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标题: “线材直接影响音质!!” [打印本页]

作者: shaozhuhai    时间: 2012-8-27 19:21
标题: “线材直接影响音质!!”
刚搜索DTS硬解和软解的差别,在驱动之家论坛看到一段话1 {/ D7 @; a4 X" \( }  ?
0 n/ Y6 z! u. q
“线材直接影响音质!!玩音响的老手可以通过声音辨别线材的品牌型号,甚至猜出线材的连接长度!!!”( E* u" v8 [; I7 g
直接给跪了,请问这科学吗?* G. h. I, L: {9 F( T" r' t

& h/ v1 }/ O: l: s7 f' R0 s# e# o  c! b: X& S
3 Z1 Q+ V8 i8 Z, v9 c% G) i
另真心求教DTS硬解和软解的区别
/ Q5 f9 x+ l& V* n2 O! v! d" A
作者: legendandylee    时间: 2012-8-27 20:28
线材影响音质是肯定的。但是,通过声音辨别线材的品牌型号,甚至猜出线材的连接长度,这个有点难,也许有人能做到吧,反正我做不到。
作者: 大眼仔    时间: 2012-8-27 20:40
仅限他常听的几条线能听出品牌很正常。
作者: shaozhuhai    时间: 2012-8-27 20:43
大眼仔 发表于 2012-8-27 20:40
) L2 h* Z) [( M, K, P1 q仅限他常听的几条线能听出品牌很正常。
* N( b3 T7 Y+ |% U* @
看来音频很玄学啊,貌似很多人不是听音的是听器材的
  B8 D  Z$ [, M. d5 u
作者: rgq198    时间: 2012-8-27 21:54
shaozhuhai 发表于 2012-8-27 20:43 3 ~* k- X3 r, n. }4 Q5 ~/ t
看来音频很玄学啊,貌似很多人不是听音的是听器材的

8 t2 \* l; G% o0 o没办法啊,器材好,声音才好,不然谁会舍得花那么多的钱去买器材拉。
# @5 d3 p2 [9 v) C' Y
作者: shaozhuhai    时间: 2012-8-27 22:11
rgq198 发表于 2012-8-27 21:54 # {6 b. N% E/ X9 f
没办法啊,器材好,声音才好,不然谁会舍得花那么多的钱去买器材拉。
$ q& L7 C; A# f  t- @
嗯,但很多人忽略了音乐本身,用几万元的器材听发烧不见得比小时候听卡带来的感觉好; o7 n/ k0 ^6 k. f# a" P1 F

作者: kemi    时间: 2012-8-27 22:44
前半句真,后半句假的不能再假了
作者: 细引鬼    时间: 2012-8-27 23:42
你们听说过盲听不   根本听不出来的  致使是晾衣架连接  不相信百度
作者: 大眼仔    时间: 2012-8-28 00:03
今天是怎么了。都是猪头像的。
作者: shaozhuhai    时间: 2012-8-28 00:06
大眼仔 发表于 2012-8-28 00:03
8 Q: P: s9 h- Q今天是怎么了。都是猪头像的。
# t) A! J& v) }! U, {) U1 r
.。。。。。。。。。。。
: I& c: d' O* l
. `) A2 U6 \  r
作者: taizer    时间: 2012-8-28 00:16
仪器都未必能识别
作者: 大眼仔    时间: 2012-8-28 00:21
这种都是老话题了。 hifi的问题在pc论坛讨论就是没结果的,真关心这个的去hifi论坛学习一下就知道了。
$ C. E! C) |4 g: S9 q7 S
2 Y5 f9 W0 V9 J+ p, P# Z0 @/ y" Z4 W$ K- f
作者: rgq198    时间: 2012-8-28 09:19
kemi 发表于 2012-8-27 22:44 - K9 T& Q- {/ R4 Z8 z0 O
前半句真,后半句假的不能再假了
, X3 n  ~8 Q, S
我平时常用的线材,我还是能分别出每天的不同的,一听就知道是在使用那条了,所以不同的线材是能听得出的,只是你对那几个牌子,型号听多了,有了映象。但是长度的话~~~~~~~~~~~。不好意思,本人木耳。
( T5 q( d: i3 }4 C9 y* x/ P0 R# C2 d7 J
作者: rgq198    时间: 2012-8-28 09:20
细引鬼 发表于 2012-8-27 23:42 + w( R) m5 M1 K- \. I
你们听说过盲听不   根本听不出来的  致使是晾衣架连接  不相信百度
* A' T+ g, N/ h+ z/ @

' y; [; t9 ?9 [' n( {
作者: bill_max    时间: 2012-8-28 09:30
本帖最后由 bill_max 于 2012-8-28 09:30 编辑
" ?7 j  q4 _+ n8 m( I! ?
细引鬼 发表于 2012-8-27 23:42 7 B( x7 s& m$ y7 v5 E' k, f1 ^
你们听说过盲听不   根本听不出来的  致使是晾衣架连接  不相信百度

& z: u8 J/ Z' \5 a7 D% I+ D求晾衣架连接头制作方法2 Q% y' V  {. j- |5 a9 q, i

作者: elsas    时间: 2012-8-28 12: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haozhuhai    时间: 2012-8-28 13:04
传说有人能听出是水电还是火电来着?
作者: extrememmi    时间: 2012-8-28 16:30
我用过铝转接口同铜转接口。很明显,铜质的转接口出声比铝质的更好。
作者: dtzrx    时间: 2012-8-28 18:12
shaozhuhai 发表于 2012-8-28 13:04
) i7 [9 _( `3 d% Z传说有人能听出是水电还是火电来着?

- k. k  U0 k3 ?0 S2 z" Z这个牛啊。。。。。。。。。。。。。。- O9 J3 Y, `! f+ e- k5 ?

