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970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声卡歪传 从AWE64到HDAudio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3 2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10/0527/A20100527661002.shtml
. p7 n  u  ]9 C【文章摘要】声卡是个曾经辉煌过的配件,不过最近几年这一领域已经相当冷清,板载人人有,功能还都全,要找独立卡,不是没地方插,就是选择范围窄到个位数。从必选配件到可选配件中的可选配件,其间既有计算机系统整体飞速发展,集成度大幅提高的因素,同时,和声卡相关厂商无所作为不无关系。
1 i0 H3 m" z6 ?5 Y$ z
' E8 Z# c* E1 T- f  声卡是个曾经辉煌过的配件,不过最近几年这一领域已经相当冷清,板载人人有,功能还都全,要找独立卡,不是没地方插,就是选择范围窄到个位数。从必选配件到可选配件中的可选配件,其间既有计算机系统整体飞速发展,集成度大幅提高的因素,同时,和声卡相关厂商无所作为不无关系。 5 m. }( x; \0 m9 p5 V& [$ s0 l# T
0 Y; ~- b5 Y4 ?
  简单的说一下声卡的发展历程和瓶颈: ; b. R5 {6 Y/ l, y; a
3 I4 B4 R# M# a5 p8 `, v! p
  远古时代的历史网上都有,多说无益,这里主要从ISA时代晚期开始讨论。
4 `, ^: n. e" f! `' J
6 C/ a' g0 }5 r  ~" L0 l4 }5 E  ISA时代的创新独步天下,赚了好多钱,创新的资本是什么?
& o7 Q+ b% ?9 d6 s( f' K$ ^- L% m8 Z4 c/ w- G5 D
  第一个是声霸卡标准,大家都得兼容这个标准才能发声;第二个是创新的MIDI,SB16的FM合成,到AWE的硬波表,创新在那个硬盘比现在最小配置的内存都要小的年代,靠MIDI赢得了声誉。
& [: S8 q2 b) n% d) s2 t2 Y# r- Z; p% D' ~
  即使是今天,家用电脑上如果要用midi,awe64gold依旧有一定的优势(如果还有ISA槽的话),最简单的就是连连看游戏,采用midi音频,一开始给老爸的机器上插着AWE64GOLD,背景音乐很惬意,后来换的机器没ISA了,只能用Santa Cruz,为了解决midi问题(微软的波表比起AWE64GOLD的落差实在太大),弄了个Yamaha XG50的波表,听起来是舒服了,但是切换音乐的时候系统要卡一下,AMD K8平台的机器都是这样的结果,放在远古时代,创新硬波表的优势可想而知。 # T/ H) A9 q; p+ O

# W) }: y" i, [* B! i. s. y; B  当硬盘容量超过现在中高端平台的内存容量的时候,midi的作用开始弱化了,MP3、AAC等音频压缩标准流行后,创新在娱乐方面的优势一下子被削弱大半。 # I0 k0 `! g3 p! N; E

7 `/ M6 B( S% Y. K: P  [9 L! x  制定AC97标准,创新是被弱化的,弱化的原因很简单,以后midi要弱化,没你什么事了。 ' [4 ?$ m: G, j+ a/ O* p  `
) R/ s# p. V: n, a4 A% t( T
  这时候创新接受了现实,从SB LIVE上就能体现出来,原本MIDI相关的那些IC或是被整合进DSP,或是干脆取消,共享系统内存,今后是DSP性能的比拼。
2 A. o& |4 ?1 B7 E7 ?/ S
( a/ s8 {( q! i' c6 f+ B& D
  V$ L8 r4 P- M  l& v2 o8 L
9 _, D( q- k- k; l' v5 V7 O  所以,后MIDI时代创新需要新的热点来体现出DSP的力量,于是游戏音效战争开始了。
$ n2 G& _+ \, M  D6 {/ s( E$ k. F& o/ L3 P% f* m# D$ p1 w
  EAX vs A3D的战争打了几年就因对手经营不善而分出胜负,这时候,创新的声卡放音乐的能力,终于赢过MP3了,同时,数字技术的引入使得音频竞争不再停留在模拟音质对抗的层面上。 ! H# ?9 l4 O: _5 a+ q' C
5 I+ ^. B+ m7 c$ d
  2002年的创新是寂寞的,充当下限的板载声卡疯狂普及,和自己竞争独立声卡的越来越少,这份蛋糕唯一的问题就是,不让它继续缩小,没有新的亮点是不行的。 - W2 p0 B7 v) M, w9 m% M( h8 C# \2 ~
" q0 A3 j8 M. Q. u7 d6 A+ h7 g, T1 G
  下一个热点很简单,DVD VIDEO的DTS/AC3,DVD AUDIO,SACD等等,结果创新凑合着对付了DVD VIDEO以后,热衷于DVD AUDIO,谁都明白DVD AUDIO推广得怎么样,技术上没有足够多的亮点,音质上又和板载玩龟兔赛跑,这个蛋糕变成只能解决温饱只是时间问题。 ) y% L9 }# q4 y1 d( L; A4 a- K0 B3 n

. ^& E3 C5 @$ J" b; M% Y  Z  于是创新继续走弱,没有优势,没有特点,继续做游戏卡?什么年代了,顺便提一下,数字技术方面在EVNY24家族的冲击下,创新灰头土脸。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2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流思昱 于 2010-9-13 21:46 编辑
& _" R  _3 t: C5 k3 Q+ m( |% ?' A. U% O5 Z
 一个羸弱的创新是无法对标准建立有话语权的。 0 x& _( M. ]- f6 |4 J: p8 m

; M6 E' h/ }4 V# H( D2 T  @  所以HDAudio更没创新什么事情了,游戏音效方面,在CPU走向多核的时代,创新那点可怜的运算能力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何况3D音效,算法很多时候比性能更重要,NASA操刀的A3D至今给人深刻印象的原因就在这里,创新靠收购Aureal有没有得到A3D的核心是个很大的疑问。模拟受限制于自己的能力,数字又不敌诸多对手创新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最要命的是UAA体系下,基于DirectSound的EAX都要完蛋)
! Q  s4 [+ z+ N; T5 _
4 w. f$ K+ r1 _0 K2 ]  于是创新发布了终极产品XFI:
0 ?; }! G5 u  t% ]: n0 d) S5 X2 ?
$ a& R  p7 {6 G0 @$ ^6 J2 Q# p  这次做了一件创新98年的时候就该做的事情:高质量SRC,比当年的硬件SRC芯片CS8420的规格更高,加上所谓的能让MP3超越CD的Crystalizer,新的3D技术,3D MIDI(还惦记着啊) ( B  _. L) i8 E
! _+ C6 I* P' A1 @& }' I+ ]
  然而,这种动作,在2004年以后已经显得多余了,Crystalizer直接用foobar等软件的SSRC插件处理下也能实现,何必这样麻烦呢?
7 X# X( J4 f9 H3 z: B
. E2 E3 `- ?, W. T8 g/ y  z" v1 v  面向未来的产品,那就应该有面向未来的应用,蓝光和HDMI的应用,创新自己总是比对手慢一拍,这么一来在消费者眼里,XFI和HDAudio的差别就非常小了。
! K5 g6 I( O; g# X$ d/ m  @9 T' b! }7 {( n/ Z) s) S1 o
  于是,创新继续堕落,连独家制造都放弃了(开放芯片授权),声卡领域就这么没落了。 : ^8 J" n  U( P' r1 D6 Y

8 s( Z7 i' k6 S, x* ]  D7 H  没落的原因,计算机整体实力的大幅增强是主因,MIDI等节约空间的应用意义越来越小,3D音效软件都能做,24bit处理16bit音频靠插件都不怎么占CPU,甚至蓝光音频解码对目前的CPU而言也是小菜一碟,如果独立声卡无法提供高人一等的品质,无竞争力可言。这一点正是以创新为主的独立声卡厂商最大的软肋。 ( V0 K1 u7 f2 G; Y7 f: o  H

' I1 B. u* i! u- Y  当然,也有音视频领域发展突遇变数的原因,谁是CD的继任者,一直没个结果,长蛋一扯好多年,至今都没有确切定论,中间押宝SACD、DVD-AUDIO而弱化44.1K的,自然都没落个好。从创新后来亡羊补牢,大力强化XFI 的SRC的设计便可看出端倪,44.1K依然重要,谁放弃谁就是和自己过不去.....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0 ]0 F0 F/ [  a$ L

  G$ Y  S6 r/ J4 G: o  声卡的搅局者永远是微软,微软终结了VXD,大家上WDM后死掉一批厂商,现在统一上UAA,VISTA/WIN7下恐怕又得死掉一大批了,最简单的例子,创新在VISTA/WIN7体系下只有使用ALchemy才能实现EAX,因为这个事情,居然还要向已经购卡的消费者要驱动钱,结果遭到消费者强烈的抵制,简直是雪上加霜。 * ]! D7 P4 r8 Z. x4 S
# r. u6 w( w9 N( D, O  A
  这是个胡诌的开头,原本在PC系统中,音频部分升级最少,最为保值,有片好牌子的独立声卡(尤其是创新帝盟)倍有面子,但是VISTA发布以后变化巨大,除了板载声卡在新体系下一切正常,独立声卡各有各的烦恼,过去的经典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是处,着实感慨。接下来会把一些经典的和所谓经典的,拉出来比划比划,其中有一些是我自己曾经使用过的,也有很多是直接从网上找的。) K$ K& N* Y; L  k% k& w0 Z
http://bbs.evolife.cn/thread-3691-2-3.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21:03 | 只看该作者
开头约定一些名词
7 @  N" c+ X7 X* D& @4 o% \. b% @
/ H! M0 e  e9 G  G7 [3 j$ j2 g  由于解码器和数模转换器都能叫DAC,所以本文将数模转换器统一写成D/A,而解码器则是DAC,对应的,模数转换器是A/D。 : ]6 k/ D4 h4 M8 T
/ O. i: q* S, O7 c' ?
  D/A厂商会有一个标准电路设计,是测试使用的(跑分用的),精心设计用来体现官方指标的设计,可以认为是推荐设计或者公版设计,原则上,声卡上的D/A的电路设计如果比官方弱很多,那么指标就要大幅缩水(浪费D/A素质) 4 @' V1 t2 O$ }. i: o) N

1 p6 }* X: K+ |& S6 n0 y  信噪比用SNR表示,动态范围用DR表示,总谐波失真用THD+N表示
! h" u2 ^' |$ x8 y8 W
" [' F* B9 H4 F7 _  J8 Q1 S  文中会出现AP测试这个名词,可以理解成用专业分析仪器测试 比如Audio Precision SYS-2722,这类测试一般会加上外置滤波器(比如10HZ高通滤波器 加上20KHZ低通滤波器)来抑制带外噪声,能反映声卡的极限素质,但是由于声卡或者解码器根本不带外置滤波器(非常贵),所以实际效果就看厂商有没有能力抑制带外噪声了(安桥有推出VLSC抑制带外噪声)。一般来说,厂商标注的数据,都是AP测试的结果(当然了,直接照搬D/A数据的基本不可信),敢于在官方网站放出测试图的,都是对自己有信心的表现,比如一些专业厂商,还有ASUS,安桥等娱乐厂商。 3 q( m# b0 [6 v% J
7 n3 z/ |6 n2 i) P% p( o7 W
  本文对数字输出比较淡漠,因为娱乐声卡没见到过诸如lynxTwo上那种强力的时钟发生器,而决定数字输出质量的根本因素就是时钟。没有强力时钟发生器就直接看声卡上的晶振即可,ppm越低效果越好,只有一颗晶振的,44.1系的时钟会有麻烦。
% Q+ q( D6 K8 q/ j! L: }# V
% @8 }) j( D. [, a4 x  优秀时钟本身是模拟输出的保证,所以,模拟输出优秀的声卡,时钟部分肯定不差,数字部分也就强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9-13 21:04 | 只看该作者
声卡领域也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9-13 21:08 | 只看该作者
看过类似的帖子,以自己的体验来说就是N年前出的,现在市值10几元的声卡都比现在的集成声卡好。我现在用着opa2132u打磨的ct4700声卡,自从插上后就不愿拿下来了,音质比集成声卡提升太多了,后来干脆我把集成声卡屏蔽了,感觉用好的声卡,连音箱的效果也变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21:1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篇 声卡领域不得不说的卡-AWE64GOLD 6 e- c) n1 I" j3 y$ |

1 |+ K. j8 m- D2 c. B! \5 n6 y5 n作为顶峰时候创新的代表作,这个声卡是创新实力的集中体现,广告里的溢美之词不想重复,这里只是就事论事讨论卡的设计. $ Y# T3 I5 r* j

8 U2 a% N4 I; {1 K+ E0 k' J% B
* P+ f& {9 M" d$ m
这是我的AWE64GOLD,当然,是二手市场捡来的,在AGP都开始被替换的年代。注意第二张图中间那个小芯片:TDA1387,小到不起眼的巨人。极少有人提到这个芯片,因为主流说法是,上边那块CT1703 CODEC才是关键。但是如果认真查一下TDA1387这个芯片的资料,大吃500克吧。 ; _& ~( ~/ U2 j/ v: Y

- r( n9 k, u( h) a- f: C: {- F" P4 f5 ?
+ S* D: R* x  ]8 @+ c, }. A* K
这是一个多比特D/A,而且是比R-2R还过份的电阻串+电流源阵列,自校正,SNR为98DB,THD+N为88DB,立体声分离度95DB,最高采样率是384KHZ,而且这类D/A的天然优势就是带外噪声非常低。TDA1387的同门师兄弟中,TDA1311、TDA1545经常出现在CD机上,根据创新给出的频响与THD的指标,这块卡上只有TDA1387能够配得上这两个数据,而CT1703,在这块声卡上,仅仅是做个A/D,录录音罢了。
/ J# \  A1 v% f! {- z
8 r" ]+ c! A4 D7 v4 N# A按照TDA1387的指标,设计得合理的情况下,AWE64GOLD的水平能接近CD的极限。创新的设计是,用slew rate达到 16 V/μs的TI TL074C做I/V转换(TDA1387这种高档货色,D/A输出的是电流不是电压,所以要运放转换,具体的,参考PCM1794和AD1853,转换率最好不能低于10),然后接ST的33079做滤波,33079是一个四运放芯片,性能用作滤波问题不大,而且周围大电容也不少,值得注意的是,我的声卡上是33079,不少声卡上是ST的3403芯片,甚至连I/V运放都有不同的版本,如此随意的换元件,这明显是态度问题。
2 \# Y1 L) O( |7 C* u/ i" r
+ P( o" b4 m# |, u即使是这样的用料,居然被创新做出了底噪,创新的水平在这张卡上只能说,化神奇为腐朽 9 F2 ^; J7 [. h9 H; E" R" S: x& z
究其原因,个人分析是D/A离运放太远所致,中间还得经过电源,诸多电流输出的D/A的案例中,创新的设计是非常离谱的。音频电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就是,信号从DSP出来后经D/A和滤波电路到RCA输出走的距离越短越好,离电源越远越好,当然,像安桥那样滤波电路有半张卡那么长的除外(创新的铝波电路显然是非常短),TDA1387输出的电流信号经I/V转换成电压信号后,先送入模拟开关,再去滤波,创新是不是嫌TDA1387太强了,要严重削弱下才能开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21:12 | 只看该作者
此外,仔细研究AWE32的高端版本,以及CT4500后会发现,实际上创新的TDA1387,一直是这么在挥霍的,AWE64GOLD,可能只是用料稍微考究一点,比其他几个卡距离近点罢了....
! e* ~1 r) M. ?5 T/ G9 ~( F* k! K
) v7 }3 y/ Y% Q- A
. n9 S/ s% h% w# G0 l" r, W7 f  n
我的AWE32 CT3600,用了两个TDA1387,没见到CT1703,但是,DSP到D/A,走了大半张卡的高度的距离,然后从D/A一直到输出,直线距离接近 ISA槽的长度(AWE64GOLD则不到半根ISA),板载声卡都不会走这么远!滤波用的运放是仙童公司的KA3403,挺烂的一个运放,做I/V的不出意外应该就是边上那颗ST的标074C的芯片(估计是ST产的TL074),和AWE64GOLD完全不在同一级别,出声也硬得不像话。 5 i7 U) i0 I' m
/ h: `0 ?7 t# [& T& B
有了创新的这个传奇,才有MX200一代经典的说法(继承了64GOLD的音质,同时3D很厉害,还有MIDI卡),D/A论英雄的话,MX200的D /A被TDA1387甩出几条街没问题的(D/A是AD1843 THD+N:-74db SNR:80db,SNR都远远不如TDA1387的THD+N,更不用比带外噪声) 2 N5 E7 E7 F, T1 d( O& ?; [

