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背水一战而后生
3Dfx成为显示芯片业的领跑者即便是在业内,人们已忽略甚至忘记Nvidia,但黄仁勋没有忘记Nvidia的使命,他用仅剩的300万美元,以一切归零的心态,发起一场震惊世界的绝地反击,至今仍让人难以置信。
痛定思痛之后,黄仁勋将Nvidia的战略来个180度大转弯。1996年3月,黄仁勋明确表示,Nvidia将完全支持微软Direct 3D API标准,这在当时难能可贵。因为每家显示芯片公司都不想捧微软,非要搞自己的API,结果一家一个样。这种场面既令微软顾忌,也令下游伙伴为难。
黄仁勋这一选择,为奄奄一息的Nvidia赢得广泛支持,尤其是受到微软垂青。一方面,作为行业领袖的微软始终要防范在某一细分领域出现一家独大,与自己讨价还价。眼看着3Dfx就要垄断显示芯片市场,微软很想扶一个老二予以制衡。另一方面,微软很希望显示芯片业有人站出来,旗帜鲜明地推广微软的标准。微软向Nvidia示好,众多下游厂商也乐意帮一把。
除了技术上从QTM转到Direct3D,Nvidia还决定将主攻市场从游戏机改为个人电脑,这是Nvidia另一个革命性转弯,堪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证明,Nvidia这一步走对了。紧接着,为配合技术方向转变,黄仁勋调整了Nvidia研发团队。普雷艾姆留任首席技术官,但黄仁勋另请科克(David Kirk)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平滑地让科克接替了普雷艾姆的技术总监地位。
科克来自Crystal Dynamics,有丰富的3D知识和开发经验,拥有多项图形设计专利。黄仁勋对他奉若上宾,而科克也不负众望,从Nvidia翻身的Riva 128,到后来征服世界的GPU系列,都出自科克之手。
由于资金困难,黄仁勋削减了原本只有30多人的团队,但他承诺,Nvidia马上就会把大家再请回来,届时再补偿大家。同时着手第二轮融资。
做好内部准备后,黄仁勋飞到台湾,利用特有的华人身份与关系,找到台积电等显卡与主板重量级生产商,悄悄达成合作。
完成这一切铺垫后,黄仁勋又使出最后一招,即先声夺人。在Riva128即将面市之前,高调宣传Riva 128的性能细节,向显示芯片业最高端的、当红的Voodoo系列叫板,以引起业界关注。
1997年4月,Nvidia第三代产品Riva 128隆重面市。
业界突然发现Riva 128的性能果然如黄仁勋所言,丝毫不在Voodoo之下,价格却低出许多,而且既支持高端的3D,也支持正流行的2D,于是几乎所有显卡生产商都表示愿意合作,而黄仁勋早已备足货源,很快占领了相当份额的市场,根本没给高高在上的3Dfx预留降价阻击的时间。
不到一年,Riva 128的出货量就突破100万枚。Nvidia活了。值得一提的是,Riva
128根本没采用3Dfx的PCI,而是重树自己的AGP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