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标题: 据推算,东芝19nm的擦写寿命只有2000P/E [打印本页]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5 11:53
标题: 据推算,东芝19nm的擦写寿命只有2000P/E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3-6-29 10:29 编辑

众所周知,24nm、25nm级别的普通闪存颗粒具有3000~5000P/E的官标擦写寿命,这个可以从很多SSD的SMART信息中直接观察到,例如镁光M4的AD值达到3000后官标寿命就到头。
那么19nm的东芝普通闪存颗粒又有多少擦写寿命呢? 很多测评说是能接近3000P/E,但是东芝官方却一直遮遮掩掩地没敢标明有多少P/E,今天我从金士顿官网SSD数据声明中推算出19nm的东芝颗粒实际只有2000P/E

我们先来看看金士顿V+200这个型号的SSD,这是使用sandforce 2281主控 + intel 25nm异步颗粒的SSD,有测评说这是3000P/E的颗粒:http://www.pcpop.com/doc/0/829/829186_all.shtml
金士顿官方对其保证的写入寿命是这样的:
http://www.kingston.com/datasheets/SVP200S3_us.pdf

Total Bytes Written (TBW)
  60GB: 48TB
  90GB: 72TB
  120GB: 96TB  
  240GB: 192TB   
  480GB: 384TB

Total Bytes Written (TBW) refers to how much total data can be written to an SSD for a given workload before the
drive reaches its endurance limits.

也就是说官方用了很保守的算法来计算这块盘的寿命,算下来只有48TB/60GB=800P/E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相同主控不同颗粒的金士顿V300的官方数据,V300采用的是sandforce 2281 + 东芝19nm的颗粒:
相同网站的拆解:http://www.pcpop.com/doc/0/904/904737_all.shtml
"业内"人士解释其闪存颗粒是东芝原厂的正品Good die颗粒,金士顿只是拿来封装而已,也就是说颗粒和M5S M5Pro上用的颗粒相同:
http://bbs.pceva.com.cn/thread-74993-1-1.html

那么金士顿官方对这块盘的数据描述是怎样的呢?
http://www.kingston.com/datasheets/SV300S3_us.pdf
官方的数据标明:
Total Bytes Written (TBW)
  60GB: 32TB
  120GB: 64TB
  240GB: 128TB  


现在大家看出什么来了么?

使用了相同主控不同颗粒的SSD寿命减少了整整33.3%,以60GB型号的盘为例,使用3000P/E的25nm异步颗粒时的写入寿命为48TB,到了19nm的东芝颗粒就只有32TB写入寿命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推算出19nm的东芝颗粒只有2000P/E呢(3000P/E * 32TB/48TB = 2000P/E呢?)

既然寿命缩水了33.3%,那么现在市面上19nm的SSD是不是价格也应该比25nm的低20%才不坑爹呢?

作者: Travis    时间: 2013-6-25 12:43
金士顿怎么标和东芝颗粒实际什么品质没关系,而且金士顿自己买了die回去封的颗粒和其它厂家用的颗粒也不能划等号。其实楼主就是想借金士顿的刀杀浦科特。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5 12:50
Travis 发表于 2013-6-25 12:43
金士顿怎么标和东芝颗粒实际什么品质没关系,而且金士顿自己买了die回去封的颗粒和其它厂家用的颗粒也不能划 ...

我说的不是事实么?
金士顿自己买了die用在自家的SSD上会用很差的die么?
东芝官方敢标明19nm的PE么? intel、镁光三星就敢,而且直接标在SSD的SMART信息中。金士顿也敢,于是就真实地标了个2000PE...

最后我是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有理有据,你要反驳我请拿出官方数据,而不是在这里给别人扣帽子.
作者: tcgg1983    时间: 2013-6-25 12:54
除了测试  SSD 大多是挂在固件上 而非PE上  你要3年内用挂 也行啊 反正换新的
作者: superrasei    时间: 2013-6-25 13:02
哈哈 反正我暂时不会玩固态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5 13:12
superrasei 发表于 2013-6-25 13:02
哈哈 反正我暂时不会玩固态

我放在服务器上玩,所以比较关心这个,缩水33.3%,性能提高很少,价格却没下来,太难让人接受了...
作者: superrasei    时间: 2013-6-25 14:54
cocker 发表于 2013-6-25 13:12
我放在服务器上玩,所以比较关心这个,缩水33.3%,性能提高很少,价格却没下来,太难让人接受了...

恩 是比较郁闷哈~ 反正固态还不成熟,再等等吧~~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5 16:38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3-6-25 16:55 编辑
Travis 发表于 2013-6-25 12:43
金士顿怎么标和东芝颗粒实际什么品质没关系,而且金士顿自己买了die回去封的颗粒和其它厂家用的颗粒也不能划 ...

对对,是不能完全划等号,让我们来看看正牌东芝颗粒的真正品质:
[attach]2296526[/attach]

虽然你可以说只是个例,但至少也能说明plextor品控管理太不严格了...
而且还有华丽丽的12.95/0.734=17.64倍的写入放大,说明固件也......