9 \0 |# n3 ]3 b5 w# x7 O/ Z当然,比起那个时代大部分声卡,这个声卡还是不可战胜的存在: 3 T( l. r' I/ {0 _* s/ ^8 F

5 `5 ?. ]8 |: s  p% i信噪比:85db - q: w& M! k* T" x8 \" j- I( x' U
总谐波失真+噪声(THD+N):0.005% 7 p+ m6 f. Y2 z% e2 a6 h, y
频响:15Hz----50KHz(+0/-1db)
, w& w9 j2 r8 [8 d5 V0 j' L, g3 R$ m* ^7 N
这是创新官方的数据,信噪比远远低于D/A标称的98DB,值得注意的是THD+N和频响
+ V, p+ Q- G/ V; }1 x4 x" j0.005%这个成绩,后来的Sound Blaster X-Fi XtremeMusic/Platinum/Fatal1ty FPS 有个AP测试的成绩,是0.004% . U% I$ T1 ~0 D" y) W* m
0 D  u# B9 p& Z" e1 j
频响的话,最近炙手可热的顶级声卡,华硕的老虎卡,就是这个水平!
- t; d  P" f5 @' S" Y3 A当然,这种参数,就是拜TDA1387所赐,换当时大部分D/A都办不到的,这是多比特D/A的特性
: W4 l* _1 P9 q) V2005年8月,ixbtlabs贴出了XFI系列的AP测试结果(见下表),对比AWE64GOLD,感慨创新10年来的原地踏步吧! 6 K0 L  }3 l0 ]: l

, g! e+ D: b/ B( l" B3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21:13 | 只看该作者
抛去专业卡,娱乐卡里倒是有个ISA卡不次于AWE64GOLD:那就是WAVIO Sound Engine Pro SE-70
- {  d9 h+ n* G2 ]" I- T# aPCM69的DA,全卡的参数: 8 n# v- |, L4 }. m$ O% {. q& z
6 `% H2 K6 y8 a! J6 M
●MIDI 音源チップ゚ ソフトウェア(WebAudio(TM))   Z: D3 x; G7 J5 d: a
●音源部 発音方式 PCM 6 r' ~- L1 F$ X2 R
●パート数 16トラック
1 ^& S9 q) X; U●最大発音数 128音 8 ]; {5 L/ _7 I: P7 I7 F  r
●再生サンプリングレイト 22.05/44.1kHz切替   ^3 {' q! s- Q: |
●WAVEサンプリングレイト 44.1kHz相当 ' l3 t1 N% E; |* l( w! x, m' ]
●音色数 674 7 w$ B+ O8 P0 P( y$ Q
●SN比 92dB
1 ?. U# H+ o) L& R: t, ~6 C●周波数特性 15Hz~20kHz(LINE OUT,+0/-1dB)
% \. }. Y. X; X+ b" m# Z' P●対応MIDIメッセージ GM/GS対応 DIRECT SOUND対応可 7 ~- p" r  m( x+ F1 j5 C4 |4 h. |
●Wave追加 Download Sampling(MIDI規格) # ]+ W& e5 W( U  D: f  O' B, p
5 K7 F; p3 Y. G
PCM69的动态范围高达106DB,352k的THD高达86~95DB,立体声分离度110DB(都是1992年的数据) 2 a% N) a( [0 {4 z( E! _( `
安桥用这东西做出1644下92DB的信噪比,也算化神奇为腐朽,比现在的水平还差了一大截 / Q' F6 F! B2 M3 v" |$ K5 d9 o% T
% G1 T3 T7 H8 _% e+ P) p9 F( Y2 _0 o

" v, s: ^4 q! M" x3 Q当年的ONKYO明显还没学会做巨乳卡,距离也远得不像话,4X 4565倒是真有onkyo风范。如果说SE70是用顶级CD机的DA做了个入门机器出来,那创新就是拿着顶级CD机级别的材料做出了高档MP3,然而,创新在10年里没有本质突破,反倒是onkyo在1998年试水成功后,2002年就推出了配备VLSC的SE-80PCI,0.3~20k的频响达到了-0.5DB水平,SNR直接上了110DB,这就是差距!
7 w7 ~7 A2 X( ]% N! ~( b0 R
- _  s8 x. N1 v  g" c- a7 c% dAWE64GOLD被列出来的原因是,创新化神奇为腐朽是有历史渊源的(创新从SB16开始,高端卡就在使用TDA1387、TDA1545之类的优秀D/A,不过最高水平仍旧是GOLD,可惜,这个最高水平,还是糟蹋了芯片)所以,创新现在即使用PCM1792或者PCM1704,做出来的声卡的水平参考XFI-E。 & O& ]6 S( u/ k( V5 C: }
' l1 P, u  P  w4 v1 y, |5 f2 p
多比特D/A在声卡上的应用随着Awe64gold停产而终结了(飞利浦的经典D/A就此在PC领域谢幕)   \- b, b7 e* D1 b
接下来,是德西D/A的天下了,没有比这个更像里程碑的东西了。 7 W7 h. k4 J6 a; E- M* X

5 g( l( |# Z2 o8 V7 v4 n创新本身确实是声卡领域最重要的公司之一:除了模拟电子以外全有了(包括专业领域的音频接口以及MIDI键盘之类的),同时自己还是PC板卡业界巨头+多媒体产品制造商。创新的模拟电子偏弱,但是其他方面设计能力比较强大,所以,采用顶级配件,设计的时候不犯低级错误,两点同时实现,就有不错的声音了,问题是,创新似乎很难两个同时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21:2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篇 Diamond的传说
$ B% c! \/ K) i- W# d3 Q7 E% t" |5 R8 _
Diamond走的路线,用现在的眼光看,比创新务实得多.当时的创新和安桥,真会疯狂到用顶级D/A来做声卡,虽然最后做出来的声卡肯定K不过CD机和专业卡而Diamond则兼顾了成本,从D/A素质上看,除了MX400,Diamond一直是不出众的,但是最后的音质,大家还是认可的。
3 r/ y* ?  x, c  X1 _2 ]# c; S$ e( g5 K) r4 e) u; v0 X- m  Y
4 j. B# F; S. E8 u7 y+ o4 M% _
帝盟MX200- W" ?3 @0 y( Z* v: F2 i2 m
AD1843的描述就是需要搭配ADSP的,所以,只能说,MX200实际上是ADI的一个标准的方案 ' h+ g% Z6 [2 i% @) y& f& t
因为要用ADSP,所以用了推荐的AD1843: 7 m2 v0 f& X- G7 \
$ M+ ~# d- x) L# K) ^  b$ M
+ f; Z. {& h3 P- ]2 U

. y5 j& R5 @& g$ q; K注意那张示意图,对比一下MX200的layout,一目了然 / a) {7 y4 j& V3 i! v9 K& X" M1 H
四声道是因为ad1843本来就有两个D/A内置,至于驱动的问题,只能说,Diamond死早了,那个ASIC的驱动也许真的只有Diamond能写。 " d  S* X. v8 t9 s: c
) d0 x2 a; V* \' n1 i9 J
综合看,音质方面,得益于大家都很烂,MX200成为了一代经典,实际上一个四声道(LF347)运放加上一个MP3级别的D/A,也只能出MP3音了,查阅ADI官方文档会发现,AD1843,ADI推荐的官方电路,整个成本控制在6美金以内(注意,包括了除了晶振以外所有的)。 1 H2 N6 V& m+ s% \
5 b3 V; t8 v# ~3 _
虽然MX200不是AC97规范,但是AD1843的基准采样率是48K,存在重采样,但是,厂商配套的重采样,往往是有针对设计的,表现一般都很出色,何况这是个80DB级别的D/A,CS4630的SRC动态范围就达到了90DB,远超AD1843。MX200上,有48K模式与44K模式可以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前者才是原生的。
' P! {5 N/ _' T# q' [1 }. f" w5 Y当时最好的主流声卡也是MP3级别的东西:AWE64GOLD,尽管人家用了顶级D/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21:28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看,是不是Diamond务实得多?
1 Y5 m( w6 R, |/ d: d: j. K" j, ^% z2 b- h
说起做工,只能说,现在HDAUDIO的做工拿来给mx200用足够了,没有任何必要给这个声卡上化工厂,虽然ADI官方配置里有OP279。 3 \/ O0 A' h; H0 s! p" a  J9 l$ c

- s" I. _1 t, w  Z但是,Diamond在输出电路上没有用ADI的推荐方案,因为ADI的推荐方案的结果就是有指标没好声,即便是高端的AD1853,Benchmark 拿来做dac1的时候,坚决不用官方推荐的测试专用的AD797或者OP275,而是把TI的PCM1794的电路搬了过来,结果获得了不错的音色。
1 w6 E- R6 \: `7 m& _3 C0 m' p1 Y  L, |. \2 V2 U8 t
MX200音色不错,声音讨人喜欢的根本,在于一个Three-Band Active Tone Control电路,注意LF347前面的小芯片,这是关键: ( W, T( Y8 c1 k7 p: S9 J6 J
7 p% U7 S* x2 a. R( i4 J2 o

% m6 @3 H9 i: i; E+ K/ T0 C; p
; f- s. j' I! T# e5 d% t好吧,模拟调音台都做出来了,还有什么音色搞不出来的。可惜,这玩意儿仅此一家,之后Diamond就把它扔了,所以以后的Diamond,虽然信噪比好了很多,但是音色总达不到以前那么讨人喜欢的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21:29 | 只看该作者
MX200后,当然是两个神卡 S70和MX300: - m" Y- F& I, m% |, b
  O0 `) ]7 ^5 C5 P1 M4 M* b

, G7 ~* G+ G4 g9 n帝盟S70" V2 V' O  H! |! ?! m$ @. m1 L: H- p, @
S70采用了ESS的方案,CODEC走ACLINK,也就是说,这是一个AC97规范的声卡。Maestro-2是一颗500mips的DSP,推荐搭配的是ES1918,不过S70采用了TriTech 28023我倒是没找到这颗codec的文档 8 Z1 f5 F, _- d- [" Q0 h
暂且当它MX300级别好了,好评是创新造成的,因为创新强大的DSP羸弱的SRC,互调失真大到笑。实际上AC97时代,除了板载太差,剩下的就是创新的互调失真过头了。 : X6 O! \3 t& Q

% B, P2 O0 H, I" r
3 j) e; @5 f0 Z. c5 ?+ c# _MX300更像是去掉了MIDI和调音电路的MX200,一直到MX300为止,Diamond总是喜欢四个三极管做放大电路。比贴片,显然MX300是不如MX200的,但是至少有个大电容,低频方面不会吃亏,所以,不能用贴片多少来比谁的做工好。
9 E- k" A# E/ o
, }3 n: g' |  kSTAC9708,THD+N:-81db SNR:98db 这是MX300的D/A的水平,乍一看,怎么都秒MX200了,而且离AWE64GOLD已经不远了(THD+N还差不少) / |2 j% k1 x( J5 U; n# V" f
然而几个问题把MX300弱化了 ( e- |1 o4 z, I( O6 o! \; N
第一,Diamond最后一款非AC97声卡是MX200,最后一款有模拟调音台的声卡也是MX200,音色方面占了不少的便宜; : K9 v. g9 ?% F4 L' C6 |) m
第二,STAC9708的宣传指标明显高过AD1843,那么,其标准电路相比也比MX200的要求高得多,所以如果在设计上还是停留在MX200水平,那么MX300 VS MX200是非常难看的对比,有意思的是,MX300居然还连了模拟开关(和AWE64GOLD一样),这对音质都有劣化的,值得注意的是ADI为 AD1843设计了ripple非常低的数字滤波器-0.016DB这个级别一般只出现在100DB以上的D/A上,而AD1843就拥有了,在频响上会占到不小的便宜; # U( C" z4 e6 x" |7 P
第三,MX200实际是全套ADI方案加上Diamond润色,而MX300则是Aureal DSP + sigmatel codec ,优化程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3 U5 Z* L* s1 T( I/ F
3 x$ o" n& }. _% Z. N9 [1 j7 a4 @3 x4 T. N; @: d
注意STAC9708的数据,THD只有0.02%,MX200是0.03%,理论情况优势都只能说一般。实际音质表现并没有根本超越,加上MIDI被弱化,MX300口碑显然会集中到游戏上去。MX300以后,Diamond开始走下坡路
( Q# t0 U0 r' h' n+ C1 t到了MX400时代连PCB都缩到S70级别,显然锐气大减了,但是,从规格上看,MX400达到了Diamond的最高水准,无论是模拟还是数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21:32 | 只看该作者

  o/ X" F1 K& u5 @0 bMX300更像是去掉了MIDI和调音电路的MX200,一直到MX300为止,Diamond总是喜欢四个三极管做放大电路。比贴片,显然MX300是不如MX200的,但是至少有个大电容,低频方面不会吃亏,所以,不能用贴片多少来比谁的做工好。
5 \2 C$ I8 G1 d( `* E" D- V+ _" x4 y" O2 D$ M
STAC9708,THD+N:-81db SNR:98db 这是MX300的D/A的水平,乍一看,怎么都秒MX200了,而且离AWE64GOLD已经不远了(THD+N还差不少)
! j* _( H3 f! ]% L4 K- K1 Q( c1 Q然而几个问题把MX300弱化了 : G" C' W+ V/ s) N& a! h3 y
第一,Diamond最后一款非AC97声卡是MX200,最后一款有模拟调音台的声卡也是MX200,音色方面占了不少的便宜; # Z5 g6 v" D7 Q6 ^3 Z, d2 ^! L' y
第二,STAC9708的宣传指标明显高过AD1843,那么,其标准电路相比也比MX200的要求高得多,所以如果在设计上还是停留在MX200水平,那么MX300 VS MX200是非常难看的对比,有意思的是,MX300居然还连了模拟开关(和AWE64GOLD一样),这对音质都有劣化的,值得注意的是ADI为 AD1843设计了ripple非常低的数字滤波器-0.016DB这个级别一般只出现在100DB以上的D/A上,而AD1843就拥有了,在频响上会占到不小的便宜; 3 i; ~; K6 y2 ~; I: J& Y5 S
第三,MX200实际是全套ADI方案加上Diamond润色,而MX300则是Aureal DSP + sigmatel codec ,优化程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 V# |7 w4 y: ]$ f# E! f7 d: U# {# V
' ], C5 O: h# l4 z9 [9 l

