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标题: 转:浓缩的精华 LTB MG-AC97耳机试听 [打印本页]
作者: 小黑MM 时间: 2008-3-20 18:47
标题: 转:浓缩的精华 LTB MG-AC97耳机试听
转:浓缩的精华 LTB MG-AC97耳机试听提起LTB这个以5.1声道耳机而闻名的美国品牌想必爱好家庭影院,尤其是经常浏览国外网站的朋友应该都有所耳闻。它的母公司Sunnytech是一家以技术力和表现力见长的务实型厂商。并且手握多项耳机单元多声道技术。所研发的产品无不是效果出众,特点鲜明。正是因为对自身产品的绝对自信,才会诞生诸如“听过才会信”这样的品牌名称以及广告语。 虽然该公司一贯以家庭影院以及数字电视等家用领域为研发重点,但并没有忽视电脑多媒体领域的产品需求。其麾下的LTB-USB-M以及AC97-M两款专门针对电脑用户的耳机都给使用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两款产品虽然技术优势还在,但是略嫌臃肿的体积和配件,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潮流的步伐。而Sunnytech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因此针对老版本存在的不足,相应推出了两款全新的改进版产品。它们就是USB-M的升级版本 MAGNUM5.1以及AC97的升级版本MAGNUM AC97。 MAGNUM5.1笔者在以往的文章中曾经对其有过评测,因此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作为新品刚刚投放市场的MAGNUM AC97。 ) b% E6 N8 R3 m/ `; v
& r/ q8 h/ l2 B2 E2 ]* q, [LTB MAGNUM AC97耳机
在评测开始之前,有必要复述一段在前代AC97评测中曾经出现过的介绍。将AC97这个名词的含义加以说明,以避免新手将这款耳机与板载声卡的概念混淆:
5 E5 v; T1 r1 G7 f0 P/ A8 r1 f初看AC97-M的名字我想很多朋友会想到声音质量低劣的板载声卡,这也难怪,因为这个称呼在国内的确流行了很长的时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多了解AC97来历的人为了图省事,就把很多板载声卡通称为AC97,而不了解来历的人也跟着叫,所以AC97就成了板载声卡的代名词,另外,因为国内电脑用户的消费水平普遍都不是很高,所以在装配电脑的时候大多都是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主板来作为购买对象,因此,主板的制造商们为了降低成本理所当然的会对产品的个别部分进行缩水处理,而这里面首当其冲的就是看似无关紧要的声卡,最常见的做法就是, 仅在主板上集成Audio Codec,而Digital Control这部分则由CPU完全取代,节约了不少成本,但是,这些节约出的成本却是通过牺牲音质以及CPU占用率被迫升高而换取的。所以这些品质低劣的板载声卡应付普通的音频、视频回放还勉强可以过关,但是遇到了对声音要求比较高的电影游戏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久而久之,也使AC97变成了板载垃圾声卡的代名词......这个就是很多人对于声卡认识的误区。
7 D' G. [. p6 m* q0 p6 G1 U& Z( U那么AC97到底是什么呢?这里有必要简要的介绍一下: . q0 R. T* v5 n- s8 \
1996年,以Intel为首的五个PC厂商Intel、Creative Labs、NS、Analog Device与Yamaha共同提出了Audio Codec'97(简称AC97,意为“音效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的规格标准。其中主要的一个创新就是“双芯片”结构,使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模拟转数字)与 DAC(Digital-to-Analog Conversion,数字转模拟)的转换尽可能地脱离系统,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部分数字/模拟信号转换时所产生的杂波,从而得到较好的音效品质。 而LTB-AC97-M之所以取名为AC97也许就是因为它所要搭配的大多数5.1声卡都是符合AC97规格标准的,所以它才因此得名。
; W) i# t; `7 G. Z% V9 Y4 c" R
; Q; ]: j" S( D# r* D9 Y j外观篇0 b0 I, X ]" [/ W& [! K) V
与 MAGNUM5.1保持一直,AC97的外包装同样简洁,虽然看似不够坚固,但是经过几次收发快递的经验表明,这种包装的可靠性还是值得信赖的。 侧面巨大的 listen to believe(听过才会信)字样清晰的传达了厂商对于产品的绝对自信。+ ~; t. T |) G9 d( t9 l% v
]+ G8 r- O% M a7 F" GLTB MAGNUM AC97