作者: 酷风    时间: 2012-8-28 21:45
细引鬼 发表于 2012-8-27 23:42 4 Y3 G( T- S: {) Y" N( @
你们听说过盲听不   根本听不出来的  致使是晾衣架连接  不相信百度
- G' L" i, t  X! s8 K1 Y" U/ m
认真盲听的话,设计得想让人听出来不容易,设计成想让人听不出来很容易
作者: 细引鬼    时间: 2012-8-28 22:02
本帖最后由 细引鬼 于 2012-8-28 22:02 编辑 ( D5 n7 l: I8 r+ ]8 o. o
rgq198 发表于 2012-8-28 09:20 4 |" a" ?- u/ i: K2 t
  t5 G! B+ k: C3 b0 A* ?
不要汗了  好想收了你的丹拿DM10   纠结  哎
作者: rgq198    时间: 2012-8-28 23:56
细引鬼 发表于 2012-8-28 22:02 + `# M( Y: o" V: d
不要汗了  好想收了你的丹拿DM10   纠结  哎
6 ~7 L2 S" n! I" U+ l3 [; ?/ L' p
其实BM10我也不想卖,这可是我最喜欢的箱子,但是又不能融然维修过一个喇叭,又不知道那里有这款喇叭卖,唉
, x' K  @/ h2 [# G& x+ d
作者: 乌鸦2000    时间: 2012-8-29 08: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乌鸦2000    时间: 2012-8-29 08: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bill_max    时间: 2012-8-29 08:09
乌鸦2000 发表于 2012-8-29 08:00
) r; j. R5 F& O) A' [  n0 L# A你那明显是不合格的线。最起码要合格程度吧。
. o8 c7 _/ R; G' J6 L- D
什么算合格呢
1 B9 ]( s" `: ~6 C  y0 t2 V
作者: 乌鸦2000    时间: 2012-8-29 08: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rackman    时间: 2012-8-29 08:50
逻辑上不应以此谎言来作为开头,因为线材属于配件,不是主要的音响部件。不过这却是最巨大、最卑鄙、最令人气愤、最侮辱人智慧的谎言,而且还是发烧领域中最骗钱的谎言。所以我必须把这个放在最前面来说。
( X; C1 b- P( d+ K, u, {% O- n  这个谎言就是:高价喇叭线和信号线比标准或一般的线材有更好的声音。这个谎言已经在阳光下被诚实的权威人士一次又一次地戳穿、耻笑和驳倒。但许多无辜者却无从分辨。
/ Q1 b# I# Y5 B1 O      最简单的事实就是:阻抗(R)、感抗(L)和容抗(C)这三个线材的参数,是唯一能够影响在声波频率范围内的性能的参数。信号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被天价线材还是被便宜线材传送着。当然,你还要为一个做工良好的插头、屏蔽处理和绝缘处理等等付出一些代价,以保证线材能够可靠和稳定工作。还有就是你要注意线材不宜过长,避免阻抗过大,信号衰减过多。然而,在基本的导电性能中,一对优质的衣架刮掉两端拉直后,一点也不比价值2000美元的神奇线材差。18美分一尺的 16号电灯线也是如此。天价线材是电子消费品中的一个最大的骗局。看到几乎所有的音响出版物都胆怯地向线材商投降,真的令人感到沮丧。
: O& I- B7 A1 J4 [7 o1 N% D
作者: bill_max    时间: 2012-8-29 09:16
乌鸦2000 发表于 2012-8-29 08:30 ' l4 S" x& T9 p0 b% S4 B; p, J
合格就是正品,最低要求通过国家强制的FCC之类认证,不能是山寨假货。
6 K, B. S. T6 `3 `" _( b  ]/ V4 d' L
晾衣架应该不会通过fcc吧/ N. l5 e; r) W" j* Q1 P+ b

作者: dddwwwxxx    时间: 2012-8-29 10:21
集成当道的年代其他性价比都是垃圾,对烧友来说关键的是钱话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了。。值不值完全不必考虑,楼主还不懂什么叫发烧
作者: shaozhuhai    时间: 2012-8-29 10:33
dddwwwxxx 发表于 2012-8-29 10:21
9 W( X: l- @0 i' y; l9 ~1 Q) p集成当道的年代其他性价比都是垃圾,对烧友来说关键的是钱话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了。。值不值完全不必考虑, ...
) a2 K& g4 v/ N& d' @; [
经你这么一说我就懂了呢,原来发烧是这么回事啊
作者: 不记得了    时间: 2012-8-29 10:48
难道美帝的晾衣架都用上全铜或者铜包X了?不然用啥子高科技材料?现在导电性材料基本上就是银铜金最好,金基本上是用镀金还可以做到抗氧化,但是超贵,银是最好的但是容易氧化,铜性价比比较高,也容易氧化,在全世界基本上用铜为材料做咸菜的今日,很难想像有晾衣架可以跟铜线比导电性,除非Y美帝晾衣架全铜的。。。
作者: 咲翼    时间: 2012-8-29 11:43
试着想象,经过一堆好线材之后进入喇叭端子后,竟然要先到纤细的漆包线(电感)里面跑个几十上百公尺,再到电容电阻中纳凉休息一下,然后才经过几条可能不到喇叭线几分之一粗的细线送到单元。这样纠结的有木有??
作者: 不记得了    时间: 2012-8-29 12:05
咲翼 发表于 2012-8-29 11:43
0 {1 k1 [( j- c0 J! s4 E试着想象,经过一堆好线材之后进入喇叭端子后,竟然要先到纤细的漆包线(电感)里面跑个几十上百公尺,再到 ...

5 N* _0 A+ d5 c/ J还是木桶现象,最短的木板决定桶内水的容量,所以花了几十上百万烧的,也不想用几块或者几十块的鸡线,很多人觉得鸡线就是这类的短板。8 b4 O+ P8 P  j& c! g
有一次跟人买音响的时候,有一条鸡线,看起来质量还不错,买主另外买不错的镀银线,我就把鸡线拿回家用,接PC声卡和B2的时候低噪大到没法听,还不如我原来用的10来块的秋叶原。
$ i& }- W! F/ X: m再有个现象,有个朋友在海印某实体店被人忽悠的买了条“美国原厂XX线”,号称是该厂最高端的,价格是XXXX,结果我有次拿来一看,发现跟淘宝上百来块有成交的深圳造的XX线一样,接头,线芯,包线的材料都是一样(其对应型号根本就不是该厂最高端产品,老美亚马逊卖的倒是不便宜),没敢解剖,不过我估计原厂线的可能性基本为0%。
3 G' g# _- Z5 Q4 v
作者: 大眼仔    时间: 2012-8-29 12:07
乌鸦2000 发表于 2012-8-29 08:01
2 n. t0 t4 _5 ]' \别人除了线材不一样,其他都一样。你觉得人家不合理起码就给指出来,人家那里作弊了。
0 [: G, a/ H' b0 p7 n
换条线材任何屌丝都没有压力,这种属于普遍行为,论坛上玩好点音箱的人都可能有换线材的经历,都可以告诉你有没有效果,但是偏偏没人信,而相信 网上一个不可靠的故事,如何保证他的真实性,如果证明不是人编造的闹剧。浩风版主连线材都没有玩过?不可能的吧,他自己都感觉线材影响大,又怎么会相信网上流传的故事。1 G  O, c" ?0 ^& `& i; X

6 k$ a8 e0 e+ @4 Z在网络那么发达的年代,任何人都会将感受发到网上,特别受骗的人,每个论坛都要发贴泄愤,如果线材问题是假的,那么论坛泄愤的人都大把大把的,又怎么会搞来搞去都是这个衣架的故事?这么简单的道理。何况,hifi讨论有hifi论坛,如果衣架故事是真的,线材改善是假的,自然有普遍共识,别以为玩hifi的人全都是傻子,财富偏集中在高学历智商人群的。" i' w: \5 y2 G, r

