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王逸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OP的声卡测试:8款主流声卡横向BT测试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9-23 09:38 | 只看该作者
我就不明白了, 测试24bit/48K有什么意义呢,
+ A  S, L# _& m# x. V5 \, a难道CD音频标准已经改变了.
3 O& ~) B1 W( T! v$ o& n' }5 M# g
. ?4 b0 V7 `+ g- @, o; O2 |要看数据漂亮, 不如大家都上个192K/24bit  c) j  S+ y* u2 o5 U
wlx101 发表于 2009-9-23 09:03

& A; j3 }( P3 E7 o% l2 U! f0 y, k0 ^# I, h0 U3 B
有些人可以无视SRC过程的失真,
+ o' x7 y( c4 P用插件转到24bit/48K上YY。hoh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9-23 10:42 | 只看该作者
我就不明白了, 测试24bit/48K有什么意义呢,
! _6 S: {7 x3 R, m% {难道CD音频标准已经改变了.
- @' A) Y( ]7 j- V( A$ l* c4 b0 B: g7 Q2 B: a' `: ?3 K+ P
要看数据漂亮, 不如大家都上个192K/24bit* S/ }9 O0 A0 v8 ~' `6 z$ W( H8 T
wlx101 发表于 2009-9-23 09:03

- s. t% V6 i2 ]* P3 z2 S8 M7 a8 J
* j; `- o. j% ?1 ^! O4 ^! u) c* L
将来高清音频标准:$ Z$ E9 }3 j1 W, B& k0 E
" N) I6 T& ~/ v7 `

) R/ V; P( l& A5 J* V24Bit 48KHz:Basic HD
8 X1 N0 i7 R; n0 }* x" f; @8 n7 F5 i# H6 J
24Bit 96KHz (1BIT DSD 3.0MHz):Full HD4 A* G2 y$ A7 e$ T/ X7 X! |

" `8 W4 ^  v# Y24Bit 192KHz(1BIT DSD 6.0MHz):Super HD
8 j4 A/ _/ q, _) I# v. j7 _5 N, T7 x" i  `% v  _- l. G8 [  @

5 [$ w: c6 R2 i% L
; z5 z6 M. a; m% ^  V$ s1 v! {以后的所有高清音频(包含高清视频),都是符合以上标准。
2 _1 [; A; p2 v' R. V! q
7 ]7 }3 g  k8 x! ~. M% G5 c; s, ^7 R6 c8 c
将来数字录音都不再采用符合CD标准的规格制作,而要求符合HD标准进行录制和制作。数字录音和母带最低规格是 24Bit 48KHz,最高规格是 24Bit 192KHz(或1Bit DSD 6MHz)。
8 }3 R! ^/ K' J/ s4 g- Q" K
. B8 Y1 X: o9 N9 [* l
7 r  L4 I: X+ O8 z" f' ^% W1 EHD-Audio 音频标准不再使用如下采样频率规格:6 ?- w* \+ C4 Z0 `
' O( b3 P: A1 @. j4 s; Z% U
24Bit 44.1KHz、24Bit 88.2KHz、24Bit 176.4KHz、1Bit DSD 2.8MHz、1Bit DSD 5.6MHz
/ T- j) c  k2 i3 A' x5 t( {. o1 Q; z8 d
这些规格,仅仅是作为兼容老的CD标准而存在,它们将由规格重采样转换而来,比如24Bit 96KHz转换为24Bit 88.2KHz,最后再转换为16Bit 44.1KHz的CD标准,再发行给普通用户。2 x8 V4 F+ a3 n* f5 \1 b
  j3 C! }' _. H4 P' {' c2 f
- t( Z( F, R6 o
, b; g5 @8 t1 A: z5 S0 R9 p; W5 f
9 N- x6 R5 p* T+ ^4 ~/ g
说白了,现在还使用16Bit 44.1KHz,除了听早期的经典CD唱片,就没存在的意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9-23 10:47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人可以无视SRC过程的失真,
0 ^; _% ?4 s: C9 |用插件转到24bit/48K上YY。hoho' D* t$ U- s) o/ E# U& e
ronliang 发表于 2009-9-23 09:38
+ I' b0 i9 [: F8 t

