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47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声卡正走向消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 1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曾经发表于《大众软件》,但网络版本经过大幅删减。转载此文请注明来自Soomal.com以及大众软件杂志
声卡诞生至今,已经20多年,和当年完全不一样了,当年的声卡仅仅具备简单的声音合成能力,单声道,没有任何数据处理能力,而今天的顶级声卡,其运算能力甚至不亚于主流CPU。但是,走到今天,声卡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这是为什么呢?; f' Y1 L1 z+ q8 {) P
从1984年,第一张声卡诞生,到1996年标志着ISA时代最高水准的创新Sound Blaster AWE64 Gold的发布,期间13年时间,也就实现了声卡最基本的输入输出和合成功能,在这段时期里,声卡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声卡进入鼎盛,是在Windows年代。
; `- L0 q- b0 f/ K3 p3 n0 F成功靠微软
, L3 k0 V& p2 H+ g8 a& K随着Windows95的推出,其具有的即插即用的特性,让声卡变得易用,在DOS时代,声卡还需要手工设置中断,中断设置错误,会造成无法发声甚至死机的问题,Win95解决了菜鸟使用声卡的问题。Win95强化了多媒体性能,音频的应用明显增加,有时需要同时播放几条音频流,在以往,同时播放几条音频流都是奢侈的梦想,而Windows95改变了以往的驱动模型,引入了WDM(Windows driver module)驱动,几乎所有的声卡一下变得强大起来,都能支持多条音频流的播放,并且支持软波表。可以说,微软解决了几个声卡应用中最棘手的问题,用户对声卡的需求立刻变得大了起来,声卡的发展空间被迅速的打开。
6 q. X8 y- B/ B& k5 O3 ]: D) V为了将Windows打造成为一个成功的游戏平台,微软一直在发展Direct X,Direct X是一套庞大的API,包含Direct 3D、Direct Draw、Direct Input、Direct Play、Direct Sound等几个部分。但微软发布Direct X 1.0的时候,并没有获得多少厂家支持,游戏厂商更乐意开发DOS平台下的游戏。
/ ?  |% V. S- J# i6 E& O; F当Direct X 2.0发布的时候,情况开始有了变化,Direct X 2.0改善了Direct Draw的效果,因此获得了当时重量级的游戏支持,例如《C&C:红色警报》。
+ |" v! w. _$ z8 e; W) j* X1997年,Direct X 3.0发布,这个版本加强了Direct 3D,以及DirectSound 3D。此时3D游戏已经开始变得时髦起来,当时最热门的图形3D API是3dfx 的Glide和OpenGL,而最热的音频3D API是Aureal 的A3D技术。$ K% X9 Q( y" u1 }; D6 H0 X/ `: D6 Q
3dfx和Aureal 在当时,都是各自领域的王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合作伙伴——帝盟。这是一个极其擅长板卡设计的公司,它一下推出了大量的显卡和声卡,并且大部分都被消费者热捧,在当时,支持A3D1.0的帝盟Sonic Impact S90声卡,一度成为游戏迷的首选声卡,而帝盟的Voodoo显卡也同样是游戏狂的必备武器。竞争对手苦不堪言,只能选择与微软合作。微软Direct X 3.0的支持者中出现了Nvidia和Creative的身影。Nvidia凭借Riva128翻身,而Creative在1998年发布了Sound Blaster Live!声卡。
$ ^# _! ^" T5 \在3D 音效领域,Creative推出了EAX环境音效来与Aureal A3D竞争。A3D是一套独立的音频3D API,而EAX不是,它是建立在微软的DirectSound 3D的基础上的一套API,可以被理解为,EAX是DirectSound 3D的加强版。为了增加竞争力,创新允许其他声卡厂兼容EAX,而其他厂商迫于竞争压力,纷纷主动或者被迫选择支持EAX。由于有了大量的硬件基础,游戏厂商在支持A3D的同时,也支持EAX,到后来,支持EAX的越来越多。
