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119|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GTX275 各项评测:介绍+高清+游戏+CUDA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7 1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玉清 于 2009-9-30 12:26 编辑

NVIDIA GeForce GTX275采用GT200GPU,具有896MB的显存,显存位宽448bit,纹理单元80个,ROP数量28个,多流处理器数量30个,除了显存位宽和ROPGTX285低一些之外,其他都和GTX285持平,而且价格却大幅降低,因此GTX275具有不错的性价比.
来看今天的测试主角:ASL翔升提供的GTX275,感谢翔升的支持.

首先上显卡和显卡拆解图.





  

下面上显示卡拆解图.



显卡采用8相供电,同时使用了类似AtricCooling的三扇形大型散热器,静音及散热能力都不错.




然后到了显示卡背面的图.

显示卡做工不错,同时也具有变频开关设计.

使用感觉:散热和静音能力不错,默认是1200rpm的转速,此时噪音很少,几乎听不到,温度待机58度,满载86度,但是可以调节转速到最高3800转,此时噪音就比较明显了,满载温度也下降到75度.

显示卡的做工不错,这是看到过做工最好的非公版的GTX275之一,同时显存,MOS等等散热片覆盖也非常广,显示卡散热器也非常不错.

具有的变频开关可以方便的超频,能够调节显示卡BIOS里面的默认的显存和GPU频率,这个功能不错的人性化,综合来看,翔升还是在此款GTX275上面下足了功夫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2: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清 于 2009-9-27 14:29 编辑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个GT200 GPU.

作为一种计算设备,GT200是一种多核芯片,设计重点是能够在处理数据并行问题时获得很高的数据吞吐量(compute throughput)。为了能够提高芯片整体的性能,单个线程的性能和执行时间做出了牺牲。


GT200的结构可以被分为两层:第一层是10TPCThread Processing Cluster 线程处理器群),每个TPC又有三个SMStreamingMultiprocessors,SM,又称Thread Processor Array TPA)和一个纹理流水线组成。
纹理流水线为所在TPC内的三个SM提供存储器流水线。每个SM大致相当于一个具有8SIMD功能的现代处理器,拥有独立的完整前端,包括取指,译码,发射和执行单元等,但存储器流水线是与同一个TPC中的其他SM共享的。
GT200G80两代产品的主要不同是G80拥有8TPC,每个TPC中有两个SM;而GT200TPC数量增加到了10个,每个TPC中的SM数量也增加到了3个。



GPU通过向量机技术增强了计算性能,减少了控制方面的开销。例如,GT200G80种的每个SM又包含8个线程处理器(Thread ProcessorTP)。线程处理器也有其他的名称,比如流处理器(Streaming Processor)或者渲染核(Shader Core)。
SP并不是独立的处理器核,它们有独立的寄存器和指令指针,但没有取指和调度单元来构成完整的前端。因此,SP更加类似于当代的多线程CPU中的一条流水线。



抛开商业上天花乱坠的宣传不说,SM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线程化的单发射(single-issue SIMD处理器。
和当代的CPU核一样,SM也拥有独立的取指和调度单元构成的完整前端。大多数情况下,控制开销被8个功能单元分摊,但也有一部分的控制逻辑是直接控制单个线程的,无法共享。



参考文献:NVIDIA's GT200--- Inside a Parallel Processor by DR. David Kant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2:49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回归今天的主题,GTX275Windows 7下面的测试.
测试平台:
Intel Pentium E5300 @3.47Ghz
4GB RAM
1.5TB HDD
Windows 7 RTM x64
PureCodec 20090826
Windows Media Player 12
首先高清测试.
准备的蓝光碟片有:
HD.Club-Alisan.Trailer-80Mbps.
Band of Brothers2001BDRip.1080p.x264.DTSHD DualAudio(EP01-EP10)-CHD
8.Mile.2002.Bluray.1080p.DTSHD.x264-CHD
I,Robot.2004.Bluray.1080p.DTSHD.2Audio.x264-CHD
Angels.&.Demons.2009.Extended.Cut.BluRay.1080p.x264.DTS-WiKi
The Lives Of Others2006.BDRip.1080p.x264.DTS Audio-CHD
WALL·E 2008 1080p BluRay HKDTS-ES x264-CtrlHD
首先来看完美解码的设置:




HD.Club-Alisan.Trailer-80Mbps.