作者: 不记得了    时间: 2012-8-29 12:08
我的结论是,真线假线,贵线鸡线,不是玩过用过见识过,一般人还真分不出,包括我。
2 C- i" K. P" j; q) S" y不过太差的线,比如接上设备就有低噪,应该不在此范畴内。
作者: 乌鸦2000    时间: 2012-8-29 12: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乌鸦2000    时间: 2012-8-29 12: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细引鬼    时间: 2012-8-29 12:54
其实我说晾衣架是偏激了一些   真真正正如果用多股线芯的线来和一两千的线来盲听对比  恐怕没有人可以听得出来     如果是数据测试  可能就会不一样  
作者: 细引鬼    时间: 2012-8-29 12:57
都是心理作用占大多数  说什么买高档线的是傻子   其实就是一心理问题   我投资那么多钱去买这些线材  这些就是炫耀的资本   怎么会听得进去说线材影响不到声音呢   
作者: shaozhuhai    时间: 2012-8-29 13:09
我觉得只要阻抗小屏蔽做得好抗干扰性好接头做工精良就是好线,究竟有没有影响咱没科学实验过不好说,但你要说玩发烧听HIFI不如说是你听器材,HIFI的现状就是关心器材超过了关心声音本身---------真正的HIFI是现场
作者: demonpumpkin    时间: 2012-8-29 14: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oxo    时间: 2012-8-30 00:17
kao. 我觉得不太可能啊。
作者: 枫VXT    时间: 2012-8-30 02:11
电脑HIFI这个东西说了几十年,实际上听感是很主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简单来说你觉得有影响就有影响没影响就没影响,在电脑HIFI这个问题上就好像鸡和蛋的问题,永远没结果的
作者: px002    时间: 2012-8-30 02:31
电流运动的时候,还有一个震动和抖动的问题。  
! _+ g; V+ ~/ z6 O; @( x% G- [4 ~3 C, M; r6 X/ ?4 C
这个才是最大的干扰。  所以合格的电源线和信号线起码有减震层,很厚。
作者: crackman    时间: 2012-8-30 08:45
px002 发表于 2012-8-30 02:31
2 \1 U  D# R  f  F4 s  Y电流运动的时候,还有一个震动和抖动的问题。  9 F  _' S. g  E& J

6 L) q. I# M8 g7 _8 J& V  P这个才是最大的干扰。  所以合格的电源线和信号线起码有 ...

1 n. Z& W' j3 \% p- u1 L& F$ g你在搞笑吧。7 b) M7 J& i1 H4 J

作者: 咲翼    时间: 2012-8-30 09:05
用上世纪70年代老铜线的飘过
作者: vironlee    时间: 2012-8-30 09:12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他手头上的线材质量参差不齐,不同的水货有不同的效果,如此可以分辨出各个品牌和长度……话说当年肖邦能凭声音辨别出88个琴键中的声音,当今玩音响的难道也把自己当作曲家了?
作者: 咲翼    时间: 2012-8-30 09:32
关于DTS软硬解的区别,个人觉得就是软解是CPU模拟DSP对音频解码,硬解就是专门有相对应的DSP及算法对音频解码。。。希望能帮到楼主。。。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作者: SmartX    时间: 2012-8-30 09:41
线材肯定对声音有一定影响,但绝对没到那么惊天动地的程度。3 h4 a7 d; S) }3 R# f9 B0 k- F4 }
其实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走任何极端都是错误的。
作者: eternal0    时间: 2012-8-30 15:31
px002 发表于 2012-8-30 02:31
& ^. W- K2 o  o" G. I2 r电流运动的时候,还有一个震动和抖动的问题。  % L* X2 f+ {$ @+ ~+ L

: X& O, E) \! ^9 f5 W这个才是最大的干扰。  所以合格的电源线和信号线起码有 ...

% y! u- T; l, e) w) [5 r拜托,重新学学物理吧。
4 M7 q* E, ]9 H* d2 `% o3 F# W5 k- G0 q
作者: diary_yuan    时间: 2012-8-30 18:45
从前玩声卡的时候我也认为线材对音质没什么影响!自从开始烧音响,做过对比才感觉到这中间的影响非常大,一百的线跟三百的比差距可以比作一千多的耳机跟两千多的比!当然,音响这东西越高档越没性价比,看自己的钱包玩吧!
作者: diary_yuan    时间: 2012-8-30 18:48
本帖最后由 diary_yuan 于 2012-8-30 18:52 编辑
$ c- a! q& H+ `+ W4 u* T" Q! K( w: G0 q& M5 l7 C6 m; F# s' L
dts的软解跟硬解差别比换线更大,硬解是要给专利费的,软解只是模拟,并没有真正的解码!而且音响的东西讲究的是功能单一,集成的功能越多,对音质的影响越大!
作者: ramiel    时间: 2012-8-30 18:52
当然可能,有些线的声音很特别,一听就知道了,至于长度这个吹的有点玄
作者: shaozhuhai    时间: 2012-8-30 18:53
diary_yuan 发表于 2012-8-30 18:48 ( y5 v+ y9 ?  v6 X- o
dts的软解跟硬解差别比换线更大,硬解是要给专利费的,软解只是模拟,并没有真正的解码!

, u0 Q% m  `0 W; ?# p% C。。。。。。这个,有没有区别先不说,软解也是解码啊
作者: diary_yuan    时间: 2012-8-30 18:53
不是自己的线是不可能听得出牌子!
作者: diary_yuan    时间: 2012-8-30 23:10
shaozhuhai 发表于 2012-8-30 18:53
$ Z& L( f- V3 R4 @( ]- y。。。。。。这个,有没有区别先不说,软解也是解码啊
+ }5 c! D$ H. J0 d0 g! Y
算法不一样的,而且cpu不是专门负责解码,事倍功半!
作者: crackman    时间: 2012-8-31 09:59
px002 发表于 2012-8-30 02:31 1 r  ~* m+ b0 d
电流运动的时候,还有一个震动和抖动的问题。  
; d; E( ]7 A: P! }
! a) Q( {( N( |6 j这个才是最大的干扰。  所以合格的电源线和信号线起码有 ...
- o8 j4 }/ E% {8 Q) k! `9 x$ {# c
你真的是被忽悠了,不信回家去做个AB盲测。
( I& \8 o/ m; Z8 v) k
作者: 咲翼    时间: 2012-8-31 14:44
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硬解就像你买了一台PS2回家玩PS2游戏,软解就像你买了一台电脑用PS2模拟器玩PS2游戏,无论是画面、音频的质量和占用率,电脑始终比不上PS2。。。就是这样
作者: 咲翼    时间: 2012-8-31 14:49
px002 发表于 2012-8-30 02:31 1 k/ J) N: e# z8 e" {3 c$ M$ [) F- x
电流运动的时候,还有一个震动和抖动的问题。  
$ ?# K0 X6 H) P+ a% U) `& r
9 Q: U3 Z/ R1 \- p这个才是最大的干扰。  所以合格的电源线和信号线起码有 ...

