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标题: AMD x86微处理器技术转让中国后首出成果 [打印本页]

作者: 三毛妮    时间: 2007-6-25 21:31
标题: AMD x86微处理器技术转让中国后首出成果
6月25日下午消息,据北大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方面证实,AMD两年前转让中国ZF的x86微处理器技术目前已出成果,作为技术受让方的北京大学将于近日正式对外公布。  2005年10月24日,AMD公司向中国ZF转让低功耗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两年来,在ZF部门的支持和AMD公司协助下,北大一直积极致力于x86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2005年10月25日,时任AMD公司总裁的鲁毅智曾与中国媒体谈起X86技术的转让,坦言此举有两大目的:一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中国技术人员学习该技术,二是进一步推动相应的商业应用。鲁毅智当时还表示:“如果管制放松,我们也会考虑把64位技术向中国转让。”
  6月26日,北大将首次发布x86微处理器技术的创新成果。据北大方面介绍,此次成果发布不仅表明北大已经掌握x86设计技术,也标志着北大下属的北大众志公司已具备开发x86兼容处理器产品的能力,这将有望推动x86技术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北大方面将于26日推出一款基于x86微处理器技术的创新产品,届时国家科技部、 信息产业部、北京市、 北京大学等单位有关领导以及AMD公司全球董事长鲁毅智将出席该发布仪式
作者: 见龙卸甲    时间: 2007-6-25 21:38
:whistling: :unsure:
作者: jinye2001    时间: 2007-6-25 21: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ikl001    时间: 2007-6-25 21:52
哎,现在都开始研究GPU和CPU结合了,马上出产品了....
作者: awoo    时间: 2007-6-25 21:53
中国要是有个AMD就好了
作者: mxyou    时间: 2007-6-25 22:39
amd转让的X86只能用于教学,不能进入市场

开发X86的U并不难,难处就在你怎么才能以最小代价进入市场

最小代价就是把VIA的X86U买下来。
作者: Tanknet    时间: 2007-6-26 08:54
原帖由 mxyou 于 2007-6-25 22:39 发表
amd转让的X86只能用于教学,不能进入市场
开发X86的U并不难,难处就在你怎么才能以最小代价进入市场
最小代价就是把VIA的X86U买下来。


VIA的那个烂技术 in-order的
买下来有什么用,还不是继续做嵌入式
要想能和intel竞争 还是必须自己从头做,不用I、A的专利技术
作者: tedsun    时间: 2007-6-26 10:11
原帖由 Tanknet 于 2007-6-26 08:54 发表


VIA的那个烂技术 in-order的
买下来有什么用,还不是继续做嵌入式
要想能和intel竞争 还是必须自己从头做,不用I、A的专利技术

那还能做出x86么
作者: shike_cuke    时间: 2007-6-26 11:18
这个技术能转化成什么产品??????
作者: mxyou    时间: 2007-6-26 11:43
原帖由 Tanknet 于 2007/6/26 08:54 发表


VIA的那个烂技术 in-order的
买下来有什么用,还不是继续做嵌入式
要想能和intel竞争 还是必须自己从头做,不用I、A的专利技术


VIA能做X86的U,现在能做X86的U的只有三家,你就是X86的技术强过I和A一千万倍你也进不了x86的市场,除了中国的国企谁也撑不住进入市场的费用。

当然还有一种进入的方法是授权,不过费用也不低,基本是也是为授权者赚钱。

那些人去做龙芯的桌面你还真当他们是傻了,不知道做X86U的桌面吗?
作者: mxyou    时间: 2007-6-26 11:47
原帖由 shike_cuke 于 2007/6/26 11:18 发表
这个技术能转化成什么产品??????