作者: eGenius    时间: 2013-6-25 17:53
貌似楼主激怒了日粉
作者: andyrave    时间: 2013-6-25 18:19
吊死不care这些 500pe  1g 5毛 买的人更多  

xlc就要来了  大家喜闻乐见的等着呢
作者: andyrave    时间: 2013-6-25 18:23
tcgg1983 发表于 2013-6-25 12:54
除了测试  SSD 大多是挂在固件上 而非PE上  你要3年内用挂 也行啊 反正换新的

手上不少ssd 都快2w小时了  都没挂  现在的js  一在颗粒上做文章  2固件上留个bug  反正颗粒没挂  固件先挂  js都是这样干的吧  
作者: littlemouse    时间: 2013-6-25 18:28
本帖最后由 littlemouse 于 2013-7-2 15:01 编辑

sandisk用的也是东芝19nm颗粒吧。

http://www.sandisk.cn/products/ssd/sata/x110/

耐力  80 TBW
这应该怎么算呢?
厂商不同,不知道内部标准的情况下进行推算也只能笑笑了。


我知道楼主对浦科特有怨念,专门来黑浦科特了。

但是m5pro相比m5p颗粒缩水确实不厚道。
就算改用type C,BGA封装的颗粒也还是有的。
就算性能好,弄得硬件完全和m5s一样,钱怎么能花的爽呢?

不过三棒840pro现在可能颗粒也缩水了,新的2螺丝小PCB版也不说是怎么回事。
大哥二哥谁也别黑谁。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5 19:17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3-6-25 19:38 编辑
littlemouse 发表于 2013-6-25 18:28 http://www.sandisk.cn/products/ssd/sata/x110/

不好意思,sandisk有自己的晶原厂,只是和东芝有闪存技术共享协议而已。
你例举的X110的 80TBW是marvell主控,主控的底层硬件和固件和我主贴里的sandforce主控完全不一样,当然就不能拿来一起比较了啊。

另外我主贴里比较的两个SSD都是金士顿厂家的,又都是相同的sandforce 2281主控,只是用的颗粒不同而已,这总有比较推算的意义吧。

我有黑过浦科特么? 我例举出来的都是事实,有数据有计算有证据,让大家知道真相而已,这能算是黑?

反而是你在这里乱扣帽子,例不出数据和证据就说棒子也换了更低寿命的颗粒,这又算是什么呢? 棒子黑?

作者: eGenius    时间: 2013-6-25 19:38
SanDisk有自己独立的晶圆厂?我怎么记得是与东芝技术合作,由东芝工厂制造啊
作者: littlemouse    时间: 2013-6-25 19:53
本帖最后由 littlemouse 于 2013-6-25 20:30 编辑
cocker 发表于 2013-6-25 19:17
不好意思,sandisk有自己的晶原厂,只是和东芝有闪存技术共享协议而已。
你例举的X110的 80TBW是marvell ...

别生气,黑不黑的其实是句玩笑话,不要当真了,哈哈。



sandisk和东芝19nm的厂都是一起的,颗粒还不是一样的技术生产的?
甚至就是一个生产线出来的一样的东西,当然挑出来好的给自己用也是很正常的,传说中的特挑嘛。

浦科特换颗粒不就是为了压成本嘛,肯定不会买最贵的特挑颗粒,这个大家心里都有数的。

19nm寿命肯定比24nm短多了,东芝24nm颗粒才3000P/E,19nm会怎样?其实大家心里也都有数。
你看美光难产就知道了。
真实寿命东芝肯定不愿意说的。

我不是黑棒子,我自己840pro,m5p都在用,840pro还买的更多,4螺丝2螺丝的我都有,只是不喜欢这些公司老是偷偷缩水又不说。
再说黑棒子有什么用,人家840tlc销量照样第一,谁与争锋,哈哈。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5 20:11
eGenius 发表于 2013-6-25 19:38
SanDisk有自己独立的晶圆厂?我怎么记得是与东芝技术合作,由东芝工厂制造啊

我没描述清楚,是sandisk和东芝合资建的晶原厂,双方各占一半的股份。

东芝、SanDisk合资24nm NAND闪存晶圆厂开张
http://news.mydrivers.com/1/199/199021.htm

pceva上对sandisk extreme II测试时某人的原话:
"SanDisk和Toshiba在闪存技术上一直有交互协议,合资建造的Toshiba闪存工厂生产的颗粒有部分是特供SanDisk的,在32nm工艺之前,2者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除了编号),不过在32nm工艺后,Toshiba和SanDisk各自在产品技术上留了一手,因此产品特性上开始有了些许区别。"

应该说sandisk还是对出厂闪存的质量和技术都能做主的.
作者: littlemouse    时间: 2013-6-25 20:24
cocker 发表于 2013-6-25 20:11
我没描述清楚,是sandisk和东芝合资建的晶原厂,双方各占一半的股份。

东芝、SanDisk合资24nm NAND闪存 ...

