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海流思昱 于 2009-11-2 19:42 编辑 * j- T; w. c6 Q2 I& p }( K, S
5 L1 ~4 R/ `# l+ ]3 t6 \2 ~, ~# [HIFI发烧友一般认为监听级的音箱是高级产品,这个理解没有错。但是我要补充一句,大部分的监听音箱并不适合用来作HIFI欣赏。监听耳机的道理一样。
, i* u7 _, @; r ?. T. t# i
: M# P7 a3 v1 l. F8 u所谓监听扬声器是声频工作者在进行声频工作时对声音效果进行监察用的,它的主要目的是监察而不是欣赏,在过去,监听扬声器几乎不能用来作为一般的音乐欣赏之用,如今,声频监听的理念正在发生变化,某些高价位的优质监听同时也是很好的欣赏型扬声器。 " b4 E. F; q! j
2 W: Y# m& W) P; u5 ~; J1 e# r6 j监听扬声器在等级上分2种,一种称为扩声监听,就是剧场里、歌舞厅DJ用的,一种称为录音监听,就是唱片公司和电台电视台用的。扩声监听要求不是很高,这里从略,一般HIFI发烧友认为的监听都是指录音监听。
7 r! L0 _, n) w; G
/ H! |4 S2 x, ~1 V1 r6 W7 B监听扬声器在设计和制作上比较困难,因为它需要真实地还原声音,并且有很高的清晰度,主要有这样几个特殊的技术要求: 6 z: {! O5 a# Y$ O1 @2 w
% M: T, m t6 {+ R. P( P+ m要求在可听阈内作频响声压误差不超过正负1.5dB还音,这样的特性使得中频很亮,这是一般没有训练过的耳朵不太受得了的事情,会认为声音很硬,刺耳,不好听。此外,如果前面电声设备的质量不好,这样全音域的监听设备会放出很多噪声和音源的失真来。 0 W% M% z; ~6 I3 _: Z5 y- Z
8 u6 K/ \- P2 V/ |' r+ f6 }' i
要求非线形失真优于3%,一般扬声器国标是不劣于7%,优质民用扬声器一般做到5%。扬声器如果要做出声音特色,比如什么“英国声”之类,肯定含有较大的失真,这是对耳朵善意的欺骗,失真度很低的声音未必好听。
2 U4 y b7 A. u9 S
1 [1 t+ T: R. y/ I3 k第三,要求符合一些特定的录音用途,在某些方面具有特别长处。比如有特别为人声录音监听的扬声器,比较出色的是JBL4410,有特别为录制室内乐监听用的,比如Exclusive,有专门监听新闻播音的,比如Rogers LS3/5,有专门为混音工作制作的监听,比如JBL4312,ATC SCM-200等。有为直播室制作的监听,现在比较广泛用的就是GENELEC。
$ t {; B2 k/ n4 b# l1 T
c' v$ S1 u' x. p2 j第四,要求符合一定的场所需要,录音棚大小不一,监听扬声器需要在它的服务范围内保持声压的均匀性,这点有点像扩声矩阵扬声器的设计。比如有所谓近场监听的JBL4208,它就是放在调音台两侧在近距离听的,也有像K2、4344那样可以满足200人的合唱团听。 1 `& M4 I/ V$ @: m* V
3 Q7 h( T4 Q' ?$ ]
由于监听的这些特殊性,不是都可以搬到家里做HIFI欣赏的,典型的就是YAMAHA监听,这种优质监听如果搬到家里,足可以杀死老鼠,连带老婆邻居一起杀,它的声音很硬,中频很亮,什么细小声音都听得见,犹如带着显微镜看电影,肯定不好看。 # V$ {7 L, Z. k [5 P4 ^/ W
* ~/ m0 L2 p' c% F5 Q2 Y4 Z此外,监听的测试标准有严格的混响时间规定,比如人声监听,国际标准是在0.28秒的环境下测试扬声器的频响,但家里不是这个混响水平,因此在那个条件下测试合格的监听,拿到家里就可能是不合格产品。比如JBL4412监听,在标准混音室内指标很高,如果搬到家里,可能低音哄得很。
( G' V+ {, @" R: |# A) r9 C% X8 K: F* X9 @
也由于监听的这一些特殊规定,所以它们一般很不爆棚,很不柔软。非专业的人会觉得很不中听。
3 B7 W( v4 L3 D$ v R1 z2 i- }& G& ]# u z4 r9 q5 |8 U
在80年代以前,监听的制作理念就是听得清晰、准确,好听不好听是不管的。由于那时候家庭电声设备的档次普遍不高,对节目的清晰度要求很高,监听扬声器往往像放大镜那样工作,这种喇叭不能用于民用。 0 |7 F. f. V" Z% G6 B
