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套软体Feurio 具有撷取CD音轨、播放CD与Wave档案、编辑Wave档案,以及烧录音乐光碟的等功能。根据该公司所宣称,具有以下特色: + A# o# Z5 {& x2 O1 w6 ]9 h7 d+ k: [
, ~2 C5 @ e+ h, O
1. 支援高达8部Teac烧录器,以6倍速进行光碟复制或母片制造。
6 Q: P" S6 a7 d0 {2. 搭配具硬体Jitter校正的光碟机,可以完整地抓取音乐光碟上的数位资料,据称速度可达15倍速。
/ t0 g/ N0 a9 E3. 程式本身具有优良的多工能力,可在烧录时聆听音轨。在 NT下使用,只要设定正确,几乎不可能有"Buffer-Underrun"的问题。
: m4 _7 G' P, L6 B4. 完整的专案功能,可以将光碟内容完整保存下来备用。
# H6 ^8 e- Y/ r: T/ |+ k: o9 g9 w5. 具有超烧功能,可侦测光碟片实际容量、进行超烧。
( V/ I8 q5 e" \8 K2 @6. 可烧录 Mix-Mode 光碟。
5 [6 x# N# I6 y) \. r! e7. 专业版可同时使用多台不同厂牌烧录器,进行复制或母片烧录工作; R. f3 l: }( O5 I4 D( X c
8. 可直接将MP3 音乐档案烧录为音乐光碟AudioCD,专业版内附 BladeEncoder 压缩模组。
& y- ?5 | a. m6 ~8 d2 O; Y. ^9. 支援 CD-Text 烧录。 1 t# O: A! }( z9 ^, d
10.具有光碟封面、标签编辑程式。 % F4 m& B/ L0 ~' P9 F! ]! \
11.可调整每一轨之间的 Gap 大小(暂停秒数)。
5 j+ F) ?& Y. E* }' {$ d12.支援CDPLAYER.INI 资料的互换
! W* D0 e! u' i/ Z8 O8 Z3 l& Z4 J13.支援”variable Bitrate” Mp3 档案
# f4 q; F1 [ K+ P4 N14.直接抓取 Audio 为 Track / r- c& k3 q; o w
15.新增 Specail parameter 的 Stop-Command 3 H* h: x. C5 P, x2 Q2 g: |/ R
16.复制资料光碟
' C R: b0 a1 k" P( q17.读取完整的ATIP资讯
( U+ H, h# E, O7 b' k18.较完整的CD-Text 烧录功能
) w' y$ O: N; x2 Y, K. T4 |9 L' P1 } ^' p
先看看它号称可以解决 Jitter 问题的能力吧。在读取方面,目前有些光碟机都有做 jitter correction 的功能,有的是以 buffer 运算处理後输出,有的是在 DAC 做处理,有的是控制读取头到精准的位置。我们回想一下当年的红皮书 AudioCD 规格,可以理解到问题是出在 PCM 资料储存在光碟上,并没有 sector mark,所以许多光碟机在读取过程中,如果因为硬碟或烧录器 buffer满载,中断原有读取位置、要再继续读取时,便会抓不到原有的正确位置。而这种中断所导致的结果,就形成了波形的失真,一般称之为 jitter。当年制定这个 Audio CD 规格时,就允许这种读取上的误差,以每秒75frames 来说,漏失掉几个 frame 是可以被允许的。如果您是在家用音响上听,或许根本听不出差异?
+ p z% P, W% W, p' l 不过改用电脑抓音轨时,为什麽这个问题反而变得很重要了呢?抛开 D/A 与 flat amp 等问题不谈(其实还有很多部份都暂时把它给“忽略”,不然就不用比了),抓取音轨的部份,就电脑来说是可以做到比一般家用音响更精确的程度;或许比不上专业名器或发烧转盘,但是起码已经可以上得了频谱分析来用“看”的了。如果说可以抓到这种只能“看”出差异,而“听”不出差异的音轨资料,笔者认为就够了…;更何况笔者也实在借不到很好的转盘来比较…。再看看电脑上抓音轨的问题吧。如果抓取资料的速度是8倍速,那麽 8*150=1200(k),这种资料量对於一般硬碟来说根本不算什麽,可是令人伤脑筋的地方在於,系统本身占掉CPU与I/O timing的 overhead,就造成读取出来的资料无法连续写入硬碟(当然也无法连续直接烧录)。既然资料过多无法连续写入硬碟,读取光碟机的动作也只好稍待硬碟 完成写入,再继续读取资料;这种读取中断,就是一般光碟机读取音轨会形成jitter 的状况。解决之道为何?找一台有做读取头位置校正的光碟机吧。 $ w' W6 S$ o$ f$ |