这个技术不能转化为任何市场上的产品,AMD的授权只能做为高校的计算机研究

中国没有获得进入X86市场的授权
作者: kaikai11444    时间: 2007-6-26 13:52
AMD要是在中国估计不会死,ZF肯定力挺AMD,中国的市场这么大,来个ZF采购什么,AMD保证活的滋润。
作者: tedsun    时间: 2007-6-26 15:00
原帖由 kaikai11444 于 2007-6-26 13:52 发表
AMD要是在中国估计不会死,ZF肯定力挺AMD,中国的市场这么大,来个ZF采购什么,AMD保证活的滋润。


照死,无非两种死法之一
1) 有zf照着,不思进取,产品越来越差,被市场唾弃
2) 产品牛x,不知道打点有关人员,被打压致死
作者: hupo    时间: 2007-6-26 15:15
原帖由 tedsun 于 2007-6-26 15:00 发表


照死,无非两种死法之一
1) 有zf照着,不思进取,产品越来越差,被市场唾弃
2) 产品牛x,不知道打点有关人员,被打压致死

第一种死法最有可能,中国国情么,没办法
作者: kaikai11444    时间: 2007-6-26 15:23
1) 有zf照着,不思进取,产品越来越差,被市场唾弃
即使是这样至少也是10年以后,不会马上死。

2) 产品牛x,不知道打点有关人员,被打压致死
以现在的社会制度,企业要想发展,还有不打点有关人员的企业吗?如果不打点有关人员,在中国什么企业都是死。
作者: 蓝色引擎    时间: 2007-6-26 16:48
汽车工业就是最好的例子
作者: letme    时间: 2007-6-26 17:05
望他研究出来还不如让I和A降价来得更猛烈些(_(
作者: elisha    时间: 2007-6-26 17:16
以前Transmeta的X86授权哪来的,也没听说谁给了授权啊
作者: 89度热水    时间: 2007-6-26 18:22
原帖由 elisha 于 2007-6-26 17:16 发表
以前Transmeta的X86授权哪来的,也没听说谁给了授权啊


软件转换指令的,全美达是VLIW CPU,软件转换不需要授权
作者: elisha    时间: 2007-6-26 19:42
原帖由 89度热水 于 2007-6-26 18:22 发表


软件转换指令的,全美达是VLIW CPU,软件转换不需要授权

谁家的cpu不转换指令啊,软件跟硬件难道有分别??支持了就是支持了,我管你是怎么支持的,都要授权
作者: mxyou    时间: 2007-6-27 07:22
全美达执行x86的效率并不怎么样,

龙芯3是打算用N核心来软解X86,走全美达的路子
作者: alextooter    时间: 2007-6-27 08:20
1) 有zf照着,不思进取,产品越来越差,被市场唾弃

---------
zf早就全面放弃国企了,现在哪里还有这样被罩的企业?
作者: Tanknet    时间: 2007-6-27 08:32
指令集是没有专利保护的
实现方法是受保护的
不信你上专利网站查Intel的U专利

http://www.google.com/patents?lr=&q=Intel+Corporation

从来就没有专利是关于指令集的,但却有很多专利讲如何实现特定指令的
Transmeta就是采用了和Intel完全不同的实现方法,因此不用授权

[ 本帖最后由 Tanknet 于 2007-6-27 08:57 编辑 ]
作者: mxyou    时间: 2007-6-27 09:27
原帖由 Tanknet 于 2007/6/27 08:32 发表
指令集是没有专利保护的
实现方法是受保护的
不信你上专利网站查Intel的U专利

http://www.google.com/patents?lr=&q=Intel+Corporation

从来就没有专利是关于指令集的,但却有很多专利讲如何实现特定指 ...


这就是米国的保护主义,X86除了用软解的方法,硬件实现是永远也绕不过专利的

那个实现方法的专利实在是申请的太容易
作者: FENG950    时间: 2007-6-27 09:46
原帖由 mxyou 于 2007-6-27 09:27 发表


这就是米国的保护主义,X86除了用软解的方法,硬件实现是永远也绕不过专利的

那个实现方法的专利实在是申请的太容易

如果你可以想出创新性的实现也行,专利难以绕过是因为Intel关于实现技术的专利太多了,基本上能想到的它都已经做过并且申请专利了。

专利申请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也不是免费的,维持专利每年都要交钱的,交不起就自动作废了。
作者: shike_cuke    时间: 2007-6-27 09:46
转让的这个X86技术本来就很落后的啊!
作者: vivalinux    时间: 2007-6-27 10:25
在这里做一点说明:

   1. 我们拿x86的CPU来肯定是要做产品的,而不是教学;
   2. 我们不可能放弃自己研发的Unity863及PKUnity系列SoC,基于x86 CPU的SoC和我们自主研发的Unity863和PKUnity SoC会一起发展,形成x86+Window和Unity863/PKUnity+Linux两条路线;
   3. 我们研发的不仅仅是CPU,而是相当于集成北桥、南桥功能的SoC(System-On-a-Chip);
   4. 基于PKUnity+Linux方案的整机我们已经卖出超过35000台,并已出口到日本和古巴,应用领域接近20个;
   5. x86 CPU的吸收学习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花国家一分钱经费;
   6. 架构设计并不是设计需要考虑的唯一内容,微架构设计、编码方式、低层优化对于性能、功耗等等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学习国外的设计方式,对于开阔自己的眼界,发展自己的CPU和SoC同样非常重要;
   7. 市场分为很多层面,不见得性能才是王道,功耗和成本往往同样甚至更加重要,例如在高端数码、家电、便携移动等诸多领域,高功耗、高成本的CPU往往不适用。所以没有人会去设计生产基于Conroe的手机,因为功耗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基于Xscale、ARM、MIPS、OMAP的应用非常广泛;
   8. VIA的CPU关键研发不是在中国,而是在美国。

[ 本帖最后由 vivalinux 于 2007-6-27 10:33 编辑 ]
作者: vivalinux    时间: 2007-6-27 10:30
再回复一条:

     AMD向中国转让的是Geode。Geode是AMD在2005年刚刚发布的一款处理器。如果Geode真的很落后,AMD会在K8发布上市的时候还在发布这样的东西么?

    不要以为市场只有桌面和高端计算,事实上现在包括Intel、AMD、VIA在内的很多公司都在关注超低功耗领域的应用发展。目前网上对这方面的介绍已经很多了,大家自己去搜搜就是。
作者: TBOBFX    时间: 2007-6-27 10:30
不要忽视国人的力量哈...
作者: garou    时间: 2007-6-27 10:33
中国现在还没有实力和I/A拼X86,
从便携设备的处理器入手才是正路~
作者: sugn0309    时间: 2007-6-27 10: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hfj    时间: 2007-6-27 11:01
转让了几年才出成果
作者: Prescott    时间: 2007-6-27 11:01
原帖由 vivalinux 于 2007-6-27 10:30 发表
再回复一条:

     AMD向中国转让的是Geode。Geode是AMD在2005年刚刚发布的一款处理器。如果Geode真的很落后,AMD会在K8发布上市的时候还在发布这样的东西么?

    不要以为市场只有桌面和高端计算,事实 ...


对,很先进,很有前途,所以AMD放弃了Geode产品线。

既然你知道这么多内幕,总不至于Geode的前身是什么都不知道吧,为什么不痛快的说出来呢。

[ 本帖最后由 Prescott 于 2007-6-27 11:04 编辑 ]
作者: vivalinux    时间: 2007-6-27 11:50
回复一下Prescott:

    AMD放弃的是廉价PC计划。对于AMD这样的公司,放弃一项业务肯定有很多方面的考虑,包括公司现状、市场、竞争优势、对利润的影响等等,这些不是我们能够了解的,我也不会去评论我不了解的事情。

    回复正题。你可以说在性能上,Geode处理器并不领先,但你无法否认的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的SoC在很多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这些领域,不仅限于低成本PC而已。今年以来,Intel、Via都在关心UMPC,三星推出的第二代UMPC也不过是基于Celeron-M 900而已,而且售价ms是1200$。你可以说在性能上,Celeron-M比起Conroe有着很大差别,但为什么一款低性能(可能在坛里的意见就是“过时”)敢去卖1200$,而三星的cornoe笔记本也不过卖这个价格?按照“性能王道”的说法,设计和生产市场上很多手机和移动数码里的CPU的公司就更不应该存在,而家电、打印机等很多电子产品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你可以说你所在的公司——intel,所关心的主要业务是桌面应用和服务器,对性能的要求甚于功耗和成本的应用领域。但是,你无法否认的是关注于嵌入式领域的公司ARM,这些年来不但一直活着,而且活得很不错。
作者: vivalinux    时间: 2007-6-27 12:00
再回复一点:

    Intel和AMD这样的业界巨头,在处理器的研发方面有着数十年的经验,上万甚至十万员工,每年几亿几十亿美金的研发费用,这些是国内不能比的。这个量级的技术、人力、资本对于国内的任何一个单位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IT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技术、人力和资本的竞争。我不认为国内任何一个单位能够在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下能在和Intel或者AMD的主流业务竞争中取胜。这是事实。但是,我也同样不认为做处理器就一定要和Intel、AMD正面交锋,我也不认为不和Intel、AMD竞争就没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道路。我认为:能够认识自身和市场的现状,能够做出自己的特点和在一个特定领域的竞争优势,就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和理由。
作者: gzXW    时间: 2007-6-27 12:02
原帖由 Prescott 于 2007-6-27 11:01 发表


对,很先进,很有前途,所以AMD放弃了Geode产品线。

既然你知道这么多内幕,总不至于Geode的前身是什么都不知道吧,为什么不痛快的说出来呢。



低频低压版K7
作者: 口口口乐    时间: 2007-6-27 12:05
vivalinux说的没错。cpu不单单只有高投入的pc机市场,一些对cpu性能没有要求而对稳定性和散热性要求高的如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智能识别领域市场就很大,我朋友一个公司搞IC卡系统就用AMD186芯片。
还有有些武器系统,如火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就用到了286。其实也可以用到其它的控制新品,如德州仪器、moto、hp、ibm都有cpu,但是基于X86的开发成本是最低的:lol:

[ 本帖最后由 口口口乐 于 2007-6-27 12:10 编辑 ]
作者: spinup    时间: 2007-6-27 12:13
原帖由 gzXW 于 2007-6-27 12:02 发表



低频低压版K7

不全是.
Geode原先是Cyrix开始搞的,后来并入国半.之后Cyrix卖给了via, Geode国半留着,后来卖给了AMD.
AMD继续做原来的Geode,并改作Geode-LX,另外用K7低频版发展了Geode-NX.
这个牌子下的东西拿过n多奖.特别是NS时代.可是一直是典型的叫好不叫座.
作者: zaarath    时间: 2007-6-27 12:20
原帖由 gzXW 于 2007-6-27 12:02 发表



低频低压版K7


Geode的前身是Cyrix的MediaGX,老一些的玩家应该记得97,98年的这东西。后来Cyrix被NS收购,然后AMD在2003把Geode买了下来。
作者: Tanknet    时间: 2007-6-27 12:52
原帖由 FENG950 于 2007-6-27 09:46 发表

如果你可以想出创新性的实现也行,专利难以绕过是因为Intel关于实现技术的专利太多了,基本上能想到的它都已经做过并且申请专利了。

专利申请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也不是免费的,维持专利每年都要交钱的,交 ...

Transmeta不就想出来了吗
但它的技术还是不行
其实Intel很多专利是没有实际作用的,比如说
老8086的专利:段寄存器+通用寄存器寻址的那个专利,换个寄存器名字就绕过去
因为我不承认我的寄存器是和Intel的段寄存器等价的寄存器,Intel也不可能提出证据来证明那就是和他们相同实现方法的段寄存器,更何况实现方法千差万别。

还有那个microop发射的专利,是把前端(x86译码)后端(uop发射)放在一个专利里面了。这样的话,我后端不采用单独uop的方式,比如采用VLIW,就绕过去了
如果它分开写的话就麻烦
作者: Prescott    时间: 2007-6-27 13:09
vivalinux, 如果你认为这个东西在没有国家支持的情况下能在市场上生存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你认为这个东西在目前还谈得上先进,那大概是相对于国内的水平来说的。

我倒是很有兴趣听你对比一下以下三个团队各自做得工作:龙芯,珠海炬力授权的MIPS,以及你们这个Geode。
作者: Edison    时间: 2007-6-27 13:37
这个不可能是Silverthorne的对手吧^^
作者: vivalinux    时间: 2007-6-27 14:15
标题: 回复 #42 Prescott 的帖子
下面所说的都是基于我个人的认识,难免有甚么错漏,在坛子里讨论讨论也就算了,就不要在外面说了。

   我对领先的理解是:可以引导社会理念和潮流,在所专注的事情上超出几乎所有的竞争者;我对先进的理解是:在特定领域某些方面超越竞争对手,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我绝不认为我们的东西是可以在世界上领先的,但可以算做先进。理由我前面已经阐述的很清楚了,性能不代表一切。如果Geode技术的东西无法生存,那么ARM,MIPS、Xscale、OMAP是怎么生存的?Prescott请你正面回答我这一点。