0 M( U* V8 t' ^5 u* e5 u以前试过玩上千的怪兽线,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层啊。。。后来跟老线一对比,发现老线的声音居然还柔和淳朴一点。。。索性用回老线。。。当然,老线更不可能有什么层。。。目测就比晾衣架好。。。
作者: shaozhuhai    时间: 2012-8-31 14:57
咲翼 发表于 2012-8-31 14:44 4 Y8 n$ X8 q$ G; s& a  G7 v
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硬解就像你买了一台PS2回家玩PS2游戏,软解就像你买了一台电脑用PS2模拟器玩PS2 ...

* V5 `2 p4 s  L9 t% N* O0 |6 i这个比方还真不恰当,明显不是一回事,游戏机和pc是不同平台的才用模拟器,那差别大了。dts解码和高清视频解码是一个道理,主要是由谁来负责解码的问题, I8 b1 }$ s* V% p

作者: fjy600    时间: 2012-8-31 17:43
可以大概听出大概什么材质的线,但是猜出长短就太忽悠人呀~
作者: 酷风    时间: 2012-9-6 22:48
乌鸦2000 发表于 2012-8-29 08:01 # {9 U( L- S3 b0 c& w
别人除了线材不一样,其他都一样。你觉得人家不合理起码就给指出来,人家那里作弊了。
7 C; m) t6 M& N
用不熟悉的器材听没听过的音乐,能听出差别就怪了  D4 l8 Y* f* J  Y+ v2 P; W
别说木耳,金耳朵一样抓瞎
9 X# b' d, _: N2 v% t& ^0 u
作者: 酷风    时间: 2012-9-6 22:50
crackman 发表于 2012-8-29 08:50
4 T" s1 [- s2 G8 R( U逻辑上不应以此谎言来作为开头,因为线材属于配件,不是主要的音响部件。不过这却是最巨大、最卑鄙、最令人 ...
  p+ U% T# u9 D+ L
驳倒公认的事实,是成名的捷径,而且风险很小
作者: 酷风    时间: 2012-9-6 22:52
大眼仔 发表于 2012-8-29 12:07 9 G& _3 Q) o( O7 t3 I) x& E. W! e- ]
换条线材任何屌丝都没有压力,这种属于普遍行为,论坛上玩好点音箱的人都可能有换线材的经历,都可以告诉 ...

" z$ R' ]1 ~2 H# V" A屌丝总喜欢听到那些“有钱人都是傻瓜”的说法
作者: 酷风    时间: 2012-9-6 22:53
乌鸦2000 发表于 2012-8-29 12:49
4 f0 Z2 ~9 b, k" Z* N7 ~5 s6 _3 q多个盲听测试里,号称高端专家和发烧友的人,分辨不出接的是几百美元一根和几美元一根的线材。  H2 g$ r$ G- w& O2 y

- W; E% t7 Y7 V! k) E# B当然你 ...

7 Z; _- Z3 [$ t) @6 S; C; }4 }- B你参加过吗?还是只是听说过?
6 n' O# g8 @; h4 h) T' ]5 E  M' L你自己对比过线材的差别吗?
: j, g: J- A; i* g难道,现在的人都不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相信“我觉得这个对我有利,所以可信”了?
9 e5 N6 t0 F9 f
作者: 酷风    时间: 2012-9-6 22:54
细引鬼 发表于 2012-8-29 12:54 " R  w$ k0 a6 @. {1 f
其实我说晾衣架是偏激了一些   真真正正如果用多股线芯的线来和一两千的线来盲听对比  恐怕没有人可以听得出 ...
* S  v8 Q1 z. ~5 ]" n1 ^/ q
恰好相反,数据测试多半测不出来,用耳朵反而容易听出差别
作者: 乌鸦2000    时间: 2012-9-7 12: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大眼仔    时间: 2012-9-7 17:28
本帖最后由 大眼仔 于 2012-9-7 17:30 编辑
. i- j- u/ h! C% y
乌鸦2000 发表于 2012-9-7 12:45
& p# k5 c0 N6 U- s7 I2 M0 d0 V我说我听不出长短区别来,几个牌子的合格的线材咱也听不出区别来,你说能,那你给个实验例子啊。
! e# [+ M0 Q; v' b$ e6 t* B0 n8 S3 l! B
目 ...

$ Y" @4 s; g3 Z0 j9 A4 D3 V* _( T因为线材作用在hifi界只是一种普遍认可的事情阿,就象摩托罗拉手机的通话质量比很多牌子都好,而摩托罗拉不用找几个人盲听立个证明一样。 只要你是玩hifi的,在这个群体里面,你自然会接受这些普遍认可的东西,当然如果你买了几条线,发现没有差别,你自然也上论坛发帖子反映投诉什么的,如果真的没有差别,hifi论坛会很多人说这种帖子,象虚假广告,一定会被消费者投诉一样,事情的推理一定是这样的。# f1 p  Y- Q0 \# }  ~% U
而pci只不过是一个硬件论坛,说心理作用,说玄学的,只是因为这里的菜鸟太多,老鸟说又没有人信而已。这些是普遍认同的东西,一用就知道的事情,而身在硬件论坛,自然不懂的人就多。现在的论坛,有多少人是有实践积累的?全部都是些我觉得,我认为,靠直觉思考的人。
# x8 k/ C- n6 n+ V7 V5 B- E
作者: 乌鸦2000    时间: 2012-9-7 17: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大眼仔    时间: 2012-9-7 17:59
本帖最后由 大眼仔 于 2012-9-7 18:00 编辑 - k: ?5 z" e' p* U, v* B$ i
乌鸦2000 发表于 2012-9-7 17:48
) r2 H, n( o2 ~! z8 w摩托罗拉手机信号好,那是有对比的,比如在某个KTV,其他牌子都3格2格甚至没信号,电话也打不出去,摩托罗 ...
( N9 q% G1 _4 v4 B7 g; V
moto的丽音手机论坛用过的都说好吧。我只是随便举个例,你的手机问题讨论就长篇了。
8 ]7 w4 u6 j. h! g8 v6 J% d, j0 e5 }  Z/ x  U$ P; j& ?/ w
线材我用过肯定是差别大了,怎么会没有差别,你不信问问几个版主有没有差别,浩风,猴版这些也不是线材商家。别人花了几百上千的钱,买了如果没有差别,肯定会说的,这种是最正常的思维方式了。当然没有用过但是持怀疑态度很正常,但是没有用过又下结论就一点都不靠谱了。
/ u0 o+ [/ B6 ?1 [9 X) X/ k. b: u5 u1 |- w$ L
3 M" ?- X$ ]8 ?& R