我觉得某人的话也不怎么靠谱,因为从生产成本考虑也不合算,而且一个厂用2种技术生产产品,要2种生产线吧,还要互相防着对方偷技术,这种合作建厂……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5 20:24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3-6-25 20:41 编辑

你说得对,sandisk是大股东,颗粒自己可以随便挑,技术上也能做一定的主。

关于840 Pro换颗粒,我最近发现了一条十分有用的新闻:

NAND工艺路线图:20nm是主流,2013年底迈向1xnm工艺

http://www.expreview.com/25395.html





"美光、Intel合资的IMFT会在2013年Q3季度升级到18nm工艺,三星及SK Hynix升级新工艺的节点也在Q3季度,但是前者会升级到16nm工艺,SK Hynix则会升级到15nm。  东芝、SanDisk合资的NAND厂升级19nm比其他厂商要晚一些,不过升级到未来的1xnm工艺进度要比其他厂商快,今年Q2季度就会开始制程转换,只是现在还不知道东芝的1xnm工艺到底是多少。
  虽然制程工艺在升级,MLC依然会是四大NAND厂商的主要选择,但是线宽的降低也给MLC带来更多的挑战,漏电流控制栅极都会导致可靠性进一步减少。低电压及低线宽(工艺越高线宽刻度越小)都会给MLC带来严重挑战。"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星会在第三季度转向16nm,这说明840 Pro也可能提前用上特挑的16nm颗粒,而东芝也会更早地从19nm转向16nm级别的颗粒,plextor老总也说会在9月份的发布M6系列的SSD,再联想到月初台北那个什么展的时候plextor展示了M6系列却不提是多少nm的颗粒,从这些信息可以估计出出M6P M6S很可能会首先用上东芝最新的16nm级别的颗粒,就是不知道又要缩水多少啊...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5 20:29
littlemouse 发表于 2013-6-25 20:24
我觉得某人的话也不怎么靠谱,因为从生产成本考虑也不合算,而且一个厂用2种技术生产产品,要2种生产线吧 ...

估计就跟intel和镁光合资建的闪存厂一样,基础技术都差不多,只是在某些小细节方面按自己的要求来,比如说东芝说我要侧重性能,sandisk说我要侧重稳定,于是同一个生产线生产闪存的时候某些小参数可能有调整,生产出来的闪存就有少许区别。
作者: littlemouse    时间: 2013-6-25 20:41
本帖最后由 littlemouse 于 2013-6-25 20:43 编辑

同意楼上。

缩到最后,mlc和tlc寿命还有什么区别?
于是顺理成章,干脆大家都tlc了,三棒这次是大大领先了,哈哈哈。

不过我估计2-3年以后,nand就极限了,等着相变吧。

不过目前的产品,作为用户还能怎么办,只能找个发安慰奖的,有保就不怕他折腾。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5 20:46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3-6-25 20:47 编辑
littlemouse 发表于 2013-6-25 20:41
缩到最后,mlc和tlc寿命还有什么区别?
于是顺理成章,干脆大家都tlc了,三棒这次是大大领先了,哈哈哈。
...

我也很期待相变内存,到时候nand的地位就会变成现在HDD的地位,相变从走一遍现在SSD的路,哈哈,最好是直接替代现在的易失性内存,买内存的钱都省了...
作者: littlemouse    时间: 2013-6-25 20:56
本帖最后由 littlemouse 于 2013-6-25 20:57 编辑

相变真的出来,估计还是相变+HDD,现在的nand SSD会直接淘汰吧。


还有,前面你说你关注服务器上使用,我看m5p和840pro等所谓的高性能消费产品都不适合,任务压力大立马原形毕露,什么掉性能、掉数据、掉盘都来了,服务器还是要看企业级的产品。
除非你只是简单的服务要求。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5 21:04
littlemouse 发表于 2013-6-25 20:56
相变真的出来,估计还是相变+HDD,现在的nand SSD会直接淘汰吧。

主要是用作cache,读多一点,写入压力不是很大,但也不能太差,像这种直接就缩水33.3%就让人恶心了。

数据库一类的应用我们这边已经在测intel的3700、三星的SM843了,性能的确强大,用FIO一直往死里压,随机IOPS性能从来就没有下过100000,而且让它休息两三个小时,性能马上就恢复为原来的几万的IOPS了...
作者: Travis    时间: 2013-6-25 21:41
cocker 发表于 2013-6-25 12:50
我说的不是事实么?
金士顿自己买了die用在自家的SSD上会用很差的die么?
东芝官方敢标明19nm的PE么?  ...

你这个理是歪理,据是无关证据,好意思说有理有据?
写入放大的问题,脱离负载模型谈写入放大就是耍流氓,企业级应用底下写入放大超过10又有什么奇怪的?