Band of Brothers2001BDRip.1080p.x264.DTSHD DualAudio(EP01-EP10)-CHD





8.Mile.2002.Bluray.1080p.DTSHD.x264-CH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2: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清 于 2009-9-27 12:53 编辑

I,Robot.2004.Bluray.1080p.DTSHD.2Audio.x264-CHD




Angels.&.Demons.2009.Extended.Cut.BluRay.1080p.x264.DTS-WiKi




The Lives Of Others 2006.BDRip.1080p.x264.DTS Audio-CHD





WALL·E 2008 1080p BluRay HK DTS-ES x264-CtrlHD






综合看来,Windows Media Player 12的表现让人赞叹,CPU占用率基本只是在5%以下,Windows 7的Windows Media Player已经支持硬件解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3:04 | 只看该作者
下面进入游戏测试环节,以DirectX 10为主.
也包括刚刚上市的Need For Speed:Shift.

Need For Speed:Shift. 极品飞车:变速
Company Of Heroes - Tales Of Valor英雄连:勇气传说
Cryostasis  雪域危机
Darkest Of Days 黑暗之日
Biohazard 5 生化危机5
Call Of Duty 4 使命召唤4
Mirror's Edge 镜之边缘
Call Of Juarez - Bound In Blood 狂野西部:生死联盟
Stalker - Clear Sky 迷失地带:晴空
Bionic Commando 生化尖兵
Far Cry 2 孤岛惊魂2
Crysis Warhead  孤岛危机:弹头
Batman-Arkham Asylum 蝙蝠侠:阿甘疯人院
Warhammer 40,000 - Dawn Of War 战锤40K:战争黎明2
Terminator - Salvation终结者:救世主,
Prototype 虐杀原形

所以游戏的分辨率均是1440X900的分辨率(不好意思我显示器比较小~~~见谅见谅),游戏里面的最高的画质和AA和AF设置,通常都是16XAA+16XAF,少部分游戏因为游戏原因不能打开如此高的AA或者AF.
以Benchmark为主,部分游戏没有BenchMark以FRAPS记录的帧数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3:1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来看备受关注的Need For Speed:Shift.

终于,让人备受期待之后,EA终于在2009年9月15日发布了Need For Speed:Shift.

在经历了Need For Speed:Undercover糟糕经历之后(糟糕的画质和糟糕的操控),EA决定将Shift打造成全拟真类游戏.



画质和操控设置界面.






放几个GRID截图对比一下:



从截图中可以看出,Shift的画质非常出色,尤其是车内的视角,车体模型非常不错,不过路边的环境则有点点粗糙了.
画质明显要比GRID好很多,尤其是车体细节,周围环境则感觉和GRID类似,锯齿感比GRID略差一些,色彩比GRID明快,综合感受:Shift的画质明显远好于GRID.


说说操控感:

在操控设置成专业以及灵敏度成100%之后,感觉难度提升明显比较大,之前认为操控难度明显低于Live For Speed,经过多天的玩之后,难度感觉和Live For Speed相当.

当然,这并不是说操控感觉是和Live For Speed一样的.

Live For Speed的方向盘是270度,而且轮胎的抓地力普遍比较低,假如换成公路胎更是如此,而Shift则是90度的方向盘,而且轮胎的抓地力普遍较好,类似于GRID,所以打滑想象或者是侧滑过度在ShiftGRID里面控制明显要比Live For Speed容易很多.

由于Live For Speed的方向盘是270度,假如用键盘玩的话而且辅助全关的情况下(比如我),不用车内视角是非常难控制的,你需要随时盯着方向盘的转向角度,来达到方向盘的精确控制,并且方向盘的自动回转比较慢,需要自己不停的在转向之后回打方向盘,而Shift里面则要求并没有那么高.

操控难度,综合来看ShiftLive For Speed在辅助全关的情况下都比GRID高一点,但是三者的操控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清 于 2009-9-27 13:21 编辑

Company Of Heroes - Tales Of Valor英雄连:勇气传说

二战非常不错的RTS游戏,值得RTS爱好者一玩,无论是音效,画质还是情节都是非常出色.



游戏设置.





帧数从人多和人少的时候不等,30-60fps之间.

Resident Evil 5 生化危机5.



游戏设置界面.





此结果偏低了,可能是因为CPU性能拖慢显卡发挥的原因.

Cryostasis:Sleep of Reason雪域危机:沉睡之谜 一款支持PhysX技术的作品,首先来看DEMO设置,刚出现Demo的时候因为支持PhysX而备受关注,从水滴,布料等等都能看到PhysX带来的物理效果.








