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27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护眼从儿童抓起 谨防显示器视力陷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24 1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护眼从儿童抓起 电脑存在潜在威胁今天是六一节,广大儿童小朋友们普天同庆,高高兴兴地度过这个愉快的日子。在儿童节里,小朋友们除了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最期待的应该是家长所送的礼物了。在此,小编也送出一份“礼物”,不仅是给小朋友的,也是给工作娱乐在电脑面前的大朋友的。

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如今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电器了,工作、上网、休闲、娱乐......都离不开电脑,那么在我们大家沉浸在电脑生活之中时,有没有正视过其所带来身体上的危害呢?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电脑要用眼睛来看。为了更充分地了解计算机,现在的小学生包括一些年龄更低的儿童已经开始接触电脑,对于正在发育时期的孩子来说,显示器对于视力的杀伤力是巨大的,随之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小小的鼻梁上架着重重的眼镜。

所以保护眼睛就要从儿童抓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显示器和视力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警惕显示器所存在的视力陷阱,在正篇之前我们先来补补眼睛的生理构造知识。(以下部分来自网络整理)我们需要了解自己 眼睛的构造和原理
现在有很多人都喜欢琢磨电脑硬件的运作原理,如显示器的成像,cpu 的运算等。但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却不了解。既然说到了眼睛,我们就应该先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原理。用照相机来比喻的话比较贴切,我们的眼睛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角膜——镜头
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其屈光力为42D左右,占眼球表面积 的1/6,直径为11.5毫米,中央厚0.6毫米,旁边厚1毫米。俗称"黑眼珠",其实它透明无瑕 ,只是由于眼球壁的其他部分好像照相机的暗箱、当人们通过这层透明组织看黝黑的眼内时 ,才产生黑的感觉,角膜组织分5层: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角膜上皮层有十分敏感的感觉神经末梢、但对冷觉不敏感,因此有"不怕冷的大将军"之 说。如果角膜上皮受损,一般24小时内不留痕迹地愈合。如果角膜受损严重,则愈合后留下瘢痕,严重的呈瓷白色,好似镜头上的霉斑,影响视力。
2.瞳孔-光圈
瞳孔-光圈,俗称"瞳仁",直径为2.5~3毫米。婴儿和老人瞳孔较小。外面光线 强的时候,瞳孔缩小;光线弱的时候,瞳孔变大,从而使眼睛里接受的光线总是恰到好处。一旦失调,则曝光不当。
3.晶状体-全自动变焦镜头
晶状体-全自动变焦镜头,位于瞳孔虹膜后面,呈双凸透镜。正常人既能看近又能 看远,全依赖于晶状体的调节。看远时,睫状肌放松,悬韧带绷紧,晶状体变扁平,折光力 减少;看近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依靠其本身弹性变凸,折光力增加。
4.视网膜-胶卷
视网膜——胶卷,起感光功能。感光最敏锐的那部分,称为黄斑。虽然视网膜很薄,结构却很 复杂,分为10层,感光的细胞主要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主要负责明视觉和色觉 ,视杆细胞主要负责暗视觉。 脉络膜-照相机的暗箱。主要由血管组成,因此还兼有营养眼球的责任眼球的发育——眼球的发育从小到大,在3岁前为快相期,即由出生后的18毫米发育到21毫米;在15岁前为慢相期,眼球发展到23毫米左右,到青春期发展变慢,25岁以后基本稳定。
5.虹膜-光圈的叶片
虹膜-光圈的叶片。如果光线过强,虹膜内瞳孔括约肌收缩,则瞳孔缩小;光线变弱 ,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变大。根据虹膜内含色素的不同,虹膜呈现不同的颜色。白种人虹 膜色素较少,呈灰蓝色;黄种人色素较多,呈棕黄色;黑人色素最多,呈黑色。
6.巩膜-相机壳
巩膜-相机壳,对眼球的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白色不透明,厚约1毫米,占据整个眼球后 面约5/6的范围。俗称眼白,就是靠近角膜的巩膜和其上一层透明球结膜。

眼睛的工作过程大致是这样的;自然界各种物体在光线线的照射下反射出明暗不同的光线,这些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作用,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一系列的电化学变化,将光刺激转挽成为神经冲动,通过视觉通路传导至大脑的视觉中枢,完成视觉功能。在上述过程中,瞳孔可调节进入眼球内的光线;晶状体也通过调节作用,保证光线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获得一个完整清晰的物像。
在眼睛复杂的复杂的结构中,晶状体最容易损坏,眼睛看东西时,光线通过晶状体调节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上。如果通过调节,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就存在屈光不正。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眼;不能聚焦在 一个点,称为散光眼。如果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失调,如年老时,晶状体不能变凸,称为老视 ,即老花眼;如果晶状体变混浊,就称为白内障。
和我们身体的很多组织不同,眼睛出了问题较难恢复,如常见的近视眼等疾病,得上很容易,但恢复起来可就太困难了! 谨防显示器视力陷阱--CRT篇
虽然目前液晶显示器已经全面取代了CRT显示器成为了桌面电脑的首选显示设备,但是仍有许多人还在使用着CRT显示器,特别是办公、商用、图形设计者。所以对于在CRT显示器前面打电脑的朋友来说,对于视力的保护是最为重要的。