通过黑金士顿来黑东芝进而黑浦科特,手法新颖,逻辑极富跳跃性,学习了。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5 22:31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3-6-25 23:23 编辑
Travis 发表于 2013-6-25 21:41
你这个理是歪理,据是无关证据,好意思说有理有据?
写入放大的问题,脱离负载模型谈写入放大就是耍流氓 ...

我的推算有官方的数据,直接推算出东芝卖给金士顿的Good die晶原的P/E数只有2000,由此可以判断出东芝卖的正品Good die的P/E数也就2000附近,这有什么问题么? 金士顿官方给的数据放在这里,我这算是黑东芝? 一堆人不是说东芝的19nm颗粒是3000P/E的么,这里直接反驳了这个观点,逻辑有问题么?

关于黑plextor,那个夸张的17.64的写入放大,上面那张m5pro的CDI信息里面有说它是在企业级环境下用么,看里面的信息,用户开机109次,使用时间1224小时,却只写了734GB的数据,读了803GB的数据,用了这么久连两个盘容量的数据都没有写满,这算是企业级环境下的写入量么,明显是家用用户的环境啊,正常情况下的写入放大有那么大么(17.64啊)? 你没看原贴中那个用户说是自用啊... 而且他的这个盘还是m5p,用的是Type A的号成本最高的、稳定性最好的、最3000次P/E的19nm颗粒  版主还一直叫他做SE能不能恢复,结果他把盘上的分区删除后,盘直接就挂掉了,重启系统后BIOS都认不了盘了,很可能是删除分区时坏了更多的块,最后8%的预留空间都被不够替换了,原贴在此,大家来评评理: http://bbs.pceva.com.cn/thread-92002-1-1.html    我这是拿数据做分析,有理有据,请问我这是在黑plextor么?

出了这么多坏块明显是在用满一个PE后,固件发现很多闪存不稳定或者坏掉了直接把它们当做坏块处理掉了,像这样直接就把512GB型号预留的35G空间用得只剩下8%,也就是直接坏掉了大约32GB的闪存颗粒,算下来坏掉了整整4个 die,用户只写了734GB的数据,就坏掉了32G的闪存4个die,这概率也太小了吧,这不是品控问题是什么?

请问以上的推理有逻辑问题么? 或者说您有官方数据证明东芝的19nm颗粒是3000P/E的么?
作者: littlemouse    时间: 2013-6-26 11:55
本帖最后由 littlemouse 于 2013-6-26 14:04 编辑

个体故障就不必说了。


颗粒不管3000还是2000都够我用到吐了。

浦科特的SSD质量还是优秀的,SSD也不是只看颗粒的,整体的使用效果,综合评价证明浦科特确实很好。但是浦科特自己没有颗粒,成本只能受制于人了。
你看美光颗粒自己都难产,三棒颗粒不外卖,那就只能东芝了。
东芝的颗粒自己也在用,浦科特也要控制成本,还能怎么办?
建兴能做出这样的产品已经不错了。

浦科特作为建兴零售市场的牌子,其实能赚的也不多了。
组装PC市场萎缩明摆弄着的。




下面我来无脑黑一下建兴
作为消费者,我希望建兴能好好做下去,但是建兴的艰难处境也很明显。某论坛过于维护建兴,在那儿说肯定要被骂的,只能发这儿了,哈哈。

建兴SSD真正做的是oem市场,但是oem市场他最大的对手其实就是东芝,因为东芝控制着颗粒,也就等于控制着建兴的成本。假如美光颗粒出的来,建兴还能左右逢源下,出不来就只能吊死在东芝上。
你看东芝THNSNH系列,还有SanDisk系列,现在硬件设计同质化,大家的主控也都是marvell主控。
建兴现在还有固件优势,但是固件人才很容易挖走,或者等大家的固件都成熟了以后,建兴还有什么优势呢?

这才是建兴最害怕的事啊。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6 13:29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3-6-26 13:45 编辑
littlemouse 发表于 2013-6-26 11:55
个体故障就不必说了。

plextor SSD的质量我没具体数据,不发表意见,感觉和笔记本的兼容性一般,这点可以从某论坛上和各大电商的购买评论中略知一二
不过它家开发的固件比较有特色,性能的确不错,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个人感觉它的所有运作方式都比较激进,比如激进的GC算法,又比如说m5p系列去年就敢大胆地上19nm的颗粒,今年9月发布的m6系列很可能会用上16nm级别的颗粒...    其宣传手段也够夸张,什么永不掉速(可能吗? 也就能骗骗某些测速软件),还有那个号称“企业级”的m5pro宣传实在让人笑掉大牙.

某论坛有些"业内人士”科普SSD知识,这是非常好的,但是某些管理者对plextor具有明显的偏爱,完全容不得别人对plextor SSD提出疑问和建议,动辄就扣以其它SSD厂商水军的帽子,封号封IP,在论坛上一边倒地维护plextor SSD,实在是让人恶心...