作者: rgq198    时间: 2012-9-7 19:51
乌鸦2000 发表于 2012-9-7 17:48
$ `- D; b7 B1 O0 M" w: s) N摩托罗拉手机信号好,那是有对比的,比如在某个KTV,其他牌子都3格2格甚至没信号,电话也打不出去,摩托罗 ...
7 l0 t3 r: W& w: b8 L+ o' C3 `
恭喜老兄了。8 U! Y4 N" h1 Z8 W* z% t

作者: bill_max    时间: 2012-9-7 21:34
我也不多说,只举两个例:! v& u, [; L& a' H" J  [- @# d
hivi m200mkii 自带电脑连音箱的线,换成音响线材店里面卖的不到10块的线,提升一耳可以听得出来。
6 r9 L! q# p6 h- ~& e1 a: l买声卡送的2rac转2.5母头的线,换成几十块淘宝买的所谓二手怪兽线,只有10多cm的长度,但换后低音明显出来了。
% q4 H4 y0 l7 K" R% O上面这两个原来的配线应该都是“合格的”线,毕竟都是厂家提供的。; o: J0 M3 i& V) ^1 R& S+ H4 v

% @7 v5 X0 S( e" M; B2 t/ i7 T7 {至于电脑城卖那种色差线、av线什么的,应该可以归到不合格里面,因为那个效果差异是太明显了。
作者: 乌鸦2000    时间: 2012-9-7 22: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bill_max    时间: 2012-9-7 22:43
乌鸦2000 发表于 2012-9-7 22:18
: x! `/ ?2 c, ^3 {# j重要的是盲听啊盲听,给你10根100块钱到1W块钱的线,一样的长度,你能盲听然后按价钱排顺序么?不要全对, ...

! W  p) V9 L6 }4 C! E0 ^又不是选美,排什么顺序。
: ?& g/ S6 c2 q两根线,能听出差别然后选好的就够了。 还想怎么着。
8 ]; V; I% i+ N5 y; x  V9 y& n1 Z* Z2 x) N2 C! o. w

作者: px002    时间: 2012-9-7 22:58
音频线肯定声音是有区别的。当然是改变,并且改变不一定是改善。。
作者: px002    时间: 2012-9-7 23:02
音频很多东西是需要感性去看待的。 0 z2 o4 Z' J9 }/ o. _: c: v9 K

6 t# k9 y4 [- k' C物理学从某些方面看,也是伪科学。 只不过科学总是能自圆其说而已。  _( Z1 ]& T1 A+ s1 _( t' H

5 c4 Z7 f. D/ K" A+ ?1 q一个简单的例子,没有人可以感觉到空气压力的存在,但是空气压力却是存在的。
作者: 乌鸦2000    时间: 2012-9-7 23: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乌鸦2000    时间: 2012-9-7 23: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咲翼    时间: 2012-9-8 00:33
我觉得线材对声音的影响一直是个谜。。。好比我放着上千块的怪兽线不用,反而觉得老线好听一样,这些东西很有主观性。。。还是那句话,喜欢就好。。。玩器材不也是这样么
作者: bill_max    时间: 2012-9-8 00:47
乌鸦2000 发表于 2012-9-7 23:54 1 l+ y$ `- l" u3 Y5 j" u# _
说来说去还不就是听不出哪个更贵一点。

6 \( g3 {6 @: S. O4 A2 |+ G) f但我的举例里面已经明显区分出哪个好了。而你说的只是你认为应该是。9 O3 ?- Q- ^4 x- x, g
如果你能提供你所说的器材和环境,那大家可以一起去试试看。
' Z# [+ e6 ^% e- y/ F( e
" N9 W3 z# C4 M7 R6 b5 H  n
作者: px002    时间: 2012-9-8 03:38
宏观世界的定律保持着顽固的可验证性,而微观世界的定律具有随机性。
作者: 大眼仔    时间: 2012-9-8 13:41
很多人无限夸大心理作用。 当一个人听熟悉了一个设备,换新配件,声音有差别肯定能听出来吧,这样还需要盲听?耳朵很挫可以反复对比,耳朵灵敏的就是一耳朵区别。, [9 E$ X3 c1 E$ |1 k

4 B% w) ?4 ~9 ~6 g, l人对于未知的东西,基本遵从一个原则:有实践经验的,一个人说不算,绝大部分人说才可靠。  ]5 `- k; y! E# B! s% U, g+ O

; r: o9 X: B" \2 ]# E评价的人必须是用过的,没有用过说这说那的这种是主观意识。 用过的人,一个人说好不算,例如有人说集成声卡达到Lynx two差不多的水平,这个不算。但是很多人同一个评价,这个是比较可靠的。
3 A! i6 _1 ~- T% h( H- B& D0 K( m( g6 ]' h9 w
音频论坛都这么多人说有差别了,说无差别的有几个用过的?
作者: rgq198    时间: 2012-9-8 19:37
标题: RE: “线材直接影响音质!!”
大眼仔 发表于 2012-9-8 13:41 . M) R' D: }2 j
很多人无限夸大心理作用。 当一个人听熟悉了一个设备,换新配件,声音有差别肯定能听出来吧,这样还需要盲 ...

6 O4 `# [3 K$ p: A0 O3 H* k; W当我看到集成声卡比LYNX TWO好,我笑了一个晚上。
* a  ]4 A" i( \9 r% d: w5 q8 G) O" L总是有很多的人喜欢人云亦云,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就胡乱评价的,随他便就是了。自己试过有没有差别,是不是一样,心里有底就可以了。  a) M$ u0 b, k* d* y" [: s8 h+ g
7 L& D- A5 @# j- v

作者: 大眼仔    时间: 2012-9-8 20:19
事实上就是这样的,为什么没有人要搞这个线材差别证明?7 U1 _& U1 l$ h1 C* ]

" `6 O2 Q) C" P9 ?: K因为这个在hifi界是基本常识,绝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事,如果你不玩这个,谁管你信不信?如果你玩hifi,你在hifi论坛混你自然会相信的,当然你也可以不信,不信试试总可以吧,如果你发这种帖子,别人会问你,你自己买条试一下不就知道了,不想花钱还玩神马hifi。 我这样描绘是不是贴近现实。
作者: crackman    时间: 2012-9-8 22:42
酷风 发表于 2012-9-6 22:50 # O% X& I" Z; P$ M1 X8 c+ f2 j
驳倒公认的事实,是成名的捷径,而且风险很小