然而,CRT显示器对于视力的影响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毫无疑问,CRT显示器是人们眼睛健康的头号杀手,它在带给人们丰富色彩的同时,也正悄悄地伤害着人们的眼睛,但为什么显示器会对人眼有这么大的伤害呢,这是因为所有CRT显示器都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释放电磁辐射、产生眩光、集聚静电、……这些都给人的眼睛带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其中对眼睛最有威胁的是“眩光”,电脑屏幕所产生的眩光属于“反射眩光”,是由光源在物体光滑表面的反射所引起的。研究表明,环境光源在屏幕表面大约4%的反射就会比屏幕上的图像更为明亮,使得图像难以被看清,甚至屏蔽了图像。所以当人们聚精会神地观察屏幕,分辨屏幕上的图象、文字的时候,眼睛需要不断聚焦,这样眨眼次数会比平时减少50%;而且长时间在一个固定的近距离看屏幕内容,眼睛会特别容易疲劳。
另外一个被人诟病的就是显示器“电磁辐射”了,其实相对于眩光来讲,显示器的“电磁辐射”对人眼的伤害只是微乎其微。显示器有X射线射出,主要来自显示器中的阴极射线管。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3000台电脑显示器的测量发现,X射线在距离电脑视屏5毫米处的辐射量仅为0.1msv/a,为安全标准(5-10msv/a)的1/10。假设一个人每天在电脑前工作8个小时,一年累计其所受到来自显示屏的辐射剂量不到40个微西[沃特],而国际辐射允许剂量值为1000个微西[沃特]。人工作一年所累计受到辐射剂量还不到国际组织确定的公众允许受到辐射总量的4%,根本对人体健康构不成伤害。
此外显示器还有一个不可避免得问题就是“闪烁”,这也是引起眼睛疲劳的一个方面,但是由于目前CRT显示器技术限制,这一个缺陷还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通过调高显示器刷新率来减轻,但是即使是刷新率在75Hz以上,让人眼几乎无法察觉,但是这种闪烁依然存在。
当然显示器还有其他一些方面对人眼有伤害,比如静电、外观设计等等方面,但从健康角度来讲和上面所指出的三个方面相比,危害就要小多了。
关爱孩子的健康:

参考解决方法:
要解决此问题的话,可以尝试使用视保屏。视保屏的作用主要也就是为了避免眩光的产生了。一款设计良好的视保屏可以减少消除90%——95%眩光,这是因为其表面使用了镀膜工艺,视保屏表面采用高温加热让镀膜材料均匀平顺地平铺在玻璃上,一般来讲视保屏具有多层镀膜,面向眼睛的一面采用“光学镀膜”,光学镀膜主要的作用是降低反射光、眩光、强光并阻挡紫外线和X射线等;而面向CRT显示器的一面采用“金属镀膜”,就是薄薄的沉积一层金属镀膜,它的主要作用是阻挡电磁辐射、导除静电等,在使用的时候要保证让这层镀膜接地。

一款设计优秀工艺成熟的视保屏,可以降低屏幕眩光、柔和屏幕显示,让人眼睛看起来更加舒服,此外也要能够有效的阻隔辐射、静电;当然也可以起到保护屏幕表面不受意外的作用视力陷阱--LCD篇(视力杀手之一)
如今是液晶显示器时代,当初液晶显示器取代CRT成为主流显示设备时喊得最响的口号就是液晶显示器超低辐射,可以保护眼睛。加之广泛宣传健康环保的理念,很多人都认为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对眼睛有保护作用的产品,因此眼睛健康这个问题被大众忽视了。

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液晶显示器虽然在理论上说对眼睛没有伤害,但是使用不当的话将会比CRT更为伤眼,这不是个危言耸听的道理,是经过专家调查证实的,液晶显示器存在着两个最大的视力杀手。首先我们先看看第一个视力杀手——液晶显示器高亮
我们知道,眼睛对亮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看太阳或者日光灯眼睛会有刺痛的感觉,这是因为外界光线太强,虹膜不足以控制光线的强度,强大的光线(能量)会烧蚀视网膜,引起请注意文明用词。不过多数人都不知道,其实显示器的亮度也是非常高的,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眼睛造成损害。