建兴拿不到最好的颗粒,当然就只能在固件上下功夫,企业要生存,品质说明一切,SSD用户绝大部分都是拿来做系统盘的,只要有好的品质,性价比做得够好,还怕用户不买账?

作者: littlemouse    时间: 2013-6-26 21:21
本帖最后由 littlemouse 于 2013-6-26 21:23 编辑

浦科特那块512G M5P估计是死在1.03固件上了,当时那个512G固件就有问题,还撤下更新了一次,他事后改刷1.05也没救了。
我的128G M5P逃过一劫。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7 09:54
littlemouse 发表于 2013-6-26 21:21
浦科特那块512G M5P估计是死在1.03固件上了,当时那个512G固件就有问题,还撤下更新了一次,他事后改刷1.05 ...

到底是什么原因还很难说,也只有厂商自己才知道了,我们只能从CDI的数据来做分析判断,从数据看来可以分析出两点问题:
1. 离理论寿命还很远的时候,用户才写了734GB数据的时候就直接坏了32GB的闪存,最后直接挂盘了...... 如果说只坏那么几十几百兆闪存还可以理解为出厂坏块什么,但这是大面积地坏啊(32GB),说明这闪存质量品控把关得如何?

2.这写入放大达到了恐怖的17.64,这是在家用环境下而不是企业环境下,这固件是有怎么样的大bug才能造成如此恐怖的写入放大? 盘主的固件版本还是最新的版本(1.05),m5p都出来快一年了,固件还有这么大的bug......

如果把以上所有问题全都推给1.03的固件bug,那么这个bug实在是严重,为何发布得如此草率? 1.03固件前后发布了两次,前一次的1.03固件有重大bug,那么事隔2个月后发布的1.05版本也应该自动修复此bug,如果不能修复,厂商应该主动招回SSD才对,但厂商却无动于衷......
作者: slr    时间: 2013-6-27 11:03
cocker 发表于 2013-6-25 22:31
我的推算有官方的数据,直接推算出东芝卖给金士顿的Good die晶原的P/E数只有2000,由此可以判断出东芝卖的 ...

你这叫有病,同一代制程颗粒寿命就一样?这是什么天顶星技术,能保证每块NAND寿命一样了?

出厂当然分等级,最好的去做eMLC,比较好的自厂做SSD,普通的留做存储卡,最次的做U盘——也都有卖,只看出价

金士顿买什么等级的、用什么等级的就看出多少钱,我不信金士顿在最低端的V+系列用和Hyper X一样等级颗粒,那才叫对客户的不负责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7 11:32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3-6-27 11:33 编辑
slr 发表于 2013-6-27 11:03
你这叫有病,同一代制程颗粒寿命就一样?这是什么天顶星技术,能保证每块NAND寿命一样了?

出厂当然分 ...

这么说你认为金士顿用的是寿命低的颗粒了? 有官方数据么?
既然东芝不标明P/E数据,Plextor的SSD也没在SMART中标明P/E消耗值对应的寿命百分比(其它SSD大厂就有标,镁光的AD值,三星的B1值,intel的E9值),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认为Plextor用的是19nm的低寿命颗粒呢?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官方P/E数据的不透明,只能让我们猜,我们就只好用种官方数据间接推算了,推算的过程只要逻辑没问题,那么推算的结果就非常有参考意义.
作者: slr    时间: 2013-6-27 15:56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3-6-27 15:58 编辑
cocker 发表于 2013-6-27 11:32
这么说你认为金士顿用的是寿命低的颗粒了? 有官方数据么?
既然东芝不标明P/E数据,Plextor的SSD也没在 ...

用脑子想,V+系列和Hyper X系列SSD用同等级颗粒?您当厂商智商和您一个水准?

东芝正规渠道是绝对对每批颗粒都标了指导寿命,报价和产品等级相对应,作为商业机密没有义务公开。你看不到所以就是没有?

浦科特/建兴是有剩余区块数量的,配合写入量难道不是当前用途下的可用寿命?

你最奇葩的事情莫过于,用金士顿买来的做最低端SSD的晶圆去判断其它厂商购买的颗粒寿命,我称之为“搞笑”应该不过分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7 16:36
slr 发表于 2013-6-27 15:56
用脑子想,V+系列和Hyper X系列SSD用同等级颗粒?您当厂商智商和您一个水准?

东芝正规渠道是绝对对每 ...

