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阿祥 于 2007/11/5 16:46 发表 ![]()
说几个问题:
说几个问题:
1:1022也可以背部走线
2:1022的共振从来不是大问题。至今未有客户反映有共振问题,包括那些装了2个硬盘笼子的客户(我自己就是用2个硬盘笼子)!
3:1022的散热从来不是大问题,至今都是客户反映风道一流的,还未有客户反映散热不够的,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多装一个风扇为硬盘单独散热,如果你挑战极限,还可以在多加一个风扇,前面三风扇!
4:静音问题,前后各一个风扇,加上CPU风扇,显卡风扇,电源风扇,如果你愿意可以搞得很安静,当然风扇加多了肯定就不安静了,风扇速度快了也会不安静,这些规律对P180同样适用,个人还是建议适当的控制风扇的数量!
5:ANTEC的优势是电源可以下置,亦即电源可以单独从箱外抽冷风为自身散热,但是大家应该知道,对电源来说,从机箱内抽风搞定散热完全不是大问题,对1022 p180这类大机箱来说更不会有问题,而且电源单独散热,又带来另一个问题,机箱不得不人为的又要加多一个风扇,增加了噪音之源,可谓有得有失。
6:关于在电源上放开孔,抽热风出去,其实也是双刃剑,看似增加了散热通道其实又人为的加多了风扇的数量,对1022这类空间很大的,散热已经很好的大机箱来说有多此一举之嫌。大家想一下难道把1022的电源上方手工挖几个孔很难吗?挖孔以后1022难道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这是非常可笑的想法。
7:机箱的工艺,用料,做工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好的用料,工艺,和做工是好机箱的基础,没有它们做基础,再出色的概念,都做不出一款出色的机箱。P180的用料,工艺虽没有1022那么出色,当时同样是在保证了用料的基础在才有其他的出色设计的,拿CM690做个反面教材吧,这本该是款非常出色的机箱,但是钢板质量害了它,很多人反映不结实!
8:1022从7月份以来,一共到货了120台,是工厂最后的120台,采用5台一波的策略销售,至今已基本售罄,1022全球剩下不到10台,都在中国。这是可以忽略的数量,工厂模具也已经不幸损毁了,重新开模费用太高,已经放弃重新开模,准备研发新的产品了,也就是1022绝种了,目前999 或1099的售价非常超值,大家看着办吧
9:CK准备进军国内市场,产品兼具内涵与外形,当然价格肯定没有现在那么超值了,价格和antec想若,毕竟渠道要养活,市场开发要费用。
10:机箱外观与用料,工艺之矛盾论, 大部分人还不就是买个壳子?
所以所谓的花哨的机箱卖高价,用料好,工艺好的机箱,实在的机箱低价也无人赏识,这就是国内市场目前普遍的生态,真正了解机箱内涵的玩家基本上是没有的。
这也是目前那些做包装的公司如此盛行的原因(典型的公司例如国内的TT,反正小阿莫,VD2000矩阵,大阿莫非常好卖 )。
11:ANTEC机箱,电源及其他附件的DIY元素非常丰富,做工也不错,外壳也够好,除了价格高,我觉得是非常不错的产品,以后国内销量起来,价格会越来越好的。
1、我用1022的时候没试过,两三个人都说可以,应该没什么错的。
2、幸好不止我一个这么觉得,当然这跟硬盘配置也有关系:http://we.pcinlife.com/thread-762892-1-28.html。但反过来,似乎还没看到有人说P180的硬盘共振太烂。
3、1022的散热当然不会是问题,怎么说也是38度机箱。加上一通到底的驱动器安装设计,即使对付G80 SLi这种配置,也没问题的。我从来没有说过1022的散热不好,只是说P180的更好而已。当然,如果是完美版的话,P180也只能甘拜下风。
4、1022对噪音的处理,首先是1.0mm钢板的采用,这个的确是有效的。其次是所有的风扇安装位都有橡胶圈,这个也是非常赞的。最后是最多可以做到3进1出,加上符合38度机箱设计,提供了采用低速扇子进行散热的可能性。我也没有说过1022很吵,起码和市面上90%的高端箱子来比,1022还是做的很不错的。只是1022的静音处理,也就这样了,而Antec的P180则是从材料、结构、细节都围绕着静音来设计的。
5、如果前提是同样的扇子,两个扇子肯定比一个吵。但如果前提是提供同样的风量,一个扇子肯定比两个吵。当然,这里面还有风压、热源位置、风道效率的问题,不过对于电源来说,热源和其它配件是分开的,多用一个扇子来散热没什么不好。反而放在CPU上方的话,如果电源又是温控的,要么热死要么吵死。
6、同5.
7、工艺好还是很重要的,赞同。
8、价格就不说了,消费者当然是越便宜越好,但厂商、经销商也要赚钱,否则以后就再也没有好箱子的出现了。
9、看吧,希望CK能有更好的产品出来。
10、外观设计还是很重要的。金玉其内,也不能败絮其外,毕竟第一感观还是很重要的。
11、恩,Antec的东西还是太贵了,如果不是这次特价,P180还要1K4的话,我想关注度会低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