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cialTech 极冻酷凌 UFO V51是采用了铝制散热鳍片,散热器鳍片都在一个类似UFO的盒子里,散热鳍片上下两边都采用了波纹设计,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有利于散热。43片的散热鳍片,每片的散热器面积为40.8平方厘米,而总的散热器面积为1754.4平方厘米。
GlacialTech 极冻酷凌 UFO V51采用了4根8MM热管并且通过镀镍的处理,使用热管不会受氧化而变色。4个热管与散热鳍片连接的方式是采用了穿FIN的方式,这也是大部分散热器采用的连接方法。
GlacialTech 极冻酷凌 UFO V51的底部通过铣评,使底部平整如镜,GlacialTech 极冻酷凌 还在底部配上了散热器硅脂,方便了用户。
GlacialTech 极冻酷凌 UFO V51采用的是双风扇设计,两风扇都是9.2CM的风扇,最高转速在1600转,噪声为19分贝。
GlacialTech 极冻酷凌 UFO V51在扣具方面支持AMD所有处理器,INTEL方面最高支持到I7 1366。可惜没有I5的扣具,不过相信GlacialTech 极冻酷凌 方面会很快就出支持I5 1156的扣具。
三、散热器测试
测试平台
测试系统与软件
测试平台与测试软件介绍
本次测试,笔者使用了ASUS M4A79T DELUXE (790FX)主板将 AMD Phenom II 720超至3.6G左右,电压加到1.525V,在高温高压下风别跑SUPER PI(为了更好测试散热器散热情况笔者选择了8M来跑,并不是采用惯用的1M PI来跑。),OR,3D MARK06 CPU TEST,3D MARK VANTAGE CPU TEST,最后由笔者还跑了OCCT软件,但是由于3.6G AMD Phenom II 720 跑OCCT蓝屏,笔者最后把频率降到3.55G来跑OCCT。笔者使用了Z武器记录下测试软件CPU整个过程的温度。测试时,正是夏季,室内温度是在32摄氏度。笔者使用的VISTA SP1的系统,系统全部设置为默认,并没有优化系统。散热器上个硅脂全部采用了最普通的硅脂。笔者完全模拟了一个平台用户的环境,给A饭们一个客观的评测环境。
SUPER PI
首先笔者测试的SUPER PI 8M,Super PI是利用CPU的浮点运算能力来计算出π(圆周率),所以目前普遍被超频玩家用做测试系统稳定性和测试CPU计算完后特定位数圆周率所需的时间。得出成绩后可以与网友参考,超频后可以看一下是否有成效。一般是测试1M PI的,但是笔者务求高压下的稳定性,将超至3.6G AMD Phenom II 720发出更大的热量,笔者采用了8M PI 。OC3.6G跑8M ,每个散热器都通过了这项的测试。
散热器在跑8M PI过程中的温度
由测试数据图可以看出,猫头鹰凭借良好的效能在SUPER PI 8M测试中,CPU温度无论是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都比较理想。而过来是ASUS的海神88,思民,OC3,GT,九州风扇都紧随其后。
OR(SP2004)
OR(sp2004)是一款专门测试系统稳定的软件。它把负荷高得有点离谱的工作量加载在CPU身上,以此来考验CPU的承受能力。在高工作量下的OC3.6G AMD Phenom II 720的热量,是比较大的。不过在这项测试中所有的散热器也能通过测试。
散热器在运行OR(SP2004)的温度
笔者是运行了半个小时的OR来测试CPU在半小时内的的温度变化,由于时间比较长,所以笔者将温度记录缩在一个单位里,每个单位代表69秒左右。有图表可以看出,海神88和猫头鹰是比较低温的,并且海神88温度回落也是比较快的。
3D MARK06 CPU TEST
3D MARK06 有2 PART是进行CPU测试的,场景的3D渲染全部都有CPU独自处理。这样就大大的增大了CPU的资源。CPU也的发热量也会随着处理大型的3D场景而增大。
散热器在运行3D MARK06 CPU TEST时的温度
AMD Phenom II 720 OC3.6G 1.525V的状况下,全部散热器都通过了测试。在这次测试除猫头鹰外,GT也在双风扇的协助下有个比较低的温度。
3D MARK VANTAGE CPU TEST
3D MARK VANTAG 跟3D MARK06一样也是有2 PART是测试CPU的,不过测试场景是两个不同的场景,第一个场景是测试CPU综合能力的,第二个细致到测试每个核的性能。在CPU TEST里第二个测试场景,有多少个圈就代表有多少个核。当然超线程就不一样了。
散热器在运行3D MARK VANTAG时的温度
CPU温度比起3DMARK06降了下来。可以看出ASUS和猫头鹰在温度上有很大的优势,而其思民也不落后于前两者。
OCCT
OCCT本身是用来测试电源负载的,因为要测试负责,测试电源对个硬件的供电情况。,所以对CPU也有负载测试。这测试软件对CPU测试也是十分的严格的,笔者就尝试多次3.6G跑OCCT就没有通过。最后把CPU降在3.5G跑OCCT。笔者是选择了10钟的OCCT来测试安装不同散热器,CPU温度的变化。
散热器在运行OCCT时的温度
在OCCT测试中猫头鹰的温度是最低的,在温度回落时也是很快的,除此之外思民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温度也是比较低的。
四、总结
这次散热器测试,笔者用了5款软件测试散热器,5个软件的测试,所有散热器都通过了,值得一提的是Noctua 猫头鹰 NH-U12P散热器有不错的表现,不过ASUS 海神88 Triton88 也给人带来了惊喜,在5大测试中其效能贴紧着Noctua 猫头鹰 NH-U12P。国内两家散热器厂商,九州风神和超频三,散热效能没有前两者好,但是比较起来还是比较接近的,也延续了性价比路线。至于思民,极冻酷凌拥有高散热效能同时也拥有特色设计,使用户可以在购买散热器时有多个选择。也看到了在支持AMD处理的散热器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设计不一的散热器,没有同质化的感觉,玩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散热器,这个是我们觉得可喜的地方。不过有希望散热器厂商可以为自己散热器预留一个可以升级的空间,例如可以添加一个风扇,甚至两个风扇,扣具升级,添加两组扣具或者改变扣具的设计,使AMD平台的散热不只是安装在一个方向,便于 机箱内风道的流通。最后希望本次测试对A饭在选购散热器时能起参考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