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标题: 转-线材的骗局 [打印本页]

作者: wenxin99    时间: 2009-11-19 14:19
标题: 转-线材的骗局
以下文章转自国内某论坛
( q0 v, n8 K, W) [( R0 v& z
" N* b$ D5 I5 J0 x& W1 ?" l$ ?8 i& a玩HIFI的朋友都知道有些线材是很贵的,但到底这些很贵的线是不是很有必要,下面的朋友有自己的观点。
1 p+ z* f! A: \/ u: u玩几千元的线材----是不是骗局? 7 `1 h5 O6 y" B1 y( b
假如有一条音箱线,中间一段是几千元金或银的贵金属,而两头接的是一小段**的铜丝铁线,你一定会说这条线的设计师脑子有问题。
' w; E4 l5 l) e; V0 M+ N, t6 O但现在的线材玩家所用的就是这样的线材,只不过他们看不到罢了。/ v7 e4 S9 l5 ^. c# O' I: K
你仔细想想,你的几千元上万元的音箱线接了音箱的插座后,里面由分频器到喇叭是什么线材?还有就是分频器里的电路是薄薄的铜片,上面的电容电阻两边的接头是一钱不值的铁丝,所有的电流都要经过以上的“劣质器材”才到达喇叭,一个都跑不了。就好比一条十车道的高速公路尽头是一条一车道烂泥路,你的车流量最终也大不了,最终还是塞车。
* g- b' A* i& G/ @9 s2 W+ ]4 v, ?音箱里面是这样,功放也好不了多少,厂家是绝对不会在里面用上几千元一米的接线的!我们现在的线材发烧友,就好象在一条羊肠小道中间修一条十车道的大马路,这不是犯傻是什么?" p4 @; x( f( O' i
有人好象不服气,说为什么换了线材后音色改变了。那当然,如果你在音响连接之间试串上不同的电容或电阻,音色也会改变,不信你试试。其实我们用不同的线材,就好象用不同数值的电阻或电容接在音响器材之间,当然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G3 q; g2 H% a7 A
我个人认为,与其花成千上万去换线,不如花个几十一百去换音箱分颁器上的电阻、电容或电感。换后你觉得声音变好了那当然好,假如变差了那就恢复原状,就当玩了一回,这也不会在金钱上有太大的损失。所以我说现在数千或上万高价音箱元的所谓发烧线,纯粹是*商们的骗局,欺负普通老百姓不敢动手对音箱开膛破腹,特别是高价音箱,你对音色有所不满,就骗你花大价钱去购买他的线材,不满意再换,月月换年年换,多多益善,他骗了你还要感谢他用这么方便的办法就改善了音响呢。 8 }1 L% s) a( T1 y, B3 Z" x; ^
我父亲做了几十年的电声和电子,知道普通铜线绝对是优秀的电声线。请大家放心,世界最顶及的音箱也不会给你用“银线”做箱内部接连线的。6 h9 J" k4 ]/ Y* y% h/ q
在一定功率内,一定距离内,用线来提高声音质量纯粹是胡掰。' o5 H& N! C+ |/ _( l
现在所谓卖几千元的高档音箱喇叭线绝对是骗人的。
( @3 U( D7 d* @' Y5 r5 n就专门骗那些HIFI友们。
作者: ihf    时间: 2009-11-19 15:46
某天,一朋友来访,他是个发烧友,于是我就想拿他做个试验,骗他说我新买了根很好的信号线,让他听听看有没区别,于是先让他听了原来的,然后走到机器后面装做换线样,其实只是串了两个几元钱的电容(那线是我DIY过的,加了两镀金插座,专门拿来试电容音色的。),然后又放了一遍,问他感受,他说:“这线太棒了!高频细节大幅提升,低频貌似也没那么闷了!多少钱买的?300?太值了!我也要去买!”我无语...
作者: ihf    时间: 2009-11-19 15:52
我不是提倡线材无用论,而是认为当线好到一定程度就足够了,标准是正品的怪兽线。
作者: wsxnd    时间: 2009-11-19 16:49
个人认为只要是铜线就OK
* l* Z3 s( x0 B) rLZ说的很对,就算线有效果,但箱子里面的连线不行,还是等于没效果或者没发挥应有的效果
作者: Metaverse    时间: 2009-11-19 17:07
本帖最后由 Metaverse 于 2009-11-19 17:08 编辑 2 j1 h; h. ^* r2 e

& o1 ^$ n) t/ C! d7 ~线对音色的作用主要是不同材料的金属对不同频率信号的阻抗不同,几十厘米以上积累的影响并非不可闻,说没有影响的是科学盲,说得天花乱坠的纯属忽悠。。。
作者: k-dash    时间: 2009-11-19 17:26
老衲早就超脱了% {& M! g% h3 b3 w8 R8 e
音响这玩意就是忽悠啊
作者: lucaa    时间: 2009-11-19 17: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anma    时间: 2009-11-19 17:43
线对音色的作用主要是不同材料的金属对不同频率信号的阻抗不同,几十厘米以上积累的影响并非不可闻,说没有影响的是科学盲,说得天花乱坠的纯属忽悠。。。$ B+ f  N7 @, T4 g
Metaverse 发表于 2009-11-19 17:07
$ D. \% R, m8 u8 c8 @
即使是这样,那线的优劣也应该是比铜的纯度,而标称线档次的标准也应该是每百米各个频段衰减多少db,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估计低频段的衰减极小,前提是线的质量达到某种标准。
作者: 大眼仔    时间: 2009-11-19 18:43
虽然对线材不是很懂,不过hifi都发展了不知道多少年了,如果线材是忽悠,还有那么多厂家去生产,还有那么多发烧友去追求,去掏钱,想想都不不可能的事情.
作者: NightGod23    时间: 2009-11-19 18:55
虽然对线材不是很懂,不过hifi都发展了不知道多少年了,如果线材是忽悠,还有那么多厂家去生产,还有那么多发烧友去追求,去掏钱,想想都不不可能的事情.
! q  A# z6 |2 q. e* C% Q大眼仔 发表于 2009-11-19 18:43
- f+ @0 ~! }/ s% `
, h' q+ ]1 `/ O& n) x) O9 y
产商追求的只是利润 至于有没有用 还是心理作用 那人家就不管了 只要赚到了钱 卖什么 怎么卖 至于产品怎样 那是另一回事$ L! q, L! i6 m/ z1 Z