# W% A1 @" V' `80年代以后,监听的理念在发生变化,不仅要求清晰,还要求尽量好听,在这种背景下,监听扬声器进行了第一次革命,当时出现的新一代好听的监听几乎全是JBL的,著名的有4344、4312、K2、4208、4425等,还有B&W 801。这些监听被许多发烧友搬回了家里作HIFI欣赏。但代价很高,因为需要配置优质的超大功率放大器和声源。90年代末期,监听进行了第二次革命,走向了主动式(有源),和高性能化,其中的代表就是芬兰的GENELEC。与传统的监听相比,主动式监听更灵活,更小失真,更宽频响,也更悦耳。 * c+ s- |3 ~( Q5 y T6 k
- K$ E2 K; Z9 ?( j2 [9 X" I
中国的扬声器设计和生产起步很晚,目前优质纸盆还主要依赖进口(包括像银笛这样的喇叭),没有自己的优秀中高音单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喇叭产量最大的是上海飞乐(出口叫红灯),但大部分是4英寸以下的玩具喇叭,产品水平最高的是南京的“南鲸”。80年代的时候,上海中国唱片厂作为战备任务,与南鲸(当时叫南京牌喇叭)一起研制了J35录音监听主动式扬声器系统,J就是国标规定的监听级标志,35指低频喇叭的直径是35厘米。主设计师就是现在去了美国的李宝善,使用的是南京牌喇叭,单只大得像扇门,J35的设计理念很新,采用了主动式设计,蓝本是YAMAHA的监听,质量不错,就是声音薄了点,当时广泛用于国内各电台,也出口到了朝鲜、尼泊尔等落后国家。此后,上海普陀电声厂在80年代仿造JBL4312独立研制生产了声乐牌监听,但始终在关键指标上没有通过,最终也没有被ZF确认为监听级扬声器。目前惠威正在致力于设计一个国产监听,但不知结果,美之声在90年代也说开发了一个监听型号,但至今也没有要求信产部和广电部做联合部级技术鉴定,因此也不可能被广电单位正式应用,所谓监听就一直存在于它的广告中。 # W( G+ d$ k" o, k" W5 W
: w) K+ E5 x' z6 w1 a
由于能生产监听级扬声器代表了一个喇叭厂工艺水平的等级,因此很多有实力的喇叭厂都拼力推自己的监听,名牌企业一般做一两个监听代表水平,像天朗、B&W、KEF等,但他们还是主要做民用,因为监听卖不了几个钱,一般HIFI发烧友不太接受监听的音质,所以它还是主要用在专业领域。
% ~# T, g6 O8 Y& Y
F. _( X% a: Q4 a/ ]LS3/5 可能是最早受到HIFI发烧友喜爱的监听音响,60年代末期由英国广播公司开发,Rogers公司制作,是近场监听,主要用于电视播控室。后来Harbeth、Spendor、Goodmans、KEF都做过LS3/5,而仍以Rogers的最出名。 % U# R) U8 w6 H2 J+ h
" h1 x7 ^- k. ]8 S* g# O
LS3/5是两分频结构,低音为5英寸橡皮折环,早期产品灵敏度极差,低频也比较差,中频很好,有一种特殊的瓷性声音,分辨率很高。在当时的民用HIFI喇叭里,极少有如此漂亮的中高音,因此一时风靡民间。这个情形类似于我国70年代后期风靡三洋的四喇叭收录机音色,是一种口味的变化。
# c; H# ^! r8 u) N7 t1 e) P8 m
( f8 w; r% g# L: ]LS3/5作为一款出名的监听主要是因为民间HIFI界的青睐,在监听方面它的用途并不是很广泛,是作为播控监听推出的。尤其是它的低频截止只有80赫兹,显然不能用于录音和混音的监听。我曾经在90年代中期认真地听过一次Harbeth LS3/5,据说对音质已经作了改善,按照现代人的耳朵来欣赏,也许音质没有它的名声那么好,我可以肯定还不如差不多级别的4206好,毕竟现代设计、现代工艺和技术的产品是先进的。LS3/5的坚强地位来源于一批老烧友的怀旧,他们在这种音色中回忆自己年轻的时代,这种情形与怀念50年代的威廉逊放大器差不多,这是一代人的怀旧情结。而新世纪的人可能没有这种共鸣,这就是HIFI作为文化存在的一面。
/ b' {. }0 v9 k u( Q u& c" Y7 i& W1 H
LS3/5 需要大电流的英国功放推,声音才好,比如马克列文森的中等功率放大器。如果用你的雅骏,可能不是太合适,雅骏的风格比较典雅柔顺,速度不快,这和LS3/5有点背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