  如果就我们几年前刚刚开始产业化的时候来说,的确非常依赖靠国家支持。在一个新事物萌芽的时候,这是没有办法避开的命运。但是,自2003年年底发布Unity863 Soc到目前的三年半里,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目前卖出35000台,不仅仅是靠国家支持的,也有着用户的肯定,不然早就歇了。而卖到日本、古巴,也证明了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感激国家的支持,同时我们也靠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对得起国家为我们的投入。

  和其他人的对比是我们老大非常反感的,他一直是希望做自己所说的,说自己所做的,踏实做人,低调做事。但我今天以个人的理解和名义谈一探三个团队,尤其是我们自己。大家在坛里看看罢了,就不要往外转了。

  我们是从97年提出做自己的cpu,99年底完成第一代16位的cpu,这个在99年最后一天的人民日报头版上有报道。不过这个我们只是拿来做学术研究和技术积累,没有进一步市场化。2001年初完成了32/16位的cpu,指令系统是自己定义的,不跟其他指令系统兼容。2001年完成了浮点协处理器和一些外围模块,2002年完成了第一代SoC;2003年完成了量产测试,至此为止已经形成了基于0.25um和0.18um unicore-1的整机产品;从开始做cpu到2003年年底之前也有其他的一些成果,就不多说了。2004年年中开始做第二代cpu unicore-2,2005年年底完成,主频600MHz,0.13um,cpu核功耗我记得评测的时候是200mw(可能记忆不完全准确),并形成了第三代SoC。06年以后的进展到目前为止我不能公开透露,因为老大还没允许。

我们自己做的事情包括cpu的研发,将存储控制器、IDE/SATA、PCI、网卡、声卡、视频、图形加速引擎、IO接口等设备全部放到一个芯片中集成的SoC研发,配套主板研发,Linux的移植和修改,编译器、工具链的移植,以至于应用程序的移植以及解决方案等等。硬件的前后端都是自己完成的。我们自己的cpu,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同时另一方面,因为我们做的是SoC,所以我们的东西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做出改变。

另一方面,05年年底的时候和AMD签约,开始做基于x86的SoC,到目前为止阶段性成果发布,也就是前两天发布会的内容。这个SoC我没有参与,内部的细节情况我不太清楚。而且,即便我清楚,早先我们也和AMD签过保密协议,所以仍然不能随便乱说,呵呵。

龙芯方面走的是MIPS兼容路线,主板、OS、编译工具链、应用软件等等应该不需要做太多事情了。这使得龙芯可以专注于cpu micro-architecture的研发,但相应的也引入了几个问题。一个是专利授权的问题。我不知道需要多少的代价能够取得专利授权,也不知道是不是会像当初intel掐amd那样子被人扼住喉咙,因为我在这方面没什么经验。另一个方面是灵活性的问题,可能不便于向其他领域扩展。

关于珠海炬力,我从网上的资料来看就是取得了MIPS核的授权而已,自己仍然不能拥有CPU的知识产权。

就写这么多吧,大家随便看看,作为饭后谈资即可。

[ 本帖最后由 vivalinux 于 2007-6-27 14:26 编辑 ]
作者: Prescott    时间: 2007-6-27 15:15
unicore我没有任何意见,不管做成什么样子,只要认真做了都是英雄。虽然我还是不看好市场前景,方舟当年做得不比你们差吧,指令集也是自己的吧,卖得比你们多吧,最后还不是放弃了。不过学校作这个本来目的就不该是什么市场前景。

我现在说的只不过是这个Geode而已。你批评MIPS兼容设计的同时是不是忘了x86的授权还卡在AMD手里?如果你们这个基于Geode的SoC只不过是把一个X86的核包一个外壳,那和炬力作的工作又有什么区别?

Geode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合适的应用领域。针对低功耗设计,却在功耗上拼不过MIPS和ARM,做手持设备(PDA/Mobile Phone/PMP)功耗太高集成度太低完全不实际;作UMPC性能又不够强(UMPC最起码要能跑的动720P的解码,VISTA),而且还面临VIA和Intel的强力竞争,Silverthorne你应该有所耳闻;作嵌入式太贵,ARM/MIPS/AVR甚至C51在这些领域都根深蒂固,适合不同场合的产品多如牛毛。作SoC的都是拿一个核,然后根据自己的应用目标添加外围部件,针对性非常强,不知道你们这个基于Geode的打算进军哪个领域?