3 M  a% _) T# |, s100个人只要有1个人买 那就够了
作者: 乔治亚斯    时间: 2009-11-19 19:18
说线材无用论的人要么就是没用过,要么就是器材太低端。
作者: rgq198    时间: 2009-11-19 20:11
我还是比较喜欢几十块钱的东西!太贵的不要
作者: 酷风    时间: 2009-11-20 00:21
说线材无用论的人要么就是没用过,要么就是器材太低端。2 F1 @( p1 c% Q" g7 B" e# h/ F  K( p
乔治亚斯 发表于 2009-11-19 19:18
+ G! b- M0 o* F$ w
' E: V( L2 A& G( S9 K
太多人想当然说话了
作者: chairmanai    时间: 2009-11-20 00:52
現在看到這種話題我都懶得跟帖了,不過進來看見LS的二位同僚,還是報個到吧
作者: qidao    时间: 2009-11-20 01:13
楼主很正确! ! X! W. X, d* ]/ d: `1 |* h
常看功放和音箱的电路接线就很明了
( b7 [  n: p1 W细如发丝的铜箔走线  来连接 那些能承受整套房间用电负荷的N个9纯铜线
3 W9 o- r  A; m  P. C0 b' G* p; B纯粹是脑袋发烧:(
作者: xbugx    时间: 2009-11-20 01:36
我只知道数字信号追求那上百元的线...就是扯蛋
' w5 k8 O8 |( d; Z, [. o, t1 d- r+ x( b- M2 `
模拟的 质量过的去就OK了
作者: Ranma    时间: 2009-11-20 09:13
[attach]1163844[/attach], ~5 V" v% B* X8 N  \
不管线材有没有影响,忽悠是肯定的,所有的线材生产厂商都不肯把性能量化。
! A- V6 i5 A1 k) q. c所有的对通信性能要求很高的线缆都会提供类似这样一个表,只有HIFI这种伪科学没有,反正傻子多。
# D5 g! a1 T) m! p各个频段的衰减很容易就能测出来,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盲听测试,信号发生器,频谱仪之类的东西很容易把品质量化,线材的三六九等仪器远比金耳朵清楚。
作者: jyecdd    时间: 2009-11-20 11:22
铜线 银线 听感差别就暴大。。。。
作者: flz821028    时间: 2009-11-20 12:00
現在看到這種話題我都懶得跟帖了,不過進來看見LS的二位同僚,還是報個到吧! W' d+ |) Q5 ]( J8 l
chairmanai 发表于 2009-11-20 00:52

% A% S: x6 {6 P& N. d5 d/ K( G跟着领导走错不了
作者: wenxin99    时间: 2009-11-20 15:57
说线材无用论的人要么就是没用过,要么就是器材太低端。# a3 k+ r7 v9 |1 I
乔治亚斯 发表于 2009-11-19 19:18

! r$ X- }& N) ~
* x+ V5 ~8 j5 u$ V( \" B这个。。。只能说明你没看清内容就下定论了。。。
- ^) W4 S8 M/ D  Z文章说的是不能只追求中间的完美,中间再完美,两边线不行也是白搭。。。
作者: comt1    时间: 2009-11-20 16:19
线材不只是等效串联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电阻,影响音色的是电感电容效应,如果再考虑微弱的干扰,这一系列的小事都会被前级放大.线材在一定的使用条件和自身素质的情况下是可以有听觉感应的;多数人都可以看得出来显示器16bit与24bit的差别,但多数人看不出来24bit和32bit的差别,听力也是如此,考虑到十个人里就有一个色盲,色弱的情况更多,人的听力也不会很乐观。在那个听力测试的网站上隐约记得听力正常者he听力超常者是两个峰,参与测试的这两部分人群都不在少数。5 S; g# ~1 p) Z# [( Z4 {+ O* F8 ]
但是线材主要还是调整音色,要实现前集和音源间电容电感电阻为0的线已一定是天价,甚至于那是不可能的;8 x- n8 P6 D1 D7 q- B8 j- [
想到有些天价线的奇迹不过是魔术师们故意调整电感效应,甚至于在焊锡里添加合金的典故,有的人换了个更高级的接头一根几千大洋的神经线就哑了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 皮球    时间: 2009-11-20 16: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大眼仔    时间: 2009-11-20 16:42
本帖最后由 大眼仔 于 2009-11-20 16:47 编辑
+ _# l9 {: n9 d0 c
产商追求的只是利润 至于有没有用 还是心理作用 那人家就不管了 只要赚到了钱 卖什么 怎么卖 至于产品怎样 那是另一回事
7 F' T9 f1 W% c
, s& H. e# Z; Q2 H# a' l3 U100个人只要有1个人买 那就够了- B5 z0 Y) k8 F5 `, X! i
NightGod23 发表于 2009-11-19 18:55

$ e: k" B% p- Z$ r. ^# W
, y5 t6 \( j  h: C% R  D4 [, ~: w只是没有那么荒唐的事,如果真的是线材忽悠,世界上那么多人听了都不说,非要等些不玩hifi的人来说,不大可能,玩hifi的人都是有群体的,会交流的,不是一个人在家里听听,通常一个人以为1万个人错了,只有自己发现了真理,那个人一般都是脱离现实.
作者: wuhao911    时间: 2009-11-20 16:51
我先问问发帖这哥们,到底拆过几个2w以上的系统呢个就敢说这个话。不要求你非得拆喇叭花,拆大证据。7 G% h2 ~7 n$ ]* j; J3 ~
好歹拆过几套ATC 拆过几套斯大林拆过几套金嗓子再跟这里大放厥词的说音箱和功放里面的线的问题。
作者: happypunisher    时间: 2009-11-20 17: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酷风    时间: 2009-11-21 00:18
本帖最后由 酷风 于 2009-11-21 00:19 编辑 7 F; W2 X, Z9 Y5 W5 M: L
11638443 X7 P% a* s! z0 Y4 d9 Y
不管线材有没有影响,忽悠是肯定的,所有的线材生产厂商都不肯把性能量化。  M. @/ W) I5 z
所有的对通信性能要求很高的线缆都会提供类似这样一个表,只有HIFI这种伪科学没有,反正傻子多。
! X+ s9 v- |  |0 b0 M+ \, T各个频段的衰减很容易就能测出 ...6 h- f2 Q5 A, z! }6 n) Z
Ranma 发表于 2009-11-20 09:13

