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索尼配备的Light Peak的正式名称是什么?: _9 {. z/ J7 ] ]- n9 E. O
( I; Z' [, H) S
只要正式名称公开,至少就可以判明索尼与英特尔今后发展Light Peak光接口的方向。就结论而言,笔者感觉索尼有意把这次的光接口应用于新一代USB,也就是USB 4.0。至少也会作为USB 3.0的选配指标。
0 R2 ^6 o2 P; J: k5 r0 [2 `1 b- e+ e) U$ `5 e
英特尔公司和索尼等公司虽然没有正式发表,笔者这样揣摩的理由有如下几条。首先,英特尔公司对于光化非常执着。过去制定USB 3.0标准时,该公司就曾打算加入光传输的标准。但由于其他USB-IF成员的反对,USB 3.0最终没有加入光传输,并于2008年正式完成了标准化。但就在USB 3.0即将普及之际,英特尔公司于2009年9月提出了Light Peak设想。' [- ?4 Q: H/ d
3 l# ~" i" j' ]1 i6 K( p2 {% L 第二个理由是英特尔对于支持USB 3.0态度谨慎。英特尔上市支持USB 3.0的芯片组是在2012年。当时USB 3.0已经问世了3年多。鉴于此,甚至有看法认为,“英特尔公司的目的估计是普及Light Peak,而不是USB 3.0”。
# B4 d& i4 O# T7 Q! k
- W0 `& o2 V+ A" f 接下来的理由是,试制Light Peak连接器的台湾鸿海精密工业(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通称Foxconn或富士康)一开始就把Light Peak叫做“USB 4.0”。笔者多次采访过鸿海的连接器负责人,在交谈中,对方频频提到USB 4.0。
! u# |# J V; D6 i, ]0 R- v5 B# U# F2 w7 s6 e9 O3 z3 c6 \8 q
如果成为USB标准规格,就可以在各类产品中配备,市场有望得到扩大。而且,虽说是标准品,制作Light Peak连接器十分困难,可以确保先行者利益。这就意味着,对连接器厂商来说有可能是笔“划算”的买卖,鸿海或许最希望Light Peak连接器成为USB连接器。" j& i+ `& P, O- \. |7 U
$ N [0 k! S6 u) X& K 连接器制作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既要支持USB 3.0,还必须支持光传输,其结构将趋于复杂。USB 3.0的连接器已经在此前的USB 2.0端子的基础上,配备了最大数据传输速度达到5Gbit/秒的“Super Speed”模式专用端子。如果再加上光传输端子,结构还会更加复杂。特别是光传输线路具有光轴校准等传统电信号没有的设计要素,因此,连接器的实现比较困难。 B* E$ e E# `: u
) h3 w8 M u4 B7 w7 @& v4 |5 A
如今,公认如此难以实现的连接器已经达到了可以配备到个人电脑产品的水平。索尼配备光接口的个人电脑似乎安装了能够进行光传输、可以与USB 3.0兼容的连接器。如果英特尔与索尼,以及鸿海借助这一“成果”,在USB-IF上参与讨论,光传输也有望成为USB的指标。& j# f( X" G/ C0 q+ A. M) O
* H+ U+ I& b! ]
其实,在接口性能参数的制定中,几家公司首先制作试制品,在实际产品中配备后,再申请成为正式标准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DisplayPort的迷你连接器。苹果公司在制定DisplayPort的性能参数之前,就为该公司的个人电脑配备了DisplayPort的迷你连接器(参阅本站报道1)。当时的迷你连接器由鸿海制造。之后,该公司以这项成果为武器,成功使DisplayPort的连接器性能参数成为了标准。英特尔与索尼,以及鸿海或许也有着相同的目的。
7 i, s) \8 s: S! Q. i! V7 G) B: Y% K3 \2 r' E1 j- p
鉴于以上情况,Light Peak今后成为USB的可能性非常大。
, `1 }& S# o5 X9 d: w4 l7 z! d9 @6 r7 J
当然,除了成为USB之外,还有其他的可能。例如成为Thunderbolt的光版标准。这样一来,光版Light Peak估计会和电版一样使用“Thunderbolt”的名称。
0 [0 z6 g- v! n6 r4 Y: w7 C1 ~* ], D" D9 x! P
此外,索尼配备的Light Peak光接口的名称还可能既不是Thunderbolt,也不是USB。那样的话,市场上将会出现同样利用英特尔公司开发的Light Peak接口技术,但名称各异的接口标准。从而出现以往围绕IEEE1394的名称,苹果使用的“FireWire”与索尼使用的“i.LINK”相互对峙的格局。# j# a& b' n0 ?# J* M4 `. ^6 q; U
( A. L# o h* f+ @6 A
倘若思维再活跃一些,或许DisplayPort今后不会进行大幅更新性能参数,Thunderbolt将归入新一代DisplayPort的框架内,光版Light Peak将成为USB的新一代指标。这样在未来,个人电脑和数字家电等产品配备的接口也许会向Thunderbolt和新一代光版USB两个种类集中。也就是说,Light Peak将横扫市场。) l! O) p! F5 Q
% X4 k0 @9 P2 Z) P$ ^4 f/ V" R Light Peak似乎将利用多模玻璃光纤。这样的话,线缆也将使用玻璃光纤。音频产品传输音频使用的是塑料光纤(POF)。但把玻璃光纤应用于通信以外的消费产品用途基本还是第一次(在FTTH室内光布线用途或许已经得到了应用)。因此,笔者对线缆的耐久性和价格十分关注。 & h, N* \$ N- B5 A
3 o+ ~2 x" Q& ?4 n" V# C0 l) x3.对产品内光布线的波及效果如何?
