率上的矛盾,RV770使用暴力扩充执行单元的方式来提高Shader执行能力,因而显存位宽不再是数据传输首要考虑的因素。随着片内缓存的容量越来越大,资源调度越来越智能化,运算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零碎的Shader应用越来越普遍,显存的速度就越来越重要。RV770配合GDDR5带来的性能上的提升有目共睹。

      RV870由于采用双核心设计,除了需要更大的片内缓存用于核心间数据交换,为了灵活调度硬件资源而对高速度显存的需求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那为什么NV却执意于更大的显存位宽呢?个人的理解是兼顾游戏和通用计算的需要。并行化海量的数据吞吐显然不是游戏发展的重点,而通用计算对此需求却很高。另外Intel同样选择了这条道路。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3 18:05
我衷心希望PCinlife能恢复GF6/GF7时代讨论技术的氛围……现在的论坛充斥着没油水的谰言。
非常怀念EJi兄……
作者: pharaohs1024    时间: 2009-9-13 18: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suka    时间: 2009-9-13 19:05
我还想说一下显存的问题:
      显存位宽曾经是衡量GPU档次的重要指标,但是到了G80/RV770时代,显存速度实际上已经成为更重要的影响性能发挥的因素。G80高效率的架构和高速Shader需要非常快的数据传输速度,由于Shader指令更加灵活和复杂,对数据传输多变性的快速反应比单位时间数据传输数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方面G80灵活高效的架构要比R600的反应快得多!这也是R600如此差劲的重要因素,而以往这方面完全被我们忽略了。(NV和AMD自己当然不会忽略)显存位宽实际上对后端那些固定功能的执行更有意义,比如抗锯齿和像素填充。


      R600即便使用512位的显存带宽仍然无济于事,这就迫使AMD深入思考R600在Shader执行效率上的矛盾,RV770使用暴力扩充执行单元的方式来提高Shader执行能力,因而显存位宽不再是数据传输首要考虑的因素。随着片内缓存的容量越来越大,资源调度越来越智能化,运算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零碎的Shader应用越来越普遍,显存的速度就越来越重要。RV770配合GDDR5带来的性能上的提升有目共睹。

      RV870由于采用双核心设计,除了需要更大的片内缓存用于核心间数据交换,为了灵活调度硬件资源而对高速度显存的需求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那为什么NV却执意于更大的显存位宽呢?个人的理解是兼顾游戏和通用计算的需要。并行化海量的数据吞吐显然不是游戏发展的重点,而通用计算对此需求却很高。另外Intel同样选择了这条道路。shu0202 发表于 2009-9-13 18:00


.... 0202大哥你能不能不要用这么肯定的语气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3 19:14
谈看法,难免的,欢迎指正……
作者: lightingmouse    时间: 2009-9-13 19:58
.... 0202大哥你能不能不要用这么肯定的语气
Asuka 发表于 2009-9-13 19:05


请A版指教啊 我们也想听听高论
作者: wayj052991    时间: 2009-9-13 20:04
4890快降价  好入了
作者: eviano    时间: 2009-9-13 20:12
好像NV在通用计算上,越走越疯狂了。或许是NV意识到,单靠作为游戏娱乐为主的的PC市场开始萎缩,开始寻求更高的利润的市场领域。
pharaohs1024 发表于 2009-9-13 18:42

是啊是啊,相信几个月后这里除了3DMARK和几个烂游戏秒来秒去之外,还要大战DirectX Compute
作者: panjanstoneborg    时间: 2009-9-13 22:01
我衷心希望PCinlife能恢复GF6/GF7时代讨论技术的氛围……现在的论坛充斥着没油水的谰言。
非常怀念EJi兄……
shu0202 发表于 2009-9-13 18:05
还是怀念以前平静的gz,fx的时代
作者: try_catch    时间: 2009-9-13 23:53
以后是不是都在显卡上插内存。插声卡。插硬盘。。。。。。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4 16:59
本帖最后由 shu0202 于 2009-9-14 17:02 编辑

      刚才看到了RV870的架构图,只是运算单元被分成了两大组,资源调度部分仍然是一体,并未分开。两组SHader管线之间看样子是通过各自的L1直连,而不是通过总线,因此过去传言RV870是双核的说法不是很正确。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4 17:14
63# rh123