“用脑子想,V+系列和Hyper X系列SSD用同等级颗粒?您当厂商智商和您一个水准?"
你搞错了吧,我的主贴里从来就没提过Hyper X系列啊,你看贴也太不小心了吧,我想你的意思是指V+和V系列的颗粒,我就是从TBW的变化推算出V300用的就是2000P/E的颗粒啊,从来就没有认为V+200和V300用的是同等级的颗粒啊。


"东芝正规渠道是绝对对每批颗粒都标了指导寿命,报价和产品等级相对应,作为商业机密没有义务公开。你看不到所以就是没有?"
商业秘密没有义务公开?  颗粒的寿命是商业秘密? 这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啊,直接涉及到TBW的计算,和用户预期的寿命使用。 那为什么intel 镁光和三星的SSD就敢公开(镁光的AD值,三星的B1值,intel的E9值直接就可以计算出SSD上颗粒的P/E)

"浦科特/建兴是有剩余区块数量的,配合写入量难道不是当前用途下的可用寿命?”
你说的是那个E8参数吧,这个参数其它SSD厂家也都有,问题是这个参数并不能直接量化地反映SSD的P/E寿命值,这个E8值可能因为固件bug或颗粒质量不过关而爆炸式增长,例如上面那块512GB的m5p才写了734GB的用户数据就把E8消耗得只剩下8%,按你的逻辑用户写了734GB就用掉了SSD 92%寿命? 这也太黑东芝的颗粒了吧, 真实情况是这块512GB上没有坏掉的闪存块实际用了1% P/E寿命都不到,因此E8值只能反映坏块的情况,并不能反映SSD整体寿命的P/E消耗情况,也就是完全不能用于量化SSD的可用寿命.  相反的是intel 镁光和三星的SSD就敢公开这个定量的P/E值 (镁光的AD值,三星的B1值,intel的E9值直接就可以计算出SSD上颗粒的P/E),这个定量值能给用户很好的预期寿命规划和体验,而不是一个看RP的E8值. 要知道当P/E消耗到最后的时候,坏块会爆炸式地增长,E8值也会爆炸式地降低,用户还没来得及反应,SSD可能就突然挂掉了.


"你最奇葩的事情莫过于,用金士顿买来的做最低端SSD的晶圆去判断其它厂商购买的颗粒寿命,我称之为“搞笑”应该不过分"
你说金士顿买来的晶圆是最低端的,请拿出证据?  官方数据?  或者你拿出其它厂商购买的颗粒的官方寿命数据来? 没有数据就什么也说明不了,我们只能把它当做普通的颗粒来推算,同一个19nm生产线上出来的颗粒寿命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在这里做横向推算,逻辑上没有问题,有何“搞笑”之处?


作者: slr    时间: 2013-6-27 17:20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3-6-27 17:32 编辑
cocker 发表于 2013-6-27 16:36
“用脑子想,V+系列和Hyper X系列SSD用同等级颗粒?您当厂商智商和您一个水准?"
你搞错了吧,我的主贴里 ...
你搞错了吧,我的主贴里从来就没提过Hyper X系列啊,你看贴也太不小心了吧,我想你的意思是指V+和V系列的颗粒,我就是从TBW的变化推算出V300用的就是2000P/E的颗粒啊,从来就没有认为V+200和V300用的是同等级的颗粒啊。

同一厂商不同型号会用不同颗粒,不同厂商不同颗粒你都能比?这个思路我是猜不透


"东芝正规渠道是绝对对每批颗粒都标了指导寿命,报价和产品等级相对应,作为商业机密没有义务公开。你看不到所以就是没有?"
商业秘密没有义务公开?  颗粒的寿命是商业秘密? 这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啊,直接涉及到TBW的计算,和用户预期的寿命使用。 那为什么intel 镁光和三星的SSD就敢公开(镁光的AD值,三星的B1值,intel的E9值直接就可以计算出SSD上颗粒的P/E

颗粒的寿命不是商业机密,而金士顿买了什么等级的颗粒,PE是多少这才是商业机密,东芝出厂肯定有,至于你对具体产品标不标是自己的事,厂商也绝对清楚自己颗粒寿命,但是开不开放固件给客户查看,和东芝颗粒有一毛钱关系?

你说的是那个E8参数吧,这个参数其它SSD厂家也都有,问题是这个参数并不能直接量化地反映SSD的P/E寿命值,这个E8值可能因为固件bug或颗粒质量不过关而爆炸式增长,例如上面那块512GB的m5p才写了734GB的用户数据就把E8消耗得只剩下8%,按你的逻辑用户写了734GB就用掉了SSD 92%寿命? 这也太黑东芝的颗粒了吧, 真实情况是这块512GB上没有坏掉的闪存块实际用了1% P/E寿命都不到,因此E8值只能反映坏块的情况,并不能反映SSD整体寿命的P/E消耗情况,也就是完全不能用于量化SSD的可用寿命.  相反的是intel 镁光和三星的SSD就敢公开这个定量的P/E值 (镁光的AD值,三星的B1值,intel的E9值直接就可以计算出SSD上颗粒的P/E),这个定量值能给用户很好的预期寿命规划和体验,而不是一个看RP的E8值. 要知道当P/E消耗到最后的时候,坏块会爆炸式地增长,E8值也会爆炸式地降低,用户还没来得及反应,SSD可能就突然挂掉了.

