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开始,坊间有传言称正欲进入中国的MySpace将收购电子杂志Poco(Poco.cn)。12月8日,路天获悉,MySpace确实将借与Poco合作落户中国,合作形式可能为收购或入股,包括合作形式、价格、合作后公司架构等具体细节仍在谈判中,预计约1个月后签订明确的意向协议。
合作形式、价格、合作后架构仍在谈判
Poco营销总监沈怡对路天表示,事实情况与传言所述出入甚大,MySpace早在半年多以前就开始与Poco接触,目前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目前合作形式选择收购还是入股正在确定之中,相关交易价格及合作后公司架构等细节亦在落实之中。预计约1个月后签订明确的意向协议。沈怡对路天表示,Poco董事长杨飞也是IDG合伙人,2002年底,杨飞在听取1998年开始因做中文热讯崭露头角的姚鸿有关Poco的构想后,向Poco投资数百万美元。2004年9月,IDG又追加投资千万美元。言下之意,IDG若在Poco与MySpace的交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亦很合常规。
前述传言称,Poco的投资商IDG是MySpace与Poco联姻的“媒人”,IDG欲借用类似2003年先买游戏论坛的17173.com优势股份再游说搜狐在网游业务上追赶网易,最后将17173.com卖给搜狐大赚一笔的思路,将先与MySpace共同组建Myspace中国,再由MySpace中国收购Poco.cn,从而实现部分套现。
沈怡表示,目前Poco经营状况良好,2006年业绩截至目前已超千万,提前达到了投资方的业绩要求,某些传言所说的Poco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并不符实。前述传言称Poco创业团队正进行新一轮洗牌,市场部门和技术部门皆有创业骨干流失,只有不到1/4仍在公司,对此沈怡表示,目前只有1名原主管内容的高管因业务走向调整离职。
路天获悉,若MySpace与Poco达成合作,Poco已运营很久的个人主页业务(www.mypoco.cn)将称为MySpace中国的主体业务,届时,MySpace将从品牌、资金、运营经验、后台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但并不会直接介入MySpace中国具体业务,亦不会将MySpace在美国已有系统、运营模式及主项业务直接照搬过来。
谁来主导?
沈怡强调,Poco运营4年来,市场表现良好,具有深厚的本土运作经验,Poco已向MySpace表达,希望获得新合作体的主导权,希望走本地化路线的MySpace亦倾向由Poco现有管理团队掌握主导权。
11月8日,微软宣布在线服务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罗川将于12月离职,稍后,有传言称罗川将执掌MySpace中国,更有传言称罗川将于12月8日(也就是今天)入职,截至12月8日晚路天发稿时止,尚未有相关消息证实此说法。此间,微软数次否认有关罗川离职后去向的多种传言,坚称罗川离职后将选择创业。罗川本人亦对路天表示,内心一直涌动着创业的激情,未来从业领域仍将是互联网。不过,亦有分析称,若罗川加入MySpace,执掌MySpace中国,将涉及创建公司,落实资金,开拓业务等工作,实际上就是在创业。
谁来控股?
目前,谈判双方需要明确的关键点在于控股权,Poco方面明确表示,希望保留控股权。
此前的2006年9月,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表示旗下社交网站MySpace将进入中国,其后其妻邓文迪来到中国开始为MySpace寻找本土合作伙伴,合作形式将为双方各持股50%,以确保网站内容更适合中国用户。
投资还是借壳?
此前的11月中旬,曾有传言称,MySpace方面已和博客网(Bokee)和中国博客网(blogcn)多次沟通,和中国博客网的谈判已进入第二阶段。
更早时候,有传言表示,MySpace欲寻本土伙伴建合资公司,但并不愿自行投资,希望成立合资公司后再以MySpace中国的概念寻找风投。
路天亦获悉,近期以来,Poco除与MySpace接触外,亦与数家机构投资者接触。此间坊间有消息人士称,除IDG牵涉MySpace收购Poco以外,博客网投资商软银赛富亦涉足其中。12月7日,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炎曾对媒体表示,软银赛富对博客网的投资是一个失败概率大于成功概率的投资。
前述消息人士表示,罗川确实将创业,IDG将与软银赛富联手注资给罗川的公司,其后,罗川的公司将收购Poco与博客网并加以整合。
MySpace与IDG及田溯宁共建MySpace中国?