+ B; z# D" [6 s
3 F8 A0 _2 U! o7 a注意STAC9708的数据,THD只有0.02%,MX200是0.03%,理论情况优势都只能说一般。实际音质表现并没有根本超越,加上MIDI被弱化,MX300口碑显然会集中到游戏上去。MX300以后,Diamond开始走下坡路
) |3 ?: m( N2 x& G) |& J/ m( K到了MX400时代连PCB都缩到S70级别,显然锐气大减了,但是,从规格上看,MX400达到了Diamond的最高水准,无论是模拟还是数字。6 I: |) h  D* j- q8 J) B
.
% i  C# O6 a! \
  C; F( K1 ^" f& Z8 r# b0 v% |0 B6 K) y, c: {9 Y2 ^( j  {6 n
豪赌48K为王的AC97
7 [) j+ c0 [7 j7 B4 y% g
; ~9 {2 E7 g: r: j0 {1 ^: ]2 mAC97时代,一般来说取得好音质只有两种手段: 3 ?5 U+ _5 n( G( p

$ C9 a/ I1 p( R0 V  `% r$ ~, _1.不走ACLINK,并且DSP不做SRC处理,对DSP的要求就是需要处理多种不同采样率的音频,在这个时代是没有意义的,直接软件DSP,90年代不现实;
- O5 V% R2 z7 I: N* p2.强大的SRC,尽量让SRC的结果对得起AC97 DAC! 4 x9 t$ Q7 ]' X% W6 c

4 h6 S2 Q, v: h' s  v, P活跃在AC97时代有三家电子巨头:Cirrus logic、Philips、ESS,这三家的模拟电子水平无需多做讨论,他们有足够丰富的经验,足够优秀的抖动算法,重要它们愿意,设计出满足现有的AC97 CODEC的需要的硬件SRC绝非难事。 ( [$ e& s; C/ g( c
& L6 E* K( X2 X' E& W  N( _
Cirrus Logic的当家旗舰CS4630的指标是,90DB动态范围的SRC,实际上CS4630对应的CODEC的动态范围只有87DB,完全够用了,互调失真的问题经我亲自测试,1644和1648居然没有区别,实际上当时非常强大的SRC芯片CS8420就是这家公司的产品,能实现120DB以上级别的 SRC! # A$ j) d  w5 U; {+ p$ V9 b
: x: k' O6 c- ?( Q
ESS的水平看IMD成绩,比创新好了不少,但是,15K出突然有个20DB的大尖峰,THD+N实际上是一下子掉了20DB究其原因,帖主说是播放有src,实际上是录音SRC,播放走I2S,绕过了SRC,这个帖子反映的是输入SRC!
- t- b8 A1 H" ]  Q5 r$ l5 T3 ?6 _
  t) ^: F' d* |, F; @- u- }* {从安桥的态度也可以看出ESS的SRC不符合其要求,SE120采用了CS8420做SRC,SE80则直接绕过飞利浦的PSC706,互调失真表现也不如Cirrus,也是三大巨头中唯一没有设计AC97 CODEC的,不过测试成绩都好过创新不少。 & n4 j* y& V, ?4 w0 |5 i& g/ _
9 ?  |' H( Z5 S0 T/ [# A
第四家厂商Aureal的旗舰产品是AU8830,规格比CS4630要高,SRC的指标为98DB,MX300对应的AC97 D/A正好也是98DB!
6 b$ I. [9 g$ U. C
2 J: ?+ q1 V% s+ F2 B& d1 B第五家厂商是创新,EMU10K1(fx8010)更是定了规矩,完全的48K,10年不变!然而,EMU10K1的SRC我没有查到指标,是否对得起 D/A,根据各地的测试结果,互调失真,CS4630没有影响,其他的有些影响,LIVE则是一下子变成MP3都不如的水平!这就是创新长期没有模拟电子积累的恶果
) |: L# y' Y+ Z1 k; j- e9 g: ^1 o  b+ }  b) o# W
值得注意的是,ESS和Philips没有在产品介绍中说起过SRC的规格,说到过规格的只有aureal与Cirrus logic!按照“没说的一定没有或者没做好”的原则,可以判断,AC97时代,SRC的就是Aureal与Cirrus领跑,Philips与ESS中间,创新和集成党做下限。 ! J" F. s0 d9 C5 ^; p) u% A

5 ^* b; B! B$ k2 _$ L3 E+ R; ]当然,2001年以后,由于CPU水平的不断提升,软件SRC出面挽救了一下创新,更好的算法,更大的位宽大幅减小了舍入误差,这东西,对谁影响最大,就意味着谁硬件SRC最废物。
. N3 W- ?6 J! _& i; e- g( f8 b5 ]7 Y! U; K

# J+ \+ J1 y+ @AC97造就的传奇:ENSONIQ ES1370 8 H. e% N6 M+ ?6 r7 `
7 [/ J7 s/ m, c* N, c- T! }
ENSONIQ公司的卡,很便宜,二手现在好像掉到了10块钱级别,以前也不贵,曾经跟风追过,创新,帝盟我都追过,现在想想,过去知道的太少了,有这么多闲功夫,直接上高级的不就完事了。
' ~; }4 m& v/ `5 `9 X) x! [- {  C4 w9 Y3 T1 r( a2 E! j" y
ENSONIQ在玩家群中最出名的,显然就是ES1370/S3300/CT4700,后来的ES1371和1373都变成AC97声卡了,反而没什么好评。
+ V/ D: r$ m: D* M$ _1 m& f2 f
- R; @, w: y8 P& ^4 e! e这个公司的卡神奇之处在于,该有的都有了,不该有的,真的没有,价格可以接受。
; Z3 w; |- S5 t
7 Q$ X* V2 d7 ]7 {$ F+ G, R$ |要听MIDI,人家有波表,要听音乐,没有SRC可以四两拨千斤,玩游戏也有所谓的A3D能用,过去我一直以为这是A3D,后来在98下接MX300后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A3D。 9 U0 n0 l" m* q" t

1 R) E# e+ N3 D言归正传,看看AK4531是什么东西 7 [+ C$ y+ s2 z; b8 r0 R
AK4531(S3300/4700/1370) THD+N:-83db SNR:88db
3 i6 D/ @  n" c3 ]9 W, I! r( I$ P: _3 r7 d
/ w9 c' L( z* ~( p0 Z

: S+ `) W3 z$ t5 s从纸面的指标上看,这东西已经胜过MX200,面对MX300和创新的AC97卡的实际表现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这卡的公版是很单薄的,这就有了疯狂的改造。说实在的,为了88DB的D/A去花大力气改造有点不太值得,OPA2134之类的,放在MX400上绝对是立竿见影的,而在AK4531上,就只能增大声场,调整音色了,TDA1541这类指标看上去一般(普通玩家看得懂的那几个指标)的非德西D/A容易出好声,关键问题就是带外噪声小,时钟上不要命,这些优势,在AKM4531这类德西D/A上是完全看不到的。至于最近所谓的神奇驱动引爆ES1370更是个笑话,本来这东西就没SRC,没有算法影响,混音相信也不至于会往离谱方向做,所以,驱动影响,不值一提,最多就是让你XP下有波表用。说到底,这就是个好点的MP3,除非你把AK4531换成TDA1541。
9 S% I! q, k# l0 }! N
" k) j- R) R! G) l; PES1370的神奇,得益于后来AC97规范的死板和声卡厂商集体的迁就,论改造,AWE64GOLD和MX400明显更值得动手。创新对ES1370系的定位是高低搭配,只可惜,这个低,很多时候比高好用。当时还有个有意思的产品是AWE64D,也就是EMU8008的PCI版。
  s. {% J" g+ s' ^+ h6 |) y; O1 k1 @: K1 A7 f3 C$ R

% @, ]& z" K3 ~- h
% T6 E% a1 S) a7 [5 A无论从编号还是layout,这都是LIVE的雏形,比ES1370豪华,但没人家实用.挂着AWE64的名头,声音却明显不同,再加上SRC,打不过低端也不奇怪了。那个年代的创新就是这么有意思。
; `. g2 Y- V( i0 u8 J5 U
9 K# f& A9 B" ]0 |* M* f) H6 N( L7 z/ U( z8 s: B* `

. j8 _  s5 {; Y$ U5 A2 g, m  C) i1 s8 ~: ~1 K  B3 y( x6 P
( Z' Z4 h( Y) v- {- _
一代天骄-SB LIVE!
! G/ E- e8 X0 L% j0 @
9 w+ R5 ~+ W2 k9 C" E3 T; x; ?# i其实,和NFAN口中的天骄一个意思。 / U5 t; V" U. I
" ~8 k8 `) f1 A
声卡歪传再歪,LIVE是不能绕过的,这是化神奇为腐朽的经典案例,创新走下神坛,也是这时候开始的。之所以放在现在讲,当然是因为LIVE发布有点晚。 7 y/ k" d* `9 Q* Q; Y: g
5 M8 r* L1 m  i$ L9 o& @) e
LIVE是一款纠结于AC97的强大的游戏声卡,AC97的规范实际是不适合2002年以前的环境的,然而,创新还是将统一48K奉为金科玉律,奇怪的是,原本一直有话语权的创新,实际是被动接受AC97的
& K- a$ i* H* z. a
: r2 W3 l. Q$ F) ^/ DCT4620、CT4670、CT4790三个产品中,负责主通道DA转换的是一枚CT1297-TATAC97'CODEC,同时前置主通道以飞利浦PT1308或者别的牌子的PT2308运放放大信号;而负责副通道输出的DAC则是飞利浦的1330A I2S DAC(好像还兼顾缓冲放大)。 : s' l/ B# I' N9 I& U

' p8 D# L& G% N& l$ o! Y7 a由于CT1297-TAT 是一颗噪音相对大一些,同时失真也是较多的一个设备,还遵循AC97音频规范(于是存在AC97 SRC问题)。再加上emu芯片的ASRC(异步采样频率变换)的问题,会导致该声卡播放44.1KHz整数倍信号时将进行2次重采样(AC97 SRC和emu10k1 ASRC)。于是,要得到相对更好的声音,我们必须尽力绕过一些东西。 ( g& S. L& O/ }8 G
. h* a  C1 g2 M  `+ S  M) D
有意思的是,CT4620、CT4670、CT4790的特别设计,可以通过KX驱动巧妙的绕过AC97'CODEC,从emu10k1出来的信号可以直接送到1330A I2S DAC。用户把有源音箱连接到后置输出孔,就是1330A I2S DAC输出,因此就少了一次AC97重采样,同时 I2S输出音质更好。于是,KX驱动默认就是勾起前置后置交换。那么,您可能会问:“那既然绕过了AC97 CODEC,为何还存在重采样失真?”。前面我说过,emu10k1自身还存在ASRC问题,属于硬件软肋,这是无法绕过的(而Audigy2ZS则可以绕过,因为有 P16V芯片去替代输出)。因此,CT4620、CT4670、CT4790采用后置输出,则是绕过AC97 Codec的一次重采样,少一次而已。
8 b3 t; |9 O+ T0 _% J: `9 X: A" d) a+ N& R  d
这就是为什么SRC大家都在谈,但是问题最大的一直是创新的原因。中间表述其实有点问题的,AC97 codec只不过是只能接受48k,而48k则是EMU10K1 SRC的结果,具体我解释一下,创新固执的认为既然是AC97 DSP,既然是要拿来跑3D音效和DVD视频音乐的,那么干脆就统一48Khz吧,以后2496了,照样48K,处理,大不了拆分一下(后来的 Audigy和HDAUDIO就是这么做的),这是专业卡的玩法,emu就是专业卡出身的,问题是,live定位的是消费市场,消费市场当时在音乐方面全都是44.1K的音源,忽略不计的后果就是听音乐的玩家终究会将创新忽略不计。 + q/ r/ u1 z, |* _9 b  x- C
& ?, M, p, s# D4 m8 W# }% I
于是,什么都得转48K,靠I2S也绕不过,EMU10K1什么都得管,你接受的就是EMU10K1给你SRC后的东西,模拟躲不开SRC,数字一样躲不开!
+ A# ^# k" ~# |0 S  y. u1 b
+ H2 K9 x2 N( M- y, q于是决定LIVE成败的关键因素就是:SRC到底有多强大,EMU10K1,在XFI发布以后终于真相大白,原来标称的1000MIPS完全不是那回事,实际性能也就335MIPS级别,而对手CS4630达到了420MIPS(低端的4624也达到了300MIPS),纯32位处理,算法方面,老资格的 Cirrus Logic的实力足够把这个差距放大了,所以,创新成为AC97时代SRC问题最严重的公司就不足为奇了。
5 Z* S  g( r2 w. ^# P+ B* @8 m/ l% x% _+ I8 G5 \( c% n3 I
XFI的文档告诉我们,10000多的MIPS中间,70%是用来SRC的,也就是说,创新的水平,7000MIPS才够用,LIVE还差太远! 7 P) O% Z9 U* [! [
* Y1 O  M6 E+ A# f/ {
两颗D/A的描述
& G, Y. {4 z# x' `UDA1330A是一款素质相当不错的DA,20bit 8~55khz,100DB的SNR,90DB的THD+N
" v, ^0 d5 O( T! {但是,90DB的THD+N是5V供电的结果,3.3v的话只有85DB & G7 t3 h) k, g" J. ^
LIVE后期将1330A换成了1334(为了2496),1334只支持3.3v供电,所以,可以认为,其实Live上面的1330,充其量也只有 85db的thd+n 3 s* P: D/ R& n6 a8 [$ l8 `/ r

0 `% G# P$ Z. n1 j3 C( m/ n   如果没有SRC的奇怪问题,极限发挥的LIVE!灭实际的AWE64Gold应该是轻松的(因为DA的理论水平已经接近了)当然了,AWE64GOLD也是33079做的滤波,LIVE倒是没必要改,毕竟D/A表面指标变化不大,最狠的地方是,AWE64GOLD布局不合理,LIVE继承了这一传统!这个传统,直到2002年的Audigy2上才扔掉!
8 ^1 f+ u& l% X
- z+ u9 ^" Z) a4 E- `: J6 F) n+ @; d, F& s
红圈圈出的是1330A,方框框出的是33079,横线画出的是耳放(图片来自SOOMAL,红色的东西是我画的).也就是说,如果采用ACLINK,走STAC9721,没有问题,运放离DA很近,但是,如果是走I2S,对不起,边上就有MOSFET,还得走远路!要音质,走I2S,可惜,还得走远路 : b6 F3 {) z! d7 q. H
/ A* x9 K9 \7 \( ~# z
接着,STAC9721,9721是3.3V和5V的,这边只有5V的数据,实际3.3V要更弱: 3 w! J9 X1 r% ?3 G

8 y% W7 x3 Z$ Y
! {& H5 i  N5 \总的来说,98DB SNR,83DB级别的THD+N,但是,这些都是5V数据,如果接了3.3V,全部要降. ' f, V# F$ H: v/ M

( i0 K0 K7 Y4 b: v创新是AC97时代的极品,因为只有创新能把IMD做到超过1的水平,这一点就连Realtek都泪流满面
* u4 U- j: z% v7 e) \/ j4 n/ b既然SRC这么弱了,自己又定位高端,干脆外置个SRC芯片不就可以了么?CS8420又不是禁运的,LIVE家族照样也有用Cirrus的D/A,所以,还是态度问题,要听音乐买CS4630去,这样是不是更照顾后来的合作伙伴Cirrus logic?
+ @) V# N- P# U/ o. o2 x1 P8 y" S5 }: _  S) }
LIVE最经典的产品,与同时代的MX300相比,AC97的D/A不分伯仲,但是SRC问题让LIVE落败
2 e+ G! F  q, C5 S; M0 C$ D即使是有1330A帮忙,同样也受SRC的影响,所以,LIVE无法压倒对手,而且,游戏与电影对手显然也是来者不善.
( f) S# K( ~; O8 Z) k$ J3 ?* c8 v* ~# B3 k& I, y- q, g
面对MX400,1330A VS PCM1725,可谓不分伯仲,大家都是阉割设计,在ESS面前,创新的SRC都能成为累赘,不过游戏和电影上能占些便宜,面对Cirrus Logic系,更没戏,一个SRC害死创新,电影和数字一起落败,游戏稍有优势.所以,LIVE被称为一代天骄,没什么奇怪的。 6 r0 }! ?! R5 L1 }2 {: W) n6 K