不能反映大批量下的P/E,但是对个体是适用的。NAND的寿命(表现为P/E)正态分布的,采用平均值计算的都是扯蛋——对大量样本有才有精确的意义。反而对个体就是看消耗的备用区块,那块剩8%它确实是备用区块只剩8%了

你说金士顿买来的晶圆是最低端的,请拿出证据?  官方数据?  或者你拿出其它厂商购买的颗粒的官方寿命数据来? 没有数据就什么也说明不了,我们只能把它当做普通的颗粒来推算,同一个19nm生产线上出来的颗粒寿命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在这里做横向推算,逻辑上没有问题,有何“搞笑”之处?

如果它不用最低端的晶圆切出的颗粒做最低端的产品,除非缺货,否则想不到会有慈善家这么干。事实上,像HyperX 3K系列,直接就会标明颗粒是3000P/E。

别说同一个生产线,同一个晶圆出来,可以挑出5000P/E,也可以捡到几块不到1000P/E的。金士顿选了哪种做什么产品,和其它厂商有一毛钱关系?


作者: 太虚公    时间: 2013-6-27 17:40
slr 发表于 2013-6-27 17:20
同一厂商不同型号会用不同颗粒,不同厂商不同颗粒你都能比?这个思路我是猜不透

这个傻缺已经在隔壁被喷了   要跟隔壁头头儿拼命了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7 17:59
slr 发表于 2013-6-27 17:20
同一厂商不同型号会用不同颗粒,不同厂商不同颗粒你都能比?这个思路我是猜不透

好吧,我算是服了你了,你就使劲地“黑”金士顿吧......
另外这半年闪存市场确实缺货,主要都给手机平板给抢货了.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7 18:06
太虚公 发表于 2013-6-27 17:40
这个傻缺已经在隔壁被喷了   要跟隔壁头头儿拼命了[titter>

哈哈,实际上自从去年在那里被删了号封了IP,我就再也不去那里啦,在别人做主的地盘上争辩有什么意义呢?

你看我说话的语气像前两天那个论坛上被欺负得骂娘的人么?

我在这里恶心一下他们,主要是因为去年底在那里无缘无故地被删贴封号封IP并被扣上帽子,看着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自言自语、气急败坏、鸡飞狗跳的样子,我十分地开心,哈哈...
作者: slr    时间: 2013-6-27 18:25
cocker 发表于 2013-6-27 17:59
好吧,我算是服了你了,你就使劲地“黑”金士顿吧......
另外这半年闪存市场确实缺货,主要都给手机平板 ...

金士顿有什么好黑的,一分钱一分货,人家在hyperx上也没省过料,保修渠道也是远超其它牌子

不一定价格高就是好颗粒,但是低端产品想用高档次颗粒,你当厂家脑子都进水啊?

手机和平板用的闪存越多,那么SSD颗粒市场就越充足——理由自己猜猜


作者: dogskin    时间: 2013-6-27 22:17
天气热 股市跌 楼价涨 大家的火气自然大

哪个性价比高就上哪个啦 不一定要支持大日本的
作者: eGenius    时间: 2013-6-27 23:22
dogskin 发表于 2013-6-27 22:17
天气热 股市跌 楼价涨 大家的火气自然大

哪个性价比高就上哪个啦 不一定要支持大日本的 [cat>

皇军的货说不得,不论是电子产品还是汽车——这刚好是倭寇的两大主力出口产品,一说就冲上来一窝
作者: slr    时间: 2013-6-28 09:26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3-6-28 09:26 编辑
eGenius 发表于 2013-6-27 23:22
皇军的货说不得,不论是电子产品还是汽车——这刚好是倭寇的两大主力出口产品,一说就冲上来一窝

我们在抵制日货前,要先抵制蠢货

NAND就那么几家,除了三星、东芝/sandisk就是镁光/intel,你买棒子货爱国,还是买日本他爸爸美国货爱国?

什么都扯上日货的绝对是傻B中的战斗鸡

作者: 极度凶残    时间: 2013-6-28 20:44
cocker 发表于 2013-6-25 16:38
对对,是不能完全划等号,让我们来看看正牌东芝颗粒的真正品质:

哇!SSD能用到这情况,我真是有点当心了
作者: fa1con    时间: 2013-6-29 01:22
本帖最后由 fa1con 于 2013-6-29 01:48 编辑
我们先来看看金士顿V+200这个型号的SSD,这是使用sandforce 2281主控 + intel 25nm异步颗粒的SSD,有测评说这是3000P/E的颗粒:http://www.pcpop.com/doc/0/829/829186_all.shtml
金士顿官方对其保证的写入寿命是这样的:
http://www.kingston.com/datasheets/SVP200S3_us.pdf

Total Bytes Written (TBW)
   60GB: 48TB
   90GB: 72TB
   120GB: 96TB  
   240GB: 192TB   
   480GB: 384TB
那么金士顿官方对这块盘的数据描述是怎样的呢?
http://www.kingston.com/datasheets/SV300S3_us.pdf
官方的数据标明:
Total Bytes Written (TBW)
   60GB: 32TB
   90GB: 64TB
   120GB: 128TB  

lz的推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个问题没搞明白,按lz的数据,同样120GB盘,V+200的TBW是96TB,V300的TBW是128TB,既然19nm的PE少了,怎么TBW反而高了尼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29 10:29
fa1con 发表于 2013-6-29 01:22
lz的推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个问题没搞明白,按lz的数据,同样120GB盘,V+200的TBW是96TB,V300的TBW是 ...

