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标题: 大屏OLED量产问题据称得到解决,2011年就将有42寸的OLED上市? [打印本页]

作者: lvlatrix    时间: 2010-7-2 14:45
标题: 大屏OLED量产问题据称得到解决,2011年就将有42寸的OLED上市?
早在数年之前,OLED就已经被看作是下一代显示技术中的翘楚。在最重要的画质上,据称将远超液晶。而且除此之外,液晶有的优势,OLED据说都可以发挥得更为光大,功耗更低,体积更轻薄,重量更轻...可以说OLED技术在刚进入大众的视野的时候就已经被罩上了无数个光环。

然后多年过去了,事实是现在的市场上液晶显示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等离子在大屏电视市场上占有一角,OLED呢?只有在很少数的手持设备上能看到采用 OLED技术的屏幕,大小一般是3寸或者以下。再大的OLED屏幕貌似就是索尼的XEL-1电视了。虽然号称电视,它其实只有11寸!屏虽小,售价却不低,高达2000美元!更可悲的是,今年年初,索尼已经宣布停售这款产品。如果OLED技术真的这么好,为什么这么难打开市场呢?

近日,Daniel Karecovsky,OLED生产设备厂商MBraun的一位销售经理,无意中泄露了天机。Karecovsky宣称,目前大屏OLED的量产技术已经得到了大幅改进,已经能够很好地生产最大为42寸的屏幕,而不再局限于3寸或3寸以下。看来,过去OLED的量产一直存在技术问题,导致大屏OLED的良品率很低,导致OLED技术只能在手持设备的小屏上得到应用。

Karecovsky同时也表示了对OLED技术前景的乐观。对于索尼取消其XEL-1电视,他表示:“索尼一直受到低良品率的影像,导致成本过于高昂。”他补充到:“三星已经制作出数款用于研发用的大尺寸OLED屏幕,这个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今他们开始真正投入量产大尺寸OLED,这些经验将会很有帮助。”

如果您已经看过市场上的众多起起伏伏,以及厂商们各式各样的说法和声明,肯定会对这样的消息持谨慎的态度。大屏OLED究竟什么时候能出现,并且到达合理的价位,仍然可能是很遥远的事情。不过Karecovsky继续爆料说LG会对他们的15寸OLED电视15EL9500进行大幅降价。如果这是真的,或许OLED的生产技术真的有了一个突破!

转自: http://www.digiyule.com
作者: farter    时间: 2010-7-2 16:08
有票的还能赶得上带几台上船
作者: k91619    时间: 2010-7-2 16:45
我都等了几年了,结果等出个led背光。
作者: Allanstar    时间: 2010-7-2 22: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eoy    时间: 2010-7-2 23:34
小手抖抖,三分到手
作者: pharaway    时间: 2010-7-3 14:49
类似新闻看了无数次,市场还是lcd做老大
作者: zxl7288436    时间: 2010-7-3 16:41
那个,寿命问题解决了吗?色阶问题解决了吗?
作者: hygcn    时间: 2010-7-3 17: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unychen    时间: 2010-7-3 20:43
如果OLED 亮度控制使用数字式脉冲的话,16bit每通道 没问题了。跟等离子一样。液晶本来就是过渡技术。OLED是香港女科学家在1987年发明的。专利归柯达所有。只是柯达一直不肯授权。导致OLED发展不快。现在的柯达OLED技术已经被LG收购了。目前研发OLED的可以说是世界各国 各个学院 都有研究。我看好OLED。个人使用IPS面板 对其画质不满意。
OLED 更薄.更省电. 而且不是荧光粉发光。没有荧光粉那种色域较窄的问题。那些RGB LED背光 轻轻松松就上100% AdobeRGB。OLED 就是细小化 RGBLED 。让它形成一套工艺可以进行量产的微细化矩阵RGBLED。
我觉得OLED 的色域要上到 VXYCC 和 ProPhotoRGB 都是没问题的。 NTSC和Adobe RGB都轻轻松松。
加上数字显示(液晶的分子扭转是模拟的,等离子的显示终端是数字的)技术,达到16bit 甚至是 HDR32bit都是没问题的。
OLED也没有液晶的拖尾问题。对比度也会更高。色彩还原也会更准确 因为是数字调整亮度。
OLED主要是 良率问题和面板过小问题。生产工序据说比液晶还要少。希望OLED早日飞入百姓家/
作者: openlock    时间: 2010-7-4 10:33
如果OLED 亮度控制使用数字式脉冲的话,16bit每通道 没问题了。跟等离子一样。液晶本来就是过渡技术。OLED是 ...
junychen 发表于 2010-7-3 20:43



