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桌面平台的各种应用,除了高比率压片或是那种超大型的渲染之外,4个核心数量上已经绰绰有余(2核4线程的I3性能之强悍有目共睹),再靠一味增加核心数量来达到所谓的处理总量提升,实属无用功.带来的必然是越来越高的TDP以及低下的良品率.鉴于很多处理任务的单一性,提升单线处理能力还是AMD应该大力研究的
给AMD支个招:缩减L1(至64KB),提升L2(至1MB),维持或适当减少L3(4-6MB),然后降低频率(2.5-3G).和MS搞好关系,争取抢到一两个新的指令集标准(话说SSE4.1与SSE4相比也太杯具了,只有八分之一的水平,肥龙和I系的差距不知道跟这个有多少关系.SSE5前景不知如何,但希望AMD能借此争取到更多软件公司的支持,掌握更大话语权) 以上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良率,提升处理器执行效率,同时降低功耗和生产成本,然后主打600-1000元这个价位的市场,走中端路线.不奢求高端能有多好的表现,把和I系中端U(如I5)同频差距控制在一代到一代半(现在INTEL的中端为二代I5,那么AMD CPU的性能至少应该达到和一代I5接近的水准,同时成本比I5要低,现在的肥龙9XX,尚比老Q9差了300-400MHZ的性能,发热量却比Q9还大),如果能达到这种指标或许尚可一战.毕竟制程上的落后很难追赶 (INTEL下一代都用上22NM了,AMD还只能先用半代的28NM),只能在成本,功耗和效率上下功夫.再玩命拱频率堆核心就是死路一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