测试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3: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清 于 2009-9-27 13:30 编辑

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使命召唤4绝对是FPS游戏不可不玩的大作,爽快的射击感,感人的剧情,让人流连忘返的故事,一切都让人记忆犹新.

此外,使命召唤4已经通关过6次,因为实在是爱不释手.

最近还打算第7次通关?







下面我们来看看传说中超高难度的隐藏关,以最高难度进入,救出人质时间只有1min.


其实打隐藏关里面的路线基本都是固定的,而且,记住要使用闪光弹,总共大概需要使用4-5个左右,和不要着急,尽管1min时间比较短,但是还是比较富裕的,不要着急,不要慌,以最高难度过隐藏关基本就问题不大了.

Darkest Of Days 黑暗之日
游戏简单介绍:开发商告诉我们,游戏的主题是在开拓西部时代的1876年,卡斯特将军和第七骑兵队将利特尔的军队全部歼灭,以突然出现的男人把受到重伤的玩家带到未来,由于玩家的时间之旅使历史发生了改变。



测试DEMO成功安装,设置成这样,但是当选择进入游戏的时候卡死,多种解决方法未果,可能是因为和Windows 7 x64兼容性的问题,总之没能做出这款游戏的测试.

GRID
Codemasters公司的大作,具有非常出色的画质,当然现在画质比极品飞车13差点,和极其逼真的物理损坏系统.







帧数在实际游戏的时候从40-60之间,GRID还是偏向于爽快驾驶感的游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3: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清 于 2009-9-27 13:36 编辑

Mirror's Edge

作为一款跑酷类游戏,因为支持PhysX而备受关注,镜之边缘,还有非常好听的Still Alive音乐.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带有淡淡的忧伤,通关四次.






这款游戏在高楼之间跳跃的感觉非常刺激,也非常的让人紧张,帧数50-70之间,可玩性非常高.

与其看碎玻璃,不如体会里面的故事和内涵更有意思.

Crysis Warhead

作为Crysis系列的第二部作品,Crysis Warhead从一宣布就备受期待.

Crysis带来的画质是革命性的,是计算机图形学 科技巨大进步的表现,创造出来的画质让人赞叹.

假如说部分Call Of Duty爱好者可能会说Crysis系列射击感觉不够爽快,以此认为这是Crysis的缺点的话,那么论画面质量,Crysis绝对是游戏制作公司超高科技实力的体现.









帧数从20-35之间波动,具有一定的可玩性,降低反锯齿品质可能会带来帧数比较明显的提升.

Batman Arkham Asylum
备受赞誉的Batman Arkham Asylum终于有完整版出现.

并且还获得了金氏世界纪录 的被授于“最受好评的超级英雄游戏”.







帧数从45-65之间变化,多数在50之间,游戏的可玩性非常不错,值得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清 于 2009-9-27 13:43 编辑

Far Cry 2

Far Cry因为当时极致的画质而著名,所以到了Far Cry 2发布的时候也备受关注,到后面育碧居然发布了Far Cry 2的官方简体中文版,这是实在让人感到吃惊.

当然,刺客信条也发布了简体中文版.







帧数从30-40之间,比开了16XAACrysis Warhead略高,客观来说,Far Cry 2的画质显然不如Crysis.

Bionic Commando

生化尖兵是一款主机移植的游戏,因此画质设置界面极其简单.





帧数一直都是110帧以上,无需多虑.

Prototype
虐杀原形

一款动作类的游戏,偏向血腥,科幻剧情.

这款游戏刚刚发布的时候玩了一天之后,觉得这是实在是一款无聊透顶的游戏,主角按住SHIFT跑之后可以直线到达任何地方,敌人就像饼干一样软弱无力.







帧数25-45之间,游戏画质也显得一般,需要释放压力的时候拿出来玩玩或许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3: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清 于 2009-9-27 13:49 编辑

S.T.A.L.K.E.R.: Clear Sky

潜行者:晴空.






and,最后一个场景测试失败.

Call Of Jaurez Bound In Blood
狂野西部

这款游戏刚刚进入的时候绝对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好久没有看到过画质如此出色的作品了.
人物和环境细节非常出色,色彩明快,而且对性能的要求并没有达到Crysis之类.







帧数可观,从50-120之间,当然,在马车里面帧数自然高一些,60fps正常值.
在如此出色的画质下面能够达到这样的帧数可谓非常不错,值得推荐,射击感也非常不错.