0 ]0 P: w0 d. M软件重采样到48KHz,是为了在送到AC97重采样之前进行SRC,算法较好,失真略小而已。, C/ X3 d( D: D

% C2 ]+ U8 R! v/ b
3 Y! r9 I$ l. S, u# K3 a) ]" F! L但任何重采样都是失真的,只是因算法差异,失真大小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9-23 12:40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pcpop的图配错了?
' J, j$ |( U+ ]' [) o5 O4 v7 H感觉没大必要为pcpop的数据从头到尾挑错。。。越挑越失望。( d) Y+ X4 S, ~
ronliang 发表于 2009-9-23 00:18
5 O; `7 H5 R/ V
,,我也没有特意挑错,,,5 Q' |% i, Y0 P! W6 r! I- I9 g* }# H

1 L) G+ l6 m% N. ]( F% s2 P0 N只是看看大图,,没有看他们的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9-23 18:16 | 只看该作者
将来高清音频标准:* v' ~( ^' i" W, k1 b' I
5 [" w% g& {% y% L, L
& x$ `# s/ F. Z" V; K; k
24Bit 48KHz:Basic HD
% w% v: m1 g( Q1 E( z7 D  F- [2 x* v; z- p
24Bit 96KHz (1BIT DSD 3.0MHz):Full HD
: K# r/ r8 z& J9 Z, F, r) w3 i
- K( ^# @( o+ p  O24Bit 192KHz(1BIT DSD 6.0MHz):Super HD
. d4 K/ Z0 ?8 f
/ }) ?- N" F% a$ K* U8 r) Z以后的所有高清音频(包含高清视频),都是符合以上标准。 ...
  p7 `" s% m+ c说白了,现在还使用16Bit 44.1KHz,除了听早期的经典CD唱片,就没存在的意义了。
2 N) Y& _) |. t% M  F. |8 a8 k伊仑 发表于 2009-9-23 10:42
+ Q" R' I  ~' P3 F3 W8 a" `3 R

% H% m3 k3 z3 h- b我知道,那些是未来的技术标准,
7 }0 @' B$ I& Y) y* B可是目前毫无实际意义. 君不见, 当前CD依旧是主流音源. SACD, DVD Audio都诞生了N年,
- g# D3 }" p# @4 Y% U还是没有普及.
  @+ o) Y/ w- ]而且对于终端用户, 目前压缩音频格式(有损)也依然占据电脑音频,便携音响设备的统治地位,甚至目前传统的音响设备' e) C  |% z9 e8 n+ z( H) p3 W
也兼容了MP3,WMA播放.
+ @# ~' `! k3 A! b  A在这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 还是快餐文化占据主流, 大众消费还是以廉价,快捷,够用为主要参考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9-23 19:01 |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那些是未来的技术标准,4 w) Y: B( i; A$ v. }; ~1 s
可是目前毫无实际意义. 君不见, 当前CD依旧是主流音源. SACD, DVD Audio都诞生了N年,
: o% j% m- Q( z' u; j0 e还是没有普及.6 W1 b  E/ ~( y! t
而且对于终端用户, 目前压缩音频格式(有损)也依然占据电脑音频,便携音响设备 ...5 x9 w' n, B6 {3 ~. f
wlx101 发表于 2009-9-23 18:16

5 C1 X) [5 x+ z; ^# A6 [; i: P  p, I+ L
# Y$ S( K" J: {( y6 K! C
这个的确是个悲剧。
+ N. h9 G. w& H9 ~/ |. w2 k
' T7 S+ o) u9 u4 [9 t) o7 [不过,SACD和DVD-Audio不能普及,依然是规范和载体的问题,他们依然不能脱离光盘以及光盘数据加密这个范畴,而且也需要专用设备。
. n* [9 x4 Q$ E4 V5 F5 M: h! i: Q# c/ e( n4 p8 [- j1 q" j9 i# H
但是现在的数据下载业务则不同,已经开始有唱片公司直接出售母带源(WAV、AIF、FLAC),而且是源规格,也就是24Bit 48KHz/96KHz/192KHz,母带源是通用格式,所有设备都可以播放。国外已经开始实行,毕竟他们网络比较快。国内其实也准备推行这样的数据下载业务,但是无奈国内的网络速度实在太,阻碍了发展。
$ v2 D9 c/ P% U1 V- o! i2 i) {8 Q8 R! ?5 {/ |( z