2 o3 u$ W; K: H1 m1 d; P用D/A划分声卡档次,创新在SB16时代就开始了,以前就是高端卡有TDA1387,中低端变成CT1703 . D' @' A( r% N+ H) W3 p
LIVE是例外,即使是4830,依旧采用了标准版的配置,只是功能严重缩水,运放继续缩水。到了AUDIGY和XFI时代,D/A决定档次又回来了。
* w" X3 A1 ~/ u- E- S* a+ Z
9 `1 _/ ~& a! z$ {, W, k  Y% G. e3 {LIVE!非但没有使创新走出MP3级别,反倒是出现了MP3分级,创新这样做就没有压力么?答案是压力忽略不计!如果只是为了最后打败对手的话。   AC97时代究竟如何定义是个问题,暂且把1998~2002称谓AC97时代吧,因为2003年是新的元年。   g6 P9 A9 V% s; ?3 U7 G

, j( e5 x( J' y+ O4 N# K0 X7 v- ]之所以不说“群雄并起”,是因为一直到2002年SE-80PCI发布,把娱乐声卡直接带入110DB + 24192时代之前,4年里最强大的DA一直是那片ISA声卡上的PCM69。3D音效大战也好,YAMAHA靠MIDI来蹚浑水也好,ESS、Cirrus和Philips出来打酱油也好,不肯提升音质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不肯提升音质的原因,就是对AC97的迁就和计算机系统的软件DSP还不够强大。 4 [# d* I& e( b" G

# g/ b( i1 T$ S* C* d; o3 X  u记得在2002年还是2003年,某国内著名网站给2496吹风,拿出他们认为的这个时代经典的声卡去对抗6FIRE的时候,完败,所谓的 “AWE64GOLD和MX200都远远不如”,那只是他们拿错卡罢了,最强者从来不是这些经典声卡,他们的经典,是这个群魔乱舞的时代造成的。 % k% D. f" b0 o, b  u3 ?
3 ^/ H7 I4 \3 j1 A
好吧,先从cirrus logic开始:主打DSP---CS4630的功能定位,和LIVE定位稍有区别,更注重音视频播放,数字连接DTS做得不错,并兼顾游戏音效,当然,作为AC97系 DSP,SRC损失显然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我自己测试RMAA的结果是IMD差异非常小,这在AC97 DSP中,可以排名第一(当时的万颗批发价格为12美金)所以,Cirrus logic比live系列的优势是在LIVE的缺陷上,SRC是其最大优势.
0 Y7 }8 W, E7 u! Y7 z. `7 G2 l. i; X) s
1 Z$ a; x% Z/ j( p
Cirrus Logic同时给出了配套的AC97 CODEC方案:CS4294/CS4297 " t7 l! B" l* g: ^2 i
$ K# {$ N4 [: L- x/ q

+ I( R1 B* i" b( q! i: \值得注意的是,CS4294的素质比stac9708要差,而且santa cruz搭配的是JQ版,动态范围只有87DB,立体声分离度也不行。应该说,santa cruz充分发挥了这个D/A的素质(某种意义上说,santa cruz可以称得上CS4630的公版,cirrus logic除了实体的声卡和和驱动外,什么都做了,需要指出的是,AC97时代的驱动,很多地方就已经开始公用了,毕竟是统一标准啊)。 4 G$ ]. B) l- y' K9 g8 {

" r8 _8 j( r3 ?. U0 XCS46XX系列芯片后来被国内公司使用拿来做出素质还不错的国产声卡,也算国产声卡的开端了 + f: T8 A) z2 r" r2 J
黑金卡到底用了哪个DSP这里不讨论,相信差别主要在SRC以外的部分,D/A方面应该还是强过santa cruz的 # V8 @% i1 o" ~# A( d* J
STAC9756(黑金cannon) HD+N:-81db SNR:96db加上5532,应该不次于santa cruz的表现。
6 O- u3 R! {7 B$ \/ N" V  {+ u# T" U7 V/ ^+ m0 M' E: [9 o7 L
德国坦克,大力神之类的厂商,都有用4630+4294+5532的5.1版本,表现都非常不错,和live相比,综合优势更为突出,与audigy相比,也不逊色。
7 t/ w" E# Q: _% M& Q5 L' I) x6 G! C) v# w. ^
虽然Cirrus几乎提供了整套解决方案,就差做实体卡了,但从配套CODEC的层次上看,Cirrus Logic的加入属于蜻蜓点水,并没有憋着要做老大的意思,而且后续产品也消失了。 ' ^, Z3 n2 m; R: g2 I2 b% A/ g

) Q  \; _* t8 Q4 B5 J和Cirrus一样,Philips也是声卡的老朋友,看看创新ISA声卡上的D/A供应商吧,Philips几乎拿出了最好的D/A给创新来挥霍。AC97时代Philips的介入发生变化,推出了强大的DSP以及实体声卡,但是自己最大的优势:高品质D/A,居然一个都没拿出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Philips同时还涉足台机有关,让声卡接近台机的效果,对Philips来说并不是好事,高档D/A给创新,恐怕是看准了创新的本质吧。
" F- G6 a' A6 ^4 g
$ M& [; o. T" q7 h  d; ?但是,飞利浦声卡上居然连自己的D/A都不使用,可能是迁就于ACLINK,而自己的D/A都要I2S的原因吧,问题是,SAA7785上有I2S... & W+ H# w. L" J, B( Z5 Y& h
STAC9721和STAC9708的搭配,加上三个自家的5532,能发挥出一定的水平,但是,仅此而已了,最多也就是mx300~黑金2 cannon之间的水准,何况Philips这个芯片的SRC只能欺负创新。数字方面,和cirrus logic一样,Philips提供的功能相当出色。顺便提一下这个DSP,这是一颗浮点DSP,用心做的话SRC应该会不次于Cirrus Logic,现在不太清楚的是,这颗DSP是否固定48K采样... # o; L7 P( W# |: J/ C* m/ H
/ s+ D- h' o1 N1 y8 T: {
由此可见,Philips抱着凑热闹的心来了(提供了一个DSP,虽然自己也造卡,但作为模拟电子巨头,居然连自家D/A都不用,明显只是为了做公版),几年过去觉得还是干别的比较好,又走了。顺便说一下,安桥被取消的SE-100PCI采用的就是SAA7785。  ESS也推出了多款产品,I2S的支持意味着高端D/A使用的可能性,MX400和SE-80PCI就是这么做的,数字方面SE-120PCI提供了对 DTS5.1的支持,和CS4630/saa7785一样。 ; t( J# b3 _! Q
; w( T2 M3 E, s/ F
6 c! g: u5 A& m7 J1 u, h
没找到ESS的旗舰型号,只有S70那个DSP,还算中规中矩的产品。ESS比Cirrus Logic更进一步的是,驱动程序更加统一,除了实体卡,什么都有了。2002年以后,ESS也歇了。ESS系是三巨头中应用最广泛的,低端的烂卡、中端的MX400,S70,S100,高端的SE-120/80都有,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正是ESS 芯片的方案,当然,人家是强行越过SRC的。
2 G+ t- J  ~$ g* S$ d+ h4 [# i8 X" b
: C, F4 a9 L' ?# o" @三大巨头都拿出了强力而齐全的产品线和完整的解决方案,完全不逊色于创新,最后到底谁赢了并不重要,因为最后这三家都在顶峰下退出了,不想玩了,创新则得到了虚幻的胜利,其中,cirrus logic可能迁就于ACLINK,音质提升困难,ESS的突破口,也只有Onkyo好好利用了,Philips干脆自己也不动手了,因此,音质和这个时代基本是无缘的。 5 P3 O' h- C+ R4 s, m4 `

- X9 N3 l0 ~5 L% l+ _* a巨头们退出的原因很有意思,48Khz固定的DSP,面对DVD AUDIO、SACD等需求的时候就显得太次了,而且CPU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以后软件DSP可能更有市场,坚持下去的意义似乎已经不大,反面典型参考创新的拆分2496.... ' v& `0 L# b0 z& S5 @) e& C
* y8 U" h" h2 p+ V2 i, H
Aureal很高调,和创新一样,自身不是模拟电子巨头,需要使用别家的codec,两家同时都提供了包括实体声卡以内的完整方案。从产品上看,Aureal在数字输出方面弱于三大巨头,这是其基础决定的,而硬件SRC、均衡器、3D音效等值得肯定。与三巨头相比,Aureal有点壮烈,因为最后是被收购的,这可能和经营能力也有点关系。 , x. O9 }* H; k7 ?
9 Z# D5 ~& E6 Q# {8 U+ q

5 _. \7 T' B4 D* I! e- U7 i
8 Z, ^4 s5 P! }7 ]- K2 v0 L% w8 xYAMAHA靠midi进入市场,在1998年以后已经日薄西山了,没有更好的卖点的话,只能靠超越各家的音质了,可惜,YAMAHA做不到。 / l! i4 q/ F1 v
( _5 [3 \: G+ z/ X* X
C-Media也在这一年代登场了,多声道需求旺盛,有能力做的还是会有市场的,可惜CMI试水的产品CMI8738定位实在有问题。集成声卡级别的定位也注定了自己成为烂货,不过这个公司也算是有进取心的,现在居然推出了高端方案,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当时高端声卡很多都采用 CMI8788了。 % W8 J: S* L6 M; d
6 [; h% M5 X. B+ y: r6 @/ O# w
正是这些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21:35 | 只看该作者
2002年,创新再接再厉发布了Audigy2,主打DVD-AUDIO,这次终于不是1648了,24bit不再浪费,对付dvd-audio需要支持24192,所以,uda1328是不能用了,从此再无Philips D/A。创新采用了cs4382这颗8声道24192的D/A. * n" l' J" f1 ^+ |0 J

; V, o; r, N- O6 H/ h
; c7 \3 N9 Z2 I* G7 S& ^CS4382的推荐电路用的也是NE5532,不过是三个ne5532对两声道(参考SE-90PCI),所以配齐要12个NE5532,显然,板子上只有4个运放(4558还是4556来着?) ! X" D; J' {% s/ y3 x  X5 f

5 S$ o- d) [8 m. ]* M从刚才的分析看cs4382的缺陷是应该是立体声分离度,实际测试正是如此,90DB的水平实在对不起A2的价格了(要知道A1都比这个强),这会大大影响声场,这和创新的定位是完全不符的。snr方面,创新标称的是106DB,实测的结果也是一样,录音方面A1和A2一样的,都是UDA1361。
' j* ~/ @# F" j) T" K% S- p3 o7 B8 S6 ]
cs4382虽然纸面规格上强过uda1328,但是毕竟也只是cirrus logic的廉价解决方案.另外,创新显然没有学会怎么用便宜元件出好声,这两点做不好,再加上劣质SRC的问题,创新面对2496大军,被横扫也就不奇怪了。
& q  c$ `3 @; O) v" a% R
/ g( z& P* G3 l5 v2 i1 A. W: ~Audigy2系列中最强大的是 Platinum eX。D/A加入了CS4392,A/D是PCM1804,D/A决定档次的传统终于又找回来了。值得一提的是,Audigy2终于纠正了创新十多年来布局**病:D/A出来接运放滤波前要经过电源! ! O) |8 x: S# h8 V: |
" O7 [3 Y$ n3 y( [* _
Audigy2以后是Audigy2 ZS,加入了DTS-ES、ASIO2 ,6.1变成了7.1(有意思的是,A2本来就是8声道的D/A),标称变成了108DB,其他除了DSP有升级,变化不大,面对 Platinum eX 并没有优势。 " z, y" o) ^5 t6 i* U
" X3 E( O1 Y! I9 d, @
A4的标称进一步提升,变成113DB,原因是在ENVY24大军的压力下,不上120DB级别的D/A不行了,所以A4上了四个CS4398。不过,一个4558配一个CS4398也太寒酸了吧,国内厂商都不会这么乱来的。
9 n8 f5 X5 C- b- N  g0 i3 [+ i: [0 [
A4的标称有点意思 * O% ?$ y% E+ ?3 k5 c, K
Audio Performance:
( v/ @% o! ^/ |5 F) u6 N( e. V4 g4 f2 o- y# V
Signal-to-Noise Ratio (AES17, A-Weighted)
6 O6 J8 I" K. |  F! |2 [0 m! [) {  Q9 t# S
Output Voltage @ 2Vrms 8 F  o% n/ m4 j4 f6 H
Stereo Output 113dB
/ V+ ?" C+ a, k0 O; @+ C: jFront and Rear Channels 113dB : V4 n  p. ^" D* }0 P: p
Center, Subwoofer and Side Channels 113dB . f- G) n& C7 s+ v0 }
/ u$ h# x7 O! E* O3 N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 Noise at 1kHz (AES17) = 0.003% (2V Rated Output) Frequency Response +/-3dB: 10Hz to 46kHz 3 ~9 C2 c% w! l4 @4 i1 U9 S/ i

0 w+ z) P; S- P- W0 \& s注意,10HZ~46KHZ居然要掉3DB......还是加了滤波器的结果,不加么?A4Pro居然又把A2才改掉**病捡回来了: ; f  f; F" L0 b3 P- N

+ i; \1 v$ J. R4 g* x1 w) d
: [" |% {. G9 |0 Y  V* Z) U$ f9 Z7 [/ q- f1 m9 f
创新的audigy家族,四年中平均每年升级一次,但是就设计上看,无论是功能还是性能,变化却非常小,反正SRC严重缺陷不影响做老大,卖卖PCI卡,顺便再卖卖外置盒子,每年前进一小步也是人类的一大步了。创新即使是高端产品,永远是普通单运放对2声道,这样的设计,显然就是把110DB以上级别的 D/A当AC97 D/A用,加上多年未改的劣质SRC帮倒忙,这就导致了创新产品再昂贵,再高端,在EVNY24家族面前,音质根本不值一提;模拟电子方面创新的实力实在不敢恭维,好久不做板卡厂商了,抑制高频噪声的能力似乎也有下降。 - F9 |) r0 i  c
1 F; T! P/ C7 t8 w# R7 {$ P* D
另外,虽然audigy家族都号称支持24/96甚至24/192,但是创新的DSP实际上是固定采样率的,也就是48K,硬件混音也是48K.于是24/96和24/192在audigy家族内部采用拆分的形式处理,分了合,合了分,反正DSP性能用不完也是浪费。平心而论,创新已经被那个“强大的”DSP限制太多了。 5 t7 o: S" p8 c' @4 J. J* [+ s
! m% Z. g& Q+ E( o9 t6 q* j
把AC97时代称作皮划艇大赛的话(48K DSP),那么,创新算是抱着皮划艇时间最久的,有个关于Google map的笑话,就是搜索上海到美国,中间会推荐你皮划艇横渡太平洋,如果把AC97以后的时代称为无限制上海->旧金山的比赛的话,那么至少2005年以前,创新果真是接受了Google的建议,划着皮划艇去横渡太平洋了。
' ]" l# @' T7 f. ^6 d3 W7 F7 \
7 [- z7 p% b! @7 \2 J; j6 m4 d直到2005年,创新惊奇的发现板载声卡已经做出LIVE指标和LIVE功能了,这时候再让SRC拖累自己,真的没未来了,早干什么去了?
, N; O: k& h/ M3 U+ J
$ D8 m# W0 J# v* L' `& D* Q# C' D; D/ Y6 ^: V  |( q
ENVY24,要不要DSP?这是个问题 6 p# Z, S: J$ r0 V( H. L