( P( a+ |  p* W" Y各种线材对不同频段信号相位的影响各有不同的- M* U* `0 T/ S) I; V; m7 \8 w
这点就不那么容易测量了
& I/ a- r& z& {$ [9 f- h而且不同的数据与音色和音质之间的关系,也未必是那么容易让顾客弄明白的
作者: wenxin99    时间: 2009-11-21 00:22
我先问问发帖这哥们,到底拆过几个2w以上的系统呢个就敢说这个话。不要求你非得拆喇叭花,拆大证据。& w/ l" \7 @0 x" Y
好歹拆过几套ATC 拆过几套斯大林拆过几套金嗓子再跟这里大放厥词的说音箱和功放里面的线的问题。
, R6 K$ u. y2 U8 O# S) Uwuhao911 发表于 2009-11-20 16:51
6 `. k# U0 n; h  N3 ?' o

& u, w- i1 a8 D1 J/ U! I我已找不到出处在哪了,这篇 是转过来的!
2 p  }) `) b8 T* D0 S. [喇叭花太贵了,得两三百万人民币,我摸都摸不到!% v1 R  {9 J  o9 U0 O! f3 k" |  _
你拆过上述的ATC等箱子,刚好就是个正面教材了!可以发点建设性的言论,和大家分享下里头的线材是如何 的?相比市面上的发烧线材如何?最好上个图,让兄弟们都开开眼~~
作者: 空壳    时间: 2009-11-21 06:53
没用过线材的人又在**了...................  y3 D$ t, Q- ^: f# G+ W
买不起就说线材无用
9 Q* W4 M7 u0 I3 L7 V. w  `吃不了葡萄就说葡萄酸
作者: wuhao911    时间: 2009-11-21 10:00
俺?亲手拆的俺没那么高动手水平保证还能给装回去俺动手能力很差滴,俺这一个不怎么玩HiFi的人去拆这种等级的货就算了吧。不过没吃过猪肉还是见过猪跑的,天朗斯大林里面啥样还是见过滴,里面的连线嘛,别的不好说,论品质杀杀零售卖几千块的线问题还不大,别看外表不起眼,当然这是那位拆的烧友修他那对斯大林的时候,拿出来稍微对比了一下,开始还想换几根好线的,结果发现里面那几根线哪个也不比他手里最好的线差,当然,这哥们也没烧包到买几万一米的线的程度。以上言论仅限于万元以下的线材,往上可不敢说。线材这玩意,厂家买价格一点也不高。
作者: wuhao911    时间: 2009-11-21 10:03
一年半以前的事情,现场图是肯定没有了。如果是单纯的内部图的话,没记错的话jd的HiFi区好像有人发过。
7 V. c$ h7 O/ w- q% S- X  O$ L这种箱子里面的线看着很不起眼的,但是里面的东西嘛,呵呵。
作者: wuhao911    时间: 2009-11-21 10:12
本帖最后由 wuhao911 于 2009-11-21 10:16 编辑 . J3 U. @* ~, y! e" C& N7 A$ v
) ~* T' _  c' Y
恩 这篇不详细,编辑掉,看下面那篇吧
作者: wuhao911    时间: 2009-11-21 10:15
这是音响技术杂志一篇对于天朗贵族系列的介绍,更加详细一些(别怀疑,斯大林在贵族系列里面那只是低端产品). V$ {4 m' W% Y0 ^# Y/ W
在Westminster ROYAL SE、Canterbury SE、Yorkminster SE和Kensington SE这样的高端产品中,贯穿于整个频带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7 l% c* A# k' Y2 v0 b! p1 P
  * 全程使用顶级的Acrolink 6N(99.9999%)高纯度铜线电缆,包括从背板接线端子至分频器、分频器至喇叭单元、低通滤波器配线以及背板接线端子间的Bi-wire短接线等等。
1 D/ `% N9 r; e) H  * 高纯度(99.99%)的纯银线用于分离式高通滤波器的内部配线。
, ?8 N+ X2 \! `; J5 e5 A  * Hovland Musicaps高品质音乐电容用于TANNOY特别的DMT(Differential Material Technology-微分材料技术),提升高通滤波器输入电容的信号耦合能力。 ' Y. H  G- i: g/ R6 n
  * ICW Musicaps高品质音乐电容用于分频器的其它部分。 2 R/ U: o3 }! A' ?2 n$ n6 z3 u2 i
  * Vishay厚膜无感电阻用于整个分频器的所有通路上,并配有专用散热器以提高其工作稳定性,对声音改善有很大的帮助。
4 B& G/ i! X) \, T" f7 T+ H$ R  在较低端如Sandringham SE、Turnberry SE和Stirling SE这样的产品中,同样有众多的新材料新技术用于重新设计的分频器,以提供额外的性能升级。 4 H( v! K% `4 H% |% ]  X1 a. n
  * ICW ClarityCaps高品质电容用于TANNOY特别的DMT(Differential Material Technology-微分材料技术),提升高通滤波器输入电容的信号耦合能力。 % u/ {% y1 P( u# S- h
  * VDH MC CS18 卤元素镀银线(halogen free silver-plated cable)用于内部的所有连接,包括背板接线端子至分频器、分频器内部配线,以及分频器至喇叭单元等等。
; {) w$ l* p4 U  * 高品质金属化薄膜电容用于低通滤波器。
& s' T5 A4 n7 _. E  * 低通滤波器中采用了损耗极低的层积式铁芯电感。
# C& A0 f6 V+ ~5 L  * 带有双线分音和接地端子的圆形排列五星式接线端子
作者: lifeofpc    时间: 2009-11-21 15:41
说说就算了: G* C- H7 r$ Q0 U4 O
有些东西就象鸡肚野猪高得什么的信者有不信则无0 ?: X7 R+ D% j2 f5 Y
要让贩卖者有饭吃
作者: Leading    时间: 2009-11-21 15:48
某些人是在晒下限还是怎么的?! V/ s  L$ ?! L5 T$ G
焊接那些天价线的材料是**钱的焊锡,电路板上走的是薄薄铜箔……典型的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作者: 柳鲲鹏    时间: 2009-11-21 16:34
个人基本同意楼主的看法,过贵的线材,基本是心里作用了。
作者: louisvedin    时间: 2009-11-22 18:18
给QQ换了套胎就想当F1来开?一个道理嘛,咸菜可以算是最后的工程,前面不打点整线材纯粹是浪费
作者: wuhao911    时间: 2009-11-23 00:15
本身就是这样,高端的线材面向的HI-END市场,为了1%的提升可以不计成本的市场。那些线材本身就不是为了哪怕是2w的系统所设计,中低档系统是根本不需要考虑比如线材,比如电源滤波器,比如听音室整体设计这种方面的问题。因为第一成本太高,第二提升相对较小,有这个能力不如放在音源 功放 音箱这些方面的提升更加明显。但是不能够说他没有提升,不要把HIend烧友看成傻子,虽然他们是一群为了哪怕1%的提升可以付出一倍的金钱的人,但是如果完全没有提升的话,人家也不会当冤大头的。
作者: 猫扎特    时间: 2009-11-23 01:38
楼主和我家的情况差不多 我老爷子也是做音响起家 早年公司代表性产品时中国第一台得到认证的HDCD解码机 对于线材这个东西 我问过我老爷子 他回答 不懂的人跟着起劲也就算了 一堆明白人跟着忽悠 不知道他们为啥不怕同行笑话+ b4 m& [) i! u4 R2 f; [" {
3 q6 B# M& I" r5 ^
我家里现在别的不多 早年代理下来的库存还是不少 亲戚接个婚生个孩子啥的 我家都送对箱子 所以好器材我也听了不少 从来没觉得什么线会影响到音质
- U" l  w: |& e, q" e- g. t
6 n6 w7 @2 |6 O( I( t0 X记得看老爷子书柜里有本音响天地(貌似这个名字)香港的 里面就是几个主编煞有其事的测试一根电源线 什么换上后高音通透了 低音力量十足了 这我就忍了 我也暂且不论他那天价电源线插座后的那些廉价的铜线 他们最后还测试LD画面 搞出了个暗部细节都要好了的结论 哥们实在无语。。。3 H9 p& O: v) H
) F1 n* G0 E. h$ C$ s8 N
说道专业性 我也不想多说什么 我再差 也是在半导体研究所做新型功率器件的一个小研究员。。。
作者: lw23980258    时间: 2009-11-23 12: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云中飞扬    时间: 2009-11-23 12:42
够用就好。。。。。。。。。。。。。
作者: wenxin99    时间: 2009-11-23 13:08
没用过线材的人又在**了...................7 S4 J% K" S! a% q0 j
买不起就说线材无用
: y( f' V3 h1 ?1 b% P吃不了葡萄就说葡萄酸
/ j/ v. d0 }9 |; d7 @; A空壳 发表于 2009-11-21 06:53