另外,作X86 SoC的非常多,没有哪家活的很好的。google一下"x86 SoC",几十家公司都不止,连核都可以授权给你。
作者: vivalinux    时间: 2007-6-27 16:04
我试着来回复一下:

   就Geode来说,我觉得拿来有两个目的:
   1. 补充产品线。毕竟我们自己的CPU目前只能运行Linux,而Windows是一个我们之前难以触及的市场。如果能做到PKUnity+Linux和x86+Windows,那么对我们是一个补充。
   2. 学习和借鉴。设计处理器,绝不是提出一个结构就完事,实现的方式往往更为重要。看看别人的处理器是怎么设计的,对于研发自己的处理器是很有帮助的。只看公开的文档,不涉及最核心的细节,很难有深入的体会。

   就Geode的定位,我不是相关方面的负责人,不知道怎么评论。我的认识是既然我们手里有多年SoC集成和片上结构设计方面的经验,手里有一堆IP核,那么可以集成到上面去。比如你所提及的比如720P的解码,虽然我不能公开说我们能够做到什么样子,但可以告诉你这应该不是大问题。

  但Geode不可能取代PKUnity系列SoC,因为后者才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我认为你说的一点很对:拿来的始终是拿来的,可以去丰富,去发展,但不能把它做为依靠,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别人卡住喉咙。
作者: vivalinux    时间: 2007-6-27 16:38
还有一点我不太明白,Prescott认为什么样算是有市场前景,什么样算是没有?早期我们刚完成UniCore 32/16 CPU的时候,方舟先于我们一步推出了32位处理器,频率比我们高,性能应该是基本持平。但方舟早就没办法继续做下去了,而我们到今天仍然在发展。龙芯一直宣称性能强,但到现在为止被用户接受最多的是我们,而不是龙芯。

市场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说清楚的。
作者: ljlxl    时间: 2007-6-27 16:42
楼上的好久不见:loveliness:
作者: FENG950    时间: 2007-6-27 17:07
原帖由 Tanknet 于 2007-6-27 12:52 发表

Transmeta不就想出来了吗
但它的技术还是不行
其实Intel很多专利是没有实际作用的,比如说
老8086的专利:段寄存器+通用寄存器寻址的那个专利,换个寄存器名字就绕过去
因为我不承认我的寄存器是和Intel的 ...

全美达就是因为没法绕过x86专利,才用了软件方法。它的CPU不是x86,正统的VLIW指令集,只是编译器将x86代码转成它的机器指令而已,只是机器指令层级的模拟,甚至都称不上微指令级的仿真。专利的东西自有第三方的判决,不是说两句名字不同就能混过去的,如果可以这么容易的话,世界上能作x86的就不止这几家了。AMD和VIA其实都是因为IBM早年和Intel的合作关系才保有x86的,这么容易就把专利混过去,历史上I/A之间也就没什么官司战了。
作者: mxyou    时间: 2007-6-27 17:54
龙芯的专利问题和X86的专利问题完全不同

龙芯只要不提MIPS兼容就没有任何专利问题,涉及到mips指令专利保护的那一块龙芯根本就没做,龙芯自己也做了几个指令,龙芯的问题更多的是软件支持上的问题。

而X86的指令这一块专利很难绕过,mips的指令都有一个近在眼前的时间,x86的指令从现在来看仍可以说遥遥无期。

或许可以去做没有mmx以后的所有指令的X86的U,可这种U的性能又能如何呢?现在常用的X86下的软件还有多少能正常使用的呢?

当然如果是只做嵌入也是可以的,这只能自己做指令集自己做软件,现有的有利软件环境没一个能用的上的,可这样这个所谓的成果不成了一个笑话吗?