$ w# {2 S; x* S" z! S$ u6 Q/ rENVY24是PC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系统硬件足够强大,软件解决方案足够多以后,DSP还有必要存在么?
3 f8 v( n+ V- E& \# f  f- u7 K& H4 [' a
之前的声卡,参考MX200,实际就是I/O控制器+DSP+A/D、D/A+输入输出。AC97规范规定DSP应该统一使用48Khz一个时钟,但是时代是发展的,dvdaudio和sacd之类未来标准都都在48K之上,这时候大家上 96K的DSP,以后要192K以上怎么办?与其在统一时钟上扯蛋,不如全部交给CPU搞定来得方便,自己只需要提供基础时钟即可(比如 44.1/88.2/176.4需要的时钟和48/96/192需要的时钟),于是,DSP可以去掉了,足够强大的I/O控制器,两个基准时钟、几个I2S连接,SPDIF,加上ACLINK和PCI总线控制器,这就是ENVY24 家族的基础了。 / I/ d# v* V5 i

7 ~; ^  F' d- t7 u! T* @6 A0 YENVY24对声卡领域最大的贡献就是和SRC说再见,SRC问题造成了那个群魔乱舞的年代,是向昨天说再见的时候了,双晶振的设计加上根本没有实体的DSP,SRC实际已经不存在了,直接有48系与44.1系的时钟可以使用,从音乐欣赏的角度上讲,ENVY24已经完美了。其他方面,如果厂商能提供优秀的软件解决方案,也是非常不错的,然而,除了专业厂商,能有所作为的厂商寥寥无几。   b0 Q( ~4 @/ K* o4 Y1 a- |# t1 [

; P4 k) j, @- K: C3 [) P) f3 ^( O( Z- R% `7 H
# z$ o& R+ n- v: {
这是ENVY24HT的功能: ; V# h" a& T! m# n* [, U  _& {
Key Features - D1 k: \( R  _
Sound Quality
9 }7 U% N8 g5 D, A9 q0 X" Yraquo; 24-bit resolution audio format support
) h* M0 u+ M. Y1 N4 }raquo; Sampling rates up to 192kHz 3 E3 A! ]% T2 J
raquo; Bit accurate transfers
) A- |7 |$ N2 g8 ~- ~$ ^& DInput/Output
, P/ n& A  k- p2 A$ o$ ?+ x+ oraquo; 5 synchronous I²S/AC-link output data stream pairs
) ^1 `* _% P5 Xraquo; 2 synchronous I²S/AC-link input data stream pairs
0 ]: s& U0 v, N: U1 P( fraquo; Multi-channel AC-link supported alternatively
) K; F0 ?. Q: X9 G9 R1 @# d2 Craquo; Integrated S/PDIF transmitter with IEC958 line driver - I: r4 T. ]) c$ o4 t4 h1 _
raquo; Digital loopback and stream routing mechanism , X5 A  w+ I  C/ R8 U" W2 ^
raquo; Peak meters on all streams 4 J6 o6 a4 X/ T' e& r
raquo; MPU-401 MIDI UART port 8 V: [) d* _+ f6 c6 N
raquo; ACPI and PCI PMI support
* t$ u) F9 {" \1 O7 D9 s3 K/ q  CArchitecture # K! p; c8 J5 b
raquo; PCI 2.2 I/F with bus mastering and burst modes
0 P' F2 V. r: W8 LEasy System Integration 5 z0 \1 x  Y9 Y4 x
raquo; I²C subset I/F for E²PROM (configuration and ID storage) and peripherals control % }! F) u9 A, i
raquo; 23-pin direct access GPIO port
& [3 ^  r4 N& D9 o4 ?" V# sraquo; Windows reg; WDM drivers : r) O1 T' a# n" {! A& v3 N

0 U4 O5 m+ R! V+ e9 Q: Z3 e注意红字,看到这几个字,第一反应就应该是ASIO!
6 E" k; |& x* U$ K
4 ]2 G- t& b$ V$ S专业领域有20通道26bit是混音器,ENVY24HT家用,最不爽的应该就是没有混音器了.. % B7 }% C: e. k) {
5 Q4 Y$ E3 N% r  D4 Z

/ W# U8 L5 _( l
! ?0 B4 n3 T# b这是专业版本的框图,内置了混音器,有SRC和非SRC通路,实际普通版本直接没有SRC。当然,整个系列最有杀伤力的是低端的HT-S,虽然被砍掉了大部分功能,但是数字功能以及7,8声道可以接高品质D/A不用SRC,加上24192 D/A的迅速跌价,廉价高音质声卡成为了可能(注意,同时还有强大的数字输出的功能,无SRC,效果取决于厂商功力)。
: i0 |0 |* H* a3 {4 N# n+ c, v, J. u4 {4 X: y3 c' l
既然是I/O控制器,既然可以绕过SRC(包括模拟和数字),驱动只需要最基础的就可以了,所以,24192普及战打响了。VIA的市场划分是成功的,HT-S已经足够大家玩2声道的24192了
( R! v0 u7 N+ h" ^5 g0 d) k, ]需要强大录音,可以考虑高级版本,高档A/D连I2S即可。家用的录音完全可以走ACLINK,VIA会提供VT1616(THD+N:-75db SNR:96db)等CODEC,或者I2S连接WM8776等非AC97 CODEC。 : K2 b' ]5 q/ d6 E  f+ m, c' J6 M
; H- p' J6 O. ^7 Y
2003年的那次所谓的决战华山之巅的测试令人印象深刻,ENVY24系依靠无SRC的先天优势以及还过得去电路设计配合高水平D/A,打得经典娱乐卡毫无还手之力,创新最后能拿出手的只有UDA1361T的录音能力把创新打得体无完肤的声卡,以Terratec 6fire为首6fire的规格在现在的普通XFI面前也占不到任何便宜AK4524+NJM4580的设计实在太创新了推荐方案用了NJM5532D(类似AP2496)。然而就是这种缩水性能,干掉Audigy家族是没有问题的。
' V3 z7 X) ~( O5 E3 k( x/ I3 P  w* @# `! J
: W( A8 b$ |$ J6 R7 a0 _

) @% I1 I+ s" N* veEvy24阵营,没有AC97那么多限制,可以采用低档到高端各种D/A。可以有ONKYO那样开化工厂的(后来学样的一大堆),也可以有AP2496,6FIRE那样简约的,甚至国内厂商,利用HT-S配合优秀的DAC,如果照抄官方推荐电路的话,也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声卡在2003年以前,100DB就可以认为是高端,但是,2003年以后,没有110DB不好意思跟人说话。随着软件功能以及CPU性能不断增强,ENVY24家族逐渐成为非游戏玩家的宠儿。
8 ]) o: x' g9 ]6 Q9 r& @4 f$ d) D0 g& u6 a6 z  I) l

; z* M) d' B2 R! `( ~( _
2 g4 i% i2 Z! ?2 d, \2005年的XFI对创新而言是扬眉吐气的作品,昔日的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唯一的乌云就是,发布一年后,windows Vista出现,一记闷棍差点让创新断气。Audigy家族看上去豪华,实际上还是在用廉价DA加上改进的EMU10K2,主打功能,并不解决SRC问题,所以,创新依旧在做MP3。当板载声卡纷纷达到多声道MP3水平的时候,创新再也沉不住气了。
1 H8 I* k0 [9 V& @3 w/ q
% i" b+ f3 w1 Z. M' \& n% ~到了XFI的EP上,4个CS4398一点都不含糊,运放不再是4558,而是变成了主声道的2114和其他声道的2068,加上录音方面的 AK5394+5532,堪称豪华。最重要的是,SRC的问题,终于在XFI上得到了解决!而且是通过两个途径双管齐下:1.优秀的硬件SRC,2.直接绕过DSP..在XFI的发布会上创新声称自己把7000mips的运算效能都投入到SRC上了。
  ?; m+ ^6 n2 T9 y% n2 j1 R4 Q  l! U1 A$ p5 s) l+ S( K4 e4 f9 @0 G# W

2 r8 u- c6 b; C+ d7 N0 C8 [9 T1 }1 t& [9 b6 f3 F' {
创新告诉我们它是这么做的:咱有强大到过剩的运算能力,所以咱决定先把44.1k音频升频88.2K,然后再利用一部分过剩运算能力把它抖动处理到 192K,最后再降频到48K输出。 8 e3 S5 r4 B& l% L' R
* h2 w. G% y' o. k- S
你看,我们从北京去天津可以从拉萨走嘛
) y0 i. K5 g7 Y$ U! P; u
0 o8 {  }6 n6 O% ~, l, x( k表面上看,非常强大,实际就是个**,你老老实实44.1输出不就可以了,实在不爽自己有那么多的运算性能的话,88.2K输出也可以啊(这就是CD机上常有的升频了),不行,DSP决定了一定要48K,这是态度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 d# x" I) k0 j1 f

! o, V- Z0 V! }) L  @5 I所谓的超越cd的mp3的问题(Crystalizer),其实现在HDAUDIO用软件方案都办得到,其实就是新版SRC的副产物,SRC输出中间过程都是24bit的,超越CD的意思是,输出规格比CD高,实际用这东西放CD后也是新规格输出.....创新偷换概念罢了。
2 L' D" w5 }7 l, b$ t$ T
' E5 ]& h% E4 h, c3 Q* l/ w, M) c从SRC的效果看,XFI强大的运算,附加的THD+N为-136DB级别(有说法是-124DB),在业界是什么水平呢?
) Y3 b8 {" A7 E3 t. X" v7 K$ Q9 E. i2 O
在讲LIVE的时候我说cirrus比创新src强,现在还是,cirrus的src芯片CS8422,附加的thd+n小于140db,接近24bit 的极限!
4 w8 w8 w( o! K5 @7 u. ^
+ }$ ]. b5 l4 ^6 |! Q从时间上说,创新觉醒得实在太晚了,1998年SRC问题相当严重,2002年开始严重影响自己的竞争力,2005年着手解决,24192时代去解决 1644的问题,这种执着的精神,普通人是学不到的!
, Q0 r& y& }8 r1 m( l2 I% c1 k# p; H4 u# O4 E7 G; a
另外,XFI以前,创新处理2496的时候,混音不可能是2496,因为刚才说了,48K是态度问题,所以2496要被拆分的,24192更要拆分了,1644是要SRC的。这个问题,在XFI中得到了解决,XFI开启创作模式以后(creation mode),SRC屏蔽,大家可以像ENVY24家族那样处理了: , I/ D; x& U; P

! E% C- f/ C9 X9 B% X7 ~3 u5 Q
$ @  S. ~/ b$ f' R, g) w) O8 a/ l8 w, i# Z5 h
这个表格中,Bit-Accurate Audio Capable
1 P9 L, I, w+ ^( {; n实际就是不处理的意思,注意看下面的图,可以选择44.1k与88.2K了(其他两个模式不行),选中那个勾以后EQ之类的全废,24bit处理也完蛋,但是不用担心,没有这些处理,靠软件玩会更好办,XFI的ENVY24模式!不过局限性也有,就是192,176.4模式没的选,还不如ENVY24.... ! e7 U* U) E1 x$ A& o5 `
" v' I  V) P/ U4 ^
: ]! o" c$ f" h
3 Z, P/ j2 A- a' F& h, ~, i7 e' Y
从这个模式看,创新完全可以不做src的,因为自己都提供了直接绕过的功能!   a/ m6 t! z1 `9 w5 ]; ]: {1 ]. k
6 H$ @$ P4 p# B! j# W

- x! F* \9 i; x1 C+ O4 V
5 A1 g2 {8 J9 ?* @( a* v' v! R/ J7 M
注意Line-IN / Line-OUT,120DB的CS4398,AP测试下变成了112DB,立体声分离度由于只用了一个2114,能达到106DB的成绩实属不易,频响方面的-1db在45khz左右,和SE-90PCI是没法比的,而audigy的真实水准(XtremeMusic 实际就是audigy的设计上XFI的DSP),AP的测试也很明显了,第一张表就是这些卡级别的测试(都是SB0460 ),成绩非常糟糕,98DB SNR,86DB立体声分离度. ) M/ w/ `( h! A

: t7 ]  ?& T9 A2 \1 A3 l8 D对比一下SE-150PCI和SE-90PCI的成绩就知道,创新的差距是板上钉钉的,安桥的D/A只不过是112DB的WM8716,还不如0460上的CS4382,SNR上吃亏,但是立体声分离度上的优势是明显的,频响也有不小的优势.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也很简单,谁让创新模电老是不过关呢。CS4398的推荐设计,每个声道用了一个NE5532:
7 U5 y+ ^, \6 b+ h2 K, \
7 H: a/ Y) I9 z
/ y$ ?$ z/ c, ^
  \1 q0 G) j7 M. z: X, q注意,这只是一个声道,意思就是一个4398,搭配两个NE5532,这个级别差分输出的D/A,每个声道都得用一个双运放来对付,否则就是浪费了差分带来的高分离度的好处,反面案例参考XFI-EP,值得肯定的是,WM8740,AK4396之类的D/A,很多厂商都是两到三个双运放的标配。
0 ~( ?# d. }8 b9 Q! f+ ^% |" S# G6 z" g1 x; [! g
不过EP也不是没有亮点,AK5394A这颗A/D很厉害,官方电路用了三颗njm5534,到了XFI-EP上变成一颗NE5532,损失是损失不小,不过也凑合了,比别人强了不少。数字部分,XFI也已足够强大,总的来说,XFI的旗舰版本就综合能力上看,已经到了创新自己的顶峰,面对主打功能的对手,有一定的优势。 : X$ N4 A% h+ T% u  {+ K

, X& @$ [9 |6 R3 EXFI的普通版本的设计类似于A2ZS,即CS4382+一个JRC的4558和三个ST的4558.....效果可想而知(AP测试已经反映问题了,创新2005年还在做优质mp3),即使是绕过SRC,2496直接处理,效果也还是只能欺负欺负MP3,多多利用数字输出吧,然而,数字输出真强过 HDAUDIO很多? 8 V6 c2 d) F1 m
- U2 A% E, P& ~- K" B/ F) p- s# o
功能方面,XFI走了以前创新所没走过的路:先改善基本素质,再增加功能,初代XFI仍旧只支持DTS ES,直到后来的版本才开始支持DTS NEO等,不过,创新自己的XFI声卡,至今没有HDMI解决方案。
. w: F) Y- \9 v0 X  l( r' t) Y  u0 y5 w# c
$ Q! [3 o9 c! D* z0 b  ?* V7 k
VISTA发布以后,创新遭遇巨大考验
8 H' N1 ]# m3 k+ y- w2 N) d9 w' `. S. V& w3 C; J: R
在开头说的闷棍,因为VISTA以后Directsound3D式微,为了游戏继续辉煌,创新搞了Alchemy来将EAX转译成OPENAL,结果财迷心窍的问玩家收费(Audigy为主),显然玩家不乐意了,一起抵制创新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哦。 & |1 _2 {8 g" u/ z  {

' ?" w! r( A" Z4 {4 o经受一系列打击以后,创新终于放下了身价,不但开放了芯片制造权,同时连板载声卡都可以拥有XFI的功能了(alc889拥有xfi功能后对XFI普通版冲击不小的) 0 Y' }1 g/ K  q; F" x, C0 `
; w4 j% g! C# d! R0 J; N* k
X-Fi Prelude 7.1和X-Fi Forte 7.1是Auzentech的XFI产品,用了AK4396,跟创新自己的EP是一个级别的产品,不过Auzentech比创新下本,注意AK4396的官方设计,这只是一个声道.
. ~* b4 l1 U( F) K: V4 T- v* m$ k8 R