兄弟,问题不在我这里……
作者: 為蝦米    时间: 2009-9-14 21:34
LZ,150%提升在哪里……
这次是以相比RV770增加一倍的执行单元却使性能获得了150%的提升!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4 21:47
是我过于乐观了……因为前面关于Crysis的测试。不过两倍以上是没有问题的,性能仍在GTX295之上。
作者: slice    时间: 2009-9-14 21:56
好像NV在通用计算上,越走越疯狂了。或许是NV意识到,单靠作为游戏娱乐为主的的PC市场开始萎缩,开始寻求更高的利润的市场领域。
pharaohs1024 发表于 2009-9-13 18:42


GPGPU普及还只是个开始,NV的游戏显卡加入萎缩会带来一系列的反应。

就目前来说AMD在GPGPU方面貌似不如NV,但未来和陪Intel玩的或许还是AMD。

还有就是,假如显卡都5870X2了,大家拿这样的卡干什么?开8AA然后拿放大镜来大家来找茬?还是整3台显示器玩感觉?
作者: westlee    时间: 2009-9-14 22: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4 22:24
规模增加一倍能有2倍已经要谢天谢地了。两倍以上除非靠拉频率。
westlee 发表于 2009-9-14 22:19


本来RV870的频率就比RV770要高,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显存带宽的制约几乎可以无视?!RV8XX的缓存机制和ROP能强大到如此程度?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4 22:59
看来RV870双核心的说法可以烟消云散了……
作者: Edison    时间: 2009-9-14 23:18
RV870 是 双 setup。

http://we.pcinlife.com/viewthrea ... ;page=5#pid23361028
作者: shu0202    时间: 2009-9-14 23:32
RV870 是 双 setup。

http://we.pcinlife.com/viewthread.php?tid=1144025&page=5#pid23361028
Edison 发表于 2009-9-14 23:18

这个双Setup不是完全各自独立没有联系的,照片上也没表明各自单独连接SIMD部分……
作者: Edison    时间: 2009-9-15 00:01
这个双Setup不是完全各自独立没有联系的,照片上也没表明各自单独连接SIMD部分……
shu0202 发表于 2009-9-14 23:32


我没说 RV870 是 Dual Core,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描述,模块化的设计和内核规模是两码事情。
作者: jhj9    时间: 2009-9-15 01:09
看来RV870跟双核这个概念绝缘了
不过现在看来,能不能比得过GTX295还是一个大问题呢
作者: cynix    时间: 2009-9-15 01:39
N卡的销量大部分是9400、9500GT,
9800GT、250这线反而没有销量,还不如GT200系列
xxx2006 发表于 2009-9-12 15:09

现在网吧的单子用9800GT的很多,还有GTS250的,倒是没见过48XX有几个网吧单,网吧这一块在国内应该是很大的数量
作者: miles_C    时间: 2009-9-15 15:35
确实啊,个人感觉,通用计算市场很好啊!!!比如作分析这方面的,以前光靠U一算就几小时几天,用了GPU计算后快多了,对人家来说这就是节约了大笔金钱啊!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利润!
作者: 小白兔白又白    时间: 2009-9-23 16:26
继续顶起来 打嘴巴
作者: 86027456    时间: 2009-9-23 19:30
事实出水面再回头看看 一些肯定语气的预言
实在非常搞笑
作者: 八角差开    时间: 2009-9-23 20:21
RV870性能将超过目前的性能王GTX295 10%-20%
作者: deadmeat    时间: 2009-9-23 21: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amhill    时间: 2009-9-23 21:26
本帖最后由 yamhill 于 2009-9-23 21:28 编辑

关于SP执行效率

我想知道,这两家都宣传自己的计算单元是“流处理器”,那为什么某厂用四位数的流处理器才与某厂三位数的流处理器打了个平手?

(说明:此问牵扯的技术含量貌似较高,纯YY品牌的请无视本楼)
作者: Matrox13    时间: 2009-9-23 21:28
关于SP执行效率

我想知道,这两家都宣传自己的计算单元是“流处理器”,那为什么某厂用四位数的流处理器才与某厂三位数的流处理器打了个平手?

(说明:此问牵扯的技术含量较高,纯YY品牌的请无视本楼)
yamhill 发表于 2009-9-23 21:26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作者: yamhill    时间: 2009-9-23 21:29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Matrox13 发表于 2009-9-23 21:28

一知半解,所以要求全解
作者: jacky937    时间: 2009-9-23 23:23
反正5800系列一出,afan有卡可买,nfan想买的卡降价,皆大欢喜




欢迎光临 POPPUR爱换 (https://we.poppu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