这个是我笔误,把官方的数据贴错了:
V+200的官方数据:
http://www.kingston.com/datasheets/SVP200S3_us.pdf

Total Bytes Written (TBW)
  60GB: 48TB
  90GB: 72TB
  120GB: 96TB  
  240GB: 192TB   
  480GB: 384TB

V300的官方数据:
http://www.kingston.com/datasheets/SV300S3_us.pdf
官方的数据标明:
Total Bytes Written (TBW)
  60GB: 32TB
  120GB: 64TB
  240GB: 128TB  

推算的数据是没有问题的.

为了避免落下修改贴子的口实,我也懒得改了......
算了,还是改一下吧,谢谢指证.
作者: fshx    时间: 2013-6-30 01:54
现在256G主流,什么时候主流超过300G再玩好了
作者: 悟道    时间: 2013-6-30 12:52
如果想寿命长直接买个SLC的SSD当系统盘就行了。其他SSD用来装一般的软件和游戏也不错。
作者: eGenius    时间: 2013-6-30 16:02
日粉是有战斗力的。
作者: zoufq    时间: 2013-6-30 16:09
学习一下,好久没关心ssd了
作者: crackman    时间: 2013-6-30 17:01
人家用840的都不担心寿命了,东芝好歹也是mlc颗粒
作者: muds    时间: 2013-6-30 18:22
觉得楼主的逻辑有问题,用保修来评论产品的P/E(产品寿命),实际上一点意义没有,A卡的保修期一般是一年,N卡的保修一般2年以上,你能说N比A寿命强,而且ssd的寿命和固件其他一些东西也有关系吧。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30 18:50
muds 发表于 2013-6-30 18:22
觉得楼主的逻辑有问题,用保修来评论产品的P/E(产品寿命),实际上一点意义没有,A卡的保修期一般是一年, ...

不好意思,我这里没用保修来推算,我用的是官方给的TBW值来做的推算...
作者: muds    时间: 2013-6-30 19:03
本帖最后由 muds 于 2013-6-30 19:05 编辑

一样的不是吗,我指的是官方的公布的数据总会按自己的销售策略来不是吗?
作者: cocker    时间: 2013-6-30 19:40
muds 发表于 2013-6-30 19:03
一样的不是吗,我指的是官方的公布的数据总会按自己的销售策略来不是吗?

一样个啥啊? 官方都是给的三年保,不管是中低端的V300 V+200还是高端的HyperX 3K,并不受这个TBW限制: http://www.kingston.com/cn/company/warranty
“三年保固:
下列金士顿产品享有自原始终端用户购买日算起、为期三年的保固服务:SSDNow(固态硬盘),SSDNow KC100、SSDNow S200/30GB 和 SSDNow SMS200/30GB 除外。

kingston给的这个TBW只是给用户的参考值,跟保修毫无关系.....
保修被我反驳了,现在你又给我扯到销售策略上来了,真是无语.
作者: broken0sky    时间: 2013-7-1 08:37
cocker 发表于 2013-6-30 19:40
一样个啥啊? 官方都是给的三年保,不管是中低端的V300 V+200还是高端的HyperX 3K,并不受这个TBW限制:  ...

你真没懂还是假装不懂啊,高端产品写入量标高点、低端故意标低点这就是一种销售策略,好比企业级和普通HDD难道就真的用的不一样的盘片?你所提供的测试方法是建立在金士顿公开的写入量是100%准确的前提下的,但是金士顿没跟你保证吧,因为实际数据只要不低于它提供的那它就没说谎(也就是说两种颗粒写入量一样,金士顿为了产品定位把低端故意标少,标少又不违法,标多才叫虚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你的推断就错误了,就这么简单,后面的建立在这个推断上的推断也跟着全错。
作者: slr    时间: 2013-7-2 14:24
eGenius 发表于 2013-6-30 16:02
日粉是有战斗力的。

就事论事时候,给人扣帽子这粉那黑的,一般我称之为傻B

作者: slr    时间: 2013-7-2 14:24
悟道 发表于 2013-6-30 12:52
如果想寿命长直接买个SLC的SSD当系统盘就行了。其他SSD用来装一般的软件和游戏也不错。

你买的起的SLC SSD都不长寿
作者: littlemouse    时间: 2013-7-2 15:11
那边看到新讨论。
东芝自己的盘和sandisk盘的现在用的新19nm颗粒都是BGA的,浴室说不是原来typeA,东芝不给解释,传说品质有进步?

这下sandisk EX II盘可以首选了,性能也顶尖。




欢迎光临 POPPUR爱换 (https://we.poppu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