另一个问题是∶jitter 解决就成了吗?是的,起码在复制上来说是这样就够了。一般玩音响的网友在讨论的 jitter,和这里所说的 jitter 是有一些“时间”与“位置”的差异。一个正弦波在读取时,可能因为转盘的速度不定,或读取头漂移产生某种程度的 jitter,这个既不可能完全消除,唯有寄望尽量减少至无法听出差异。再来是 D/A 转换器的波形失真,加上类比放大部分的时序延迟或混乱(导因於Tr 的回转率或其他主被动零件的充放电、震汤等问题),然後是线材与电源的污染…。唉。反正说来就是令发烧友摇头叹气不已的老病了。可能这是个小问题,但在动态范围较高的 CD来说,简单的小瑕疵,会经由播放系统放大到可以“辨识”时,就会令人难过了起来。: u. d# j0 y8 e1 q0 `9 V7 |
我们现在也只能在容忍度与荷包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毕竟这里讨论的是音源部份的问题,所以在这一部份既然都可以解决令人讨厌的jitter,或者说至少可以做到与原版片听不出差异的程度就可以了。顺带一提的问题是∶不同染料的片子,烧录音乐光碟,会导致不同的声音吗?这个问题有点好玩的是它看起来似是而非,根本没有这个问题。有的只是不同染料与材质,造成读取不顺畅,形成杂音的现象;并不会因为它是蓝片或白金片,就有麽比就甜美的声音云云。同样的数位资料烧录在不同片子上,是有着固定位置与纠错方法来处理 ,就可以了解笔者在说什麽。不过根据经验,较差的片子确实是“不耐用”;同样可以烧录、正常读取,问题是染料成份或接合较差,导致数月後就无法正常读取。好吧。这点也容易解决,看在原版片都是2、3百起跳的份上, 使用进口金片烧录备份吧。难道还会太贵吗?
+ n3 _+ _( E; c6 b Feurio 这套程序真的可以解决 jitter 问题吗?如果您有具 jitter correction 的光碟机来搭配,笔者可以肯定的说几乎没问题(光碟机拼不过一些高级的转盘,所以只能是“几乎”)。假使没有呢?它也可以帮助您降低这个问题。您可以在 Feurio 的 Program parameter 里,进行 Test Device,然後耐心的看看光碟机的能耐,将它建议的’offset’值,填在‘jittercorrection’ 後面那个 ‘ offset’ 栏位。这样以後当您在复制音乐光碟时,就可以大大降低暴音的机会。如果母片刮伤过多,请您以该片重测的数值为准,切莫每片都用同一数值.8 l9 Z4 f1 i! V) f* k6 x& t! L. }
使用前注意以下这几点:
0 h _, f1 U, r( p0 ]- a* @1.程序执行之初,会询问程序资料路径,这是指处理wave档时,所占用的硬盘位置。
7 s8 h; L1 ^9 _5 g( z1 E- y2.依据经验,如果您不做录音或效果处理,约莫 1GB 空间就可以了。假使有其他需求,可以考虑找颗便宜的大容量硬盘来搭配,不一定得找 SCSI 硬碟,因为它抓音轨的能力还不错。
* d$ X @( V1 i( }5 @% ~( j3.Feurio 主要包含 Manager, Write, Track Edit 以及 Label 四个模组。除了Track Edit 必须配合 Manager 使用外,其馀叁者皆可独立执行。
. M! p! Y) \6 u$ ~7 W% G4 P& U4.Projects 目录会包含有您使用过的各个专案资料,而实际的 wave 档资料,就储存在第1.点里所指定的资料路径(通常是各硬盘的wave里)。
, W) A% G6 ~% }- s5.程序对话框大多已经改为英文,德文部份不多,如有乱码并不妨碍程式运行。 , o- a! _( L9 U n) B
6.在"Copy Audio Track" 里选取好您要的设定後,就可以开始复制(抓音轨或复制)。这里的 "Copy Setting" 项目应该可以解决大部分音轨 Gap 的需求?如果您什麽都砍了,抓出来的资料档会小一点点,听得出什麽差异吗?大概听不出来,因为少有人在意各轨之间的空白时间。如果您要复制现场录音的光碟片,也不必这麽麻烦,直接以 Write翻版即可。我想了想,大概只有早期使用Sony 2 倍速 CD-R 翻版的片子,因为不支援 DAO,所以有些现场录音的片子,各轨之间的空白令人讨厌,用 Feurio 试了一下倒令人满意。
! C1 R# e8 H3 W5 Y2 k7.封面编辑程式的文字,是依照您在专案里的设定自动产生,至做出的封面颇有专业水准;可惜无法随意增减文字。
9 r4 J# q8 j* X0 J& R$ J/ a7 f8. TrackEdit里丰富的选项,只能让您处理一些分轨与相关资讯编辑的工作.