, w1 d4 E4 c* C% r! w6 a) o& g: Q5 y/ L
此人纯属起哄类型,大家在这里说就事论事说线材,你扯人品是为何?怕无风不起浪?你有钱的话去捐捐款,盖几座希望小学,相信很多人会尊敬下你,在这里说个鬼!说多只会让大家BS!
作者: 酷风    时间: 2009-11-24 00:49
说道专业性 我也不想多说什么 我再差 也是在半导体研究所做新型功率器件的一个小研究员。。。猫扎特 发表于 2009-11-23 01:38
: w, u) \9 d0 w) X) w- i
我为你的研究所感到悲哀
# G0 J6 C9 B, [- `0 u4 `线材的作用,听一下就知道了
8 w* M8 P( O9 u% e' E7 W& g& Z为什么那么多人只知道在这里jjyy的,却不愿意去对比一下呢?
作者: walkergz    时间: 2009-11-24 09:36
呵呵。立场不同,观点自然不同。在发烧论坛里,谈线材无用,楼主不是找抽吗。。。。。。都无用了,版主们还玩什么啊
作者: 凡间的猫猫    时间: 2009-11-24 09:55
我觉得大部分是为了满足心理上那种需要多一点。
作者: wenxin99    时间: 2009-11-24 10:11
本帖最后由 wenxin99 于 2009-11-24 10:13 编辑
7 {4 H8 m% G2 w7 C2 n
我为你的研究所感到悲哀. N* T- }; w5 T
线材的作用,听一下就知道了( k0 W# h  v- L* D% M/ J0 d
为什么那么多人只知道在这里jjyy的,却不愿意去对比一下呢?* v3 @0 p6 L3 m* {( u# [
酷风 发表于 2009-11-24 00:49
7 h; o1 }$ s/ U: T2 ^# @
    兄弟这话有点武断了,你怎么知道大家都不愿意对比下呢?本人觉得线材要烧最多也是千元以内,多了就没太大意义了。但有钱要YY的另当别论。当然你不能把千元的线和10元的线比,10元的线最多也是几根铜丝而已,且接口就上那么点锡,等于叫辆货车走在羊肠小道,快不了,但上了高速,不管你是四车道,八车道甚至更多,也快不了。4 K4 ^8 [# ]* w+ c1 j
    另兄弟所说的jjyy的人可能有两种,一种就是和你说的一样,不太了解,但从理论上说明,一种就是听过高档线材,对比后觉得确实不值,觉得不如买个电容或是电阻调下音色,如这文章的发表者及LS那位老爸是音响业的仁兄。但是说反对意见的,我想基本上是手头上买了贵线的,自己的孩子总是最好的,这句话不会没道理吧?6 [7 a% S- ^: t4 m
    文章只针对普通消费发烧友,虽然本人也是觉得文章说法有点偏激了,但不偏激的话反而不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太多以线材来忽悠消费者的商家,为了那么一丁点的表现而花大价钱来换,不太值得。当然买得起数十万的器材的高烧友不在其中,我如果有这个钱去买,我也可能会买贵线材,因为我不计成本,够YY嘛。
作者: likangkk    时间: 2009-11-24 12:39
电源也很重要的~~~~
作者: lucaa    时间: 2009-11-24 14: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henyes    时间: 2009-11-24 14:31
声音这个东东主观性比较强,说不定换根铝线也有人说音色圆润不少之类
作者: ccccctv5    时间: 2009-11-24 15:10
线材,自己感觉好就好,别拿出来yy就行
作者: vivihifi    时间: 2009-11-24 16:34
有道理啊,确实是有线材里面学问大
作者: wlx101    时间: 2009-11-24 23:27
线对音色的作用主要是不同材料的金属对不同频率信号的阻抗不同,几十厘米以上积累的影响并非不可闻,说没有影响的是科学盲,说得天花乱坠的纯属忽悠。。。
  I3 V3 i4 Q  T1 sMetaverse 发表于 2009-11-19 17:07

