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enomorph 发表于 2012-11-19 19:46 ![]()
但不可否认的是性能功耗比的改善也到达了顶峰,超越了仅仅依靠制程的程度……
最搞笑就是今天看到有文章,INTEL再用PPT向AMD致敬了:
欧德宁败给移动互联网:赢了AMD 却被高通赶超
在2009年英特尔前任董事长贝瑞特的退休仪式上,贝瑞特曾对欧德宁表示,英特尔在1992年已经成为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过去的17年一直保持第一,欧德宁的工作就是要继续保持。遗憾的是,欧德宁没有做到。在高通本月8日发布第四季度财报预测后,在市值上首次超过英特尔并长期保持了这一排名。
这对欧德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如果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到来,欧德宁的人生轨迹不难预测——2014年,65岁的欧德宁不再担任CEO一职,并接任英特尔公司的董事长,为新CEO的工作提供帮助,出书,安享晚年……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这一切,仅仅在2年之前,高通的市值还仅为英特尔的一半,或许这才是欧德宁坚持退休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欧德宁是英特尔内部最早预感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人之一,2005年欧德宁重新梳理英特尔的业务时,移动正是其中重要一环,如果当初欧德宁的革命能够逐一开展并更加有序一些,或者当初保留住ARM架构的手机芯片业务,或许今天的英特尔将完全不同。
早在2年前欧德宁也开始了对移动互联网的补课工作,但从2010年1月在美国CES消费电子展上展示首款intel手机——LG GW990开始,英特尔就陷入了“自己搭台,无人唱戏”的窘境。直到2012年英特尔推出第二代手机平台Medfield(即Atom Z24XX系列),第一代手机平台仍未有一款手机问世。
可以说,英特尔在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反击战迫在眉睫,欧德宁离开的时机并不完美,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留给继任者的并不是一盘死棋,目前英特尔已经有了联想、摩托罗拉等一批手机合作伙伴,此前收购的英飞凌也在不断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更重要的是,在此前召开的英特尔开发者论坛大会(IDF)上展示了一张关于英特尔生产工艺的研发路线图。英特尔表示,采用14纳米工艺的产品将在2013年底之前做好投产准备。就像曾经的酷睿处理器一样,这家技术驱动的企业已经为下一任CEO准备好了秘密武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