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ZE 于 2013-3-9 13:57 编辑
原价129元的散热器,现在119元包邮,秒杀同价位的4热管散热器。。。 并赠送 1.中央峰散热器的扣具1副。用于装第二个风扇(双风扇) 2.12cm 带灯的机箱风扇1个。接口为电源4pin与主板3pin
数量有限,送完为止!要下手的尽快。不要等到都送完了,你再来问,还有没得送。
暂不接刀,此散热器加包装外加纸箱有超过1公斤,运费有点高。谢谢。
散热器链接: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21321992157
下面是散热器的详细介绍:
支持 intel:775/1155/1156/1366/2011支持AMD:940/AM2/AM3/FM1/FM2
![]()
![]()
![]()
![]()
![]()
以下文章来自“中国DIY”评测网 虽整个PC行业宏观上是在每年以2%左右速度在萎缩,并且竞争日益激烈化,但多数集中在板卡产品上,但并不代表说在IT行业内就没有新的增长转折点,比方说国内的散热器市场,随国内人均收入水平和信息传播迅速,在中端100-200元的产品上处于增长阶段。
宇袥散热器,在国内散热器领域属于一个新生儿,它从今年7月份左右诞生至今仅短短几个月时间,却能迅速推出市场最为需求的产品,但一经上市就得到不错的反响,当然这与其背后长期做OEM工厂实力也有一定关系,但毕竟是新兴品牌,在产品各种细节方面还欠缺一些经验,该品牌也经常听取本站给予中肯的改善建议,期望假以时日能成为国内散热器品牌中的中流砥柱。
宇袥中央峰散热器本站最先曝光([url=]宇袥新款散热器抢先图赏[/url]),其风扇扇叶形状和LED效果最为让人耳目一新,近日本站再次收到该款散热器测试样品,与上次不同是终于有扣具和包装了,下面就由我来亲自体验该款散热器的性能。
[url=] [/url] 宇袥中央峰散热器在硬件规格上具备4根6mm热管,瘦小型的散热本体是为兼容特殊”马甲“内存,标配的风扇特性可圈可点,包括剑齿状叶片设计、扇叶尾端的折缘设计、蓝色LED以风扇轴心处发光(有点类似钢铁侠胸口的反应堆)、固定孔位处包胶减震,其定价159元的媒体价也不算贵,比较合理。 宇袥中央峰散热器简介 [url=] [/url] 宇袥中央峰散热器外包装以橙白两色简约色调为主,右边侧面开窗设计主要是露出散热器整体。
![]()
包装背面有该款散热器常规的参数和产品特点。 [url=] [/url] 散热器是以整体安装好的方式放置于包装内,安装散热器时则需要先拆下风扇。 [url=] [/url] 拆下风扇,宇袥中央峰散热本体在外观设计上就偏向于瘦而薄(整体为124(L)*72(W)*150(H)),目的在于提高“特殊马甲内存”的兼容性,在后续安装示范内会讲到该点。 [url=] [/url] 该散热器在硬件设计上属于典型的U型热管单塔设计,一字排开的热管既可提高散热性能也可让散热体做得更薄,4根6mm热管贯穿散热器底部和散热鳍片,底部采用热管直触方式,共计47片铝制散热鳍片,其中第一片散热鳍片采用黑色阳极处理,每片散热鳍片厚度为0.4mm,散热鳍片间距为1.8mm,总散热面积5400cm2,整体重量为530g(不包含扣具),公开售价为159元。 ![]()
第一片散热鳍片采用阳极黑化处理提升了美观度,在散热器中上方镭雕了该品牌的LOGO,LOGO下方有一个长方形孔直通散热器底部。 [url=] [/url] 它既是用于减少风扇盲区影响也是用于辅助散热器安装(后续章节会提到)。
散热鳍片与底部细节介绍 [url=] [/url] 宇袥中央峰的散热鳍片两端采用剑齿状,主要是提高空气流通提升散热性能以及提高美观度,外观确实还不错。 [url=] [/url] 热管与散热鳍片采用穿Fin工艺,在此价位一般都不可能采用焊接工艺,其他散热器品牌也一样。 [url=] [/url] 散热鳍片采用双扣Fin整体固定,牢固度还不错,有效防止散热片变形脱落! [url=] [/url] 宇袥中央峰散热器底部采用普通热管直触工艺,文雅:热管直接工艺可以在成本与性能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url=] [/url] 除了2、3个非大陆散热器品牌惯用凸底设计的底部外,其他厂商基本都使用平底设计,宇袥中央峰散热器也一样。 [url=] [/url] 据厂商介绍该产品的热管直触采用无缝工艺,即底部铝块和热管直接为无缝,整体散热性能达到最佳,从这个面就可以直观了解到。