- L6 v3 R: t3 h- {
: ^/ B( |& j+ B' Y& z5 \0 g8 f3 t9 DLS是材料学,电子学的专家, 并且是金耳朵,"几十厘米以上积累的影响并非不可闻",赶超测量仪器.
5 L' z  M9 _7 o7 Y/ B- N: Y' K( K8 i4 f# o6 W) y% q
希望你是商家,而不是消费者
作者: wlx101    时间: 2009-11-24 23:37
这是音响技术杂志一篇对于天朗贵族系列的介绍,更加详细一些(别怀疑,斯大林在贵族系列里面那只是低端产品)& T! a+ Z3 ]4 f+ R* Y7 y
在Westminster ROYAL SE、Canterbury SE、Yorkminster SE和Kensington SE这样的高端产品中,贯穿于整个频 ...' Y- ~5 X9 `  W
wuhao911 发表于 2009-11-21 10:15
1 X8 c% J4 |& K" h, o
5 W5 @* v9 U* r: A# L* R: S) G
请问进行这样娱乐产品设计的"工程师",是不是在IEEE里占有1席之地呢?是不是以这样的设计而敢四处标榜呢?. O$ [0 }; R! B. ^  |$ {  j; s

8 a4 J' D( Q+ R1 W9 J那么我们的测量仪器是不是更应该这么做呢.
1 x2 u$ `5 m& {, }- D( y1 J9 H- @# S  c4 L* x0 X
LS讲的对,这样的产品,不是针对普通消费者的,是专门给"皇帝"准备的新装.
% K: Y' p% U) @. M; @- T" ~+ G* Q
看LS这么痴迷这些, 多赚点钱, 也能买套这样的衣服穿穿.
作者: 猫扎特    时间: 2009-11-24 23:53
皇帝的新装而已& {; B; F! F: P1 k* @4 N+ M, ~# d

) c, p; m) e' i9 o- J  O为什么没人讨论换单元对音频系统是否真的有改善?换言之有没有人讨论过类似分频器、解码等等。。。5 L2 J, n+ m! V2 r4 Q, @& y
7 g5 y, C" J% L$ E
硬说好线就是比我等穷人所用的铜丝要好的人 只能说穿了皇帝的新装 招摇过市 被众人耻笑却不肯认错之徒
/ H, l" u0 _- ]" y0 d7 L& k& y% w) ]) Y, s* n
少JJYY和我扯听过没有 家里卖这个的 比你听过的多
* P& {) L; k. A) Y: f' N8 R
1 f. d3 R% ^$ T9 h( G% r当然 我家门市售货员卖线时 我老爷子也会教他们如何说的天花乱坠 换了这线 你用对澳宁就能秒杀人家一流的器材。。。
/ n9 g% P0 z& }& t* f$ [. \- Q* ~8 @8 p" ^; l( g: H) ~
商业利益 仅此而已 因为我老爷子的器材说不上多高档 但也算是HI-FI了 用的也仅仅是10块一米的铜线
作者: 酷风    时间: 2009-11-25 00:00
    兄弟这话有点武断了,你怎么知道大家都不愿意对比下呢?本人觉得线材要烧最多也是千元以内,多了就没太大意义了。但有钱要YY的另当别论。当然你不能把千元的线和10元的线比,10元的线最多也是几根铜丝而已,且 ...
/ s9 f  k+ s$ [1 s) Qwenxin99 发表于 2009-11-24 10:11

) [3 U6 l7 B" a" O/ h2 g如果照你说的这话,我倒是完全同意/ |1 d- @$ `9 ], N2 L6 X# k
但你看看原文和那位仁兄的话,是这种意思吗?, F$ _$ |6 y3 q5 ?( I# o( T
连挂衣架都拿出来了,还存在千元的线和10元的线之间的差别吗?当然是只要有铜丝相连他们都觉得够用了
作者: 酷风    时间: 2009-11-25 00:04
还是请那些说线材完全无用的人,
: E' ?/ p% l  S2 t3 m# d6 T2 a6 m先说说两样东西:1。自己的配置;2。认为线材无用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曾经对比过的结果
作者: louisvedin    时间: 2009-11-25 12:55
据说室温对音质影响非常大
作者: lifeofpc    时间: 2009-11-25 15:10
精神状态决定音质,其他的最多也就是部分提升
作者: cetusli    时间: 2009-11-25 16:26
我觉得叫“提升”是不对的,应该叫做“改变”
作者: cetusli    时间: 2009-11-25 16:33
还是请那些说线材完全无用的人,0 P9 u, y; ~) t8 Y5 O* v( G
先说说两样东西:1。自己的配置;2。认为线材无用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曾经对比过的结果
' x- W( S3 U/ b) h酷风 发表于 2009-11-25 00:04

8 C/ `8 B  n! P% L: h+ g0 g: r3 k1 F& R0 m
肯定是有用的,我看楼主转的文章里面也是承认会造成音色的改变
' D0 s( r3 Y- r( l; g+ B4 d0 j7 p2 [1 v& M, r1 u# f0 r1 D+ h! M
但是是变好还是变坏,这个值得讨论,可惜的是,根本没法讨论" s( D( x/ g# w; P4 s) @' G

7 B* @1 R, m# h5 _1 f' o差别大多数人只要在合适的环境里面,都能听得出来
作者: Metaverse    时间: 2009-11-25 17:41
本帖最后由 Metaverse 于 2009-11-25 17:42 编辑
7 c2 F+ A0 `: x6 r
LS是材料学,电子学的专家, 并且是金耳朵,"几十厘米以上积累的影响并非不可闻",赶超测量仪器.: a* n: f( U6 c( p* ^
1 A2 F5 E0 g2 d( m* K( r4 H# G
希望你是商家,而不是消费者
# ]- l7 I0 X& y- C0 i7 `- d! f' }wlx101 发表于 2009-11-24 23:27