# h% l( s0 R% m9 {; w我只能说呵呵了,用你楼下的话还给你,' ^. ~: }8 X7 s- y* C" E5 n' x$ K) ^
% i2 f+ D# ^* ^
你参加过吗?还是只是听说过?
5 C+ ~* }1 a& d6 E* X你自己对比过线材的差别吗?: v6 H1 j3 S$ R+ Z4 D
难道,现在的人都不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相信“我觉得这个对我有利,所以可信”了?1 }0 [0 m/ I8 {6 F

+ h) d6 w+ G& S1 S
作者: 酷风    时间: 2012-9-9 22:51
乌鸦2000 发表于 2012-9-7 12:45 9 [9 s+ I1 j: Q$ u8 R! P7 L
我说我听不出长短区别来,几个牌子的合格的线材咱也听不出区别来,你说能,那你给个实验例子啊。8 i# p) t- D% q
9 m& u8 t8 [7 X+ L
目 ...
" \! R" _1 y% o5 @+ d
自己的亲身体会而已
作者: 酷风    时间: 2012-9-9 22:53
乌鸦2000 发表于 2012-9-7 23:54
7 |) t2 Y* }' k$ T) ]& d. }/ x说来说去还不就是听不出哪个更贵一点。

. `- ^' l. M* ~& C1 {  I/ T% E你到底想要知道什么?凭耳朵判断一条线的价格?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 C) \" a: H- U5 b" z3 Z0 O
既然已经明确线材对声音有影响,难道还不够吗?/ z% Z* j  }' }
至于哪种更贵,那不是用户关心的,而是js关心的9 V$ v7 n" G. Z6 \. `4 A
用户要关心的,只是哪种更好、哪种更合适8 Y, E$ c; e: `/ [( k9 X3 w

作者: 酷风    时间: 2012-9-9 22:55
本帖最后由 酷风 于 2012-9-9 22:55 编辑
9 u; X; n! a) N2 e4 f9 }
crackman 发表于 2012-9-8 22:42 . N9 @$ D5 D, k( U$ ]. d! T4 U9 F
我只能说呵呵了,用你楼下的话还给你,8 P' l) r1 F, m6 L% P% M6 }1 g
* O: F) s& r  i# a6 e6 B
你参加过吗?还是只是听说过?
! k3 G/ P/ L0 B( M你自己对比过线材的差别吗?" q, u: Y* H" N) x  w" \* ]
难道,现在的人都不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相信“我觉得这个对我有利,所以可信”了?
4 A/ G8 f, d0 n( Z0 i# a
2 R( _' b- U# h$ @! z) }
没有自己对比过的话,我不会乱说6 t( \0 ?& R9 p0 B# ^" D; X/ \
那么,现在请你回答这些问题% o, L% G( m& @! Z! j1 S8 K/ Y! T

作者: 乌鸦2000    时间: 2012-9-9 23: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iary_yuan    时间: 2012-9-9 23:31
本帖最后由 diary_yuan 于 2012-9-9 23:34 编辑 - V* F$ h! A# [1 u9 J8 S
乌鸦2000 发表于 2012-9-9 23:27( |; u9 C- L  G( O; @
不不,精确到小数点后是你脑补,甚至不需要你说出价格,只需要指明哪条更贵就可以了。

# R  C  M9 Q* Q$ {+ h% y% c# E
/ B" r/ r: V# u* B这个要看线材的价格差了,要盲听听得出的话,起码要一倍以上的差价,要不就串个大一点的电阻!贵的线能听到更多的细节,声音更饱满有力,也就是电阻更小,损耗更小!
作者: 大眼仔    时间: 2012-9-10 09:59
多少价格的线材有差别,这个随机性是很大的,道理很简单,买什么东西都有性价比的,同一款手机在不水货行货差距都可以非常大,同是行货在不同店铺差价都可以很大,讨论这个没意义。4 i2 I$ Y6 E. R6 B

& X5 L- W' ^  _: l8 I! [; F4 G在淘宝买条30元的线材,比音响店买来100元都好,这个都很正常,不同渠道,不同利润要求,水货和行货,行货和拆机洋垃圾,行货和库存清理货,还有用料差别大,但是实际成本差不多等等很多因素。再举例全新国产0.4mm铜线的电源线,行货批发也要2元以上,但是hp原装机0.824mm线,拿货也能拿到3元多的,两种线的无论塑料质量,铜线纯度,铜线口径差距都很大,实际价格可能只差1元。
% \8 M, Y/ D% O( U0 G! J& y, \0 j1 V$ g1 @2 }+ Y
线材有用并不是等于砸钱到线材里面,淘宝买的30元的线,比音响店10元买的好很多,假如你的多媒体音箱800元,你换不换?
作者: 乌鸦2000    时间: 2012-9-10 10: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大眼仔    时间: 2012-9-10 10:45
本帖最后由 大眼仔 于 2012-9-10 10:45 编辑
6 m2 P5 i5 e) `8 e/ ^: g9 v) _( x/ `% H* z
天价线材顶级线材你没有用过怎么知道值不值呢,不也是回到了主观意识流吗。" u$ S# _2 [  R6 m1 ~6 Q

' U; w7 U2 \( q: y高价的东西性价比不高很正常,但是只要确实效果很突出,自然有人掏钱的,有钱人钱烧得起,是他的自由,至于我等平民,买不买不也是自由吗。现在什么东西都有高中低端的,名牌包包几万元个,还会用烂,线材还用不烂,只要是好东西,自然有人觉得值,多少钱对比多少钱,这个只是性价比问题。
. ~. U6 r& t! F: X7 y) L: E
3 r: A4 V- q! f4 \# a讨论线材有没有用,意义不是在于说明线材有用,就等于烧钱,而是学会利用线材。如果你买了套800元的多媒体音箱,这个价格不高昂吧?你也要考虑是不是换条50元的线材,将原装线材换掉,800元的音箱,原装线成本也是10几元的。这样有意义吧。
( ~# J/ h7 f* a0 z; h6 i  v; r
0 t: W; q- T3 f最后还是重复一下理性分析,东西有没有效果,不是一些菜鸟能讨论出来的,是要用过的人才能告诉你经验的,一个人说不算,大部分用过的人给出同一答案,这个答案是最可靠的。
作者: crackman    时间: 2012-9-10 21:19
本帖最后由 crackman 于 2012-9-10 21:19 编辑 ! {2 t6 F* T5 E- w9 u
酷风 发表于 2012-9-9 22:55
9 _- W. L# H3 m* Y3 N没有自己对比过的话,我不会乱说  f9 M! t, S) W, S# r6 I
那么,现在请你回答这些问题
' O2 G4 p5 a7 `2 z' Y4 a0 C  {
你所谓的对比,不会是那种一个人玩的自欺欺人的AB盲测吧,也许甚至连盲测都不是。
) k* @$ f4 O% U7 u
作者: crackman    时间: 2012-9-11 10:30
[attach]2017589[/attach]4 ]! w2 N: J* T% ?7 s& n3 w7 x
合格的线材和高价线材比,正常人是听不出区别的。如果您天赋异禀,那我也没话说。
& @0 B; N$ X3 _5 D0 a; p! @0 }. p1 V' v$ {