风扇细节介绍 [url=] [/url] 该散热器标配了一颗12025风扇,基本是第一眼看到该风扇的读者都会觉得外观设计很不错,是的,据厂商透露,该款风扇前后修改10来次之后最终才有它的出现,并且后续还会有其他颜色可选。整体上该风扇采用透明黑框安装孔位处包上橙色的减震胶圈,透明扇叶以及剑齿状叶片设计,工作时中心发出蓝色LED光,风扇接口采用4Pin PWM,支持温控功能。 [url=] [/url] 剑齿状的的扇叶设计以及尾端部分采用折缘工艺,优化进风量以及减噪作用,另外心细的读者会发现该风扇扇叶包括轴心部分都采用磨砂设计(或叫雾化),据厂商介绍这是新式中心LED光折射后必须采用这种设计,光源才能平均分布,整体看起来才更加美观。 [url=] [/url] 标配的12025 PWM风扇,标签印刷有误,工作电压12V工作电流为0.25A,采用液压轴承,风扇转速官方为800~1600 ±10% RPM, [url=] [/url] 贴心的橙色减震胶圈设计。 [url=] [/url] 工作时该风扇发出的蓝色LED灯光效果如上图,但是笔者测试发现个问题,当PWM开启时,光的强弱会根据转速高低决定光亮度。 ![]()
该散热器的整套扣具,笔者第一印象就跟之前([url=]全国首测 6热管CoolAge Z120散热器[/url])一文中与Z120散热器几乎一致。 [url=] [/url] 宇袥中央峰规格明细如上图,本次测试我选取了宇袥昆仑巅峰版作为测试对比物,虽然他们不是一个价位的产品,但却因为前者中央峰是标准的主流中高端散热器设计(安装12cm风扇的尺寸),而后者昆仑巅峰版则是倾向于矮小版(安装9cm风扇的尺寸),更能直接体现出两种完全不同定位的性能差异,用户选取散热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选购。
安装步骤及兼容性细节 [url=] [/url] 先将金属扣具安装在主板背面,并装上螺丝。 [url=] [/url] 穿过主板的螺丝在卡位处套上胶圈固定。 [url=] [/url] 安装散热器的扣具,中心部分用螺丝固定,但不要拧太紧噢。 [url=] [/url] 给CPU涂上适量导热硅脂。 [url=] [/url] 这颗螺丝缺少开槽,所以浪费了散热体中心镂空设计的初衷,厂商反馈说已在改进计划中了,暂时先手拧到最紧吧。 [url=] [/url] 在4个孔位上拧上4个空心螺母,对角拧紧即可,最后安装好风扇。 [url=] [/url] 这里我们故意采用普通马甲条和特殊马甲条两种测试兼容性,如上图,即便是梳妆超高形马甲,依旧不影响风扇。
测试说明 [url=] [/url] 本次测试我们选用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高端组合3770K+Z77进行测试,为了模拟高功耗CPU发热,我们将3770K超频至4.5G,电压设置在1.2V上。再运行4个ORTHOS至CPU满载状态,用AIDA64记录CPU多个核心满载后十至十五分钟的稳定平均温度,测试环境始终保持在20°左右。 本次测试主要与同品牌的昆仑巅峰版散热器PK,由于尺寸规格的差距转速略有不同,都各分三档分别以静音、普通、性能测试。 测试通过记录CPU风扇进风口温度、满载时CPU的稳定平均功耗、温度得出热阻,再以热阻逆换算成参考温度对比(这种测试方法不存在室温变化影响测试结果,更为科学),每项数据测试两遍以减少误差。 [url=] [/url] I7-3770K 加压到1.2V超频至4.5G作为本次测试的发热源 ![]()
左为宇袥中央峰散热器,右为宇袥昆仑巅峰版散热器
性能测试结果 [url=] [/url] 中央峰(标配12CM标准中高端散热器)PK昆仑巅峰版(标配9CM标准百元内中低端散热器),由于是两个隔断的产品对比,测试的结果其实我们都可以预估到大概,中央峰以最低8°C最高12.8°C的差距胜出。因此如果是像普通不超频的I3 I5 I7处理器,只需要百元内的散热器产品就足够了,而如果需要小幅度稳定超频的话,就必须选择类似中央峰设计的主流中高端散热器才可以满足到。
测试总结 [url=] [/url] 上述篇章了解到,在性能上它是完全足够满足中端客户群体的需要,159元的公开售价实际交易可以大刀下,加之瘦身型设计和亮骚的风扇效果,性价比其实很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