7 _* Z% ]: p+ ~) q7 D! q& d
1 j2 z( M8 L& s) P 过去Light Peak问世时,由于采用光传输技术,人们曾期待随着普及的推进,会获得消费产品采用光布线的效果。因为Light Peak这一先行者问世后,除了能够积累“光传输技术”在消费产品中使用的知识经验,还有望降低光布线使用的部材成本。例如光轴校准等光传输独有的调整技术知识,VCSEL、光敏元件和光传输线路的低成本化等(参阅本站报道2)。对于产品内光布线,消费产品配备“光传输技术”这一事实最有望成为巨大的推动力。
z4 O: t4 e& @, a; M3 @2 l' J+ j( c( q% ]# Q4 ~8 f
随着利用电信号的Thunderbolt的登场,上述期待灰飞烟灭,但索尼的个人电脑问世后,获得普及效果的期待再度出现。而且,如果USB采用了Light Peak,普及效果估计还会更加强劲。 6 u% D5 B2 j4 ]; I
& E1 @6 a( V* a( Q 而且,从索尼发布的笔记本电脑的内部结构来看,连接器与光收发模块的距离较远,可见机壳内铺设了光纤(图1)。也就是采用了“产品内光布线”。索尼一直在研发光布线(参阅本站报道3)。涉及的范围包括光驱、激光器元件、摄像元件以及镜头等。因此,该公司对于处理光学部件是轻车熟路。这恐怕也是索尼率先采用Light Peak的一个原因。 w" l2 W2 ?& G( }4 S/ R/ s
+ l9 b F" o7 N9 r
4.利用场景是哪些? 5 L1 o& s' r' S4 B' d0 w) m8 H
# U8 z" j3 V Y& R# V![]() | 图1:就笔记本电脑的内部结构来看,连接器与光收发模块的距离长,由此可见,机壳内铺设了光纤。(点击放大) | ! B/ ~# ^: f4 i' d1 r& j+ a9 w" @
a. f/ X, ]% @8 J( r- R
采用Light Peak光接口后,会产生哪些利用场景呢?这也是笔者关心的地方。索尼在推出采用光接口的笔记本电脑的同时,还将上市通过光接口连接的外设“Power Media Dock”。Power Media Dock配备有光驱和高处理能力GPU等。按照推测,这两款产品使用光接口的利用场景可能如下。
' M j# O8 [% M0 ]' s* m( G# ~9 ~; F# [0 y* t4 B
在外出时,随身携带超薄轻量(约1.2kg)的笔记本电脑,在外面完成工作和资料编辑等。回家后,当进行视频编辑、3D图形游戏等大处理负荷的操作时,通过Light Peak把Power Media Dock与笔记本电脑连接。然后,利用Power Media Dock内置的美国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的GPU“Radeon HD 6650M”和1GB视频存储器(VRAM),进行大处理负荷的操作。因为处理性能高于笔记本电脑的GPU,所以可以流畅地享受视频编辑、3D图形游戏等操作的乐趣。
, i; [, t! {( Q5 D
" [6 V4 Z" [' Z q3 ]% V 现在,能够想到的“Light Peak独特”的利用场景,还只有这种与外部高速GPU连接的用途。实际拿到相应产品后,或许还能发现更多巧妙的用途。 " F( v0 F+ ]: ^8 ?7 z+ o
! o% d3 a5 a) d: P2 H3 U& U! I j8 v5.接口行业的格局将如何改变?
8 }' R+ k% p; |
1 D6 w# m2 R8 g6 k" W9 w3 r Light Peak集成了各种接口。如果能够作为Thunderbolt得到苹果公司个人电脑,以及索尼个人电脑的采用,Light Peak接口估计也将向其他公司的个人电脑和外设拓展。到未来,除了个人电脑之外,还有可能拓展到诸如平板终端、智能手机、电视之类的产品。这一动向将如何改变接口行业的格局呢?
1 F/ F; `# q# \0 w( s6 L( |) e* K7 y0 P" u8 f5 W4 m# z0 E7 H
可能产生的变化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减少个人电脑配备的连接器数量。这样一来,除了能够大量低价生产连接器的厂商,以及在连接器方面具有卓越技术实力的厂商,其他厂商的生存将变得困难。
6 `1 X* N, p T1 S2 c, f+ g; z8 D7 r: G& C5 d! O
另一个变化是遵循特定接口标准的收发LSI的数量将会减少。只要使用基于Light Peak的接口技术,不只是DisplayPort和PCI Express,就连HDMI和SATA信号也能够传输。也就是无需再为各个标准逐一准备收发LSI。而且,英特尔公司的芯片组还可能配备Light Peak桥接LSI和控制器LSI等部件,或是在CPU中集成。因此,收发LSI厂商今后给自身产品添加附加值会恐怕将是难上加难。
5 h1 G5 q9 M7 h, G0 p$ v: e$ c! H1 c7 `; k5 y- {3 u
并且,如果Light Peak接口普及,能够传输几乎全部接口标准的数据的话,新接口标准陆续问世的情形今后或许会减少。过去,每当新接口标准问世的时候,都会出现生产相应收发LSI的新兴企业,随着新接口的扩大实现发展。但是,随着Light Peak的普及,这种商业模式在今后有可能无法再现。(全文完,记者:根津 祯)
% n0 \+ w. H9 s8 d. l) m; Q7 ~" X" R6 U0 C2 ? m6 V
http://china.nikkeibp.co.jp/news/mobi/57081-20110704.html?limitstart=0
- ~5 y" c& `/ U; R*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