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89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题:为何一般SCSI硬盘比SATA硬盘寻道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9 1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要给我说转速,转速是主轴马达,寻道用的是音圈马达吧。
主轴的转速高只能将需要读写的区域更快的旋转到磁头下,但不应该仅凭这一条就能够节省SATA硬盘一半左右的寻道时间,这个貌似潜伏期的概念?
另外SCSI的盘片比SATA小,这也是个原因,但是也小不到一半吧....
期待高手详解...
12#
发表于 2007-4-3 16:07 | 只看该作者
因为转速快.因为盘片小.因为技术含量高......w00t) w00t) w00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3-31 09:55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点,这也是为何SCSI硬盘比IDE硬盘要热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3-31 09:5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一段:
"scsI硬盘单碟容量小,磁道宽.大部分仍可采用MR磁头。scsI为了提高磁头的读取敷率和可靠性,不计成本采用了更为先进的设计。例如,为了提高存取和寻道速度,在某些硬盘中甚至采用了单面多磁头技术。使磁头和提高醋盘记录密度的新技术得发展。 ..."
不仅因为转速的提高,多磁头同时寻道也能提升性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3-31 00:39 | 只看该作者
不太明白~ 看看各位怎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ernme64 该用户已被删除
8#
发表于 2007-3-30 22:0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3-29 21:33 | 只看该作者
scsi多数使用2.5寸盘片(虽然盘体是3.5寸),所以磁头平均位移的距离也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3-29 18:31 | 只看该作者
SCSI是多磁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3-29 16: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B] l1 于 2007-3-29 15:40 发表
丢,你会把法拉利的发动机装在手扶拖拉机上吗
而且寻道归寻道,潜伏期归潜伏期,scsi是寻道也快,潜伏期也短,当然,大家10k转自然就扯平了

rapto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3-29 15:40 | 只看该作者
丢,你会把法拉利的发动机装在手扶拖拉机上吗
而且寻道归寻道,潜伏期归潜伏期,scsi是寻道也快,潜伏期也短,当然,大家10k转自然就扯平了

[ 本帖最后由 [MB] l1 于 2007-3-29 15: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3-29 14:37 | 只看该作者
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头至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它描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单位为毫秒。当单碟片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速度。目前市场上主流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在9ms以下。

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也叫平均等待时间,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以后,等待指定的数据扇区转动到磁头下方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平均潜伏期时间是越小越好,潜伏期短代表硬盘在读取数据时的等待时间更短,转速越快的硬盘具有更低的平均潜伏期,而与单碟容量关系不大。一般来说,5400rpm硬盘的平均潜伏期为5.6ms,而7200rpm硬盘的平均潜伏期为4.2ms。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指定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期,即: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3-29 14:37 | 只看该作者
lz对寻道这个概念貌似有误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2-23 06: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