2 W) _2 M) L! \: y这个时期的声卡竞争最为激烈,各类声卡层出不穷,也极大的繁荣了市场,这是一个声卡的黄金发展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微软的帮助下,显卡和声卡市场被彻底颠覆,当Direct X 5.0发布后,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非Direct X阵营的3dfx和Aureal走向衰落,直到最后关门大吉。而Nvidia和Creative则成为新的主宰者。
% k8 D- B' g3 w$ s2 j+ v" y和显卡市场龙争虎斗的情形不同的是,声卡市场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形。创新是一家老牌声卡厂商,其实力远远强于其他竞争对手,在收购Aureal 之后,其他声卡芯片制造商纷纷退出市场,创新完成霸业,创新的声卡事业走向顶峰。8 D; v8 _. B' `% d
创新:失去方向的寂寞高手. H5 P- L2 ^' f) |  d9 Y3 \; b9 X
扫荡完竞争对手之后,创新不再创新,这也为日后的衰落埋下伏笔。在Sound Blaster Live!发布后的近4年里,创新发布了各式各样版本的Live!声卡,Live!系列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声卡系列,也是生命周期最长的声卡系列,在竞争激烈的IT行业,这是一个绝对的奇迹,这个奇迹的历史背景就是,创新在声卡领域一家独大。
3 b. V) d% |  @. ^" D' N) x失去激烈竞争的环境,市场也变得冷淡起来。创新收购Aureal 之后,并没有继续发展A3D,而是把A3D项目封闭,继续发展“自己的”EAX。最终,EAX没有像A3D成为一套独立的音频3D API,它始终架构在DirectSound 3D之上,如果失去DirectSound 3D,EAX也变得一文不值。
* f" N2 s5 z2 K' L7 F* w- N# w随着DVD引入PC平台,多声道潮流似乎势不可挡,创新在后继产品中,将声道数量扩充到八声道,但历史却开了玩笑,市场并不认可多声道潮流,主流的音箱厂商没有跟进,除了象征性的发布了5.1音箱之外,对八声道的音箱市场视而不见,在中国占据最大市场的漫步者,根本就没有6.1或者7.1的音箱产品。市场上的反应也背离了创新的意愿,多声道的音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甚至不到5%。; ?3 H$ S& k* D; R
真正的声卡杀手——intel$ Q& _3 |2 _2 ]/ l' j, u) ?
在创新扫荡声卡市场的时候,曾经一个很不起眼的非强制标准——AC'97逐渐取代了创新在声卡领域应有的领导地位。这个标准主要由intel公司制定,差不多所有PCI声卡都遵照了这个标准设计。创新Live!系列也深受这个标准影响,在迈向PCI声卡的发展道路上,创新走错了重要的一步,丢掉了行业标准的制定权。+ w5 ?' P4 O2 z4 F
AC'97的可怕在于它对软卡的推动作用,何谓软卡?软卡只是俗称,并不是严谨的学术名词。软卡就是指的由CPU模拟声卡的DSP芯片用途,配合主板芯片组中集成的I/O控制器来实现硬件声卡相同的功能。起初,不值钱的软卡形不成卖点,创新在低端还可以占有板载硬声卡的部分声卡,曾几何市场主板广告上“集成创新声卡”的字样是相当具有诱惑力的,但随着芯片组厂家和Codec厂家对AC'97驱动的改良,软卡音质和功能获得巨大飞跃,大部分主板商开始放弃集成声卡硬件芯片的设计,而推荐使用AC'97软卡。+ q, [; H1 N" W7 e# \+ u; \3 s
AC'97在音质上是开倒车的,但在成本控制方面,却是很有竞争力的,因此,所有的芯片组厂商,包括intel的竞争对手Nvidia、VIA、AMD都站在了统一的阵营当中。主板集成声卡成为了天经地义的事情,随着CPU技术的迅猛发展,即便使用CPU来模拟声卡硬件加速,也能获得不错的效果,结果就是,大量的用户放弃购买独立的声卡产品,声卡市场急剧萎缩。创新只能靠对游戏的良好支持这个卖点来支撑越来越小的独立声卡市场。
1 _. |; O4 w2 T0 x# G没形成市场DVD-Audio
6 W' p$ c; G. D( C创新一度看好DVD-Audio,并在Audigy2ZS声卡中加入支持,创新本以为DVD-Audio会取代CD成为新一代的音乐载体,在当时,板载声卡大部分都没法支持96kHz采样率,如果DVD-Audio能迅速流行起来,创新就能成功甩开板载声卡的市场挤压。但市场再一次开了玩笑,音乐公司对DVD-Audio的态度是比较冷淡的,发布新音乐的载体仍旧以CD为主,DVD-Audio的片源极少,创新Audigy2ZS的优势没有形成卖点,反而还增加了成本。
5 j, @; Y. h- c8 {  X来自微软的致命打击
7 x! P6 h1 S! Y! Y2 e2005年6月,创新发布X-Fi,对创新来说,这是值得骄傲的,官方宣称,X-Fi的运算能力高达10340MIPs,支持EAX5.0。! L8 {8 l* a( S' {' d