12月初,美国《华尔街日报》曾称MySpace.com将与IDG及前中国网通CEO田溯宁共建MySpace中国网站。该报引述消息人士称IDG已与MySpace进行了谈判。此前,新闻集团已正式宣布MySpace将进军中国市场。2006年5月从中国网通辞职的田溯宁是默多克夫妇老友,他在离职后创立投资公司中国宽带产业基金,11月起兼任全球最大私人股本基金KKR资深顾问。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拥有8亿美元投资基金,曾投资百度等多家中国公司,包括与新闻集团合投IT门户站Chinabyte。
本土口味会香吗?
近年来,但凡国际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皆要解决所谓“本土化”难题,再大的跨国大佬们进入中国,也要撞一撞“新秀墙”。轰轰烈烈的推广期过后是短暂的蜜月期,之后“本土化”难题便接踵而至,用户如何拓展、市场份额如何保持甚至扩大、黏性怎么提高、盈利模式何时才能明晰,适合本土胃口的杀手级应用在哪里,每个问题的解答都需要面临严格考评。巨大的业绩压力和客户拓展任务,已让水土不服的跨国大佬们不堪其累,本土厂商的“围追堵截”,或者“价格铰杀”,或者“体验PK”,更让跨国大佬们不堪重负,而来自第三方机构数据的轮番质疑与舆论的纷纷扰扰,尤其让跨国大佬们不堪其扰,进入媒体所说的“濒临崩盘”的状态。
也许正式吸取了前述跨国大佬们的教训,默多克从一起步,就选择了坚决的本土化路线。也许原汁原味更让无论视野还是口味都日益国际化的中国网民神往,但是,业绩对于绝大多数跨国大佬来说,都是绕不过去的门槛。原汁原味就一定会香吗?当大佬们对此不在笃定不疑时,本土化路线已然成了必然。
传媒大鳄默多克旗下的著名社区网站MySpace正离中国网民越来越近,不过,也许中国网民要“失望”了,因为他们将体验的,不会是原汁原味的传说中的“魅力天地”。
路天备忘录
MySpace是美国第一大社交网站,为寻求新增长点,MySpace持续推动全球范围的扩张行动,已在英、德、法、日、澳、爱尔兰推出本地化网站。根据美国comScore Media Metrix数据,2006年10月MySpace全球独立用户访问量7980万,美国占用户66%。
广州数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www.poco.cn)成立于2003年,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并设有北京、上海、成都分公司。POCO电子杂志发行平台上分在线阅读和P2P下载两种方式,POCO旗下电子杂志发行平台Magbox累计发行杂志超过1.6亿册。POCO拥有自主品牌杂志《POCOZine》、《印象》、《味觉》,并与众多传统品牌媒体联手制作发行其同名电子杂志,覆盖八个领域。
POCO亦是P2P用户娱乐分享平台,拥有4100万用户,平均在线58.5万,在线峰值超79万,皆为宽带用户。POCO电子杂志发行平台还包括围绕发行平台上各类发行杂志的读者进行的娱乐互动,包含摄影、美食、影视在内的娱乐互动平台、在线视频娱乐平台、POCOmaker电子杂志制作发行平台、Mypoco个人主页平台。旗下美食网站(food.poco.cn)、摄影网站(photo.poco.cn)等已成为相关杂志、媒体的重要合作伙伴。从创立起,POCO同时致力第三代多媒体P2P网络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应用,拥有多媒体资源分享软件POC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