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7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致命的海洋“打嗝” 洋底有害气体毁灭地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5 1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水资源紧缺的北京,6个不怕“渴”的玉米新品种将正式“上岗”,成为“节水模范”。北京市科委1日透露,今年北京郊区85万亩农田将推广种植雨养旱作玉米,至少可节水4000万立方米。

北京目前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的八分之一,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以2005年为例,北京农业用水达到13.2亿立方米,占全市用水总量的38%,其中近九成为不可恢复的地下水,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大约只有40%,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节水因此被确定为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优先考虑要素。

根据正在实施的“玉米雨养旱作节水科技示范推广工程”,今年北京郊区将新种植85万亩雨养旱作玉米田。农业科技人员从十几万亩试验田搜集的数据显示,每亩雨养旱作玉米田可节水50立方米,按种植面积和进度计算,这项推广工程每年至少可为北京节省4000万立方米水资源,大约相当于100万市民一年的住宅用水量。

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负责人赵久然介绍,雨养旱作是指通过种植制度调整、抗旱作物布局、抗旱品种及旱作技术配套,实现不需要灌溉、完全利用自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目标。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农科院的专家经过长期攻关,选育出6个高产、稳产、耐旱的玉米新品种,并全部通过国家、北京市的审定。

赵久然说,从多点试验结果来看,这6个新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抗旱性,即使不人工灌溉,平均亩产也能达到400公斤以上。他经过长期观测研究发现,玉米田每生产1公斤籽粒可吸收约3.3公斤二氧化碳,释放2.4公斤氧气,生态作用远大于同等面积的树林却不需要耗用宝贵的水资源,适合在北京郊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玉米雨养旱作节水科技示范推广工程”按照先示范、后辐射的进度,最终在北京郊区大面积推广。北京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现有的200多万亩玉米田将在3年内全部改种节水品种,工程完成后每年可节水1亿多立方米。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北京市已决定为每亩雨养旱作玉米田提供12元购种补贴。

据记者了解,北京现有80多万亩蔬菜地,其用水量高出玉米田很多。北京市科委等部门将参照雨养旱作玉米的推广经验,研究“节水型菜地”的鼓励政策和技术措施,可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实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2-23 2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