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找了一下相关文章:
简单的说,驱动电路的位数,可以理解成它所支持的色彩数量,例如8bit驱动是指2的8次方种色彩,即在RGB三原色通道中,每个色彩通道上能显示256(2的8次方=256)级灰阶,能显示的色彩总数为256*256*256=16777216种色彩,简称16.7M色。同理,6bit驱动RGB每个通道只能显示器2的6次方种色彩,即64*64*64=262144种色彩。别看位数只差了2位,但色彩数量是天壤之别!6bit面板能显示的色彩还不到8bit面板的2%!
从原理上,我们可以知道,液晶显示器的色彩来源于光线透过彩色滤光膜,不同强度的光线透过彩色滤光膜,就形成了不同的色彩。控制光线的强度则是利用液晶分子通电后旋转的物理特性,理论上讲,液晶分子只要施入一定的电压,就能实现无极转动,这样可以非常细微的控制光线,色彩也就能达到近乎无限的程度。而实际上,液晶分子并不是特别听话,总有一些液晶分子不受控制,不按规定角度旋转,另外技术上也不可能让液晶分子整齐划一的旋转90度,这样色彩是不可能精确控制的。
TN+film由于没有采用任何补偿或者其它措施,因此液晶分子控光能力差,色彩表现受到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物理条件限制的,属于先天不足。广角液晶面板虽然从名称上看和色彩无关,其实它们从内部结构上改变了液晶分子的控光能力,因此在色彩上获得了极大的改善,这也是广角类面板可以显示16.7M色的根本原因。
传统TN+film从理论上可以提供无限多的色彩,但由于物理结构和自身原理的限制,不能真正显示16.7M色彩
TN+film应用了PD(Pixel Dithering,像素抖动)算法或者FRC(Frame Rate Control,帧速率控制)技术。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当属FRC技术,因为它比较容易实现。
FRC技术主要是利用了视觉暂留这种人的生理特性,这个特性大致指的就是人眼的亮度感觉并不会随着物体亮度的消失而立即消失。显示器利用快速的色彩切换,可以让人眼感觉到很多并不存在的色彩,从而提高显示器的色彩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