# {# i( ~: Y% w: c' k$ a% v! t9 p: t9 E- b  ^
也就是说,标准的AK4396,使用了6个5534单运放。显然,Auzentech是做不到的,Auzentech用一个OPA2134搭配AK4396,虽然OPA2134分离度很好,但是浪费差分输出的折扣是一定的,而且滤波能力也赶不上6颗5534,主声道上了LM4562这样可怕的运放,失真降低,但是分离度不见得能及得上其他声道,而且音色方面也有吃亏,不过,不知道谁先玩出来的花样,很多声卡喜欢用插座插运放,Auzentech甚至在顶级运放上用插座,难道是已经预测了很快有更强大的运放可以换? ! |) x$ e! T3 e* b

7 h/ h" r5 b- L3 u1 z
8 O- j/ S7 k9 [8 J9 m8 j* E" S2 \7 X4 L
Auzentech继承了过去创新喜欢把电源横在D/A面前的传统,不过470微法电容对低频很有用,总体来说,可以称得上EP的豪华版(特指录音方面)。
+ o7 x9 u8 k! p$ q" t
7 e# Z4 d4 Y1 e7 @) }. Z一向喜欢潮流的创新,官方居然没有HDMI支持方案出现(最近Auzentech出了一个基于XFI的HDMI方案) * S) V* Z0 v6 A  B4 X' {7 _2 \/ ^6 Q
XFI这么多年了,也该往这个方向改了。素质做不过人家,功能总要有的吧,目前HDMI的应用,最多的就是和ATI合作的REALTEK,创新要努力啊。
3 M4 s; _. B$ q8 V; z6 J) Z% k
: m  u! M0 F- F9 T, H! E" z8 m+ [C-MEDIA与ASUS 新生力量
4 q6 m6 G# z( q# {* M/ d& ?& X: s( B: M9 o
C-MEDIA是新生力量,CMI8738口碑差的原因是内置D/A,搞集成声卡的玩法,最后沦落到跟板载比烂,而这次CMI变聪明了,直接给你几个 I2S,爱连什么连什么去. 3 }9 o: A  b8 {

6 L# }& r, X" _3 ]8 t5 e; v: k以下是和ENVY24HT的比较:
( D% M/ \8 M3 z0 h# ?7 R0 e$ O% K, K# V3 B) [7 P# Q% j1 N

) W1 {9 h; ?! a( b) a
1 W7 Z$ ]3 X2 G- K7 A8 I% u! m8 H$ g; t, K! V
通过对比和框图可以总结出,CMI8788的主要优势体现在I2S支持32/192,这对现有大部分D/A作用不大,但是AKM已经推出了一些32 /192的D/A(诸如AK4399),从长远看,CMI8788比ENVY24更有前途(不知道会不会有ENVY32),另外,还内置了SPDIF 接收器,这在envy24ht上是不存在的,SE-200PCI就需要一片CS8415来接收spdif(发送不需要外置芯片),应用方面,CMI8788延续了CMI对AC3/DTS的热情,这方面是出身专业音频领域的ENVY24家族所不及的.
  w) M( v* l+ t! t  S* y* Y. }5 G4 J! i* J* G( ?  O
然而,有个问题暂时没有答案,就是CMI8788如何只用一个晶振解决时钟问题,显然ASUS等厂商不是lynx,没那个功力和必要去做强力时钟,所以,一颗晶振难以两全,24.576MHZ明显是针对48/96/192,而44 /88/176的时钟如何解决,目前没有找到说法。 % [& Y2 q1 J9 R/ `% }

$ O, J0 [. i4 J* \1 o+ [8 ?' h+ u比较热忠于声卡测试的网站ixbt(注意,不是xbit,虽然都**子站)给出了1644、2444与2448的RMAA测试。可以看到,CMI8788的44.1是有问题的,在高频部分(17K开始),衰减得非常可怕(24bit下有60DB+的落差),个人的判断是,C-Media可能非常聪明的玩了一把SRC(也许是SSRC),17K以内没有问题就可以了.
$ d& I) b% o2 _1 x( n) b1 {; O% f. c' U/ h7 i% h

1 B0 O. n8 o  X  Z) i
: P  g3 i: ?6 w# v1 m: {8 N3 M% _这个图是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Test (CCIF, sin tones at 19 kHz and 20 kHz, -12 dB amplitude). ! \2 K6 X* L; a6 I. Y2 O; n- e
另一种IMD的跑法,可以明显看出,ASUS的44K在高频处的问题,19和20位置上的是一定会有的,其他地方会有就是失真了,15K和17k处值得注意,其他位置也有一些失真。
; k$ c' G3 g7 Q* R0 D' _) C. s4 e" q% M" M# _; ^
6 I+ l5 h* ~3 @' W. g! {4 o0 x; J
IMD (CCIF) vs. frequency   w7 }: B" [/ w; I( R
6 K! L6 K. X" d$ ~. B
IMD (DIN)- V8 `1 Y/ D( t) e- K% @5 l( x

# u3 ~- n$ [4 Y0 D2 v/ F$ @! K对比XFI的硬件SRC,显然CMI8788的SRC是不行的。至此,兼顾44和48,四个有效办法,1.强大的时钟处理器 2.双时钟 3.SSRC 4.强大的硬件SRC。华硕是声卡领域的生力军,C-Media的回归,需要ASUS这个强力的合作伙伴做出优秀的声卡,AC97时代,板载CMI8738的就是ASUS作为主板的领军人物,华硕的功力有目共睹,目前所知道的华硕的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 ]+ \% v9 X$ L! T$ h6 D
9 v) u* ^3 @" P- h4 y2 Z$ V
1.华硕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测试实力,测试声卡需要资金投入,小厂玩不起,华硕没有问题,而且自己不缺人和钱; ! y8 x$ o) o( Y+ V+ `
2.华硕自己做PCB,可以做出专为音频尤其是高端音频设计的PCB,而不用到外面去订做; - `& c' f" _# I, P: X
3.华硕太熟悉如何对付PC内部的高频噪声与接地回路噪声了。
; ]$ j6 g4 @0 ~5 b9 L" h. o( O' k  \: X
除了那些顶级的专业厂商,似乎只有ASUS在初次登场的时候直接杀入高端,把玩顶级D/A与运放,连安桥都要到SE-200PCI才开始有高端的感觉。
: y9 \) \. J( g
8 T) ^1 d, h( R. {% Y" L  u3 C# Y下面看一下ASUS的第一款产品:Xonar D2
* ^3 a2 ^2 M7 n2 W* X5 @. @8 iCMI8788,这个可以确定功能 4 Z  w( L6 h: P% u
4个PCM1796,一个CS5381 $ G6 j' D( c, S3 ^8 T8 I/ M- V
在当时,可以说就是娱乐卡领域最顶级的配置
" `0 `) e7 i$ \1 _2 U6 `先来看看PCM1796,次顶级的电流输出的德西D/A
' J& u- C7 L0 p: }; M
, F( Z8 w( X" o* K3 a+ z" X
& b% N+ m' x# f: M4 E) F! J8 \( j; V6 E! |, E8 O6 ^5 h, `
这是标准的PCM1796 RCA输出的官方设计,四个NE5534做I/V,两个5534滤波。而ASUS设计了两种输出:主声道采用了两个njm2114作为I/V使用(5534是单声道),滤波方面上了顶级的LM4562,其他声道采用了两个RC4580做I/V,RC4580做滤波。
; S3 A9 E3 Z: H$ ^' x7 V" ]4 U* B( O6 D% c
' M" M( N7 R! K! Y  q5 O1 c
) m4 p  e) r+ \" R8 Z6 H
运放性能的对比: % `& Q6 I% I7 Z: H' x4 d
. P. s% E6 e* X# e, A( G

" z8 Q8 x/ n" R% k2 y. b  Y, f
' e) v5 w9 k2 c$ k3~8声道用作I/V转换的RC4580,转换率(Slew Rate)只有5,一般来说,这类D/A,需要转换率超过10 $ h$ f. O' f0 r& A+ p# U: Q
而且RC4580的滤波能力也远远不如NE5534,所以,3~8声道,ASUS严重浪费了PCM1796主声道方面,NJM2114的实力超过NE5534,不存在瓶颈,滤波用的LM4562的特点是THD+N异常的小,这样使用的结果就是D2实测的 THD+N可能会超越推荐设计的表现。
/ Z3 f+ Y) B7 _; F3 K0 Q' W
3 P3 M4 n& |' b2 x' \1 F' w8 k# oASUS这些运放周围乳白色的元件是另一种封装的CBB电容,这是用心的音频滤波电路必须的东西 : u7 d" P) @1 R7 d: c9 n! n
然而,这片卡的主声道居然是离输出最远的,这种设计可以称得上失误,另外,电容方面,ASUS除了供电必须的电容以外,真正为音频输出而设计的部分里并没有大容量电容,这样的设计是比较平庸的。 8 M0 r1 F+ m' c- W9 T
  ASUS的大考是旗舰产品Xonar Essence STX
% A) n0 I; ~7 s6 r
: N- |( l! b: L- a/ ^( s" x% S# L6 P, X' a) Y/ [: }5 \" e
旗舰到什么程度?把专业声卡一起算进来,应该只有ASUS使用了PCM1792级别的顶级D/A。另外,从D2的表现中可以看出,ASUS并不像创新那样敷衍了事,还是很认真的设计了自己的滤波电路 ) J+ G1 L8 D8 L3 s
先从官方规格上看吧。
1 i! ~6 A/ B( s: W: {8 s& v7 p/ k' b. D! q
* B$ N/ ]* x! s$ f# A
这样的规格,其他声卡确实只有部分可以与之匹敌了(比如安桥的频响)。
, G# d" z  e9 k2 j& B6 q" g1 b# H- l4 w  T$ h
, p+ w! u* y  P  F* o
这是标准配置下的1792A,4个5534做I/V,然后两个5534或者是LT1028做滤波的设计(demo电路很壮观,8个5534),ASUS在则采用了与D2一样的设计,NJM2114 X2 + LM4562,2114输出后连到继电器上,这设计很有用,原因个人猜想是用继电器切换输出通道,选择是连LM4562还是连功放,而功放的输入应该是差分输入(乐之邦一款同样采用这个功放的声卡是单端输入)。
" ]& n, \' u2 p. W& w0 R; H/ {) ^$ M; c
* ^. G  z" n/ d
但是,从设计上看,个人的观点是,这个卡有些地方反而不如D2,因为三个运放居然用了插座,这是顶级卡,LM4562已经是顶级运放,基本上没什么可以给你换的了,插座反而会带来额外的损失,这里的损失,只能由其他方面来补了:布局方面比D2好得多,大量音频专用电解电容。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声卡使用了一颗顶级耳放:TI6120A2,120DB的动态范围对于耳机用户而言,这一点倒是重要卖点。
6 O3 C9 o+ @  ?- @7 i6 Z) k5 Z0 t  Y" _+ f$ D  O: L: ~0 f1 F1 @. D% M
fine Gold电容在这块声卡上被大量使用,最大容量好像是输出滤波这边的几个220微法的,这对低频会有不小的改善也许是太迁就于推耳机了,PCM1792离功放更近,从而拉远了与自己本身的输出电路的距离,这对音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 s; L- q# [5 r6 y3 \3 W  F; z3 g3 k
最后看一下AP测试的成绩,成绩来自ASUS自己,只有对自己有信心的公司才敢公开展示AP测试成绩(比如ONKYO SE-90/150)
  l- U& E, B5 u. m) M5 f/ u/ S, V9 K" W
Test Platform Information 3 K: V7 x& L" L- I' V4 z
• Audio Card: ASUS Xonar Essence STX
0 C1 e% L( k3 {0 v' x• Audio Precision Instrument: SYS-2722
7 }" ~" |6 {, ~8 m! c• Test Signals: 48KHz, 24bit (192KHz, 24bit for frequency response test)
+ j' P1 Z6 g3 C2 O( v. C" d• M/B: ASUS P5N72-T PREMIUM & k' j) ~& B7 ?/ A
• CPU: Core 2 Duo E6750 2.66G & E" _# Z& F2 b4 L
• RAM: Apacer 1G DDR 2
: x$ N! P1 y; G" u2 v8 i. M• HD: Segate 40G HD
# M* B# ^( X" t5 }• DVD Rom: Asus DVD E616A / J4 q/ ]# ]! f9 p+ q4 k. V* y
• VGA: Geforce PCX 5750 & U4 D9 k" J* s9 M; @' w" G! y
• Power supply: Delta 650W power supply(GPS-650AB B)
5 }$ o. m/ }1 A8 O- C/ r
& B& Y/ z: ?; H$ b) D8 t
$ o* b0 i2 ^2 q* c7 i: N3 j- W& E' [5 w) a! d. J
# r0 B( ?/ S0 Q/ `  f

$ F% G, h) {) m0 S5 m从测试的结果看,基本达到了设计的要求,THD+N超越了公版(0.0003% vs 0.0004%),动态范围稍弱于标称成绩,谐波特性上面,奇次与偶次想当,声音属于中性,这样的成绩,D2应该跑不出来,满卡的电容确实帮了不少的忙,在声卡领域,能跑出这样的成绩的屈指可数(包括顶级专业卡)。 , Z! p0 X8 J: K/ |4 m' ^
: c! X! a9 f. d" _9 c1 d
从这两片卡可以看出,ASUS是早就打算要做顶级卡的,其实现途径就是上顶级的元件,然后凭借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测试力量,调试出最佳的方案。作为板卡巨头,ASUS更倾向于用顶级的配件出顶级的声音,并且,更追求测试指标,尤其是失真,这个思路倒是更接近一些专业厂商了。同时,ASUS也非常注重BD音频部分,ASUS声卡全部都支持DTS CONNECT与Neo PC,完整支持Dolby True HD 与 DTS Master Audio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21:36 | 只看该作者
Onkyo,另一种思路
" q( o' C+ [8 E8 ]) U+ J这么多造卡的厂商,一个一个谈要累死人的,经典的创新帝盟是绕不开的,新生力量华硕也要谈的
9 g9 y$ `& Y0 ?$ Z4 m创新是方案提供方做声卡,帝盟是板卡领域的佼佼者来做声卡,华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帝盟最激进的继承者,剩下的,我想谈一下传统HIFI厂商如何做声卡,那唯一的候选人就是安桥。 8 f6 s. w" R; w; }! b: ^" a

" }2 k2 k% I7 }& z从98年发布SE-50/70至今,安桥陆陆续续发布了近十款产品,其整个发展过程也是值得回味的
# `0 ?8 W! f: O0 y* zhttp://www.jp.onkyo.com/wavio/se_200pci_ltd/concept.htm   \5 ~; L. J4 Y' I
SE-70是安桥第一款声卡,拿来跟现在的SE-200PCI相比,很难想象这是同一家厂商设计的
: u" r5 g% p# s2 |3 {- {
7 T7 D4 c7 f  B
* ~7 r! `1 ~- T" |  ]) f3 L0 \SE-70的思路,与今天的华硕有些相似之处,直接使用最强大的D/A(PCM69,2002年以前娱乐声卡领域只有创新的AWE64GOLD使用的D /A能与之匹敌),四个4565运放,电容的使用与后来的产品大相径庭,而且模拟传输距离过长,这不应该是安桥这样的厂商犯的错误。其结果倒也符合其设计的特点,信噪比只有92DB(业界最高,但是PCM69是106DB,即便1644最高是97,也有一定距离了)。
7 L* L5 b' C3 }/ ^: O7 \2 A0 l" x; P' x
% Y7 r% S- U2 A
对比SE-70的设计与PCM69的官方推荐设计,可以看出,当时的onkyo只能说解决了有无问题.
! L! A2 \9 o6 T7 g3 XD/A以及运放的位置离输出距离超过半张卡,是个很大的败笔(学创新的?)NJM4565的SR只有可怜的4,远远不能满足强大的PCM69的要求,进一步限制了对D/A的发挥.
' R5 O; q0 ]4 M" p0 O2 |( M' _7 W3 Z# I0 H% [+ Z
SE-50是SE-70的严重缩水版本,去掉了PCM69...差得太远。这个时候的ONKYO,有实力,但是和创新帝盟比起来,看不出有多高深,靠D/A素质吃饭罢了,当然,92DB的水平还是值得肯定的。 ; _+ p+ S+ A. k. `! V3 o  n
SE-70是106->92,AWE64GOLD是98->85,大家一样在做严重对不起D/A的事情。 / E8 I/ \8 e0 f- K3 J+ ~) l

