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标题: 奔腾芯片侵权? 知识产权争议搅乱IT产业(转) [打印本页]

作者: xawi2000    时间: 2005-6-4 11:59
标题: 奔腾芯片侵权? 知识产权争议搅乱IT产业(转)
奔腾芯片侵权? 知识产权争议搅乱IT产业

知道是老东西了...
2004-04-16
作者: 彭梧  
来源:enet


  也许是因为整个产业值得称之为“历史”的东西还太少,IT圈里目前尚且模糊的规则注定了整个圈子里少不了纠纷。只是由于更多中国厂商们动辄的口水战,更多的人错误地把纠纷和官司当作了一种儿戏和喜剧来看待———至于最后双方如何对簿公堂,更多地也只是一种过场。结果本身很多时候都并不重要,因为双方在决定制造这场纠纷时,更多地是看中了过程。
  但事实明显不应该是这样,或者说中国更多的IT厂商们还没有意识到,随着整个产业的逐渐成熟,当初很多看似无懈可击的权宜之计已经积累成了一道足以致命的伤口,而“官司”也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有组织有策划的市场活动。

  奔腾芯片是“偷”来的?

  上周,当MicroUnity系统工程公司起诉英特尔和戴尔侵犯该公司多项多媒体处理专利的消息在传出之后,业内一片哗然。因为按照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所提出的观点和出示的证据,包括奔腾3、奔腾4、奔腾M和赛扬芯片在内的多款帮助英特尔在市场上确立霸主地位的产品都是“偷”来的。如果MicroUnity胜诉,那么受到影响和牵连的将不仅仅是英特尔和戴尔,而将是整个IT产业。

  这其实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英特尔一直以来都是IT官司的主角,和威盛、AMD之间长达近十年的恩怨纠葛如今早已分不清谁是谁非。距离现在最近的一起官司是2001年9月开始的威盛P4授权诉讼,在此前再度传出“有望和解”的消息后,威盛股票照例明显上涨。

  和英特尔一样长期扮演官司主角的还有微软和IBM。SCO在一年前正式备案的与IBM之间的官司如今又多了一家参与者Nov?鄄ell。至此,SCO与IBM的官司也不再仅仅只是一家小公司运用法律手段向大公司讨还公道的行动,也不是Linux和Unix间的争论或几家公司间的纠纷,而成为了开源组织和版权团队两个阵营间的争论,成为了一种标准和游戏规则的争论。

  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中芯国际和台积电之间的官司。同为芯片产业内屈指可数的巨头型企业,虽然更多人愿意认为台积电把中芯拉进法院是为了阻挠其上市,但事实上,如果认真翻看双方的发展历史,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绝非“个人恩怨”所能阐释得了的。

  知识产权为谁驱动?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十年前。当“微机”还是“PC”的主流名称时,也许很少有人会想到有关知识产权的纠纷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状况。和纠缠在微软、英特尔等现存规则指定者身上的知识产权官司比起来,中国IT圈尤其是互联网和通用软件圈子里动辄因为一句话而闹上法院索赔撑死一百万还只是种口号的那些官司,简直连小儿科都算不上。

  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无论是因为知识产权起诉也好,为了市场炒做上告也罢,纠纷的双方或各方都是因为自身的利益所驱动。虽然两种类型的官司结果和影响都有本质的区别,但在分析挑起事端者的目的时,我们都能发现企业追逐利益的原始目的。

  如果一切都可以用“是”或者“否”来判断的话,现在的状况要简单很多。但在由于调查和取证方面的难度,很多看似“占理”的小公司在起诉大公司时经常面临“告得起,拖不起”的尴尬。而掌握业内绝大部分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大公司也非常明确自己的优势所在,英特尔也就是利用这样的优势,成功地把AMD拖得筋疲力尽。从这样的角度出发,MicroUnity如今所面临的情况很有可能再次演绎AMD当年起诉英特尔的历史,但不同的是,AMD多少还比MicroUnity强大几分。

  寡头的悖论

  技术是推进生产力进步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所在,而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先进的生产力总是掌握在少部分控制绝大多数生产资料的企业手里。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和应对不断升级的竞争,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总会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并争取从技术上取得更多的优势。反映到企业经营上,就是尽可能占据尽量多和自己所从事行业有关的专利,至于是通过研发还是买断,都无关紧要。这部分占据大量生产资料的企业,成就了人类社会技术不断进步和革新的源动力所在。

  但这同时也造就了寡头和垄断,也造就了知识产权纠纷的根本。

  “寡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会阻挠生产力的进步。”某经济学家表示,“拿英特尔来说,在研发领域尽量保持领先和超前是企业不断的发展思路,但在奔3的市场还没有完全饱和的时候,就算英特尔的奔4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甚至奔6都已经开始测试了,它也不会着急把奔4芯片推出并使之成为主流。而为了防止竞争对手打乱自己的战略意图,就要求类似英特尔这样的大型寡头防患于未然,一方面通过加强自身的研发力量和持续投入随时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另一方面一旦发现其他中小型竞争对手威胁到自身的技术优势时便通过买断其产品和版权甚至并购其公司的做法来巩固自身的地位。”

  的确,整个市场内利益分配中最大的获益者便是规则的制定者。而作为既得利益者,寡头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占据更多的新技术,并成为其主导者。对于在竞争中并不占据优势地位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急待解决的问题。虽然从道理上讲,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可以实现有法可依,但英特尔与AMD长达近十年的官司表明,有时候道德天平袒护的那一方并不一定能成为最终笑到最后的那一方。

  保护知识产权不只是反盗版

  长期以来,更多的中国IT厂商在谈到知识产权问题时都会拿盗版来说事。的确,猖獗的盗版行为已经成为了目前中国IT圈内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如满街的小广告。但打击盗版更多地是一种政府行为,而不是企业行为,在整个过程中,企业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一种“被动参与者”,而非主动的倡导者。

  当然,由于中国IT圈内暂时还没有出现INTEL、微软这种巨头型企业的可能性,短期内要想在中国见到类似SCO案和MicroUnity案这样的大型知识产权诉讼还不现实。但问题是,金山或许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微软,但很多中小型企业成为Mi?鄄croUnity的可能性却是存在的。

  另外,在注意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同时,国内企业还应提防自己成为被告。中小型企业的规模虽然成就了“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但同时也造成了企业抗打击能力不够的弱点。中国的大多数IT企业都属于下游厂商,在这个技术标准和游戏规则都是被巨头制订的IT圈里,一旦牵扯进知识产权官司,既拖不起时间又耗不起诉讼费的中小型企业很可能最终被官司拖垮,最终退出市场。

  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到的保护知识产权并不只是反对盗版这样简单。因为和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比起来,盗版能对企业造成的伤害只不过是疥藓之疾。中国IT圈内第一起知识产权官司的历史可以追朔到2001年“六作家状告网站侵权案”,当时的那场官司一度被看成是“复制粘贴模式”的终结者,在业内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但中国IT圈内目前能创造出来的知识产权纠纷仅仅只能达到这样的程度,甚至连SCO高层都曾经表示“暂时不会找中国企业的麻烦”,而微软对中国未经授权的Windows用户也还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没有动作并不表示不会追究,中国IT市场如今表现出来的强劲增长和张性造就了很多企业的快速发展,也酝酿着很多的问题。如果不注重知识产权问题,一时的权宜之计或许能成就企业一段时间的辉煌,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将是一枚足以致命的定时炸弹。(新京报)
作者: G70    时间: 2005-6-4 12: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suka    时间: 2005-6-4 12:01
建议斑竹删号处理




欢迎光临 POPPUR爱换 (https://we.poppu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