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2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经硬盘之星南方汇通兵败微硬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24 1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的“微硬盘神话”

  曾几何时,南方汇通乃是中国硬盘产业的骄傲,可似乎很快又销声匿迹了,在不久前本站组织的《“硬”汉正道是沧桑:硬盘业三巨头并购史》专题中,有读者留言询问了有关南方汇通的消息,当时我们就觉得有必要为这个曾经的中国硬盘产业之星的最终结局向大家有一个交待,现特整理了《财经》杂志的相关专题以供读者参考。

  由于是财经类顶尖媒体所做的报道,并不局限于技术的本身,而是更多的从经营体制和管理的方面入手来阐述南方汇通的演变,将有助于大家更深刻地了解这一“骄傲”背后种种不为大众所知的真相,相信由此也让各位读者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之路有了更为客观与清醒的认识。

  2006年7月2日,星期一。贵州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下称汇通世华)关上了大门。随着外籍员工于当日晚间最后一批撤离硬盘厂,这个地处云贵高原的高科技工厂,在靠存货周转了九个月之后,终于沉寂了。

  微硬盘项目,一度是贵州的光荣,也承载了太多梦想。它身上曾寄托了于三五年内达到100亿美元产值的期待,也是更为庞大的高科技产业跃迁式发展的第一步和最关键的一步——这一宏图的目标,是在2012年之前,以电子科技、新物质(材料)科技和生物科技三大主轴产业,打造1000亿美元的产业链。这一宏图,曾经那么打动了贵州,这个2005年GDP居中国末位的边远省份。

  现在,与空中楼阁一起破灭的,不仅是激情与梦想,还有总计约20亿元的巨额投资。而在增长最快的2005年,贵州的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不过1942亿元。

  2006年8月2日,贵州省银监局局长邓瑞林在《贵州日报》发表文章,其中透露,“截至 2005年末,农、建、交、商四家商业银行共向贵州微硬盘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1.75亿元,产生不良贷款8.7亿元。”有贷款银行已在全行范围内下发紧急通知,直称对微硬盘项目贷款已“全部形成不良”,并提示各分支机构关注对微硬盘项目外方股东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关联企业贷款风险,“提高警觉”。

  在此之前,国家审计署已派员入黔,调查微硬盘项目资金流向;随后,公安部于7月进驻贵阳,调用贵州省公安厅经侦人员,对微硬盘项目立案侦查。微硬盘项目主要操盘者朱宝麒已经离开大陆。




南方汇通出品的6GB一英寸硬盘,恐怕是在新闻媒体最后露面的产品

  最终结论的作出,仍有待于官方调查结束。目前,微硬盘项目的“削债重组”努力,在起伏多次后仍未被放弃;在贵州省知识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的官方网站贵州省知识经济网(http://zsjj.gzjmw.gov.cn/)上,与微硬盘项目及其操盘者有关的多个链接仍然放在显著位置。

  但是,在经历了一场长达四年多的“完美风暴”后,贵州所获得的教训已至为清楚。在贵州以微硬盘项目突进“知识经济”制高点的努力中,发展高科技产业可能遭遇的所有挑战接踵而至:知识产权瑕疵及引发诉讼、高科技产品市场朝云暮雨变化无常、企业控制权操于人手、资金流向失控、公司治理形同虚设——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制造流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治理风险层层累积,勾勒出高科技企业投资的高风险图景。

  相形之下,地方政府企图依赖本地资源动员能力,以为靠“遇猪杀猪,遇狗打狗”的决心即可突破重重瓶颈,最终的结果是一筹莫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2-14 04: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