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介绍了那么多有关GTX200核心架构和技术方面的东西,理论部分的内容确实比较抽象难懂,现在就从理论回归实际,详细解析基于GTX200核心的两款旗舰级显卡——GeForce GTX 280和GTX 260。
8800GTX真正的接班人:GTX280
● GTX280的外观、散热器酷似9800GTX
![]()
左:GTX280 右:9800GTX 第一眼看到GTX280显卡正面,感觉造型方面与9800GTX非常相似:全覆式的散热器外壳将显卡裹得严严实实,风扇位略显凹陷,这种设计的好处就是组建SLI或3路SLI时,即便两块显卡紧紧埃在一块,风扇也能吸入空气进行良好的散热。
● GTX280的背面酷似9800GX2
![]()
左:GTX280 右:9800GX2 显卡背面也安装了外壳,从这个角度看的话跟双核心9800GX2的造型又有些相似,当然这只是表象而已,如果将散热器和外壳拆掉的话,就可以发现GTX280显卡实际上最像8800GTX/Ultra。
● GTX280的PCB最像8800GTX
![]()
左:GTX280 右:8800GTX 可以看到,GTX280的核心安装了保护盖,输出部分被单独设计了一颗芯片安装在了接口附近,还有供电模快的设计,这些都与8800GTX/Ultra的PCB设计方案如出一辙!看来GTX280才是8800GTX的正统接班人!
65nm如何成就14亿晶体管的怪兽核心
首先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硕大的GTX280核心上被安装了一个保护盖,与G80采用了相同的设计,这就使得我们无法看清楚核心的硅片到底长什么样,不过输出接口附近那颗芯片倒是似曾相识。
● 65nm制造14亿晶体管又是一个奇迹
GTX280核心代号为G200-300,拥有高达14亿个晶体管,台积电65nm工艺制造,目前已经是A2制程(当初8800GTX也是A2制程,8800Ultra升级到A3),不过我们拿到的这块还是早期的工程样品。
想当初就连ATI内部人员都对NVIDIA表示惊叹:使用老旧的90nm制造出高达6.81亿晶体管的G80核心简直是奇迹!而现在奇迹再次上演,NVIDIA使用成熟的65nm工艺将晶体管数再次翻番,GTX200核心达到了恐怖的14亿个,令人叹为观止!
GTX200何不采用最新的55nm工艺?
NVIDIA在新工艺的使用方面一直都十分谨慎(尤其是架构发生重大改变的一代),当然也可以说是保守,总之一直落后于竞争对手。新工艺确实有助于减少芯片面积、降低功耗/发热,但往往投产速度慢、产量有限。为了尽快给用户带来新产品,先发制人抢占市场,NVIDIA往往会采用当前成熟的工艺,而不是去冒险尝试新工艺。等到新工艺完全成熟之后,再推出改良版的核心,可以进一步提高频率、降低功耗、发热和成本。从G70到G71、G80到G92都是基于这种设计思路的产品,也就是本文前言中所提到的“架构年、工艺年”概念。
GTX200流处理器频率为何如此之低?
GTX280显卡的默认核心频率为602MHz,流处理器频率仅1296MHz,甚至比当初8800GTX的流处理器频率(1350MHz)还要低,这就直接导致GTX280的浮点运算能力(933GFLOPS)未能突破1000大关,假如GTX280的流处理器频率为1400MHz的话,那么浮点运算能力正好就是1008GFLOPS!
我们知道NVIDIA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提高流处理器频率(或者说是流处理器与核心频率的比率),此次GTX280的流处理器频率如此之低,笔者推测要么是在频率提升方面遇到了瓶颈,要么就是为了控制功耗发热的需要。
当初8800GTX的A2版本G80核心默认频率为1350MHz,半年后8800Ultra的A3版本G80核心默认频率为1500MHz。这也就意味着未来GTX200核心还有不小的潜力,以后若推出改进的A3版核心、或者是启用55nm甚至更先进的工艺,那么性能将会再创新高!
