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pc.watch.impress.co.jp/docs/2006/0125/kaigai235.htm
Pixel Shaderを3倍にしたモンスタ?#96;GPU
「Radeon X1900」
http://pc.watch.impress.co.jp/docs/2006/0127/kaigai236.htm
R580とG71で衝突するATIとNVIDIA
上篇主要是講R580結構的一些思想,乃由R520直接演進而來,與C1關係不大。
R580為TSMC 90nm生產,電晶體數量為384M transistors。
而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下篇,整理了目前GPU市場的一些有趣狀況。
1. 本身雖然利潤不低,但是以整個市場來說所佔利潤比例仍低的High-end GPU,
會持續發展下去的主因,主要是來自高階市場奠定的領導地位常常於GPU市場帶來從高到低的領先優勢。
包含developer的支援、話題性與良好的宣傳性等等。
2. R580只提高PS規模本身是N與A雙方都承認的發展趨勢。
G71雖然應該不容易往這個方向走(PS與TMU數量有高連結性,較難分割),
但是至少結構上只做PS數量增加(即使同時TMU也得增加)的方向仍然是確定的。
3. 後藤大叔也證實了G71有32個PS(含TMU)的情報。
原則上很簡單:既然ATI可以用90nm做這個size(350mm^2 class)的GPU,
那為了競爭高階市場的性能top,NVIDIA顯然不會只是把G70改為90nm、做出一個只有250mm^2以下的"小玩意"。
而且,相同的die size下,NVIDIA看來有能力將規模提高到G70@110nm的1.5倍,達到400M以上的規模。
====
幾個月前才提到,G71=G70@90nm,沒有什麼驚喜....
不過後來才知道這只是"另外一個存在的產品",
但是較早完成、與G71(32ps)的搭配類似NV40 與 NV41/42間的搭配。
代號並不是G71....
實際上的G71應該與R580類似,主要著眼於提升Pixel 的處理能力上。
VS增長應該不大(維持8個?)、PS增加至32個、連帶使得TMU增加至32個。
ROP數量的話要看記憶體控制器的規模取向,
維持4x64的規模的話就是16ROP、並維持目前的256bit。
當然如果要增加的話,可能就會變成8x64,演進到32ROP、並且達到512bit。
前者的話就可以與G70做p2p相容,這與R580幾乎相容於R520是類似的狀況,
對實質上擴充相當困難的記憶體頻寬來說,實際上是較為合理的。
整個die size應該在350mm^2上下、電晶體數量為400M class(不見得超過),核心時脈則可能會有700MH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