5 c3 @/ g0 d5 H7 |$ D0 _( Z2 B4 |在官方那个链接中,并没有提到SE-100PCI,实际上1999年安桥准备发布基于Philips ThunderBird Avenger(也就是SAA7785)的SE-100PCI,但是最后被中止了。
+ p' y" E5 t2 q, ghttp://shop.tsukumo.co.jp/special/080409a/ $ r+ `8 }% ^4 a5 a; d0 c
http://www.watch.impress.co.jp/pc/docs/article/20000210/onkyo.htm从新闻上看,应该是1999年10月发布,2000年2月宣布不上市....,珍贵的样板图片贴一下,CODEC应该和PSC706一样,STAC9721之类的。
0 q' E* F; \0 f: s) ~" P$ W; L  r* l9 ^1 I
8 s* W: P& F+ W
中止的原因不明,不过这个设计后来还是有产品了,那就是SE-120PCI。SE-120PCI是2001年2月发布的,是安桥第一款PCI声卡,也够后知后觉的。
" \4 b0 F& p1 H/ _8 X/ A: l0 K: ]2 t' R; o' u3 _: A& U' R

0 [! O5 L& f" V! s. G* X6 Z. U4 y+ @7 ?( X6 C" Z' M' R3 n
, C% y8 U3 T/ R# \+ O9 t; C
当然,模拟输出开始有ONKYO的风范,STAC9744有这个数据很不容易了.从SE-120PCI开始,安桥开始关注如何设计高品质电路,SE-120PCI的电路针对PC内部环境中比较多的高频噪声进行隔离,所以,用SE-120PCI这样的卡再去插那个什么提升音质的PCI卡就是**了。
, r& F) \! ^2 R4 [
, e8 j& f, H( @% G- E0 Y" v* {SRC问题是98年以后的重要议题,安桥的解决方案近似疯狂!ESS的SRC一般,无所谓,外置两个CS8420来做SRC!要知道,wt2496和LYNX Two上都只有一片。   H5 K  J0 a" v

0 Y- n& p: N& l0 V9 P( d% T. ?1 }0 }& O* g6 c" Y& T; V

! _+ w) m$ C6 S' ~* x. I( e, v! k128DB的动态范围,117DB的THD+N,8K~108K,足够SE-120PCI玩的了(相比之下,Aureal的SRC只有 98DB,CS4630只有90DB) 8 e  a2 g% Y. h
当然,受限于48K的DSP,数字输出2496什么的是没有希望的 - l& F* {' Q! k4 _6 ]
但是没有SRC的数字输入输出在当时已经非常可怕了
5 C/ T- K3 F) [7 CSE-120PCI是当时娱乐卡中仅有的不用考虑SRC问题的产品!(称之为最强AC97声卡也不为过)
1 {0 _6 R+ N" ]3 \/ H! F  O. a0 A+ y( @2 |& p& e, T
' c7 R$ r: m1 i, b* ^
2002年,初代VLSC登场了,那就是SE-80PCI。SE-80PCI的做法,就是直接绕过AC97,这样就不需要板载SRC,具体的做法应该就是I2S连D/A。   g8 U/ m; K' X5 l( U+ l5 q, I

: I. `3 F7 k+ W) B6 j/ n5 y' V8 |; V3 r
6 Q' ]; Q% ^: V) B$ Q" U# r

6 [$ {) S6 m/ J3 m9 n7 m0 d! ]6 {! R" O) U5 q
VLSC是针对德西D/A设计的,以下是安桥的介绍,懂日语的同学直接看,不懂的推荐google翻译成英语看: $ x# p+ ?' m+ Y; J
- T' W1 {, f9 R! C& L( m
DACには大きく分けて、普及機から高級機まで広く採用されている1ビット方式と、超高級機に採用されるマルチビット方式とがあります。
$ H* D5 i: a8 Q9 X
4 B) d2 l) S+ T- p$ ]2 f  _8 Y6 kマルチビットDACは、デジタルデータのビットの重みに応じた素子をビット数だけ用意し、それぞれの総和をアナログ信号の出力として取り出す方式です。サンプリング周波数が動作単位時間です 。最下位ビットと最上位ビットとの重みづけは、たとえば16ビットの場合1:32768の開きがあり、この精度を実現し微小信号でのリニアリティを実現するためには、高度な半導体プロセスを必要とします。
# o% U- R+ _% P) ~
  q) V5 L; l+ {+ j1 b5 Xこれに対して1ビットDACは、0と1の出力しか持たず、動作単位時間をサンプリング周波数の数百倍まで上げ、時間軸で振幅を表現する方式です。重みづけ素子を使わないので微小振幅のリニアリティが高くなりますが、ノイズシェーピングという技術により、量子化ノイズを可聴帯域外(20kHz以上)へと追いやるため、高周波帯域のノイズが多くなります。
2 b* U2 y; R. C. w, |) m6 f* N9 s. V' G9 u; k& a1 G
三段,中间那段讲多比特D/A,这种D/A比较经典,经典CD机中大部分采用多比特D/A(PCM63、TDA1541...),最大的优点就是带外噪声极小,通俗点讲就是容易出好声,但是对半导体工艺要求比较高。第三段讲主流的德西D/A,这种D/A的内部采样率远远超过外部,会产生强信号的带外噪声,经典的单比特D/A甚至夸张到带外噪声和有用信号一样强大。对多比特而言,也许超过20K的噪声影响不大,但是德西是要小心的。
7 w- }0 P! x# r( R) f% |( Z# a! D( b( h6 v% A

5 u; g. d9 K6 y$ E& m* D6 ?8 m& E& O0 S4 C, l! W  @
三条线,黑色是德西D/A,绿色是多比特D/A,蓝色是SE-80PCI(即德西D/A+VLSC),很明显,VLSC大幅减小了带外噪声,使德西DA变得比较象多比特D/A.
' h2 a7 k, ?4 w3 o1 F5 f. N! i, m/ F& k! ?7 M6 w, q" `: i

0 N" H3 Q5 f+ g( }  T  x* K& W( r, e
简单的说,VLSC就是对MHZ高频也有不错过滤效果的LPF,AP测试的时候会使用同类型但是性能更强悍的滤波器,TI有个文档很好的说明了LPF在AP测试时候的巨大作用。
5 a( J; e, v- k) E
7 A0 K! q# q; q- J( R. k7 y9 ?7 r9 \1 `1 h9 S& L( \
7 \' m4 `7 A4 J  R. b
这是22K LPF的作用
3 g- r  F/ g- _3 s  A+ C2 H; R8 V; w! _
! J: g# ]  I6 E9 s! r; r
+ [8 v) T: ]  S$ z6 B3 b  h) O
外置LPF的作用,第三幅是D/A直出,从中可以看出,对PCM1717而言,电路设计的好坏,是42DB->60DB的变化,但是,一加外置LPF,立刻变成91DB的水平。现实意义中就是,很多声卡用了很强大的D/A,滤波电路也设计得不错,但是实际使用却没有标称那么强大,这是因为标称数据一般是AP测试的结果,AP测试要加强大的外置lpf....。而作为HIFI类厂商的安桥,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所以就有了VLSC,VLSC也被广泛用在安桥的HIFI设备中。 & f/ {/ X- A% c5 q" E

, `0 a: J4 q7 u, I( |7 ]9 `+ _2 b5 i, s
7 W9 W2 c* R1 P) L; A4 B' {
) f/ F; ?$ ^* v: w0 m这个声卡,WM9707+WM8716的方案,前者应该也不是ESS的标配了,败笔还是有的,比如DA输出到滤波走线太长,还路过电源,另外,数字方面可能有SRC问题,模拟输入有SRC问题(这才有RMAA测试的尖峰)。 $ x" Z3 K8 o* u$ G" D4 m
9 `2 F$ g2 |- a5 @$ O. K. Z% f) U( }

3 s! Q8 j, q; T) {8 n6 R0 E$ s
9 r: O, W% X! m/ s9 O* U这个都很熟悉了,有个问题是,RCA输出居然在中间,这个问题后来SE-200PCI修正了,SE-150PCI是SE-80PCI的进化版本,彻底扔掉SRC,并且大水塘引入(好像是2200微法的)。 $ I& v) a; h& Q& C4 y1 P; W
- q  _' Y! H% z
0 _  \1 ~# y5 Y3 m( @2 b" n1 i
5 q/ I( p. ?. R. d* X
SE-150PCI,包括后来的SE-90PCI,到底有多好,只要看克隆帮有多庞大就可以了,2005年以后号称主打音质的声卡,多多少少有它们的影子。 4 G! |' \( `3 z: H" U3 m, g0 A9 O

, @6 `' X, F- h2 H
( Z# p: r8 U) A  Q# y5 y( h1 \, @  e' C1 l
2005年,半高卡SE-90PCI发布,引领纯播放卡的潮流....同时,ONKYO终于开始全系列转NE5532。 / M' o8 f: j, c4 O% N" l) l" J
WM8716的标准设计是搭配一个MC33078,但是安桥直接配了三个TI的NE5532,加上VLSC电路,实际表现能够超越标准设计。 & D& x4 w' H  i  w
% e! c$ ?+ x6 x) r3 z% |$ [  z

) f- F7 @5 I3 y" @
6 G. C8 J; _1 d3 U2006年,SE-200PCI发布,这个可以看成安桥独特的设计正式定型:差分VLSC.
3 E0 P$ f( g$ P# A4 A
, t3 |, w) ~, J# S+ w6 p
7 m' c. d2 }7 V- I9 O* z7 W+ d) |- }6 F1 G2 |; G0 E  u% ^: y) x
SE-200PCI每个声道输出都要经过三个NE5532的滤波,充分利用WM8740差分输出的特点,在2声道上用了6个5532的设计,只有HIFI 厂商才干得出来,而SE-90PCI那样的三个5532的设计却比较普遍,另外,更新了±10PPM的高精度时钟。
1 w; p% a; g" q! @. I3 g. b/ I3 Y( Z1 ]+ D
  ?4 \% r7 g& y' j$ m" P
- T0 O- g( Q0 W" t  F" r5 u8 {
WM8740标准设计是每个声道一个MC33078滤波+一个AD797平衡,与安桥的三个ne5532滤波设计相比显得寒酸,受限于NE5532的水平,安桥的总谐波失真总提不上去,但是其他指标能超越标准设计。 5 V) \6 Z  c+ _$ G
2 Q' `4 D$ B. [5 p8 y$ \/ @* B

0 s8 t( r4 s6 ^, ^5 D0 {9 D' ]% z0 h- {
后来安桥有个USB声卡SE-U55SX,一颗PCM1796上配了8颗NE5532,其中有两个是用于I/V,NE5532的SR只有9,用作I/V属于非常勉强的,这点体现出安桥的一些局限性,对比ASUS在PCM1796上的njm2114X2+LM4562,正好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思路。 + R( x" r+ H- e8 K" {3 I7 v

8 s1 h) b) V7 C! H& S9 C1 v) e" ?ASUS用最好的芯片,Onkyo则是廉价芯片+优秀的设计两者总的来说各有长处,THD+N方面,受限于NE5532,安桥永远是那个0.002%,自身使用的8740和1796的标准设计也远好与这个成绩。不过,安桥有一个火星的频响数据:0.3Hz~88kHz( 2ch ANALOG OUT , +0/-3dB ),0.3~44K则是0.5DB老虎卡的成绩是10-90K的-3.5DB,而且在40K上已经达到1DB,这方面安桥优势比较大,接近高端专业声卡的表现另外,谐波方面,安桥是比较HIFI向的偶次高于奇次的暖声(当然了,SE-90PCI开始才是这样的,之前是中性),而ASUS则是中性的声音。
7 _# |& \" ?8 E% R% N* X- C! t( G
HIFI的特点是谐波失真小到一定程度后,偶次要尽量高过奇次;而ASUS的特点接近专业声卡,失真尽可能的小,难能可贵的是,ASUS保持了中性的音色,不像大部分专业声卡那样奇次远高于偶次。
! @  y* @) q% p" M$ x  Y# h8 R5 |% C0 W3 g; p  P$ x9 c& a' D" H* z
给ASUS一堆NE5532,ASUS可能会做出很对不起D/A的效果,给安桥一堆2114和LM4562级别的芯片,可能安桥会做得更漂亮,但是这只是假设,厂商总会根据现有材料来设计,SE-80PCI的时候还在用熟悉的NJM4565(SE-70时代就在用了),NE5532是2005年才开始用的,估计也要用一段时间了。
* r! l% h" E! l; u% R
+ v# q$ f4 i  E7 r; [. N9 h3 N安桥的软件方面比ASUS等差了一大截,尤其是DTS的支持方面,这点可能和安桥本身属性有关,作为一个A/V大厂,声卡影响了A/V设备的销量显然是因小失大了,需要DTS的,当然希望用户选择数字输出到自家的A/V。安桥目前有音乐PC产品线,其基础就是SE-90PCI之类的声卡,同时也销售 2496/24192的音乐,可以说,进入声卡领域的多媒体巨头中,只有安桥把声卡当回事了,这才把台机上的VLSC技术也搬过来。
: r! j- s  z, H: D2 \5 c/ h) @1 L% D, T+ U
. q3 _+ w) Z# C/ I+ O2 @8 e. r
声卡是要在电脑上用的,电脑上说了算的,就是微软,或者是Wintel。微软把你扶上位了,你就飞黄腾达,一如当年的创新。相反的,和微软唱反调的,除非你利润之源在微软涉猎的范围以外,否则不死也残,例子太多,谁都能举一大票。 $ a- i+ `5 u5 x6 V$ L+ P
  z( Q; {6 a8 X& `, z! I
年代久远,声霸卡是怎么回事就不讨论了,反正创新是最大的赢家
- V6 H  U0 ^2 o
5 @2 W/ U8 s  J& r微软的第二次冲击是AC97标准,AC97标准创新并未成为直接受害者,毕竟创新自己后来的LIVE等DSP都是紧扣AC97的。但是,创新并没有抓住AC97时代,这个时代诞生了板载声卡,一般来说是一个codec加上一个晶振,这时候的方案提供商是“软声卡”阵营的模拟巨头 ADI和电子小强Realtek,以及标榜自己是“硬声卡”的C-Media,创新的方案是CT5880,过去ensoniq方案的48K版本。
! u8 t( L' K: `& Z/ B: b% C2 Q$ f! v1 K" m  b* S! V
看似当时创新主打的是“高端”,当时的CPU弱,软件解决方案很吃亏,但是创新迟早要为这种短视行为付出代价的。 6 u+ m  w3 v3 Z  t0 a, ~) M
" }7 i, _$ p  d! G: i. _
CT5880和CMI8738,走PCI总线,成本因素制约了其推广,随着CPU,尤其是系统总线的飞速发展,软件DSP很快就被用户接受了,创新的卖点自然就消失了,随着独立声卡市场的严重萎缩,创新这样的“老大”又有多大意义呢?创新用户已经从大众变为小众,实力是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全部,创新就是最好的例子。
) a0 q' g# c% d
8 W. C2 r2 I% i第二次冲击最大的赢家的Realtek,电子小强是不假,但是小强也有高瞻远瞩的时候,适时收购有一定实力的Avance Logic是其关键的一步,而创新则错过了。 6 H) O, H6 D5 }! R" ~
. H8 Z* X9 p" c
创新的模电比较差,但是创新完全可以收购一家像Avance Logic这样的厂商,或者其他做模拟电子的厂商,以完善自己的能力,赢得未来,然而事实是,创新鲸吞了比自己还要专一的Aureal,钱砸出去只是为了解气,这也活该创新有今天了。 ; ~6 X" e# U2 X& c% V5 A0 @' W