Terminator Salvation
  终结者4.
“游戏版《终结者4》故事背景设定在电影中故事发生的两年前,曾经对人类发动核武攻击的天网自身也受到伤害,历经数年休养生息后,终于拥有足够力量终结人类。玩家扮演所有机器人的头号目标──康纳,率领幸存的人类抵抗机械人大军,在几乎毁灭的洛杉矶展开生存之战。”


先来看游戏画面设置,仍然只有分辨率和长宽比率选项,和生化尖兵类似.




帧数还是非常好的水平,90fps左右.

但是改作总体表现一般无论是画质还是射击感,里面的AI过于简单,让人感到无趣.

Warhammer 40000 Dawn Of War 2
战锤40K:战争黎明2

在游戏里面玩家将控制一小队星际战士,面对整个银河系的危机——一场横扫数个行星的外星人入侵。战役继续沿袭了自黑暗十字军开始的模式,玩家将在以星球为界面的地图上选择任务,之后跳入。剧情仍然采用非线性的解构,玩家可以选择任务的先后完成顺序.








帧数到40-90之间,游戏可玩度一般,尤其是游戏需要依附Steam系统运行,最开始如何让游戏运行可费了一些时间,因为Steam的那个Update包实在有点巨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ohr 该用户已被删除
12#
发表于 2009-9-27 13: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3: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清 于 2009-9-27 13:59 编辑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CUDA应用软件测试.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CUDA.

Nvidia的并行编程模型命名为CUDA(Computing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统一计算架构模型)。基本思想是尽量得开发线程级并行(Thread Level Parallel),这些线程能够在硬件中被动态的调度和执行。CUDA编程模型的重点是将CPU做为终端(Host),而GPU做为服务器 (Server)或协处理器(Coprocessor),或者设备(Device),从而让GPU来运行一些能够被高度线程化的程序。所以,GPU只有在计算高度数据并行任务时才能发挥作用。在这类任务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数据的储存形式类似于规则的网格,而对这写数据的进行的处理则基本相同。这类数据并行问题的经典例子有:图像处理,物理模型模拟(如计算流体力学),工程和金融模拟与分析,搜索,排序。而需要复杂数据结构的计算如树,相关矩阵,链表,空间细分结构等,则不适用于使用GPU进行计算。找到程序中的计算并行度后,就能将一部分程序移植到GPU上。运行在GPU上的程序被称为 Kernel(核)。核并不是完整的程序,而是整个程序中的若干基本的关键数据并行计算步骤。

虽然CUDA硬件诞生时间比较短,但已经进行了三次重大版本更新,在通用计算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版本1.1增加了32bit字在全局存储器中的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功能;
版本1.2增加了32bit字在共享存储器中的原子操作功能,以及64bit字在全局存储器中的原子操作功能,增加了两个新的warp投票功能,并且支持GT200微体系结构(Microarchitecture)。
版本1.3增加了对双精度浮点运算的支持。

目前,支持计算能力版本1.0的只有最古老的G80 GPU.
G8X和G9X全系列GPU都是支持计算能力1.1的.
GT200  GPU支持的是计算能力1.3.
目前还没有支持1.2的产品出现,不过据说最近面世的40nm的支持DirectX 10.1的低端GPU将支持CUDA计算能力1.2.

开发CUDA需要三个要素:
1.
安装支持CUDA的显示卡驱动程序.
2.
安装CUDA Tookit.
3.
安装CUDA SDK.

目前CUDA TookitSDK最新版本都为2.3,当然,对于普通用户来说,TookitSDK都是不必要的,只需要安装支持CUDA的显示卡驱动程序即可享受CUDA软件带来的性能提升.

目前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应用最多的CUDA范畴大体就是视音频的编解码,因此目前面对个人用户的CUDA软件基本都以这些为主,此次测试的五个软件中,也都是视音频软件.

分别是:

LoiLoScope.
MediaCoder.
TotalMedia Theatre 3 with Sim HD.
Badaboom.
vReveal.

测试视频:HD.Club-Alisan.Trailer-80Mbps.mpg

Format : MPEG-PS

File size : 782 MiB

Duration : 1mn 45s

Overall bit rate : 62.4 Mbps

Writing library : Jan 21 2006

Video #224

ID : 224 (0xE0)

Format : MPEG Video

Format version : Version 2

Format profile : High@High

Format settings, Matrix : Default

Duration : 1mn 45s

Bit rate mode : Variable

Bit rate : 58.4 Mbps

Nominal bit rate : 80.0 Mbps

Width : 1 920 pixels

Height : 1 080 pixels

Display aspect ratio : 16:9

Frame rate : 29.970 fps

Colorimetry : 4:2:0

Scan type : Interlaced

Scan order : Top Field First

Bits/(Pixel*Frame) : 0.940

Stream size : 732 MiB (94%)

