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983|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说N卡视频画质差?——影驰8800GT接46C3000C完美点对点1080P60Hz屏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8 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详细的屏摄

1、点对点以后的字体很细腻 也可以看见三星的屏幕的月牙






2、1080P 60Hz 完美点对点1080P——不明白为什么有的TX非要说东芝46C3000C,只有50Hz才能全屏 是不是和我的显卡是影驰的8800有关



3、既然接了电脑就上BT的1080P了 一组1080P的屏摄 的确强过DVD


















最后PS:
感觉46C3000C强过SONYW380A挖卡卡!


[ 本帖最后由 温柔小狼 于 2008-5-8 23:15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23:06 | 只看该作者
全部配置如下
CPU   : Intel Core 2 Duo E6300
主板  : 技嘉 P35 DS3 L
显卡  : 影驰 8800GT 256M 256bit  1个月包换 2年质保
内存  : 红色威龙 1G*2  5年包换 终身质保
硬盘  : 西捷 250G 7200.10 16M
电源  : 全汉FSP 蓝暴500W
光驱  : DVD
显示器: HP W2207

看来主板和机箱 要换了哈哈

[ 本帖最后由 温柔小狼 于 2007-12-22 13:00 编辑 ]
附件 DSC01884-3.JPG (19.34 KB) 2007-12-22 12:23

DSC01886.JPG (22.09 KB) 2007-12-22 12:23

DSC01889.JPG (17.51 KB) 2007-12-22 12:23

DSC01891-1.JPG (25.15 KB) 2007-12-22 12:23

DSC01893-1.JPG (25.56 KB) 2007-12-22 12: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5-9 01:32 | 只看该作者
是用 dvi转hdmi 连上的电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5-9 01:35 | 只看该作者
g92或者更新的nvidia gpu搭配174.x驱动,打开video color setting的动态对比度基本上解决黑位/白位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玩笑红尘 该用户已被删除
5#
发表于 2008-5-9 04:3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09: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ionsh 于 2008-5-9 03:28 发表
影驰抢手好多


搞笑

应该再加上东芝一枪

你是无聊的人鉴定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09: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rasites 于 2008-5-9 01:32 发表
是用 dvi转hdmi 连上的电视?


不用影驰 8800GT原生HDMI的啊 我的电视不带DVI

就买了个线HDMI-HDM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09: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ison 于 2008-5-9 01:35 发表
g92或者更新的nvidia gpu搭配174.x驱动,打开video color setting的动态对比度基本上解决黑位/白位问题。


目前已经满意了

下次再调整吧

目前想搞个好的声卡HOH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5-9 09:10 | 只看该作者
嗯,我一直用8600GT连电视机,以前是用X550,感觉2种卡画质没什么区别,接过几台不同的电视机后个人认为一块好的面板和请注意称呼用词。面板的区别要远大于这2种显卡的画质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0#
发表于 2008-5-9 09:1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09:18 | 只看该作者
你上屏摄不就知道谁差了有什么好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5-9 09:27 | 只看该作者
46C3000C强过46W380
46XF300C强过46X300,可以这么推算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5-9 09:2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很遗憾的告诉你,你的影驰8800GT接46C3000C根本没有完美点对点!!点对点的文字比你的要清楚很多,因为东芝的3000C系列在60Hz下是不能点对点,详见家电论坛! :fun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09:31 | 只看该作者
谁给我个点对点的图啊 我回去看一下不就OK了

晚上我再上给你看看到底有没点对点

[ 本帖最后由 温柔小狼 于 2008-5-9 09:3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5-9 09:37 | 只看该作者
谁能告诉我vista下n卡硬解如何解决黑位问题
vista下貌似硬解只能用EV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5-9 09:38 | 只看该作者
256的88GT 这种东西也有人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0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实况小子 于 2008-5-9 09:28 发表
其实很遗憾的告诉你,你的影驰8800GT接46C3000C根本没有完美点对点!!点对点的文字比你的要清楚很多,因为东芝的3000C系列在60Hz下是不能点对点,详见家电论坛! :funk:


