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Vendicar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业经理人与AMD:APU请你走慢点![6L,我这是原创!]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12-11-19 16:36 | 只看该作者
Vendicare 发表于 2012-11-19 16:20
GTX580对于HD6970的优势完全就是压倒性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而且按照AMD的死尿性,产品换代之后你就别指 ...

结果上看可能是这样子,但在下认为从过程上看GCN的研发应该与Fermi没有关系,毕竟假想敌一般只会涉及到性能,连对方的架构都能在发布前的几年就猜得清楚,AMD不会有这么厉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16:41 | 只看该作者
Xenomorph 发表于 2012-11-19 16:36
结果上看可能是这样子,但在下认为从过程上看GCN的研发应该与Fermi没有关系,毕竟假想敌一般只会涉及到性 ...

这个就不好说了,GTX480在2010年3月就完全解密了。此时距离GCN发布还有至少18个月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如果AMD有什么技术难题需要借鉴的话,完全来得及。

当然了也可能768K是场悲催的巧遇:AMD巧遇到了nvidia的旧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12-11-19 16:49 | 只看该作者
Vendicare 发表于 2012-11-19 16:41
这个就不好说了,GTX480在2010年3月就完全解密了。此时距离GCN发布还有至少18个月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 ...

GF100图形架构的解密时间是2010年1月18日吧……不过一个架构GPU的研发周期一般在3年以上,基本不可能在临时改变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16: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Vendicare 于 2012-11-19 16:59 编辑
Xenomorph 发表于 2012-11-19 16:49
GF100图形架构的解密时间是2010年1月18日吧……不过一个架构GPU的研发周期一般在3年以上,基本不可能在临 ...

一般tapout到上市需要6个月,所以GCN在后期还有接近一年的时间来修改设计。

而且这里说的很大程度上是个可能性,巧合也罢(真不巧合点好的)、借鉴也罢。GCN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向对手致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12-11-19 19:31 | 只看该作者
Vendicare 发表于 2012-11-19 16:58
一般tapout到上市需要6个月,所以GCN在后期还有接近一年的时间来修改设计。

而且这里说的很大程度上是 ...

也许吧……突然想起来一个很冷的笑话,从Tesla的大约2.5浮动倍频到Fermi的固定2倍频,直至现在Kepler架构摒弃了沿用6年的ALU分频,一步步用低频高ALU数量代替高频低ALU数量,是不是某种意义上在向R600借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19:42 | 只看该作者
Xenomorph 发表于 2012-11-19 19:31
也许吧……突然想起来一个很冷的笑话,从Tesla的大约2.5浮动倍频到Fermi的固定2倍频,直至现在Kepler架构 ...

某种程度上是是的,GK104用了更少的晶体管整合了更多的SP单元。同时GK104帧率也变得不太稳定,而且Rmax/Rpeak效率是有史以来最低的一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12-11-19 19:43 | 只看该作者
Xenomorph 发表于 2012-11-19 16:36
结果上看可能是这样子,但在下认为从过程上看GCN的研发应该与Fermi没有关系,毕竟假想敌一般只会涉及到性 ...

AMD没有这么厉害,架不住AMD背后的撑台子的行业巨擘能看到哈
要知道某巨擘上个世纪实验室里面早就玩剩下的东西产生出的结果才促进了显卡技术的大发展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12-11-19 19:46 | 只看该作者
Vendicare 发表于 2012-11-19 19:42
某种程度上是是的,GK104用了更少的晶体管整合了更多的SP单元。同时GK104帧率也变得不太稳定,而且Rmax/R ...

但不可否认的是性能功耗比的改善也到达了顶峰,超越了仅仅依靠制程的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12-11-21 12:57 | 只看该作者
Xenomorph 发表于 2012-11-19 19:46
但不可否认的是性能功耗比的改善也到达了顶峰,超越了仅仅依靠制程的程度……

最搞笑就是今天看到有文章,INTEL再用PPT向AMD致敬了:

欧德宁败给移动互联网:赢了AMD 却被高通赶超

在2009年英特尔前任董事长贝瑞特的退休仪式上,贝瑞特曾对欧德宁表示,英特尔在1992年已经成为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过去的17年一直保持第一,欧德宁的工作就是要继续保持。遗憾的是,欧德宁没有做到。在高通本月8日发布第四季度财报预测后,在市值上首次超过英特尔并长期保持了这一排名。

这对欧德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如果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到来,欧德宁的人生轨迹不难预测——2014年,65岁的欧德宁不再担任CEO一职,并接任英特尔公司的董事长,为新CEO的工作提供帮助,出书,安享晚年……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这一切,仅仅在2年之前,高通的市值还仅为英特尔的一半,或许这才是欧德宁坚持退休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欧德宁是英特尔内部最早预感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人之一,2005年欧德宁重新梳理英特尔的业务时,移动正是其中重要一环,如果当初欧德宁的革命能够逐一开展并更加有序一些,或者当初保留住ARM架构的手机芯片业务,或许今天的英特尔将完全不同。

早在2年前欧德宁也开始了对移动互联网的补课工作,但从2010年1月在美国CES消费电子展上展示首款intel手机——LG GW990开始,英特尔就陷入了“自己搭台,无人唱戏”的窘境。直到2012年英特尔推出第二代手机平台Medfield(即Atom Z24XX系列),第一代手机平台仍未有一款手机问世。

可以说,英特尔在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反击战迫在眉睫,欧德宁离开的时机并不完美,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留给继任者的并不是一盘死棋,目前英特尔已经有了联想、摩托罗拉等一批手机合作伙伴,此前收购的英飞凌也在不断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更重要的是,在此前召开的英特尔开发者论坛大会(IDF)上展示了一张关于英特尔生产工艺的研发路线图。英特尔表示,采用14纳米工艺的产品将在2013年底之前做好投产准备。就像曾经的酷睿处理器一样,这家技术驱动的企业已经为下一任CEO准备好了秘密武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12-11-21 13:05 | 只看该作者
飞行线条 发表于 2012-11-21 12:57
最搞笑就是今天看到有文章,INTEL再用PPT向AMD致敬了:

欧德宁败给移动互联网:赢了AMD 却被高通赶超
...

不要纠结Intel和AMD之间的恩怨了~快点说IBM的各种预言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8 10: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