我们都希望中国能出自己的U,能出自己有市场有竞争力的U,在X86这一块我还是认为如果能把VIA的X86这一块买下来,代价更小一些,那时,北大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专利问题,否则牵扯到X86时,北大也只能把这些成果做为教育使用
作者: Prescott    时间: 2007-6-27 18:08
原帖由 vivalinux 于 2007-6-27 16:38 发表
还有一点我不太明白,Prescott认为什么样算是有市场前景,什么样算是没有?早期我们刚完成UniCore 32/16 CPU的时候,方舟先于我们一步推出了32位处理器,频率比我们高,性能应该是基本持平。但方舟早就没办法继 ...

方舟内耗太厉害,不说也罢,最后老大发现作CPU不如搞房地产赚钱,...... ...... 结果被人捅出来了。

有没有市场,关键看能不能在市场上获得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现在你们的开发生产都市场化了吗?大量的使用廉价的研究生劳动力,拿国家的科研经费,能维持并不能算成功。你说卖出去35000台,请问利润有多少?或者你展望一下,未来的几年能在哪个市场上获得怎样的销售额/利润?是不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就当为你们的这个项目写个简单的商业计划书吧。中星微和炬力都有自己的主攻方向,你们呢?其实真有前途,VC们都已经在门口排队了,还用的着国家投钱?

所以,不要谈什么市场了,老老实实做学问,培养人才就够了。真要觉得有市场前途,那就改制,写商业计划书,拉VC投资,作产品,上市圈钱。于是中国多了一家响当当的IC公司,国家不但不用投钱,还大赚一笔,连你说不定也都能身家上千万,何乐而不为呢。

为什么没有人这么做呢?因为没有人有信心。
作者: ripperzhang    时间: 2007-6-27 18:10
原帖由 Tanknet 于 2007-6-27 12:52 发表

Transmeta不就想出来了吗
但它的技术还是不行
其实Intel很多专利是没有实际作用的,比如说
老8086的专利:段寄存器+通用寄存器寻址的那个专利,换个寄存器名字就绕过去
因为我不承认我的寄存器是和Intel的 ...

不太可能绕过

可行一点的方向是交叉授权,不过貌似国内研究机构加在一起也没啥可以跟I、或者A谈交叉授权的可能:wacko:
作者: vivalinux    时间: 2007-6-27 21:02
标题: 回复 #52 Prescott 的帖子
商业化不是我的专长,所以写什么计划书就免了吧。

学校的确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我们才成立公司,把繁杂的市场化的东西交给公司,学校这边搞研发。不过人才培养不仅仅是from paper to paper吧?毕竟在硬件设计方面,中国缺的不是混点经费,搞搞paper的实验室,而是对VLSI和基于VLSI的系统的理解。
作者: Tanknet    时间: 2007-6-27 22:21
32位x86的专利早已过期了
想想80386是哪一年发布的?1985年
按美国专利法,技术发明专利20年过期
两年前x86-32的指令集就过期了,x87更是过期了
Geode的指令架构方面的"专利"早就过期了,转让的是IP核心源代码

而SSE等的专利是可以用软件绕过去的
具体实现方法很简单,SIMD指令有极度规整的格式,把自己的SIMD指令格式变一下,长度不变,避过Intel的专利方案
然后发布一个MMX、SSE、SSE2转码到自己的指令的软件
用户拿到软件,直接在关键处替换二进制代码里的指令就可以了

[ 本帖最后由 Tanknet 于 2007-6-27 22:24 编辑 ]
作者: Tanknet    时间: 2007-6-27 22:36
http://www.vortex86sx.com/products.html

这是一个x86-32嵌入式处理器,
这个核心是来自很早的RISE,后来被Sis收购,然后到处授权IP核心

还有,x86-32并不是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样马上就要淘汰
因为它在嵌入式设备里相对于x86-64基本上没有劣势
嵌入式设备,即使是UMPC,内存并不用太大,1G内存,x86-32完全能管理过来。
而且还有PAE,不过PAE专利过期还要等10年。

x86-32性能上的劣势不是因为位数不够,而是因为寄存器数量不够,缺乏R9~R16寄存器.
作者: mxyou    时间: 2007-6-27 23:17
LS,并不是指令集有专利,专利是实现这些指令集的方法