作者: bdpqnumw    时间: 2012-9-12 07:04
大眼仔 发表于 2012-8-28 00:03
0 c  w9 s" }& j' V3 N今天是怎么了。都是猪头像的。

3 H/ C& C% j* ]好吧,我本不回复此类无聊问答的,既然你说这个,我就用猪头顶了。
, ~! a/ }9 o- [7 k
作者: rgq198    时间: 2012-9-12 09:38
crackman 发表于 2012-9-11 10:30  合格的线材和高价线材比,正常人是听不出区别的。如果您天赋异禀,那我也没话说。

$ v7 B% z! Q' y) f0 [正常人都听得出区别才是。麻烦你先扔了你的多煤体,换一套好点的器材再讨论线材是否有区别吧。
作者: 大眼仔    时间: 2012-9-12 10:07
靠直觉思考的同学们,看看这个帖子,和你一样在猜的有不少,你们答案一样了吗,我要相信哪个?
作者: crackman    时间: 2012-9-12 12:00
本帖最后由 crackman 于 2012-9-12 12:04 编辑
& P8 B$ g  H6 @" C% x- l$ J# s# N
rgq198 发表于 2012-9-12 09:38
6 h8 J$ A! K5 |% [- h正常人都听得出区别才是。麻烦你先扔了你的多煤体,换一套好点的器材再讨论线材是否有区别吧。

$ w- [1 I2 G/ [; A. j' E* o7 c请问你是不是做过盲测?随便转个帖子,有空照着试试吧,劝你别玩自欺欺人的把戏了。
( U6 ^& n$ D& C" G1 u5 C! A1 T0 m3 {+ e! p
HI-FI音响器材的“AB双盲测试”
# p  r$ \% h, e) A; a7 B0 \) u% i
+ \+ ]* `% \! H6 r; e/ B1 y
1、从图林试验说起————————  D: D8 T: k, E7 D. X( c
( e$ i, I* H7 l
音响发烧友对A、B此较这玩意可说最熟悉不过。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最有名的主观性A、B比较(而不是透过精密仪器进行的产品测试)并非出现於发烧音响世界,而是衍生於对电脑——更严格来说是人工智能的科学研究。: t5 p$ O1 y5 o9 m% L
1 ^, t7 T" @$ K3 q0 K6 \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电脑(最先应用於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虽然面世不久,但不少有识之士都意识到这项发明的巨大潜能。不久,有关电脑是否可以具有似乎人类的思维能力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引来了一场热烈的争论。1 G2 G3 l; B3 |" |0 U
/ ^+ _. k9 `) G- w
一九五零年,英国数学家阿伦·图林(AlanTuring)有感於在这场争论之中,对甚么是真正的思维能力其实人言人殊,他於是提出了闻名的『图林试验]构思,以作为争论的判决准则。
, h% r" q/ x5 Z2 l! `' q2 R& W/ j! ~- `4 n! ^
甚么是『图林试验](TuringTest)呢?这其实是一个概念性的拟想实验(thoughtexperiment)。在这个实验中,一个人透过显示屏(在图林的年代是电传打印机teleprinter)与隐藏於两个房间中的另一个人和一副电脑不断地交谈。交谈的内容完全不设限制。而图林的论旨是,假如这个人透过了长时间的深入交谈,最後仍是无法判定两所房间中哪一个是人哪一个是电脑,那末我们便不得不承认,房中的电脑已经具有与人类一样的思维能力。6 Y0 i" i. x1 f0 L2 F9 ~

3 |( I( ]8 d+ n6 u) y. i这个试验看似简单,却是对人工智能研究的一项重大挑战。试验提出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其间电脑科技的飞跃进展可说惊人。但事实是,至今未有一副电脑能成功通
4 x+ F2 V2 E5 z. P( `+ ~过图林试验。5 r7 T( i3 l7 e0 ?/ h6 D( k

  S6 I5 g( _5 U" t* u! L# ?大家可能会问,这与发烧音响有甚么关系呢?关系在於,两者都在追求一种以假乱真的境界。
" w4 S1 Y5 S! W1 B8 `, Q$ ]) D2 H9 G
音响世界中的图林试验可说更加简单。假设一个人被蒙着眼并带到一个大厅甚至大礼堂之中,他先坐下来听了一段音乐,然後椅子转了个180度,再听一次同一段音乐。假如在多种的A、B比较之後,他也无法判定哪一边的音乐来自现场演奏,而哪一边音乐则来自极其优秀的录音重播,则我们可以宣称,发烧音响的理想终於达到了,而重播音乐的那套音响组合,是一套完全可以重现现场效果的终极体系。
6 I: a' \  J( v* {* C% n
  w" h% l, O2 w. a; X% b与电脑世界中的图林试验一样,我相信所有音响发烧友都会同意,能够通过上述试验的音响组合仍未出现。但问题是,随着数码和电声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个理想会否终有一天实现?
5 g  c; {( \' l. h3 y6 D: e' |1 p/ J; T
笔者不打算在此作出猜测。我想指出的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发烧友,上述的试验在现实生活中实难以进行。我们所能够做的,是按照不少资深发烧友的建议,多找机会去听现场演奏,然後把声音牢记心中,以作为在选购音响器材或在家中调校音响组合时的参考。+ j/ I4 S& Y1 i7 h9 `
; e2 j, ~- W) W9 m% H$ z
也就是说,我们在家中对两部器材、两条接线或是两种真空管进行A、B比较之时,其实是间接地进行着一趟音响的图林试验。
% F9 i, K' F( E* j' a$ v. d6 s% o- P/ @* L+ n9 ?5 q$ Y/ V
当然,一少部分(?)唯美派的发烧友认为Hi Fi应该覩过现场,而一切应以个人口味为准。按照这种观点,所有A、B比较只需以个人的口味作取舍,而与真声的标准无关。对於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说对或错,而只能说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E0 U3 {. Y  h% u$ W* Y' V  b$ y