耳机 新产品耳机单元采用了鲜艳的红色外观,初看很吸引眼球。相比一成不变的老版本的确有所改进。但因为模具尚未更改,所以无法做出更彻底的改变。由于LTB系列耳机始终给人一种不修边幅的感觉,过去多款耳机更是共用同一款单元。这种做法招致了许多对外观要求较高用户的不满。很多人表示,若不是看在性能实在强大,否则真不愿意为这样一款无法吸引眼球的耳机埋单。 对于用户的这种反应,LTB显然也意识到了重内在而轻外观的美国风格显然无法满足追求精致的国内用户,因此也对产品的外观做了相应了改进。 但是如果更改模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碍于这种情况,改进也只能是针对局部和细节所做的修补。
9 ]; o- g+ Z7 n/ E( J% ~
) t1 m& f% a( v) M8 s z/ jLTB MAGNUM AC97耳机
除颜色之外,AC97的整体外观与 MAGNUM5.1可以说完全相同,过梁部分的LTB标志让原本空荡的黑色部分充实了很多。
% I F# u6 A, E$ r2 u0 d9 w
LTB MAGNUM AC97耳机
相比老版本AC97,新版本最大的改进来自于耳机单元。 与 MAGNUM5.1相同,新AC97也是将原本外置的适配器集成进了耳机的左侧单元之中。但是AC97由于需要依托真正的5.1声卡来发挥性能,因此它的适配器并非是像 MAGNUM5.1或者USB-M那样的USB声卡。而是纯粹为声道分离而设计的适配器。同时,音量调节按钮以及静音键也一并集成到了单元之上,便携性大为提升。1 r$ l* y: W& X5 A. K
y4 n& G( d7 x/ q$ u1 ALTB MAGNUM AC97耳机
新版AC97的麦克风屏弃了老版本一直采用的可拆卸式设计,而是将原本的外露式改为隐藏式,干脆也将麦克风集成于耳机单元内部,只在外部留下一个针孔作为捕捉声音的工具。经过笔者在SKYBE聊天以及CS游戏中的通讯测试,证明这款麦克风的实际效果相比前辈还是略有不足。毕竟从伸到嘴边的可拆卸式一下进化到了隐藏式,如此大的体积差异,效果存在差距也无可避免。虽然MAGNUM5.1的麦克风拥有极高的灵敏度。即使无法靠近嘴边依然可以实现很大的音量,但是其间夹杂的电流声则要比USB-M更大,虽然在录音机中的表现并不明显,但是在CS中的影响则要突出一些。不过所幸它本身的灵敏度极高,不用开启麦克风增益依然有很大的音量,否则在增益的辅助下虽然音量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但是噪音也会随之大幅提高。 总体来说MAGNUM5.1的麦克风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4 E# p1 d E) C/ O$ a; P& `( V+ c3 @) |; g
LTB MAGNUM AC97耳机
9 j5 D' W3 v+ ?! k耳机单元内部依然采用了前代AC97的全包式设计,皮制垫圈使佩带者的耳朵不与耳机单元直接接触,并且LTB系列耳机始终是以轻见长的,所以保证了长时间佩带不会产生任何疲劳感。并且可以在耳朵与单元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型空间,使人耳可以感觉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进而形成环绕效果,这种设计也有助于避免外界的噪音干扰。不过由于皮质垫圈的透气性不是特别好,因此在炎热的夏天会是一个考验。
3 a7 S, j+ R9 g( O0 }- H& w9 B) j9 a. n v' L
LTB MAGNUM AC97耳机
由于将适配器集成到了单元内,因此新AC97的插头端要简洁了许多。 4种颜色的接头在使用时分别插在与5.1声卡相对应颜色的接口上,以接受不同声道的物理5.1信号。其中黑色接头插在机箱前置的耳机接口上。 USB接头的作用则等同于电源,通过这个供电措施来为集成在单元内的适配器提供工作电流。
% t& x( @7 t4 k
( W2 t E' U+ r7 m6 Y8 b* PLTB MAGNUM AC97耳机
小小的AC电源依然存在,它的作用就是如果你的电脑USB接口比较紧张的时候,可以通过接通电源来为适配器进行供电。并且直插电源相对要比USB供电稳定得多,因此几乎不会受制于主板的供电限制而出现干扰噪音。. q7 {' _+ f7 F5 I
0 T2 F3 ?! G) K1 P* d
LTB MAGNUM AC97耳机适配器
作者: 小黑MM 时间: 2008-3-20 18:47
使用篇
* e+ s* w" m+ R# O8 G% w$ `1.使用介绍4 B' w6 j$ E9 \3 ~* e% E. j
(1)系统的扬声器必须设置为5.1声道,具体方法为:控制面板-声音和音频设备-音量-扬声器设置-高级-使用5.1环场扬声器。
+ A- t5 u; J+ M P0 P
6 S) W4 d* x+ s C8 I) |8 M设置界面
(2)观赏DVD影碟时必须把DVD软件进行必要设置,具体方法:(以P0WER DVD软件为例)配置-声音设置-扬声器环境配置-使用5.1声道输出 ! s1 }' C( c: J. A* a( K
, ^& C ^' {: ~4 w" u设置界面
(3)与声卡的连接
5 _* K' L& u- @, Z8 R红绿蓝三种颜色分别与声卡各声道接口连接即可,连接方式以及颜色视不同品牌声卡而定,但必须支持5.1声道,否则只有前置扬声器可以发声,效果等于2.0耳机!