这些专利至今仍然有效,最简单的来说MMX的指令集是什么时间开始的,就按你的算法来算,请问它过期了吗?
作者: 奭冥    时间: 2007-6-27 23:23
这个东西不一定能成功,但不考虑ZF等外部因素的话,我看众志本身比龙芯要有前途。
龙芯开发小组那帮人,每天号称Maoism指导什么的。Maoism指导下我国做了什么我看就略去XX字吧。而且调子这么高,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产业化也喊了好久了,现在怎么样呢?在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和媒体大肆宣传的情况下,仍然乏善可陈。我国研发CPU产品初期性能低只能拼一下嵌入式系统,龙芯北桥Marvell MV64420,南桥是VIA的古董686B,USB2.0,显卡等等都是外国产品,独立器件,成本和功耗都降不下来,不知道拿了那么多经费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相比之下北大众志做的是SoC更有竞争优势,这方面技术结合x86 CPU,又可兼容PC,充分利用PC平台的软件,不需要重新开发,更能助力其市场拓展。
作者: mxyou    时间: 2007-6-27 23:45
从反应来看龙芯明显强过北大众志,并且龙芯和北大走的也不是一个方向,龙芯是走桌面的,

龙芯的弱点是整个中国U产业的弱点,那就是没有工厂,所谓龙芯有国家大力支持和媒体大肆宣传,我怎么看到的不太一样呢?说到龙芯可接着就和汉芯扯到了一起,说到龙芯和ST的合作,马上就有人说龙芯拿着ST给的图纸。“成本和功耗都降不下来”,不知道是你穿越了还是我穿越了,我倒是希望国家大力支持龙芯,就算是拿点钱来养着它,亏本推市场,把龙芯盒子的价格定到600(龙2f的盒子如果卖600¥,我一定去买),现在龙芯的环境根本就推不开市场。

X86的事上面都谈过了,AMD的授权是教育,用AMD所给的授权是进不了市场的,这何谈充分利用PC平台的软件呢?所谓不需要重新开发,这又从何谈起呢?

无论是什么架构的U我个人都希望能做出就能推向市场,很显然的市场就是做X86的U,但这个显而易见的PC市场,是目前国内所有X86U都没能力进入的。

[ 本帖最后由 mxyou 于 2007-6-27 23:54 编辑 ]
作者: mxyou    时间: 2007-6-27 23:51
好象现在很多人讨厌龙芯重要一点就是胡XX老喜欢提老M,还有一个人也提老M,那个家伙姓袁。

略过政治话题不谈,

我就在想,其实国内完全可以去做主板芯片,声显网卡芯片的研究,看一看,不管是用什么架构的U做桌面,国内都没有相应的主板芯片研究所,声显网卡芯片研究所,我认为这一些进入市场反是比U要容易的多了。
作者: Tanknet    时间: 2007-6-28 09:39
原帖由 mxyou 于 2007-6-27 23:17 发表
LS,并不是指令集有专利,专利是实现这些指令集的方法

这些专利至今仍然有效,最简单的来说MMX的指令集是什么时间开始的,就按你的算法来算,请问它过期了吗?

MMX是SIMD嘛,我说了SIMD指令容易静态转码可以不考虑,龙芯也是做自己的SIMD指令的
实现386指令集的方法大部分都过期了。自己查google去。
作者: mxyou    时间: 2007-6-28 09:57
ls,不用他们实现这些指令的方法是不侵犯专利的,问题是这些年来能实现这些指令的方法都申请了专利,除非是用全美达,安腾这一类的实现方法。

还有请问一下你做出386的X86U在桌面有什么用处吗?

mmx,sse,x86-64这些都没有,我想问一下现在桌面上linxu,win里还有多少软件是能正常并快速的运行的。
作者: Tanknet    时间: 2007-6-28 13:34
原帖由 mxyou 于 2007-6-28 09:57 发表
ls,不用他们实现这些指令的方法是不侵犯专利的,问题是这些年来能实现这些指令的方法都申请了专利,除非是用全美达,安腾这一类的实现方法。

还有请问一下你做出386的X86U在桌面有什么用处吗?

mmx,sse, ...


你了解IBM VMX SIMD指令集吗,貌似他们的实现方法和Intel差别也不大呀
怎么没侵犯Intel专利

386寻址方面的专利早已过期,MMX、SSE可以通过静态转码实现,静态转码难在地址转换方面,而地址这方面可以完全按照x86-32来做,因此静态转码没有难度




欢迎光临 POPPUR爱换 (https://we.poppu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