液晶本身是不发光的,所有光线来源于背后的荧光灯(也有用其他发光装置如LED的,但多数用荧光灯),原里上和家用荧光灯差不多,都是气体放电灯,只不过做的更精密,亮度更高罢了。显示器背光灯亮度通常在250-300流明左右,比我们家用的荧光灯亮很多,其色彩理论上接近于白光。
显示器用的灯管如果没有屏蔽的发光,人眼几乎无法直视,因为过亮。荧光灯光线经过液晶面板控制,以一个合理的亮度达到人眼(一般在100流明以下),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清晰且舒适的文字或画面。但是由于近年来液晶面板为了达到所谓高响应时间等指标,控光能力下降,以至于不能抑制过多的光线,造成光线太强。这样看上去当然就不舒服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07-8-24 11:31 | 只看该作者
参考解决方法:
如果你的液晶显示器遇到亮度过高情况,第一是降低亮度和对比度,如果不起作用就用将自定义色彩部分的指标全部置零,这样能多少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你的显卡支持的话,驱动选项中应该有亮度调节,这种方法非常奏效,但缺点是会对显示效果有一定的损失。注意显示器太亮不好,太暗也不好,请合理设置亮度。
海尔润眼液晶显示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有一种“润眼屏”液晶显示技术,是家电巨头海尔最先推出的“润眼屏”技术就是采用了光学玻璃+黑晶涂层,其实不光海尔一家,连美格等大厂都着手采用这种新技术。显示器面板表面采用了一层内嵌黑晶α涂层的玻璃,在光线的折射下表面还泛出淡紫色,不仅可以保护液晶屏不受损坏,更可用来减少反射,增加对比度和调节色彩。如果你想保护眼睛的话,购买拥有此技术的产品也不错,不过价格方面也是偏贵的。视力陷阱--LCD篇(视力杀手之二)
谈过了液晶显示器高亮后,我们来看看LCD的另一个视力杀手——文字大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液晶产品的点距大小:
产品规格分辨率点距(MM)
15"普屏1024*7680.2970
17"普屏1280*10240.2640
19"普屏1280*10240.2940
19"宽屏1440*9000.2850
20"普屏1600*12000.2550
20"普屏1400*10500.2915
20"宽屏1680*10500.2580
22"宽屏1680*10500.2820
23"宽屏1920*12000.2580
24"宽屏1920*12000.2700
30"宽屏2560*16000.2505
要知道,显示器的点距越大,看到的字体也越大,反之点距越小,看到的字也就小了。对于眼睛来说,文字过小看起来就会吃力,晶状体会不停的调节来适应这样小型的文字,特别容易疲劳!时间长了想不近视都难!
举例对于目前市面上20寸宽屏价格相当便宜的情况来说,如果你是个文字工作者或者喜欢浏览网页的话,20寸宽屏是不适合的。合适上网和文字处理的LCD显示器包括15寸、19寸、19寸宽屏、20寸普屏、22寸宽屏以及24寸宽屏,其他的都点距过小,不适合上网和文字处理。
如何保护眼睛 做健康的电脑使用者
儿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使用电脑已经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了。那么怎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呢?保护眼睛是首位,希望家长和孩子们切莫轻视!眼睛的保护是首位!在这六一儿童节之际,希望家长们不仅要送给孩子物质上的礼物,也要送给他们精神上的礼物。在教育下一代的同时,工作娱乐在电脑旁的大朋友们也要注意了,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做个健康的电脑使用者。
  
讲起电脑对于身体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人首先便会想到眼睛。的确,电脑用久了会影响到视力,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据统计,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平均每分钟眨眼15次左右;而操作电脑时,每分钟眨眼5次;玩电脑游戏时,每分钟眨眼3次。眨眼频度的减少,会导致眼睛泪腺分泌泪液功能下降,从而出现眼睛干涩、发痒、灼痛等症状,长期以往会造成视力的下降。和成年人相比,儿童的眼睛更娇嫩,因此产生的不良影响也就更大。
  
因此,在使用电脑时,应注意用眼卫生及科学护目:
如:要与显示器保持一定距离,不要靠得过近;要树立正确的坐姿,不应过久集中用眼,可定时远眺蓝天、绿色植物、远方的景物,自觉的增加眨眼次数,并让肌肉彻底放松。多吃养睛护目的食物,如牛奶,胡萝卜,猪肝,枸杞,深绿色蔬菜。可适当使用一些能缓解眼睛疲劳的眼药水。
另外,选购一款好的显示器对于保护视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和CRT显示器相比,液晶显示器无闪烁,无辐射,长时间使用产生的疲劳感更小,对于保护视力是相当有效的。但要注意液晶显示器的使用方法,切记过亮、不要使用点距过小的LCD显示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诚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发表于 2007-8-24 12:0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8-24 12:1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液晶就是高亮受不了,现在不知道哪里有液晶的保护膜卖,关键是买来有没有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8-24 12:33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8-24 1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去后就把V247的亮度调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8-24 16:49 | 只看该作者
求倒数第三张美女桌面的的清晰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8-24 18:26 | 只看该作者
显示器太亮不好,太暗也不好,请合理设置亮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9#
发表于 2007-8-25 00: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14 12: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