5 a! c3 H# O" o9 @9 N v 要使用 Feurio复制音乐光碟,请参考以下两份文件的说明:
. |, s2 @( J, q1. 使用 Feurio Write ) e9 v3 \4 t" @( t# L
2. 使用 Feurio Manager* v+ D& P2 A1 r$ j; R
正式刻录(选择合理的刻录速度,多数情况下建议刻录速度选择2X或4X比较好), H2 e Z+ ^. Q$ h& I4 q" y
按第七步的方法导入wav格式的源文件以及上面做好的适合wav格式的cue格式文件,注意,必须导入cue这个目录清单的文件才能正确区分多音轨。5 A6 D7 F7 k5 v/ y8 p# [7 U/ B2 ~
( W7 t; }6 A+ v
刻录好了之后会自动弹出来、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其实刻录速度的选择,是要根据CD-R盘片来决定的,每一种CD-R盘片,都有其最佳的刻录速度,就象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最佳刻录速度不能一概而论。一般2X或4X都可以。; X% F9 F. I- ]0 `& r3 D
& j, Y, N$ |, r4 E9 m
特别提示:
+ I% W: R& n3 \8 o5 R选择好刻录之后,要耐心等候,约15分钟左右,一定要等刻录好的CD光盘自动弹出来。否则中途停止或手动取出都可能造成光盘损坏,另外建议在刻录的时候最好不要进行其它操作,最大限度的保证完美刻录。
- ?& V8 _# T9 k0 m# K+ p
+ p' m6 g1 f' e. K0 ~7 v- b6 }; D& [* O8 v5 c- W5 Y4 Q
#3 ) C# P- H* Z9 _( \$ T
0 a' y3 {- z# i0 c" |# i3 j6 T* q9 ^
如果能按照上面的方法严格执行,你就是一个高保真CD的刻录专家。
# t' ^& L* A3 c7 U4 j" r. ]; \5 g( l- Q6 c) E
要想刻录好CD,下面的几点是要注意的。8 }$ M0 R6 Q' s: Q9 o3 u! ?
" s4 ]0 D5 H, E Y9 b. k; v
. M7 T* f3 \" f2 j" E- Z好的CD音源(高品质ape或wav等格式文件或高品质正版CD)+高品质刻录软件feurio+高品质的刻录光驱+高品质的CD-R音乐专用盘+合适的刻录速度(一般为2X或4X)+正确的刻录方法。=高品质的CD专辑刻录盘8 c) T) W" h, f# V6 t6 Z7 Q6 }& O
6 e7 U3 h; q+ S9 W* W) M( f这样刻出来的CD专辑,其高保真效果,和原版几乎一模一样,在15000元以下的耳机系统或音箱系统采用盲听……几乎是很难分辨正版还是刻录版。
+ L) O3 I. T$ K. q0 A2 ^, M4 C/ t2 ?
1、高品质音源(比如高品质ape、wav、flac等格式文件;高品质正版CD等);* m; j) l: n3 Q7 Z1 t' @* _: @
2、高品质刻录软件(比如feurio);
# Q7 L, g5 M" v3、高品质刻录光驱(比如进口高品质DVD刻录机、或早期的CD刻录机等等都可以。);; F0 C$ F0 E8 x' \0 `3 s
4、高品质音乐专用刻录盘CD-R(比如三菱 音乐专用CD-R);
! {+ d( ~$ W# d: @+ i" D5、正确的刻录方法(比如刻录速度大多推荐选择为2X或4X等等方法)* E, ~4 H' W1 h' ?2 f% l, |
7 O5 h) w/ L! h' ^, n注意,如果不是那种极度发烧友,对于刻录机不必太过于追求,刻录机对音质的影响要远小于好的刻录盘,一般进口或合资的比如先锋109系列的DVD刻录机等是最值得推荐的。那些早期的雅马哈F1刻录机早就淘汰不生产了,没有追求的必要。
' |! J2 S8 f7 U4 y7 Q1 o' Y$ \这样刻出来的刻录版CD和原版几乎一样。那就好好享受自己刻录出来的音乐吧.......... S9 M# h9 {0 u! j! Q+ T1 Z- | ]: g
3 a0 y* E$ D/ G. t% Q4 ^
/ l0 f9 a; K% o8 ?: R) Ufeurio.功能超强的音乐CD烧录程序,可以直接将MP3文件烧录成音乐CD,不需事先转成.WAV文件,当然您的CPU速度要够快才行,烧录前还会预先检查MP3文件没有损毁,避免烧录过程发生错误,或是烧出有爆音的CD。并且有CD封套的打印、编辑WAVE文件、支援CDDB、音乐CD对拷、检测空片容量等功能。堪称目前最佳的音乐CD烧录程序。+ `0 y3 h7 C) I. p$ R) ]0 A! O- Q
6 f" E4 M3 g6 `9 N' v
/ o9 v2 J0 a( @/ A1 ?feurio下载地址:http://search2.onlinedown.net/search.asp?Keyword=feurio
" o, b/ F' w0 J. M
* `1 q4 B9 ^+ Q! Pfeurio的汉化包可以到cdbest论坛先注册再下载汉化语言包,下载地址:) x1 O8 @8 n) p e( w( H* F5 @
http://bbs.cdbest.net/read.php?tid=77843,
: @% `1 s1 V; Y% }9 g1 s& x: H T! z+ H+ ]7 ^8 a" u
[ 本帖最后由 qczlxmcx1 于 2006-6-24 21:35 编辑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