+ b  l  t6 O/ U+ `4 }! ]5 k0 K我不是专家,但至少知道不同材料的RCL对不同频率信号的作用会有所不同~~我的听觉上限还不到19Khz,当然也不是什么金耳,但还不至于木耳到纯铜线和纯银线也分不出来对于JS而言,把那些差异越吹得天花乱坠越能能吊起来卖,实际上真的值那个价么?见仁见智。。。
作者: psbpower    时间: 2009-11-25 21:55
LZ说的有些道理。
作者: wnf    时间: 2009-11-25 22:10
本帖最后由 wnf 于 2009-11-25 22:15 编辑
# u8 N( n. h  w3 S; G. ~' K& X) ]9 b4 O& e; f
能讨论一点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吗?我们广大电脑音频发烧友用的,几千或几百元的器材该用什么样的线材比较合理呢?比如:3000元的器材配了500元的线,合理吗?真有提高吗?能听出来吗?
作者: workwork    时间: 2009-11-25 22: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isty    时间: 2009-11-25 22:39
文无第一啊
作者: 猫扎特    时间: 2009-11-25 23:24
63# wnf 8 S, E% ^, l8 ]4 |' `5 j" v0 U; S
3000快的器材 线材不要超过500 最好是不要过300
作者: 酷风    时间: 2009-11-25 23:25
能讨论一点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吗?我们广大电脑音频发烧友用的,几千或几百元的器材该用什么样的线材比较合理呢?比如:3000元的器材配了500元的线,合理吗?真有提高吗?能听出来吗?8 r" Y- R* s, @8 C
wnf 发表于 2009-11-25 22:10
) ?7 Y/ y; }  W" _* f
能不能听出来要看用来和什么线材对比了' w  r6 |4 G3 q$ L2 b
你的器材,我的个人意见是买100以内的品牌线,或者有条件的话自己做线
作者: karrigan    时间: 2009-11-25 23:28
26# 酷风 ' a( F, @& g( U7 O2 N8 c; v' q( X
/ F3 ^9 f* i7 d' n- l3 Z" E
怎么不容易测量?上示波器...再不行找个好点的大学实验室里都有直接能采集电压信号的采集卡,直接用matlab给你把波形画出来,想放大多少放大多少倍,看出区别为止8 Q9 R; p3 G- G4 X) f/ _

2 P/ f5 o* v' X2 Z# t再不行,multisim总会用吧...这个也能模拟出波形来,愿意串多大电阻串多大电阻..串到看出区别为止...
* z: F! u6 k% S# \1 [- ^
* d  `; N/ Y1 j+ g; v7 z说真的,忠言逆耳,说咸菜有用的兄弟..真的不知道兄弟们大学模电,数电都是怎么过的...不同金属能对相位有影响?有点常识好不好...元件参数都一样,相位能变?灵异事件?
作者: karrigan    时间: 2009-11-25 23:36
还有频响曲线是个很严肃的东西,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是随手画的么,没学过的就别拿这个当论据,没有matlab之前画频响曲线能麻烦死..高阶方程不是靠嘴解的,同样的阻值,一条铜做的,一条银做的,一条合金做的,有区别?有区别才见鬼了
作者: karrigan    时间: 2009-11-25 23:46
lz的论证已经很完全了,楼下拍砖的要么就是有观点无论据,要么就是要让人爆器材,需要器材么?一本模拟电路,一套matlab,一套multisim,足够解释所有的问题,音频这点东西,信号出了解码器不就是尽可能的线性放大,失真就那么几种,很复杂么?理论就能解释清的东西,还要拿人耳这个不准确非定量的测量工具做实验?我不反对买好线,怪兽我也买,不过说真的,华丽丽咸菜大部分情况下,阻抗达标的情况下,是个装饰品
作者: karrigan    时间: 2009-11-25 23:54
9# 大眼仔 4 ~. {9 m# \* @; P2 d& o

8 G1 s3 I' ]: x+ f: Y' E" d1 @大眼仔兄也对开关电源有相当的了解,模拟电路也应该小有所成,咸菜有用吗这个问题,是问题吗?当然是忽悠...仔细读一读楼主的文章,非常详细了,最简单的,电路板上的铜箔横截面积多少?前面n粗的咸菜有意义吗?到了pcb上不还是一样?
作者: ihf    时间: 2009-11-26 00:35
大多数情况下电脑音频上用好线等于一段头发丝般细线后接一根手指般粗线的效果,自己考量下吧.... U5 C8 q& h7 Z* Z+ a
但买好线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那截粗线,我更看重的是屏蔽的良好,接头的牢靠和不易氧化等方面。. H. T/ m/ Q- ~4 G- z7 @/ f, `
我的意见是配机的红白机线绝对不要用,购买30-100的品牌线。
) ]( X) F$ m; A% W9 t$ U- R至于电源线发烧,完全是骗人的,只要额定功率达标接触良好即可,但也不要太烂的线,有时插头或接点接触不良或氧化会导致供电不稳定,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很大影响。
作者: 昨天的昨天    时间: 2009-11-26 01: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issayumi    时间: 2009-11-26 18:36
数字信号和线倒是关系比较大,主要在于电容电感对高频信号的影响,还包括传输线匹配等造成的反射现象。但是你看设计数字电路的,对于传输线都是板级的考虑,因为PCB板上的线才是影响问题的大头。至于音箱的模拟电路那更不用谈了,撑死22KHZ的信号频率,只要线不是细到离谱,带点屏蔽,哪有什么这么多千奇百怪的影响。前面那个兄弟说得对,一本模拟电路,一套matlab,一套multisim,足够解释所有的问题。
作者: wnf    时间: 2009-11-26 19:05
能不能听出来要看用来和什么线材对比了
# q/ _5 q9 V4 T你的器材,我的个人意见是买100以内的品牌线,或者有条件的话自己做线
) v6 W9 ?# B, `$ n2 O酷风 发表于 2009-11-25 23:25

) e- w$ Z8 n  q) s( Q呵呵,我的个人意见是100元高了,我只用10元一条的秋叶原线,再好品质的线在我机器上也听不出来,我的看法是多媒体层次上的音响设备用好线没意义.在几千或几百元以内的音响,想要有一些提高的话,关键问题不在线.
作者: wnf    时间: 2009-11-26 19:12
63# wnf  ! ?! y1 E" [% E! d. R& U
3000快的器材 线材不要超过500 最好是不要过300+ ^! f4 d: v9 U
猫扎特 发表于 2009-11-25 23:24

3 S5 e( J2 l9 U! n; n不赞同,谁要是能用3000元的器材听出500元的线和15元的线的差别,那真是是神人了!
作者: God    时间: 2009-11-26 19:38
这个嘛,就像中国的武术,早就神化了~
作者: wlx101    时间: 2009-11-26 21:05
用4平方的电线吧。铜的。纯度多少就不知道了。! ?9 D  B5 `" `  x
workwork 发表于 2009-11-25 22:18