3 B! Z& B$ Z& q# E
2#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11:20 | 只看该作者
可是好景不长。' @" r$ e$ K: A' t* z6 F5 \3 r

5 E! `: l4 f4 I/ q2 b0 V2006年11月,微软发布Windows Vista,Vista出人意料的放弃了对DirectSound 3D 硬件层(HAL)的支持,也就是说,那些支持DirectSound 3D硬件加速的声卡,通通失去了加速能力。而创新EAX却是建立在DirectSound 3D的基础之上,微软放弃DirectSound 3D,也意味着EAX失去作用,这对创新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 a; Y' \% l; H2 H8 ?: U# W2 Y- f- Z" l: b. @
DirectSound 3D硬加速,几乎是“还活着的”每张声卡的基本特性了,Vista的生变,让所有声卡厂商都面临着重写驱动的尴尬状况,在失去硬件加速后,X-Fi和集成声卡在性能上没什么本质区别。芯片组厂商,intel、AMD等对此反应迅速,他们率先支持Vista,而独立声卡厂迟迟无法发布稳定的Vista驱动。在Vista发布后的2年中,声卡市场也是极度冷清的,而板载声卡凭借良好的驱动支持和低廉的成本,成为市场绝对主流。以创新为首的独立声卡厂商市场份额持续缩小,创新也不断报出亏损。" x1 J8 H# g6 p# d1 t  B
0 E& V: S5 f% _3 _" v
在所有声卡厂商当中,创新的损失最为巨大,他必须选择一个新的平台重建EAX。失去DirectSound 3D后,创新转而支持OpenAL,创新开始正式支持OpenAL是在2006年4月,这个时候相距Vista正式发布仅仅半年左右,创新在这件事情上相当被动。2007,创新开发了一套称作ALchemy 炼金术的应用程序,这套程序,可以让X-Fi在Vista下实现DirectSound 3D的音效,它的核心原理是将Vista下的DirectSound 3D API翻译成OpenAL的API,以实现类似效果。但这只能算是权宜之计,因为它依然不是全硬件方式实现的。对于Audigy用户,ALchemy 不是免费的,它需要单独购买,而用户群最大的Live!系列,被彻底抛弃。
6 u% i5 V2 D' B5 c& I: d7 p- |8 q% O" L
不幸中的万幸,Vista 并没有获得Windows XP那样的成功,XP的市场保有量依然巨大,大部分用户仍旧可以在XP系统中使用DirectSound 3D硬加速来玩游戏。Vista 的不幸对创新来说是一个喘息的良机,但时间已经不多,Windows 7即将发布,不出意外,它将沿用Vista的音频驱动模型,而XP即将退役,DirectSound 3D硬加速将退出历史舞台。
  B& R0 T0 w3 S
! G7 \# `% I7 X希望在OpenAL(开放音频库Open Audio Library)
% X+ q7 X2 p- `& W
/ s8 }5 B3 m4 q# k! u6 w8 Y4 l 1 Z  U6 C9 i/ D; [

- l3 w% R" S3 c点这里,看大图 : Q- Q1 J, q5 e2 e. [9 N
2 n# R/ F% X. ~! Y
OpenAL 标志 " c9 I* S' C- \+ e* Y4 p

! [* W# D3 b3 C3 x) [/ `
* }8 i. S2 S: b0 P. n, Y) t1 c& A  Z
) U  A5 i5 j; O5 c8 u: Q, I0 i! k' n
8 t. g/ y: Q- K8 {- x
OpenAL是一个免费的音频3D API,由Loki Software开发,但Loki Software没多久就倒闭了,自由软件社区接手进一步的开发,现在的实际主导者就是创新。创新希望在OpenAL的基础上重构EAX,要实现这一步并不难,但真正要广泛应用,还需游戏厂商的大力支持。时至今日,OpenAL的被支持力度仍旧比不上当年的DirectSound 3D,创新要重现辉煌,尚需时日。* T- t4 a2 x. e4 K2 }/ ^/ I

5 d- |# L" Z3 G- n; k. c. P1 W+ j. }越来越艰难的生存环境
3 l& @% p6 _. k- t) s+ l" G; `0 D4 _: T6 b) J  j
, N( j1 n" r1 K+ Q6 m% o

+ Z" i5 W  y' x# t8 Q4 {' |6 J点这里,看大图
) a/ Z3 x" s) N2 c1 D
6 q8 C1 G! s8 r: ]HDMI 标志
. m" p* J# G6 O  Y$ I+ _ 7 Y3 x6 s3 L0 B. A* b" ?; W

