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标题: “黄氏定律”貌似和GPU发展不符? [打印本页]

作者: IPO    时间: 2010-2-14 14:36
标题: “黄氏定律”貌似和GPU发展不符?
本帖最后由 IPO 于 2010-2-14 20:59 编辑

《21世纪》提到的“与“摩尔定律”并称的显卡芯片领域的“黄氏定律”──每6个月,显卡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
引用出处:http://www.pcpop.com/doc/0/498/498187.shtml

但感觉和事实发展不一样啊,高手们能谈谈为什么会这样呢?

2004年5月发布NV40----14个月----G70

2005年7月发布G70----16个月----G80(比上次慢了2个月)

2006年11月发布G80---19个月---G200(注:2007年11月发布G92性能提升较小,忽略)(比上次慢了3个月)

2008年6月发布G200--21个月--GF100(比上次慢了4个月)

2010年3月将发布GF100

可见N卡升级的平均时间是17.5个月左右,最长是G200->GF100这段用了21个月,最短NV40->G70只用了14个月,速度成线性递减趋势
作者: IPO    时间: 2010-2-14 14:38
本帖最后由 IPO 于 2010-2-14 15:44 编辑

实际上要比黄氏定律慢了两倍
作者: IPO    时间: 2010-2-14 14:51
LZ把换马甲的也算进去应该就能符合定律了
haojile 发表于 2010-2-14 14:45



    注意,“黄氏定律”──每6个月,显卡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
说的是性能和换马甲无关
作者: deadmeat    时间: 2010-2-14 15: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estlee    时间: 2010-2-14 15: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PO    时间: 2010-2-14 15:21
哦,原来讲的是性能,还以为是每6个月换代一次。那你列出来的很多都没到1倍,尤其是G70-->G71。
haojile 发表于 2010-2-14 14:52



    性能不好找标杆,用顶级芯片更新代替,顶级芯片换代接近1倍的性能
作者: westlee    时间: 2010-2-14 15: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PO    时间: 2010-2-14 16:22
已经修改了
作者: 什么?    时间: 2010-2-14 16:40
如果g200->到g200b不算的话,那g70->g71为啥可以算?
westlee 发表于 2010-2-14 15:17

细说的话

G71可是在G70上修修补补,并去掉一部分功能提高性能/晶体管 比的产物。
G200b相对G200没有什么电路上的改进,只是更换了工艺
作者: leorex    时间: 2010-2-14 16:47
换马甲是老黄现在主推的定律
作者: ericman    时间: 2010-2-14 16:49
由此看费米妙295铁定了
作者: IPO    时间: 2010-2-14 17:09
为什么NV的顶级芯片更新速度实际上要比黄氏定律慢了两倍呢?
作者: westlee    时间: 2010-2-14 17: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鱼儿水中游    时间: 2010-2-14 19:54
intel那个定律仔细想想也不是那样吧
作者: pharaohs1024    时间: 2010-2-14 20: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PO    时间: 2010-2-14 21:50
nv的gpu发展,和intel的tick-tock战略是类似的。

nv40->nv42
g70->g71
g80->g92
g200->gt200b
这些改 ...
westlee 发表于 2010-2-14 17:12


分析得不错,那老黄为什么认为是6个月翻一倍性能呢?
21世纪 还认为 “黄氏定律”可以和“摩尔定律”齐名
作者: aibo    时间: 2010-2-14 22:18
分析得不错,那老黄为什么认为是6个月翻一倍性能呢?
21世纪 还认为 “黄氏定律”可以和“摩尔定律”齐 ...
IPO 发表于 2010-2-14 21:50


老黄说,根据我们的设计能力,6月1倍可是保证的

可是那可恶的TSMC,现在连换个工艺都要2年了,我有力使不出啊。。。。
作者: IPO    时间: 2010-2-15 12:51
看来显卡更新是越来越慢了
作者: potomac    时间: 2010-2-15 16: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rotossxp    时间: 2010-2-15 16: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Edison    时间: 2010-2-15 16:37
nv的gpu发展,和intel的tick-tock战略是类似的。

nv40->nv42
g70->g71
g80->g92
g200->gt200b
这些改 ...
westlee 发表于 2010-2-14 17:12


g200->fermi 中间其实缺了一环,由于金融风暴被取消掉了。
作者: slr    时间: 2010-2-15 16:44
老黄说,根据我们的设计能力,6月1倍可是保证的

可是那可恶的TSMC,现在连换个工艺都要2年了,我有力 ...
aibo 发表于 2010-2-14 22:18

技术是有限的,G200搞个576mm^2的芯片,G200B也只能降到470mm^2,而目前的竞争对手5870只有338mm^2。再比一下工艺最NB的INTEL,最新32nm技术下的6核I7仅仅240mm^2。

费米在G200后又一次挑战工艺极限,3billion的晶体管,估计面积又是500mm^2+。这不是台积电不想造的问题——他也在感叹:“我们要是有火星科技早就帮你造出来了”
作者: deadmeat    时间: 2010-2-15 17: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dmamm    时间: 2010-2-15 17:21
哦 原来是这样啊哈哈
作者: slr    时间: 2010-2-15 17:34
980X 晶体管不知有G200多没 。。。
deadmeat 发表于 2010-2-15 17:19

造芯片应该先考虑面积——也就是可行性。要不先设计个几百亿晶体管的怪物,然后说台积电水平太烂造不出来?
作者: hoygosl    时间: 2010-2-16 15:04
老黄在吹水
作者: 默认超频    时间: 2010-2-16 20:41
老黄自己打破了黄氏定律.............18个月原地踏步.
作者: itany    时间: 2010-2-17 10:04
本帖最后由 itany 于 2010-2-17 10:36 编辑
980X 晶体管不知有G200多没 。。。
deadmeat 发表于 2010-2-15 17:19


没有,nehalem-ex只有23亿,但是65nm下管芯面积699平方毫米
Gulftown Westmere 晶体管数量是11.3亿

不同芯片的晶体管密度不一样,L2缓存的密度最高,内存驱动电路密度最低。
之前AMD的5D单元也比NV 1D单元晶体管密度高。
跟成本关系更大的还是管芯面积和良率。
作者: farcryman    时间: 2010-2-17 10:43
我觉得这个应该是用实验室里的研发完成时间来做参照物的,也就是说虽然Fermi还没有上市,但是它研发成功的时候,就是黄氏定律里面的时间节点
作者: IPO    时间: 2010-2-17 11:15
我觉得这个应该是用实验室里的研发完成时间来做参照物的,也就是说虽然Fermi还没有上市,但是它研发成功的时 ...
farcryman 发表于 2010-2-17 10:43



    十年前不知道,但现在不要说研发成功,就是从开始构思也远远晚于黄氏定律
作者: Stormmaple    时间: 2010-2-17 12:47
G80一开始就比G92来得强……所以列上去不如不列。
越换代性能反而越差(不算G92增加的一堆技术)……
不过话说跟G80是384bit/768M,比G92有先天优势,更多的是为了在游戏性能上占据绝对优势,以防更怪物的2900XT一出G80就杯具了。
后来一看2900XT性能如此杯具,G92也就玩了一把变相降级。
作者: yebxyebx    时间: 2010-2-17 14:10
早过时了,现在是马甲定律




欢迎光临 POPPUR爱换 (https://we.poppu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