    rgbled和oled哪个好
作者: VS21    时间: 2010-7-4 10:33
强烈期待中!FPS游戏的希望!
作者: meigancai    时间: 2010-7-4 11:20
拿出真东西再说
作者: tigerasd    时间: 2010-7-4 11:47
目前等离子使用感觉良好
作者: knightmaster    时间: 2010-7-4 12:54
响应速度呢
作者: kisazhu    时间: 2010-7-4 14:43
不会是2111年吧........
作者: kbu    时间: 2010-7-4 14:58
期待OLED早日普及
淘汰LCD
作者: leoy    时间: 2010-7-4 16:26
拿出真东西再说
作者: NOKIA5510    时间: 2010-7-4 17:43
一个是价格
另一个是寿命
这两个解决了LCD就完蛋了
作者: bull    时间: 2010-7-4 19:07
本帖最后由 bull 于 2010-7-4 19:10 编辑
一个是价格
另一个是寿命
这两个解决了LCD就完蛋了
NOKIA5510 发表于 2010-7-4 17:43

OLED的所谓寿命问题只有一个原因 他对水汽和杂质比较敏感。
需要比较高级的密封技术。我看到的文献是密封等级直接和寿命正相关
而密封技术 完全是堆钱花时间就能解决的。就好比当年白炽灯 寿命问题完全就是真空度决定的。
OLED失败的唯一可能性。就是FED SED之类的比OLED成熟的早
作者: imca    时间: 2010-7-5 01:58
讨厌发热所以对等离子无爱,讨厌发热和漏光所以迟迟不换CCFL的LCD,OLED快点就好了,但恐怕之前会先用LED LCD顶着用一段
作者: YELLOW_BOSS    时间: 2010-7-6 12:04
大屏还是pdp的爽 就是功耗高了点
作者: pharaway    时间: 2010-7-6 22:10
关键是欧美那边认为显示技术不赚钱,大公司没有搞研发,只有不出名的小公司搞。日本和棒子从来都是拿来主义,改良技术可以,突破性研发很少很少
作者: junychen    时间: 2010-7-6 22:53
回复 10# openlock
OLED比RGBLED(LCD)好。LCD有滤色片挡着 色域变差了 亮度也下降。OLED 没有这个问题。
作者: chenmingwooo    时间: 2010-7-7 09:40
两个大难题,一个是寿命,再一个就是衰减。
就算尺寸做大有什么用,根本问题解决不了,主要还是挑选新发光材料。
作者: ftvx    时间: 2010-7-10 18:08
我们新开了很多LCD的工厂,几月前东芝20E刚卖了不要的生产线给河南,当时河南官员在开土仪式“笑的很灿烂”。
作者: 隐介藏形    时间: 2010-7-11 21:02
继续PDP的路过。。
作者: 2176390    时间: 2010-7-11 22: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henyanyan    时间: 2010-7-12 08: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ongfeeling    时间: 2010-7-13 11:08
盼~~~~~~~
作者: adminRam    时间: 2010-7-13 17:56
03年时候就听说了OLED过1年量产大屏

明年都2011了。。。
作者: efficient3d    时间: 2010-7-13 19:27
FED原理好像是CRT和LCD混合吧,色域好,不知道价格怎么样。大家都看好OLED,我也一样,只是这样完美的显示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上市啊。寿命问题不解决,大面积普及就不可能
作者: bull    时间: 2010-7-14 10:48
回复  junychen


    液晶本来就是过渡技术   一过渡就过渡十年啊 天啊   到现在LCD都还是主流啊      ...
2176390 发表于 2010-7-11 22:02

LCD开始大量出现是04年以后的事情了。哪里有10年了?
CRT用于电脑显示那可是有30年历史了
作者: mo9828mo    时间: 2010-7-14 17:02
国内还在上马别人卖过来的旧液晶线……
作者: junychen    时间: 2010-7-14 20:30
FED就是CRT的平板化技术。继承了CRT的优点 再改进荧光粉。画质应该不错,东芝和佳能合作夭折的SED也是属于FED的一种。目前日系韩系台系都在秘密研发FED技术,这个需要有CRT技术来研发成本才不高。不像OLED 完全是新的工艺和技术 当然部分继承了液晶的工艺。




欢迎光临 POPPUR爱换 (https://we.poppu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