) u' A  r* y/ G* R5 x3 m2,有关蒙蔽试听的争议
/ L# N) n  Q, h6 y9 X
# Y% P8 A3 r# u& L毋论是电脑或是音响的图林试验设计,一个要害的要素是『蒙蔽试验](blindtest)的要求。但在现实的音响世界,蒙蔽试服从来便是一个布满争议的题目。# `5 g  M; o3 J6 o; j# ~
, ^6 l5 q% `! a" }: V# A. ?
为甚么要进行蒙蔽测试呢?是为了剔除心理作用的因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我想知道下价的人参与极昂贵的人参的提神效用是否有明显的分别,那末我找人来进行测试时,当然不会事先告诉他哪些人参是下价哪些是天价(假设两者皆已被磨成粉末),因为如此一来,知道自己正在进食极品人参的受测者,很可能会因心理作用而觉得非凡精神。
# J/ g. T! ~+ i3 H8 z3 T* a* w
: \& u8 z0 O2 R  D& e0 v" b尤有甚者,假设两种人参的效用其实没有分别,而我们故意把下价说成上价参、上价参则说成下价参,则受测者很可能基於心理因素,在长期进食後者之後不觉得非凡提神,但在长期进食前者之後则觉得精神百倍!这种情况,正是科学实验设计中必须小心避免的『皮勒斯博效应』(PlaceboEffect) 。5 Y! T0 h! p* g# p3 @4 G3 k

( i3 @1 @0 J) A: q在不少科学实验中,即使蒙蔽试验也被认为不够严格。如情况许可,科学家更倾向於采取『双蒙蔽试验](doubleblindtest,又称双盲测试)这个模式。就以上述的人参测试为例,所谓双盲测试,是指连执行实验的人,在事前也不知道那些人参属於下价哪些属於贵价,以免他和受测者接触其间,下意识地(例如透过眼神和身体言语)泄漏了真相。# A% Y& i8 O' x" E! w4 K' p

1 S  n* b* ]! X. {5 m! Y8 Z即便真的是双盲测试,播放曲目本身以及测试器材的先后顺序也会对判别者的状态产生影响……类似的,一组水平相当的体操或跳水运动员先后出场表演,裁判给后面出场选手打的分通常都会略高。。。一旦涉及人的心理,所有的问题都变得很麻烦。。。不过,这样的双盲测试,怎么说也比看着器材先入为主地判定客观得多。。。" f  s* x$ [' y% i1 q! N

9 x2 k' `. t8 o8 ?" r
3 C% d/ p$ ^! f/ h  u
7 y3 `+ b. J8 K# J; G1 j. S5 r6 e在发烧音响的世界,大部分人都认为主观音响评论(亦即我们经常挂在口边的『耳仔收货])较诸以仪器量度的客观音响测试来得更有意义。但一部分发烧友坚持,按照『耳仔收货]的A、B比较,必须透过蒙蔽试听甚至双盲测试的模式,其结果才算有效,或至少才能令人信服。
6 X$ j" n* z5 w. w
" T1 k3 W6 y4 W+ R: v3 u可是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的音响评论员都不乐於采取蒙蔽试听。这一方面因为这种模式牵涉更复杂的程序(例如要多找一些人帮手,并要在测试时把有关的器材遮掩起来等。)而在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经验丰富和具有专业橾守的评论员,这种安排不单费时失事毫无必要,更是对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守的一种欺侮。+ P# \* \+ M6 U+ h9 F' P3 [
7 m/ o% a9 k! Z# y8 I
坚持蒙蔽原则的人则嘲讽地指出,上述的辩解,其实只是一班自称『金耳朵]的人害怕『老猫烧须]和出丑当场的藉口罢了!) |& A6 ^! O8 j; g! A; i9 F1 l
7 m8 d* E( |9 i5 h& R! R# C$ \
究竟谁是谁非?音响界对此的争论虽不算沸沸闹闹,但数十年来仍不绝於缕。例如在不久前的一本英国音乐符/音响杂志之上(2004年7月号的Gramophone),音响版的主编便再次为不采取蒙蔽试听作出辩护。他的主要
% G9 A: C1 \( @: W9 n" `论点也可说颇为新鲜。那便是在进行蒙蔽试听时,评论员会因为心理压力而无法放开怀抱以正常的心情聆听,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判定力和监赏力云云。各位朋友,你认为他言之成理吗?
- o/ o( U0 D7 L8 A- [# b' V
$ F" r9 h: Q) G2 Q/ j; ^事实上,另一本英国杂志确曾尝试进行一系列蒙蔽试听的实验。他们的方法,是每次找来了四至五位读者,并在杂志社的试音室中,以蒙蔽的方式轮流试听多部不同的器材(多是CD机或合并式扩音机)。读者先要在表格上对每一器材的各项表现打分及作出评语,在试听完毕之後众人更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换心得。一切过程和结果当然都记载於杂志之上。当年的我对这种测试的报导文章最感爱好。! c) o; Y- `$ L% B0 }2 d5 \- N9 ?
- k8 Y5 G+ h; @' o( c/ {( A
上述这种做法其实颇为聪明,一来它避免了资深评论员可能出现的老猫烧须尴尬情况,二来它也可以避免(至少在某一程度上)得罪音响生产商和总代理等『米饭班主,,因为即使某件器材获得较负面的评价,那也只是一些非专业评论员的个人意见吧了。
  X- h5 c) g: R* [
9 P0 p- Y. e/ ]. f& m% A; @但上述的A、B(或A、B、C、D、E……)比较真的公平吗?这便需要我们作出更深层的科学和哲学思考。由於篇幅关系,惟有留待下期再绩。
1 E% s4 z" n4 I5 W
! O  I6 T* _% H  R3 d5 _0 x* a& ]! K7 p/ y2 D2 G& m% A$ s, V

作者: rgq198    时间: 2012-9-12 14:06
crackman 发表于 2012-9-12 12:00  请问你是不是做过盲测?随便转个帖子,有空照着试试吧,劝你别玩自欺欺人的把戏了。   HI-FI音响器材的 ...
6 t' f/ _; T, u- e# a
自欺欺人?呵呵,不知道究竟是谁在自欺欺人了啊,你引用那么多的所谓道理有用吗?最重要的是你在算得上比较好的器材上亲身试验过了吗?没有亲身试验,就没有说服力,你还记得who同志所说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吗?人云亦云,空口说白话是没用的。你说线材没用,信号线是传输信号的,勉强能扯上边,那电源线在你眼里应该更加的无用了。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你可以约上几个支持线材无用论者来我家试试换不同电源线出来的不同效果,我挑两条音色取向完全不同的电源线让你们听,无论你们来多少人,只要有一个说声音一样,我免费带他去看耳科医生。如果医生说他的听力正常,我马上当众砸了我的音响。




欢迎光临 POPPUR爱换 (https://we.poppu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