. z9 U; m1 R( Y  x2 i" y. i/ KAC97标准最后在XP系统上开花结果,WDM驱动一统天下,只能VXD的全部完蛋,大部分功能要靠VXD的也是半死不活,Diamond卖身还算有先见之明的。 & W# N( ]) h" J5 K% k

6 ?6 u* @7 p" @$ u, `1 L第三次冲击就是HDAUDIO与VISTA/WIN7,创新在这一次冲击中遭受了重创,目前仍在冲击大潮中,目前观察下来,只有Realtek
  X% F  @  A% I; j3 J0 P( J5 |活的很滋润,其余的还能不能看到都成问题,理由也很简单,规范制定的时候,Realtek是事实上的占有率第一。 : F0 U# c- M0 k

" }1 J/ u7 \3 y9 x1 MHDA/vista比AC97/xp更激进的地方是连时钟都由南桥合成,同时规范了UAA总线,进一步强化多音频流,具体的,打开音量合成器就知道了,可以为每个运行的应用分别调整音量,这就是共享模式,此外,还有个专业应用的独占模式,可以直接绕开DSP。服役多年的DirectSound终于式微,创新最后的法宝被无情的击碎,收费驱动的问题更令创新雪上加霜。
, F0 |$ _8 }- e( t( ^- `2 Z& P, x; t  `- t' u8 [
VIA ENVY24家族受到的冲击也不小,由于VIA实力较弱,EVNY24本质又是收购来的,自己无力更新硬件与驱动,导致新体系下变得磕磕绊绊。 7 y, l! m0 t- A; G9 S$ `

3 X/ i2 f$ s3 \0 i/ J/ k( X从三次冲击上看,微软并非喜欢平衡各大厂商之间的力量对比,谁眼光更远,谁就有未来,一意孤行只有死路一条。 * T. x. `! G" N5 f

" m9 w+ \! V  P" b/ Z$ P& o如果说AC97的板载声卡重挫了独立声卡,那HDAudio完全就是独立声卡的丧钟。HDA时代,系统总线已经由以PCI为基础的单端低速总线,升级到PCIE为基础的差分高速总线,CPU与南桥通信更为顺畅,在CPU和南桥的不断加强下,软件DSP完全可以实现高端娱乐声卡的DSP功能。 / f$ s, \" y/ z5 S7 P- Y5 r. i
0 \- {: X  `8 ^  K8 r
与AC97不同的是,HDA没有外置时钟,而是直接采用南桥来合成24m的时钟,南桥的加强值得肯定,但这也为板载声卡的个体差异埋下伏笔。 . r  t, Z( v" g7 W4 y0 H6 a

% n& S$ a3 s# ?2 K; I
5 s, b% P  t+ S7 f! x; S% ]. ]2 j: n3 V0 k* n7 R
最底下的24M便是HDA的时钟
7 ^* _1 P1 [5 @
4 w! h7 c0 O) \; S
! T, ]0 O: w$ g$ x2 ~时钟的规格,这应该是intel规定的最低规格,标准,当然是用来规范**的,不定个标准来,天知道会偏到什么地方去。当然了,按照这个做了,出来的效果和**也没什么区别,这个时钟的标准,用来做数字输出什么的,恐怕有点糟糕了,个人建议便宜主板不要使用板载的数字输出连DAC。
7 Q8 v* s& X3 j8 Q4 l: P7 ^. V, b* ~3 g& U# U  R; U. q
综合看,主板的时钟设计得越出色,板载声卡的表现(无论数字还是模拟)就越接近芯片的理论效果,时钟做得出色的主板,往往是华硕的高端主板之类的**力极强的板子,这类板子,PCB设计得也出色,这些对板载声卡都有很大帮助。基本的判断经验就是,板载声卡音质,和主板**力以及稳定性正相关。所以,华硕技嘉的高端主板,这方面占有非常大的优势。 : B- Z) X3 E8 P) W6 o/ m5 `
3 g! c% p% y' g7 t' Q; }( E

# E+ e# m" p% {& r, J0 t) t& `6 m; g1 H$ s
2 M. [3 G0 ~; I! D- n6 h3 G# B
继续用ADI的codec做讲解,这是著名的AD1984B,最早的VISTA白金认证。规格较AC97有了很大的提高(注意THD+N),当然,这和ADI的滤波器升级不无关系,ripple从0.09DB直接降低到0.005DB的水平!同时耳机输出的数据也不再遮遮掩掩,大大方方的拿出来对比了,这样的规格,在啊udigy家族面前,确实有的一比。 ) }% G8 k7 p: k4 ^6 |2 u
: b& X7 N: U& `- s% m% H+ ?
当然,ADI终究不是主流,Realtek在HDAUDIO时代也大幅改进了codec,随着ADI的离去,Realtek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先行的ALC882,883远去之后,861,888与889系列组成的低中高搭配着实风光无限 8 [/ A4 a5 z9 K* C
realtek的分档,完全贯彻了数字滤波器分档原则,没有数字滤波器的为低档,普通滤波器的为中档,高端则为高品质数字滤波器。
7 u! j6 J- h- hALC861没有数字滤波器,SNR与THD+N只有90DB/73DB,ALC888加入了数字低通滤波器,ripple为0.02DB(AC97时代高达0.15DB),虽然比ADI还差得远,但也足够了,两个数值分别为 96DB与90db,甚至耳机输出都能达到95DB与80DB的成绩,高端的ALC889虽然数字低通滤波器规格还不如ALC888(0.03DB),但是20HZ的数字高通滤波器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性能:108/90,耳机105/90,加上功能方面对DTS、3D音效的全面支持(甚至XFI的大部分功能也能支持),独立声卡已经大幅褪色。 * m' Y2 W1 ?, G" Z' h
0 N; m/ s; W9 W2 z7 q% p
至此,独立声卡的生存空间已经仅限于特殊领域了,诸如PC HIFI,因为游戏以及影视需求,甚至是蓝光DVD播放,板载功能已经没有问题,2448格式输出也不存在什么SRC,主板的时钟好一点,主板的设计好一点,系统的电源足够强大,数字输出也好,模拟输出也好,已经足够用了。 0 r. m0 a/ {" c3 w

) n& Z1 r# I0 B; J- R' s# |+ [廉价独立声卡已经没有存在价值了,音质大家都要靠主板电源吃饭,自己D/A没有良好的处理带外噪声能力的情况下(注意,110DB以上的D/A,大部分需要强大的时钟以及优秀的模拟滤波设计,这在廉价声卡这个范围内很难实现),实际效果除了推力大一点,能推个低阻耳机以外,面对板载声卡已经没有提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优势了。
( R' B, h8 G! b& Z. L7 m7 ]
, z8 a+ k0 i- `5 W( }  ~: e8 h4 J' S# R9 m然而,真正拥有值得推的耳机的用户,多半不会对廉价声卡动心,也不应该对声卡推耳机的功能感兴趣,都上HD650了,怎么也该上莱曼了吧,这些都有了,前端即使是声卡,也应该是老虎卡,或者SE-200PCI之类的。 " |' L' P! h: O7 Q1 ~$ u$ n

! H/ E: G' y  m, a. v  ~# Q举个简单的例子,傲王SQ200A,普通台达电源,声卡不加外置滤波器的情况下,示波器上直接就是茅草大舞台,和P35PT上的ALC888并无二致,即便D/A采用的是强大的AK4396,解决不了带外噪声问题,就只能和板载为伍,而SE200PCI就没有这种问题;SQ200A与ALC888换上 850SSI/NMB460级电源以后茅草立刻改善,问题是,这个级别的电源,多少人会用呢?又有多少人拿着外置滤波器给声卡用呢? & u3 ?8 K- N  {; {# C

" V0 g/ T: U& T1 U1 G0 d- b) h廉价独立声卡已死,有事烧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9-13 21:51 | 只看该作者
还好。我的CT4700 在win7下面,可以正常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9-13 22:53 | 只看该作者
VISTA/WIN7体系下声卡使用攻略
. @" h+ b8 Z+ R' s) b. P1 M) Y
: Q8 |3 b6 y& G. }
首先提一下VISTA/WIN7的音频体系; }7 n$ P: S' \1 ?/ F% b
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ms679160(VS.85).aspx1 p8 ^& N+ W0 c& w3 V' H" X* K

8 a3 L9 p/ a7 [9 n. ?9 C7 z1 m
. {/ a" n+ M) v. {6 t( t
! y6 K( e: Q: o& l- VUAA总线是微软对PC音频最大的贡献,而UAA的威力,要到VISTA/WIN7体系下才能发挥!
* }  ]; O, H6 m5 w. i3 K
4 A3 A. ~* U  m% r: d% V2 aAudio
; c4 a  B1 E# ^Windows Vista features a completely re-written audio stack designed to provide low-latency 32-bit floating point audio, higher-quality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bit-for-bit sample level accuracy, up to 144dB of dynamic range and new audio APIs created by a team including Steve Ball and Larry Osterman.[1][2] The new audio stack runs at user level, thus increasing stability. The Windows Vista audio engine is designed to run faster than the Windows XP audio engine, and has tighter requirements on audio buffer position accuracy. Also, the new Universal Audio Architecture (UAA) model has been introduced, replacing WDM audio, which allows compliant audio hardware to automatically work under Windows without needing device drivers from the audio hardware vendor.
5 [) Y6 y0 W- a: I4 q3 j3 J# o& OThere are three major APIs in the Windows Vista audio architecture:
  • Windows Audio Session API – Very low level API for rendering audio, render/capture audio streams, adjust volume etc. This API also provides low latency for audio professionals through WaveRT.
  • Multimedia Device API – For enumerating and managing audio endpoints.
  • Device Topology API – For discovering the internals of an audio card's topology.
9 D9 I; E, Y1 A* Q# k

8 f5 T1 ?6 _0 _% c
6 {5 Z8 |: c. q4 n& Ihttp://en.wikipedia.org/wiki/Technical_features_new_to_Windows_Vista#Audio9 y3 Y/ p. C' W; D3 @8 k- B

+ u; H$ s' _" O% ?9 Yhttp://channel9.msdn.com/posts/scobleizer/Steve-Ball-Learning-about-Audio-in-Windows-Vista/?CommentID=120128% F" m; m, h; W/ P- A/ Q

$ W& D0 _! D0 k1 Q8 C4 I/ {http://channel9.msdn.com/shows/Going+Deep/Vista-Audio-Stack-and-API/0 ~9 k& `  T! B

  t! ^- x0 u8 R. r: S9 J: s- F- r3 E$ o* |$ q/ J
简单说一下,新体系的威力在于:; L4 ]: b* D5 H) i. X8 M; v
既有支持专业格式的独享模式(Exclusive Mode),引入了基于WASAPI的WAVERT,超低的延迟成为ASIO最大的敌人。
! Q* M- J5 A. w  p* r  M8 j' H! h" L# {7 n: s
也有超越硬件DSP的共享模式(Shared Mode) ,直接让DSP入土
5 X' h- g' D& O6 w' V. F: Q共享模式可以自行设定输出格式(过去的XP体系是固定1648,而在新体系下,2496、24192完全没有问题),除了走独享模式的应用外全部会SRC成设定的格式(如2496),这是微软提供的SRC,32bit浮点处理,指标为144DB动态范围,相比目前优秀的SRC方案(比如CS8422)也不落下风,至于XFI和CMI8788,只能说,这些DSP诞生太晚了,在这个CPU资源实际已经过剩的年代,DSP已经没有出路了,当CPU强大到一定程度以后,最强大的DSP一定是软件DSP。windows音频、directsound都直接走共享模式,包括游戏、电影、音乐,各种应用,只要不选择KS/ASIO/WASAPI,一定是按照共享模式里设定的格式输出,而且不必担心SRC问题,因为目前能找到的声卡的D/A水平,完全在微软SRC规格覆盖范围内。
; m7 m9 Q' ^$ |1 q# V
2 Q9 G$ N+ X# \! j! [: R8 O
- y" U6 A7 U; Z& c, b" c: M' @" c个人推荐在VISTA/WIN7下,直接把共享模式设定为24位,96000HZ' h) @; v4 t! M) s' n
听CD/MP3,看电影的时候权当开了免费超采样,创新在XFI上吹得神乎其神的Crystalizer技术,vista/win7下只要共享模式设定为2496,可以实现比创新更好的效果!5 {/ w! l) w, J& Y- o
注意,玩游戏的时候同样是2496输出哦。
7 W# ~& y6 ?* Z, u+ G3 W& G% `注意我图上的选项,有个“信号增强”选项,这是允许声卡DSP介入的设定,对声卡DSP没信心的就别勾了% b1 k7 D# g" r, w( M7 E4 l
1 e- b1 P/ n# c7 J  n
设定24192不是不可以,目前HD-AUDIO都可以这么设定的,然而对绝大部分D/A而言,有一个特性是2448≥2496>24192,设为24192也许得不偿失。6 J: p1 ^4 L  E3 p, @& ?  m; c
$ {' F3 B! }1 i: B" N
  a! N+ E3 w7 B4 W+ T+ k) a

( ~2 J/ I9 ?) h  b; t3 O; a" A# j$ m& x  z5 a3 f
当然,输入也是可以设定格式的. ~) O+ Y' p) I+ u" u
输入设定成1648或者1696都可以,当然,2496最高,O(∩_∩)O
" ]; K7 y2 C2 ~* f. D8 T# _" z. O+ K# s

: F& |) i! z: C1 e" o% }( K/ J) k& T! \
这个设定唯一的缺陷在于24192的音频
! t/ q+ n# U, s; L( \. w) Z最近找了个PT站,发现大量2488、2496、24192的音频,古典类为主$ w0 i; n* u1 @) k/ F% Q
前两者问题不大,24192的话记着去改设置,否则就是缩水效果了哦
! @  x1 c: `  |+ n5 w2 W根据奈奎斯特定理,1644这个格式,实际对10k以上的音频非常无能,所以,人声之类的可能问题不大,但小提琴、三角铁、钢琴等乐器恐怕就是悲剧了
* ]( ~* }4 j, S' ]/ C这就是2496一定是古典先行的原因
; s) ^) c- m3 R
' H* G* `* f1 M2 [& S$ p8 y! I- W' A8 j" G1 Q, }
新体系下声卡推荐方案:! B$ `8 A2 B# t& _$ w. x7 d: l; V. E
envy24 I/O控制器的声卡和主板上的HD-AUDIO是与VISTA/WIN7新体系结合得最好的方案,前者是没有DSP而歪打正着,后者的核心UAA根本就是新体系的基础。
. y7 j2 O  @& c: g8 X7 k所以对比那些连2496都不支持的老声卡(多半是搭配性能低劣的DSP),主板能卖1K以上的,电源还不错的,板载恐怕会直接击败独立(以SANTA CRUZ为首的所谓经典,可以去死了)
. Y# E# M7 b7 Y. }' }6 z创新最新的PCIE总线的CA20K2芯片的声卡被系统认成HD-AUDIO可以认为是创新的转变:
9 O0 y) H2 K  O; ehttp://www.soomal.com/doc/10100001466.htm$ e3 P3 J' e& V, g) k
& E# g0 i2 j* w: j# @& F; x
3 O$ G7 G$ C" V$ Y* R* ^: D  w
有意思的是,根据测试方的说法,新声卡不支持XP系统,创新也够彻底的......
# [# c0 k4 y) ZCMI8788在新体系下表现不明,CMI的SRC如果可以被WINDOWS替换也是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2-11 05: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