) f% G5 Y& N" f7 [- t2 I现在非常难堪的就是,现在录音的节目大多都是按24Bit 48KHz、96KHz、192KHz 这组时钟标准录制的。并不像以前是用88.2KHz和176.4KHz。因此,后面上市的CD,大多数都是从 48/96/192转换而来(他们用高质量SRC处理器,不是Foobar2000的那种小儿科),于是我们听到的现代CD都是经过采样频率转换而来的。虽然高质量SRC处理可以把转换失真降到最低了,但是经过转换的损失,还是给人不爽的感觉。
4 ]( U) m6 n" z( u1 m) m" r& d; f5 {% t8 @+ {% w8 h) z+ O4 ^9 _

* d( F1 C% d+ i所以,要烧CD,也只能烧以前的作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9-23 19:39 | 只看该作者
无所谓,反正听不出来,还不如整整硬件设备来得提升大,折腾SRC比折腾线材更没性价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9-23 20:4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3 22:4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的确是个悲剧。4 p+ q( Z* ^8 T: @0 t. s( K: v

0 ]8 n; s& c8 z* s4 H& K不过,SACD和DVD-Audio不能普及,依然是规范和载体的问题,他们依然不能脱离光盘以及光盘数据加密这个范畴,而且也需要专用设备。
  h, c# _; V1 y' e
" X9 ]* g5 |+ t6 ]2 X6 `8 D但是现在的数据下载业务则不同,已经开始有唱片公司 ...
, `2 e% _+ p& ]' M; ?伊仑 发表于 2009-9-23 19:01

# r6 s6 O' l2 u0 ]0 |( R9 b" `. |9 G7 e- K4 R
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16位到24位,音质提高不明显(大部分人听不出CD和MP3的区别),所以高清音频的进步并不是革命性的,不普及又造成不方便,用户自然不卖账。+ O8 D) l0 v: g3 G. I. n
至于CD,我觉得还是后面出的好。因为以前CD制作工艺有限,AD/DA性能不高,这些都很影响音质。和现今的SRC失真比起来要大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9-24 00:15 | 只看该作者
不过,SACD和DVD-Audio不能普及,依然是规范和载体的问题,他们依然不能脱离光盘以及光盘数据加密这个范畴,而且也需要专用设备。
6 F  q7 {3 f- j, d+ S' p5 u3 \' L5 T+ o6 }% r: D7 X9 N: u
但是现在的数据下载业务则不同,已经开始有唱片公司 ...
* d* |0 R6 a2 _* y) A$ ]伊仑 发表于 2009-9-23 19:01
) _' d8 K. d5 m

7 {' n5 N7 o5 N! m0 e" \同意LS的叙述, 但我认为和载体关系不大, 加密是唱片公司最看重的,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
# W+ ?) N, c, K/ g# ?9 ZSACD容量和BD视频光盘的容量相比是小巫见大巫的, BD能普及,而SACD普及不了。; p6 @  k+ M, r1 o6 y: q% m
我认为以光盘为载体的正规出版物,还要长时间占据主流。/ w- ~& Q2 u. P( g- ^' i+ Z

4 w' ~6 W2 j: p( z, G+ c7 m5 D5 W你说的下载业务我也听说过, 那毕竟是很少数的,他们提供的下载音乐是HI-FI发烧友的最爱,. c6 R. ?0 t0 D: y- m
而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曲目,所以不可能形成气候。
# V2 {& M3 H" ~" Q5 Z5 X1 L只有那些大的唱片公司: sony,环球等大公司也加入进来,把他们手中的宝贵音乐资源都提供HD音频标准的下载服务,5 A! p; Q# }, o  I, c/ r
那么才能形成真正的气候。
4 }# j2 ^; d  Y5 Y. l1 L2 [) ~! E, J' m; L2 v
内容决定市场。  R9 E7 s8 V" b0 c3 m0 J
0 E: \6 c  h. N! K2 g8 f

. e6 v+ U+ ~$ p9 p1 U/ N# X我同意王版的观点, 现在的CD生产工艺,早就一日千里,今非昔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9-9-24 08:51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还算公正,数据至少说明几个问题
' T; H( W6 q4 e" i+ m; w, ], A1。ASUS的D2很好很强大4 u% E. T+ U& ?2 M3 x
2。ASUS的老虎卡是个废柴
" ~% _" s' y1 Q, r- i3。小夜曲和乐之邦表现不错
+ e# w* j; m. J* }! e" N/ E4。板载声卡不灵光
$ {" K( Q$ s, M7 ?5 H5。创新是游戏卡5 W" F# o9 }, y
王逸驰 发表于 2009-9-22 22:28

; G- v# d+ Z; S& x# g& }, L, T9 x5 z2 w; C
文中似乎没有强调“创新是游戏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19 19: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