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1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空调inside!MACS半导体制冷评测首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13 1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前言

  传统的散热方式大体上分为三类,初级一般采用最常见风冷;而为了达到静音和更好的散热效率,进阶方案采用了水冷设备;而超频者的终极武器液氮制冷则是目前民用级制冷的顶级方案了。

  难道传统的风冷就没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制冷效果了么?按照传统的观念,风冷似乎永远无法赶超其他方案。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又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目前评测室拿到了一款MACS的半导体热管风冷散热器,由于采用了新型的“制冷”材料,这款散热器的真实实力已经可以赶超水冷方案。

  二、产品纵览

  来自超前卫外设品牌MACS的Triumph Deluxe TEC Cooler人如其名的采用了”的TEC(thermoelectric chip——热电芯片)技术,同时融入热管方案进行风冷散热。处理器处于常态下风冷已经可以满足使用,在到达系统设定的温度临界点时开启热电制冷装置进行增强制冷(详细原理我们会在外设应用栏目另出一篇文章进行深入解析)!

  

  此次到手的散热器是Triumph系列MA-7131-i的Deluxe版本,专为Intel LGA775接口处理器设计。由于采用了全新的散热方案,虽然也是采用热管,但是方案却大相径庭!

  

  散热器部分可以大致分为风冷端与制冷端两部分,风冷端的散热采用热管进行热传递,二电热制冷端着采用了半导体制冷技术进行“涡轮增压”式的制冷,在处理器功耗忽然增加时,制冷端可以根据温度上升幅度进行有效的“镇压”!

  制冷端

  

  


  散热器采用了螺丝固定扣具方案,这个方案明显更适合于这类大型散热设备。制冷端采用了4条热管构成热传递回路,由于半导体散热材料的特殊性,热管被分为两组,每组两根热管。相应的,在风冷端也会分成两部分。

  

  两片镀镍铜质散热底座将半导体制冷片包裹其中,这与半导体制冷原理有关。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散热器的设计方案。不过我们依然对这款散热器的设计方案表示由衷的赞叹!

  

  温度探头接近底座,实际上由于与底座相连,其精度将会很接近真实值。通过探头反馈温度信息后,控制端会对制冷片进行控制,延时小于1秒(这一点相当重要)。由于采用了制冷作为加强散热性能的手段,制冷端的温度如果控制不好很可能会产生小水珠,这对电子产品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控制端的控制性能就成为了设计中的关键点之一!

  风冷端

  

  


  风冷端采用了8CM口径的风扇进行散热(规格请查阅第五页),在系统设定的温度内,制冷端不会工作。此时底座会将热量通过两根热管将热量传递至鳍片。

  

  鳍片为铝质材料,密集的鳍片以及横向的设计都是近期高端散热器的流行设计,其散热效率也是有目共睹的。不同方案的散热性能对比,大家不妨关注一下散热器年度横向评测《挑战极限!06年37款主流散热器横向评测》。

  

  通过半导体的制冷,上下两个铜质底座温度会有较大差异,因此顶部的散热片也分为两部分,以免制冷效果因为散热片的热传递而导致性能下降。这个设计虽然由散热原理决定,但是精妙的设计依然令人感到惊讶。

  

  从底部看会看得更清楚

  控制端

  

  


  如果将散热器整体比喻作一个人,那么干活的虽然是手脚(散热器本体),但是真正让手脚活动的确是大脑(控制端)。由于采用了前卫的设计,控制端是产品的关键。

  该散热器的控制端采用了标准的5.25"设备插槽,反应时间小于1s,相信随着电路技术的改进,对温度的控制延时还有降低的潜力。

  

  散热器的工业设计与其前卫的概念设计同样令人佩服

  

  控制端采用标准的4pin电源接口提供电力,不过从末尾的规格表可以看出,这款散热器的功耗甚至可以达到50W!因此对电源的要求较高,最好使用350W以上的电源设备。

  控制端与散热器间有两个接口进行连接,一根6pin排线应对温度信息交流,一根2pin电源线为制冷端提供电力。

  工作状态图赏与产品规格表

  

  


  散热器在工作时会发出眩目的蓝光,黑暗环境下的效果相当亮丽。

  

  LCD的显示颜色可以自定义,在报警状态,制冷端会全速工作,而拿铲的小人动作也会加速,相当有趣。

   产品型号

  MA-7131-I CPU Cooling

   适用接口类型

  Intel Socket 775

  散热器体积规格

  140 x 95 x 160 mm (DxWxH)

   Thermoelectric Chip 规格

  40 x 40 mm / 12V DC

   总功耗

  0% loading / 5W,

  50% loading / 28W,

  100% loading / 50W

  Propose to use power supply> 350 Watt


   散热材料

  4 热管,

  铝鳍片 & 铜底

   散热器尺寸

  90 x 90 x 160 mm (DxWxH)

   风扇尺寸

  92 x 92 x 25 mm (DxWxH)