( I. {( G. Q9 _# C8 { 8 n" m! f: C! [2 ^5 Y
2 m$ H7 r! f3 `/ z4 h
) }7 b# m) n. b$ }: h
HDMI是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的缩写,是新一代多媒体数据流的传输界面,HDMI接口可以提供高达5Gbps的数据传输带宽,一根信号线就可以传送无压缩的音频信号及高分辨率视频信号。由于这个传输界面具有高带宽,使用上也更加便利,因此出现了不少支持HDMI输出的显卡,华硕也推出了支持HDMI输出的声卡。
, ]' u3 m' n8 z" n. f
/ U! J! }; C- P: p. _- V$ o: F这是一个音频视频共用的传输渠道,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矛盾,当电脑使用HDMI输出时,到底是使用显卡还是声卡的HDMI输出呢?ATI做得比较彻底,在ATI的显卡当中,集成了一个多声道声卡模块。在与ATI显卡搭配时并进行HDMI输出时,独立声卡完全失去意义。Nvidia的显卡未集成声卡,但留给独立声卡的机会并不多,Nvidia的部分显卡保留了一组S/PDIF输入,用于导入声卡的信号,在与Nvidia显卡协调工作时,声卡的模拟输出部分都是被闲置不用的,由于S/PDIF带宽有限,数据传输时并不是那么随心所欲。2 |# V0 u2 I. n0 ^9 Z( ~# K9 I& v1 o6 b
) J5 R" l% t* J% q" r
现在市场已经有了带HDMI输出的声卡,但又会有多少用户放弃显卡而使用声卡输出呢?
8 ^( b$ P8 D% ^7 X
2 o8 G: a1 j+ J在声卡市场极为萧条的几年里,CPU却热火朝天的朝多核化方向发展,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最低档的入门级CPU都是完全够用的,甚至还有性能闲置,这和早年CPU不够用形成鲜明对比,现在,CPU超频不再是热门。至于打游戏时,音效是不是硬件合成的,对用户来说,越来越难以察觉,即便是需要用CPU来处理音效,很多游戏依然能保持流畅的运行帧率。甚至有些游戏,为了保证音效在所有配置的电脑上的效果都能一致,干脆不支持声卡硬件加速。例如游戏《Crysis》就是这样做的。这使得大量用户根本不去考虑独立的音频加速型的声卡是否还有意义。CPU的日益强劲,大大促进了主板集成设备的被用户快速接受,集成显卡也在这些年在大幅吞噬独立显卡的市场。. U0 S) |% Z6 ~$ v0 r
2 n% p3 L  R$ A1 z( W
: m6 Y+ z; O; A% V

9 Z+ _" p# E0 o4 i点这里,看大图 * d+ ^! y( \; z9 y2 u, h9 ~
9 ^2 k$ C( I# r9 J; N; |
nVIDIA Cuda ! g5 p) a3 a0 ^& L6 C' ^
. r1 I: h% X( J  ^7 L6 d+ J, \6 J
  `6 A4 j0 e6 m; t3 |6 `
: ], Y, X/ o  F
* Q# @3 v/ l4 J8 e

" F7 X% O5 ^  c" j* [) v1 \2 }显卡厂商做出了相应的对策,例如Nvidia发布了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是一个针对Nvidia显卡的语言环境,使用Cuda可以调用GPU做一些图形计算之外的事情,例如科学计算、参与对视频编码的运算等等。现在已经有编程爱好者使用Cuda开发出了播放器插件,这些插件能调用GPU来完成实时的音效处理,如果经过进一步的发展,游戏厂商完全可以利用GPU来实现3D音效,这对创新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ATI也有类似的语言环境。而创新却没有推出相应的方案来让X-Fi实现跨领域的应用。
9 ~' [. n: m8 B  ?4 X1 H, R
7 n  u% ?. Q1 v- P6 K这些年,也是笔记本迅速发展的几年,在发达地区,笔记本的销量也超过了台式机,台式机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而台式机正是传统声卡的主战场。随着Intel Atom和Nvidia ION平台的发布,台式机也日渐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不可改变的趋势,相信过些年,会出现大量只有一本词典大小的电脑主机,到这个时候,声卡还能内置吗?
" x, N/ }: G: U" z& l$ [; o! a3 z& U& {/ K
背后的格式之争
2 q& t5 Q) z! l/ G* S0 @0 w& I$ V. d8 |7 y& t, G# W( L5 |3 O
透过声卡的兴衰,实际上能看到新旧格式的争斗。CD代表了“旧石器时代”的双声道技术,而DVD-Audio、DVD、SACD等代表了新兴的多声道技术。但多声道并没有引发革命,唱片公司并没有买账,大部分公司仍旧以CD为载体,不愿意大量发布多声道音乐碟。这导致了音乐欣赏市场,仍旧是双声道占绝对主导。也有双声道的高清内容,技术上,它们脱胎于多声道阵营,但应用上,却和双声道相似。
/ k, _( m: H, v( U* _  q8 t
9 l, l6 f3 P2 N8 ?8 j双声道为什么技术上落后,而多声道反而受到冷遇,不能简单的归纳为播放硬件昂贵,多声道的声卡并不贵。关键在于,回放设备的摆放和连线,对环境的要求太高,限制了使用,也降低了需求,形不成大规模的市场。如何让摆位与连线变得简单,这需要无线音频技术来支撑,但现有的无线技术,还谈不上完美。5 r: R* A4 ]3 ^" d) u7 b