. ?0 l% t2 w% j5 i9 r& I# [$ U
. {# Y9 `6 e) D2 _4 M- K( h跟你讲, 吓你一跳。5 q6 h4 H" H* b) c% F# y6 A
7 e9 Y+ h! T) x9 f& j7 ?
偶就是这么用的。
作者: wlx101    时间: 2009-11-26 21:08
还有频响曲线是个很严肃的东西,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是随手画的么,没学过的就别拿这个当论据,没有matlab之前画频响曲线能麻烦死..高阶方程不是靠嘴解的,同样的阻值,一条铜做的,一条银做的,一条合金做的,有区别 ...6 w4 M+ c0 x7 u& I/ h
karrigan 发表于 2009-11-25 23:36

. \: i  }+ ]# V
7 j. G4 f! {5 MLS这么讲就不对了, 坛子里有这种“人才”6 ?& _2 i& `  l2 G: T3 m2 N
6 n& L; o. U1 w6 m
61#就不错。
作者: 酷风    时间: 2009-11-26 23:24
不赞同,谁要是能用3000元的器材听出500元的线和15元的线的差别,那真是是神人了!
+ v* C, v5 r' |; U1 @7 Ewnf 发表于 2009-11-26 19:12

" d* k/ \% F" l9 m% G我手头一条100出头的diy信号线,一条99元大商场买的OFC信号线,音量相差大约6db6 M2 P1 ]$ K8 G3 P9 c# H# K
我的功放+音箱还不到3k4 X: u, ]4 N" i9 Z- x5 d" H- M9 Y' k
1 a$ `9 \3 X: q' ?' }0 W% t& M1 n
ps:话说得已经够多了,反正这事情不用我掏钱也轮不到我赚钱- y/ C: ?- X7 h/ n5 i
C版乔治他们早就学精了,一旁看着那些无知者无畏、自作聪明以为找到了所有人都不知道的真理的人在那里大发宏论,自个偷着乐
1 }8 x- Q( Y6 F0 z0 E以后关于线材的问题反正我不会再说什么了
. |1 Z# z  o: n- ~7 f% @: ^- [谁爱用谁用,反正吃亏的不是我,关我x事
作者: karrigan    时间: 2009-11-26 23:39
80# 酷风
$ t, |. c8 k/ s- P. _# x/ o  B2 y/ j0 Q7 ?- U% |4 X0 ~# L, L
学无止境...斑竹说出这样的话不应该呀
& [$ n' h$ @8 }$ d* |; t' k; `- [; j$ ]3 r* O; }; a% V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才是解决这种技术问题的王道,这个区其他几位斑竹不知道从事的是什么行业,解释这种问题不上示波器,不用模拟电路知识,反而不停地让人爆器材,上听感,小弟斗胆冒犯版主说一句,这方法不可取$ m( |2 Y  ^& ]3 b" I+ x- H. x

5 i! D1 _$ z' j2 m& Y逻辑原则要把住,不可能通过错误的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者: karrigan    时间: 2009-11-26 23:56
82# cidhighwind
/ t9 K+ G3 \, T5 V! E# V6 l7 n$ _# t# T4 A5 G# I4 ]3 l
兄弟的听感我不怀疑,但是还是那句话,不能通过错误的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Z; v+ ~, \# f
' m1 D( l$ ~* ?! Y& H# q* c; ?
首先,听感的区别是由什么造成的?线的原因?还是插孔和线头的接触状况?还是焊接的部位?兄弟如何确定是线的原因而不是其它的呢?diy的线尤其如此
) a% t- @- I. f$ @: }; f$ X插头插座是最不可靠的元件连接形式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电路设计(除了教学电路版,实验箱)都避免采用插座而直接使用焊接的缘故,也许不少朋友要拿傲王那几个卡来说事,那不过是傲王为了增加大家的乐趣而已6 n3 v9 ]# ^% j# I8 K, X& t

/ k: {7 c4 ^) N每条线的听感区别,最大的可能就是在插座上和焊接处,先测一测每条线的电阻是多少,然后再上示波器,或者信号采集卡,最可靠的解决的办法就是把兄弟的线直接焊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解决所有不可靠问题,再看输出波形,但是那样折腾兄弟的器材兄弟估计要跟我拼命...这就是为什么要用multisim的原因...
作者: karrigan    时间: 2009-11-26 23:58
83# cidhighwind   d% ]* \. t% m& K7 U8 T

5 _& t$ O) _/ h# j" z" U兄弟这个观点我开句玩笑,可以说动摇了模拟电路的基石
作者: bull    时间: 2009-11-27 00:05
导线这点电阻 感抗 容抗 对音频来说 几乎没影响。
+ a6 k* ~1 v  a% q2 ~! I: z$ y好线是需要的,这可以防止插头插座氧化。防止线材折断。' h. o9 \0 E" T$ H
但是太高的要求是没有必要的) A7 C+ r  G7 T$ S
AP27XX配送的不过就是一百块一条的信号线而已。
9 y- L  Q/ [$ a3 x1 N/ `8 n, A我跑过测试,没测量到任何失真。
作者: karrigan    时间: 2009-11-27 00:07
说真的,音频区区几十khz的信号还煞有介事的折腾咸菜,折腾听感,随便找个二流的数字电路领域的工程师过来都要笑话的,av199有个论战的帖子,虽然不是咸菜相关的,但是说的已经非常清楚了,抛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知识来琢磨放大电路,好好的示波器,multisim不用,非要花几个小时对比听感,实在是...
作者: kuaike123    时间: 2009-11-27 00:09
说线材无用论的人要么就是没用过,要么就是器材太低端。
作者: karrigan    时间: 2009-11-27 00:18
89# cidhighwind ; E9 G5 @" f: f1 @  p

7 t3 T& v) t7 J9 T% K+ @# Y还是那句话,把线焊上,上示波器,您肯定不愿意,好好的器材这么糟蹋了换我我也不愿意,前面我也说了,好线我也不是没听过,但是不能用错误的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我用multisim看波形,matlab配采集卡也行..别的不说,这种是非问题,我不相信非定量的测量工具(人耳)
作者: karrigan    时间: 2009-11-27 00:24
模拟电路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善了,对付音频这种小打小闹的放大电路,不存在“有限的认知”这种问题,又不是什么高阶系统,我相信发展了n年的模拟电路得出的结论,相信mathworks费尽心血开发的matlab显示出来的波形,我不相信任何人的耳朵,包括我自己的。
1 b" k8 h6 W% [0 r: p6 ~; h; D* V! F; b; K. G
至于兄弟所说的咸菜暴利问题,我非常同意,但是喝可乐喝的是它的营养吗?这就是个消费观的问题了,扯远了
作者: wnf    时间: 2009-11-27 00:28
我手头一条100出头的diy信号线,一条99元大商场买的OFC信号线,音量相差大约6db
7 ^; w+ ?) P6 o% ^: M& N我的功放+音箱还不到3k
; w, E7 ~7 j/ d+ _
$ S" |( T. P6 ^& y) I; sps:话说得已经够多了,反正这事情不用我掏钱也轮不到我赚钱
+ [4 o/ A3 |6 d! O$ h- gC版乔治他们早就学精了,一旁看着那些无知 ...
8 x- p# S) i+ m. F! ]' P- ]( R酷风 发表于 2009-11-26 23:24