   风扇工作电压

  12V DC

   风扇转速 & 噪音水平

  Low-2000 rpm / 20 dB(A)

  Mid-2400 rpm / 24 dB(A)


  High-2800 rpm / 28 dB(A)

   热阻抗

  0.12-0.15 (°C/W)

   重量

  845 g (with fan)

  安全规范

  

  5.25" LCD 显示器

   系统操作界面

  5.25" management unit

   LCD 显示

  Incloud

   温度监控范围

  0°C~99°C/ 32°F~210.2°F

   TEC 温度反馈时延

   TEC 感应器

  TEC 安装在制冷端

   电源输入规格

  12V DC/5A

  控制器尺寸

  150 x 145.8 x 43mm(DxWxH)

   质量

  460 g

  数据表(翻译)来源于MACS官网

  三、测试

    1.测试平台及方案说明

  硬件平台

  CPU

  INTEL Pentium 955XE (LGA775)

  主板

  华硕 P5WD2-E Premium(Intel975X)

  内存

  Infineon DDR2 800 512M*2 By SPD

  硬盘

  Seagte 7200.10 320G 16M 7200Rpm

  显卡

  XFX GeForce7900GT

  软件平台

  系统软件

  WindowsXP Professional SP2 EN

  DirectX 9.0C

  驱动程序

  ·Intel inf 8.0.1.1002

  测试软件

  ASUS PC Probe 2.25.05 (Intel)

  

  这次测试中我们选用的是一款来自华硕的主板,是对应LGA775平台的华硕 P5WD2-E Premium(i975X),所以在监控软件上我们选用了最新版本的ASUS PC Probe/PC Probe II,而烤机测试软件是Stress Prime 2004。

  

  主板监控软件:ASUS PC Probe 2.25.05 (Intel)

  华硕的PC Probe软件监控界面,主要通过主板上的Winbond I/O监控芯片实现,通过主板的Winbond系列纯硬件监控芯片以及W83627系列I/O芯片实现监控,该软件对华硕的主板具有非常高的通用性,而且除安装时设定最高的CPU温度之外并不需要作任何设置和改动。

  

  Stress Prime 2004是常用于测试系统稳定性的检测软件,Stress Prime 2004(简称SP2004)基于Prime95发展而来,两个软件操作界面不同,相比Prime95,SP2004的操作界面比Prime95的操作界面易用性更好,但测试的原理以及检测结果基本相同。

  使用Stress Prime 2004,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测试”下拉菜单中选择测试的方式,然后通过“优先权”下拉菜单设定软件测试时的优先级别,然后单击“开始”按钮即可开始检测。要真正达到检测系统稳定性的目的,软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进行检测,SP2004的检测都非常苛刻,在测试机器稳定性的同时,也能使CPU运行在100%工作状态下,从而令温度达到最高。

  

  同时运行两个Stress Prime 2004(分别指定测试不同的两个物理核心),使得CPU温度达到最高,烤机大约20至30分钟,然后通过监控软体ASUS PC Probe的温度记录曲线找出这段时间的最高拷机温度。

  最后我们必须说明一点,噪音也是散热器自身的一个重要元素,但是对于许多超频玩家,他们另购一款更好的散热器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强劲的散热效能,静音与否显得不是非常重要,而判断散热器的静音性,我们可以通过散热器风扇转速,因为噪音主要来源就是风扇,所以,对于各款散热器运行时所产生的噪音大小,我们并没有进行测试,仅提供运行时温度稳定后的转速供大家参考。
2#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14:50 | 只看该作者
 2.测试数据、状态曲线以及测试分析

    由于测试方案与平台都是固定的,而评测室室温也比较稳定(在21 +/- 1摄氏度),因此此次测试的数据可以与年度横向评测进行参考性对比。而由于散热器的特性,测试中我们进行了默认频率(3.47GHz)与超频频率下的两个测试。

  

  风扇转速设置为恒定,转速稳定在2743rpm下。

  

  默认频率满载温度曲线(CPU:955XE;环境温度21℃)

  

  默认频率满载电压值曲线

  

  默认频率待机温度曲线(CPU:955XE;环境温度21℃)

  

  默认频率待机电压值曲线

  

  超频至4G满载温度曲线(CPU:955XE;环境温度21℃)

  

  超频满载电压值曲线

  

  超频至4G待机温度曲线(CPU:955XE;环境温度21℃)

  

  超频待机电压值曲线

  

  超频满载温度实时曲线(重点

  

  温度对比图

  测试总结

  测试中,散热器与华硕的监控软件完全兼容,我们将控制温度设定为54度,发热大户955XE即使马力全开也被完全镇压。

  955XE默认发热量已经相当恐怖,但是还没有开启半导体制冷的情况下,温度亦被控制在53度以下,普通风冷性能已经相当理想。

  在超频后满载温度没有超过56度(大多数情况下温度稳定在55度左右),芯片制冷效果与延时控制的表现已经相当理想。总的来说这款散热器的性能相当霸道,令人对该技术感到由衷的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2-21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