有链接吗请给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5-9 10:43 | 只看该作者
在家电论坛也看到你的帖子了,,具体搜索一下吧!  东芝的3000C系列的点对点稍微要麻烦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5-9 10:44 | 只看该作者
又见讨{1}论贴,本来不想转的,还是事实说话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5-9 10:44 | 只看该作者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在线视频VOD点播的普及,视频回放能力越来越受重视,显示芯片厂商对于视频能力的宣传也不遗余力,但是汇总起来对比感觉非常混乱,名词又特别多,比如Fullstream,PureVideo等,本文讨论的就是视频回放的一些原理和要点,希望能给用户一点帮助。对于视频回放而言,硬件加速能力,插值补偿能力,色彩还原和调节能力以及软件支持都是决定因素。


一.硬件加速
从NVIDIA近来力推的PureVideo来说起吧,NVIDIA在视频处理方面用上了两千万晶体管这个规模,正好一块GeForce 2 MX400芯片的晶体管规模;在不算上这些晶体管总量已经破两亿规模的情况下和ATI 将来的同系列产品(对于6800而言就是X800系列)对抗成本会相当不利,尤其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下面就来看看这两千万晶体管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上图就是NV4X的视频部分的概图,在GPU中视频处理单元被划分为三个处理部分:视频处理器(Video Processor),MPEG2解码器(MPEG2 Decoder),运动估算器(Motion Estimator),三个部分连在一个仲裁器上(Arbiter)。

其中,MPEG2 解码器的作用顾名思义,用来硬件解码MPEG2视频的,包括了DVD和MPEG2编码的HDTV(720p/1080i/1080p)等视频。



图中示意的是MPEG2压缩视频处理流程,在NV4X GPU中绿色部分由GPU完成处理器中,其中 IDCT(Inverse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ation反向离散余弦变换)和Motion Compensation(运动补偿,简称MC)。前者是DCT的逆运算,DCT的处理针对图像数据在空间上的冗余的,压缩图像的时候是逐8*8像素单元处理的,为的是把矩阵的能量集中到矩阵的左上角,便于压缩(矩阵大部分是0),浮点运算量不小,其逆运算亦然;后者是针对视频流的时间冗余的,连续图像中相同的部分就是冗余,运动补偿就像画动画的时候,经常使用的方法一样:要画主角说话,一般就是好几张图区别只有嘴型,于是除了嘴以外的部分可以“偷懒”不画,直接“复制粘贴”,在这几张图中光画不同的嘴即可,画的时候省去的工作,在压缩的时候也可以省去。运动补偿要做的就是找出嘴各个部位在动的时候和前一张图的同部分的相对位置(即运动矢量),由于计算机识别图像快匹配不像人眼观察那样,所以计算比较复杂,运算量也不小,在视频回放的时候,根据压缩的时候记录下来的运动矢量和不变的“背景图”,“画”出连续的视频帧来。这两个运算占了解压DVD的大部分工作,因为这两个处理前的数据流都是比较简单的矩阵,之前的行程编码(RLE),反量化(量化是有损压缩的关键,画质损失主要在这里)等处理轻松不少。

这两部分运算交给GPU现在相当普遍了,当初最早在显示适配器上集成硬件IDCT和硬件运动补偿(MC)的就是著名的SIS 6326DVD(Dx版和Cx版,让K6 233这样的CPU也能看DVD),然后就是ATI Rage128,这两款显卡系列当初靠这个能力赢得了不少用户的亲睐;INTEL的810和815板载显卡都硬件支持了MC,NVIDIA在GeForce 256后开始支持硬件MC,MX440后又加入了硬件IDCT,比起SIS和ATI,NVIDIA过去的视频能力,的确很不怎么样。在NV4X的PureVideo中,MPEG2 Decoder就是用来处理MPEG2视频文件的IDCT和MC运算的。

其他部分主要还是改善视频效果作用的,De-Interlacing最早Banshee就有了,消除隔行问题处理不好容易导致清晰度不行,一般有Bob和Weave两种方式,ATI从Radeon DDR开始引入Adaptive Pre-Pixel De-Interlacing,即可适应逐像素除交错,在NVIDIA的PureVideo中也有,像素着色器(Pixel Shader)对以前的除交错方式进行修正(Radeon 中的确就有Pixel Shader,只是版本很老,在3D游戏中不实用),PureVideo中引入的是Spatial-Temporal Adaptive Per Pixel De-Interlacing。去马赛克和后处理和插值补偿关系很大了,在后文中有详细描述。
本文来自: 鸟站(www.niaozhan.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niaozhan.com/niaozhan_article/76/915.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4-9 17: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