1 z. A- ?# p; \消亡的声卡?
. s  V+ T4 o' `7 U( _* `* Y9 v
% n+ s0 U6 A4 W, o- A$ }6 }% s* z声卡会不会消亡?先说说声卡这个词的来源,其对应的英文词组是Sound Card,又称Audio Card。AdLib 发明第一个声音设备时,这种设备是以插在主板插槽中的“卡(Card)”的形式出现的,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声音设备都是以这种卡的形式再出现,久而久之,这种设备被称为声卡,在台湾则被称为音效卡,它始终是一种卡。“卡”的印象根深蒂固。
9 V+ {- F+ T- Z# o& b1 Q3 {1 ?, O4 E# L2 f/ M
当出现外置USB声音设备时,旧称呼沿用不变,这种设备被理所当然的称为USB声卡。其实,这种设备已经不再是“卡”的形式了。板载的声音设备也不再是以卡的形式存在,但也被广泛的称为“板载声卡”。对此,微软有自己的一套说法,拉开Windows设备列表,只有“声音控制器”而没有“声卡”。8 n. P7 U% N0 A* j
6 `3 W8 Q* }" l2 B$ b' l9 `+ {2 {
在专业录音领域,专业的声音设备被称为Audio Interfaces,意思为音频界面或者音频接口。不管其是不是内置。但非专业领域依然把这种设备称为“专业声卡”或“专业外置声卡”。
- U7 a2 _1 {* g+ G0 u/ s# f, A/ _4 ^& A
因此,关于声卡的定义出现了分歧,一种狭义的定义和一种广义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是:声卡泛指声音设备。是不是“卡”并不重要,其对应的英文词组是Sound devices,即声音设备。而狭义的定义是,特指“卡”形式的声音设备,即内置独立声卡。5 B" z. o4 W5 ?! S: e* N

) V8 h7 ~8 e1 d$ W  {0 U在一些严谨的学术类型的稿件当中,会使用到“声卡”的狭义定义,当涉及到集成或者外置的声音设备时,会使用到Sound devices这类的词汇。而不会使用Sound Card。有时为了方便理解,在引用一些影响广泛的俗称时,例如 USB Sound Card,会加注引号。而在面向普通读者的稿件当中,一般都会使用“声卡”的广义定义。  |. B% M, U2 |: V0 o6 Y

( d9 v' {; C" c9 @% j) d因此讨论声卡是否消亡,先得理解“声卡”是如何被定义的。
1 g6 P7 b0 j% q" a' {- [  B# x2 P3 j  D8 p' `
如果使用广义定义,这个话题就是伪命题,因为芯片组集成声音设备的缘故,声卡实现了几乎100%的普及率。根本谈不上消亡。如果使用狭义定义,这个话题应该就有了结果。独立内置声卡正在走向消亡。; W2 R! {5 j: u

) T& t: \6 Q+ S, ?& }+ g/ G不破不立
) _( a' z# }4 s* r4 t9 L4 W' x9 Q" t7 O
不破不立,我们完全没必要惋惜独立声卡的消失,就像我们不惋惜独立网卡消失一样,当无线网卡被广泛应用时,就能理解独立网卡消失是一个必然过程。独立声卡的消失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各类事件,并不能左右最终的结果。重现辉煌,需要打破旧的格局,独立内置声卡的消失,预示着一场新的应用革命的到来。
6 [/ N9 d$ s& m8 ?$ n& H5 D( |' ]# u
5 o7 L- h. j; E; _5 @

* s/ y6 R4 A5 [# dhttp://www.soomal.com/doc/10100000739.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9-2 11:26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声卡未必正走向消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9-2 11:37 | 只看该作者
我怎么不知道顶级声卡的运算能力可以匹敌主流cpu?跑10个采样混响我看看先?q9550跑10个采样混响那个cpu还没吃满2个核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9-2 12:15 | 只看该作者
LZ这么写也没错,关键是看和什么CPU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icaqiu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09-9-2 13: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2-5 17: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