Writing library : Jan 21 2006

Audio #160

ID : 160 (0xA0)

Format : PCM

Format settings, Endianness : Big

Format settings, Sign : Signed

Muxing mode : DVD-Video

Duration : 1mn 45s

Bit rate mode : Constant

Bit rate : 1 536 Kbps

Channel(s) : 2 channels

Channel positions : Front: L R

Sampling rate : 48.0 KHz

Resolution : 16 bits

Stream size : 19.2 MiB (2%)

此视频为HD Club演示碟,码率达到了世界第一的80Mbp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4:01 | 只看该作者
Badaboom

官方网站:
http://www.badaboomit.com/

这个软件是最早支持CUDA技术的软件之一,知名度也比较高.

测试:将HD.Club-Alisan.Trailer-80Mbps.mpg转换成iPod格式,记录其时间以及CUDA占用率.

默认设置+注重画质.






CPU占用率67%,而且转码的速度非常快.








仅仅只过了31s就转换完毕,但是并没有在这里找到取消CUDA选项,因此没有测试在纯CPU下面的转换效果,但是无论如何,仅仅只用了31s的速度毫无疑问是非常惊人的.

MediaCode

MediaCode是国人开发的一款视音频转换软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软件是免费的,在CUDA软件基本都为收费软件的现在,MediaCode的免费实属难得.






转码进行中.




125s之后转换完毕,时间比Badaboom长很多.

Super LoiLoScope
Super LoiLoScope是一款支持CUDA编码的视频编辑软件,能够非常方便的编辑视频,界面也非常可爱.






只需要拖拽视频,图片等等元素到里面,就能编辑好视频,非常方便,随后点击共享之后选择相应的格式就能生成对应的视频文件.



CUDA选择.






使用CUDA编码中,CPU占用率达到72%.




耗费时间1min32s.

下面用CPU编码来测试速度,由于可能是软件的BUG,选择取消CUDA之后就不停的再次跳出设置界面,唯独选择生成DVD的时候才不会这样,而一旦选择输出iPod等格式就会出现以上BUG,因此生成的都是DVD格式.





耗费时间1min29s,使用CPU之后速度反而慢了下来,关于这些,可能是软件BUG,或者说已经选择了不使用CUDA,但是还是使用了CUDA的缘故,或者是软件设计的不够好,导致使用CUDA速度没有太大提升.

TotalMedia Theatre 3 with Sim HD
TotalMedia Theatre 是一个强大的家庭影院级播放器,同时推出的Sim HD插件(需要额外付费)可以把DVD实时输出成1080P或者720P画质.


下面我们来看看设置界面:



Sim HD是一个插件,需要额外购买之后才能安装在TotalMediaTheatre中,当然也有试用版.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影音文件都支持Sim HDSim HD目前只支持DVD文件.

此次测试的文件为Avril Lavigne 多伦多演唱会DVD.





没有打开Sim HD.



打开Sim HD.

可以看到,打开Sim HD之后,画质有了少许的提升,而且CPU占用率也比较低,当然,假如选择不使用CUDA而打开Sim HD的话,CPU的占用率是非常高的.

vReveal

MotionDSP vReveal是一款视频修复软件,号称使用了《犯罪现场调查》级别的超分辨率技术(super-resolution),还支持NVIDIA CUDA技术,可籍此提速最多五倍。

据称,超分辨率技术可提高视频分辨率,并去掉颗粒、色块等视频瑕疵,还能有效增强晃动视频的稳定性。该技术的算法原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通过分析连续多个视频帧来重建单一帧画面的细节,直至完整对整个视频的修复和增强。

测试视频文件松隆子的舞台剧浪人街.



此处为没有使用任何修复效果,也就是原视频的质量.



使用修复之后,画质明显要比之前好很多.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CUDA之后CPU占用率只有不到60%.



关闭CUDACPU占用率立即达到了92%.

vReveal带来的视频修复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推荐诸位玩家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9-27 14:07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9-27 14:43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不错。。就是发的晚了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7:5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帮顶
iverlin 发表于 2009-9-27 14:07


HOHO,谢谢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7:5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不错。。就是发的晚了点。
pikaqiuuu 发表于 2009-9-27 14:43


HOHO,谢谢帮顶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11:21 | 只看该作者
DX10已经过时了
Bohr 发表于 2009-9-27 13:55


起碼現在還是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9-28 13:24 | 只看该作者
严重支持技术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2-23 05: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