● NVIO二代输出芯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8800GTX显卡上,NVIDIA首次将2D引擎与3D引擎分开,把GPU设计成了两颗芯片,其中一颗NVIO芯片就包含了RAMDAC和TMDS,专门负责图形输出。理论上来说,把输出部分和高频率的流处理器分开的话,有助于降低干扰,提升输出画质。
![]()
8800GTX显卡上的NVIO一代芯片 实际上,分离式设计也是受到了制造工艺的限制不得已而为之,我们知道G80的改进版——G92就没有NVIO芯片,因为65nm允许GPU容纳更多的晶体管,所以G92把NVIO整合在了芯片内部。显然,两颗芯片不但制造成本高,而且对显卡PCB和后期加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单芯片才是最优解决方案。
![]()
GTX280显卡上的NVIO二代芯片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GTX200芯片上,NVIDIA又把输出模块分离了出来,这就是上图中的NVIO二代芯片。二代相比一代作的改进主要有:
- 支持HDMI输出
- 兼容DisplayPort输出
- 支持10Bit色Dual-Link DVI输出(一代仅支持10Bit色模拟输出)
- 支持PureVIDEo-HD,双流硬件解码加速
1GB 512Bit显存彻底消除瓶颈
在以上章节中介绍过,NVIDIA为了实现512Bit总线的确付出了不小的代价,GPU内部的显存控制器就需要消耗不少晶体管,现在就来看看外部的显存颗粒:
![]()
GTX280与HD2900XT的显存分布大体相同 在显卡PCB正反两面的GPU周围,均布着多达16颗显存,这些显存的分布位置与HD2900XT基本相同,两款显卡都是512Bit,虽然内部控制器架构不同,但外部物理显存颗粒组成实际上是没有区别的。
这次NVIDIA在旗舰显卡上使用了现代显存颗粒,编号为H5RS5223CFRN2C,是16M×32Bit 0.8ns规格,16颗正好组成1GB 512Bit的规格。
令人纳闷的是,之前NVIDIA高端显卡一直都采用三星显存颗粒,8800Ultra和9800GTX使用的就是三星0.8nsGDDR3显存,默认显存频率分别为2160MHz和2200MHz。三星显存一直都以良好的稳定性和超频能力而著称,当然成本高于其他品牌。
而此次GTX280破天荒使用现代0.8ns颗粒,而且默认频率达到了2214MHz,要知道颗粒越多就越难冲击高频率,看来现代最新出品的0.8ns GDDR3显存实力不可小视,毕竟在这种旗舰显卡上面是不会考虑成本因素的。
N卡史上最豪华的数字供电模块
为了解决TDP高达236W的GTX280供电,NVIDIA不惜代价设计了非常复杂的供电模块,无论用料还是规模都超过以上任何一款N卡:
上图就是GTX280显卡的供电模快,我们很容易数出来总共有9颗电感,也就是9相供电。在这9相供电中靠近供电接口部分的两相使用普通三洋固体聚合物电容,这两相专门给8Pin和6Pin外接电源的12V电流滤波,剩下的7相才是最关键的GPU/显存供电。
GTX280采用了顶级电源芯片厂商VOLTERRA的数字供电解决方案,主控芯片为VT1165MF,它下辖5颗VT1165SF芯片为GTX200核心提供5相供电。
VT1165SF是内部整合了驱动芯片及传统多颗MOS管的高度集成芯片,也常被称为数字供电,这种整合芯片可以大大降低PCB面积占用,而且芯片自身的损耗非常小,其开关频率达到了1.5MHz,内部阻抗仅为1mΩ,所以整体转换效率可高达89.3%。由于VT1165SF开关频率超过了普通电解电容的忍耐,因此必须配套使用陶瓷电容。
VT1165SF单颗最大可提供30A电流,5路并联就是150A。ATI在HD2900XT上使用的也是VOLTERRAVT1165MF主控芯片数字供电,并且搭配了PAULSE为数字供电定制的多胞胎并联电感,这样供电模快的集成度更高。由于GTX280分别使用了单独的电感,因此布局显得比较分散。
剩下的两相供电就是显存的,它并没有电源主控芯片,因为这颗VT238AW的集成度更高,它将主控芯片、驱动IC电路和MOS管全部整合在了一起,因此看上去VT238AW比VT1165SF的芯片面积要更大一些。
这次GTX280拥有1GB容量的显存,而且频率创下了GDDR3的新高,因此NVIDIA使用了两颗VT238AW芯片,分别为显卡正反两面共计16颗显存供电。每颗VT238AWF可提供30A电流,共计60A,单颗显存在超频时所需电流可能达1.5-2.0A以上,因此两相供电更加保险一些。
大家来找碴:GTX280和GTX260外观上有何异同?
一颗核心不可能只有一款产品,对于全新的GT200核心来说,除了全规格的GeForce GTX 280之外,NVIDIA同期发布了规格稍加精简的GeForce GTX 260。GTX280与GTX260的外观设计极其相似,您能找出那些区别?
![]()
左:GTX280 右:GTX260 GTX260和GTX280的外观几乎完全相同,散热器和PCB都是相同规格的,只是Logo的颜色有所不同,GTX280是灰色GTX260是银白色。
![]()
左:GTX280 右:GTX260 GTX280和GTX260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供电方面,GTX280的TDP高达236W因此使用了8+6Pin供电接口,而GTX260的TDP为183W使用双6Pin就够了。另外,GTX280在输出接口部分设计了一个LED小灯,如果玩家没接8Pin供电就会亮红灯,当然GTX260就无需这种设计了。
单纯讨论外观其实没有意义,接下来就将GTX260显卡拆解,看看在PCB设计和做工方面与GTX280有何差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