( P, Q% [. i/ j8 v- a呵呵,不知道版主你能听出多媒体层次的T200,M200,D1080等音箱用你的DIY100元的线和秋叶原10元钱线的差别吗?
! l- b8 G+ N6 I这个对我们广大穷人音频爱好者才有实际意义.
作者: karrigan    时间: 2009-11-27 00:28
本帖最后由 karrigan 于 2009-11-27 00:39 编辑 ' Q1 d  h1 A" l/ g& K. R6 k

  V; t4 b4 D' I. @) M6 N我就不明白了,人眼的敏感度比人耳高的多,为什么放着可以缩放n倍,仔细对比的波形不看,非要比听感?
' P# c/ F6 Y$ q" k0 x, a
  f3 h: M1 l' ?' S' \记得大学里模电也就是一学期的课,几十个学时而已,为什么不去看看模拟电路书?能看个8成懂,在这个板块就能算大半个高手了multisim,matlab网上要多少有多少,为什么不下一个模拟一下?这楼大部分的帖子都是给个页数就不用回答的问题,唉
  u. z6 @, N4 r# Q1 V# n: U3 W' K- ?2 g$ d
就算要比听感...最起码的实验原则也没有了?结论都是怎么得出来的...有理论根据吗?
作者: workwork    时间: 2009-11-27 08: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bull    时间: 2009-11-27 09:00
说线材无用论的人要么就是没用过,要么就是器材太低端。4 a# W4 H' a" J8 Z6 L
kuaike123 发表于 2009-11-27 00:09
4 i* ]% M- u9 z& I) h% x
30万的音频分析仪是低端?
作者: wlx101    时间: 2009-11-27 09:52
如果一句话拆穿了皇帝的新装,拆了这个广大的市场,那么那些高级线材如何卖?囤了不少吧。+ p0 d6 H+ H7 W7 @
workwork 发表于 2009-11-27 08:31

8 S$ ~! Q0 i7 E! ^  i/ F6 d; c! A2 H' n
不用LS担心.  ( L* v% @6 H' e% y0 s* F! u$ R0 V  m
9 [6 c3 O1 w4 P' n" O: v8 X. @  h
这个世界上始终有"小范", 也必然就有"本山"了,呵呵
作者: wlx101    时间: 2009-11-27 09:54
30万的音频分析仪是低端?
) ~) u1 Y' U- ~4 |8 n& E' Rbull 发表于 2009-11-27 09:00

3 c, J/ o: n7 L% P7 ]7 R0 P7 C0 Y; j$ e
( d6 ~2 k/ [+ ^! f$ {3 {LS这么讲, 就是你"太没见识了",
4 r/ M4 v, ]9 c8 `5 n" `7 c5 E
0 h) J9 s# N8 t' `7 ]. k. q皇帝用的线都是万元级的, # e: o! l7 A( C/ h% @5 a3 t2 i- Y% x
那么他的器材的钱, 不够你买N个音频分析仪了.
  f; j) S3 g  T5 L# N- N4 n: N  b5 d2 v  f! k* q) S) o7 W+ |! V

1 b. m1 r2 b( S# k8 p能用钱来衡量科学真理吗?
作者: gameboyyy    时间: 2009-11-27 10:34
线材有用   价格决定于系统的价格和个人承受能力
作者: 皮球    时间: 2009-11-27 11: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issayumi    时间: 2009-11-27 11:08
说实话示波器最便宜的都要上万,上百万的安捷纶示波器才被当镇室之宝在实验室供奉起来,算价格的话绝对不吃亏吧。。。。
作者: wodiwodi    时间: 2009-11-27 11:50
说句心里话,花那么多钱在线材上面,还不如多整点好配件,有谁能确定功放里面用的全是好东西呢?或者说,一块PCB板,你难道也会用银线去打造吗?东西不能只顾一面,要全方位的想,电阻电容难道脚你也会用银的吗?玩音响很简单的道理,不管音源再怎么好还是要通过放大器来推!从放大里出来的味道谁又能保证是实实在在的音源味道呢?
作者: karrigan    时间: 2009-11-27 12:54
99# 皮球 ; b( @! i3 Q; T
8 U" J" `9 {, }' j+ U* O
就是因为是必修课才更诡异,学完模电还觉得咸菜有用?你模电怎么过的...?你觉得是烂贴,我更觉得是,因为大部分讨论缺乏最起码的模拟电路常识,不值得一驳,潜水这么久,在这个帖子里回的帖子快赶上我其他帖子的总和了,我都觉得我蛋疼,跑到这里科普+ @( `1 F: L( V& X) X

2 Z4 `5 I7 Y3 v' y: B7 n3 d想测数据?太简单了,你随便给个放大电路的图,我拿multisim搭给你看,随便一个电路,你觉得越典型,越能说明问题最好,mutilsim库里芯片就那么些,找不到的芯片我就没辙了哦,只要有,我就搭给你看,输入信号你来定,正弦?方波?越简单看得越清楚,软件仿真你都不信?说明不了硬件问题?什么逻辑?那multisim拿来干啥的?那你别坐飞机,767设计全程都是软件仿真的
作者: 橄榄菜    时间: 2009-11-27 12:56
PC的话,换电源很明显,线没试过也没必要。。。
作者: karrigan    时间: 2009-11-27 13:12
99# 皮球   z1 P0 N1 i( N3 W8 t

$ z7 ^/ u! C. i3 O实话告诉你,你用的功放里的pcb说不定也是洋人/国人用multisim设计出来的...multisim没用,你觉得什么能做硬件仿真?软件仿真无法看出硬件好坏?兄弟你要是不是干这个的就算了,你要是从事这个领域的,我真无法想像你是怎么工作的...不用仿真,天天拿着实验箱搭电路?给你个fpga咋办?几百个针脚的...




欢迎光临 POPPUR爱换 (https://we.poppu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