* Z+ c( m+ ]) \* e# G d+ ]1 @. {/ g4 c! h2 Q, }% E
) `7 N y3 n3 z* B* f$ ~
游戏测试
《FEAR》' r" q/ x9 Y/ ?; I
LTB作为官方指定的专用耳机,在游戏中的表现自不必说。 尤其是前代AC97在测试中所表现出的超强素质更是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已经证明了耳机与游戏中的表现之后,唯一要确认的,就是新AC97的游戏表现是否能够达到老版本AC97的程度。从游戏中的实际感受来看,新版AC97的素质丝毫不比老版本逊色,相反在低频的力度感上还要比老版本更加出彩。首先是定位能力,由于FEAR是完全支持5.1声道的游戏,而非CS那种单靠双声道来模拟的空间感。因此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在还原上显然要强很多。最突出的体现在对于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都可以在虚拟空间中精确到点,而非2.0耳机所表现的只能精确的一个“面”。举例来说,5.1耳机下的发声体如果是一个1公尺见方的东西,那么在2.0耳机下就至少是一个3公尺见方的庞然大物。 这里并不是说2.0耳机定位不准,而且游戏本身提供的是5声道声音信号,具备5.1功能的设备自然不在话下,但是不具备5声道分离能力的2.0耳机显然无法完成这种超过自身能力的要求,因此声音效果打上折扣是肯定的。其次是空间感以及气氛的渲染,在游戏开头阶段,有一个极为恐怖的童声始终在虚无缥缈的广大空间中回荡。此时AC97将这种似远若近的声音表现得极为出色,让人始终有一种后背冒凉气的感觉。相信这一点是2.0耳机绝对无法实现的。1 f$ j1 G6 M6 G7 n- L2 d, _3 L. b0 h4 o
3 Q- O& T# s# a. w* ~' ]* f/ o7 S
游戏测试环节
电影测试
6 x7 G: L8 |+ G6 ]+ ?: E4 T; w% U《集结号》0 ~6 H/ y; X* I8 q& D* S/ \
真没想到善于搞笑的冯小刚也能拍出这样大气的商业战争片,虽然部分场景和机位有些抄袭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但是能看到这样紧张感人的国产影片也的确是很难得。好了,回到正题,笔者选择了影片开头一段9连遭到国民党军队伏击的桥段来着重测试一下新版AC97对付混乱战争场面的功力。 测试结果可以说非常令人满意。 在整个桥段的开头阶段,6名士兵在相对安静的场景下执行探路的命令。远处隐隐的炮声以及零星的枪声都在耳机的烘托下很好的表现出了与当前机位的距离感。而此时带给观众的紧张感也随着小猫逃跑发出的声音达到了高潮。随后进入了混乱的枪战场面,在这个过程中,焦急的士兵从摄像机的正面跑向侧面的脚步声也交代得十分清楚。同时四周混乱的枪声以及呐喊声使场面更加混乱。这时,AC97超强的低频发挥了作用,战争场面的震撼在量感十足的低频以及密封的耳机单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唯一略嫌遗憾的就是在场面混乱达到顶点时,耳机对于多声道的表现力也几乎超过了极限,各种音效交织在一起,而单元中发出的声音层次感已经开始显得较为杂乱了。 不过凭心而论,即便是纯粹的物理5.1,耳机所表现出的能力依然在声场以及分离程度上与真正的音响有明显的差距。这个恐怕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但相比一些模拟5.1效果以及2.0声道的耳机来说,它的表现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完美了。
- {& o* u0 b$ n% G' K0 }% l0 q0 w" R+ b" H) a# }, f
电影测试环节
小结
$ h4 W. s \# r" b/ e通过上面的测试可以看到,新版AC97相比老版在保持品质的同时大大的缩减了原本略显臃肿的体积。 而且相比同期的MAGNUM5.1,作为依托5.1声卡的物理多声道产品,借助A2ZS的强大性能,无论是在声音的分离度,还是在音质上都要远远超过依托于USB声卡的MAGNUM5.1。可以说,对于拥有高品质声卡的玩家来说,夜深人静无法开启家庭影院时,MAGNUM AC97就是你观赏电影,玩游戏的最佳选择。
欢迎光临 POPPUR爱换 (https://we.poppur.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