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X.1,前途路在何方?, e# P( D3 R/ t" K, D- O0 W. g
+ r. i) }! I3 G Z3 [; ~; a7 B 首先说明一下,这里所谓的X.1,并不包括2.1音箱。因为2.1虽然也属于X.1结构,但在电路设计上与其他X.1有本质的区别,应属于立体声系统。笔者这里所谓的X.1系统,专指4.1以上的环绕声系统。2.1系统,至少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在未来很漫长的时间里,依然将是多媒体音箱雷打不动的主流产品。
. l" e% t1 g9 D; F2 }
+ b" `1 M" U( Y5 q8 h 比2.0音箱更“可怜”的,就是X.1环绕声系统。2005年一年中,新发布的X.1系统少之又少,仅有的几款新品如漫步者的DA系列、轻骑兵V66等,干脆像“后娘养的”一样,连个广告都舍不得打。只有麦博梵高II代是个特例,但这另有特殊的原因,后面再说。
# b' m' g$ [ j7 v' k( q! {6 S+ V' p4 O8 s2 C$ e& c5 {
这种情况和几年前,准确地说是1999-2002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个时候X.1系统就是时髦和高贵的象征。一说到某个大品牌的代表性产品,往往想到的都是他们的5.1或6.1音箱。% X% z1 i) O+ w: a/ E4 X# w' ~
7 Z, D' U# k* n& z9 x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初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的原因就是,单机游戏的衰落。
$ w5 |9 _/ @% ^- x- W. M3 V) Q& T& N5 ?
X.1系统的兴起,和游戏的发展有直接关系,更准确的说,X.1系统的兴起和PCI声卡的兴起是完全同步的。, r$ c8 w8 j; X2 f
* ^' h/ R5 r. H3 `6 V
PCI声卡的技术,使得多声道定位在游戏中成为可能。大家应该都记得8年前A3D和EAX对阵的情景。3D图像效果、CD品质背景音乐、3D环绕声,这是那个时代游戏最时髦的三项硬件依托技术。X.1系统得以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兴起,与游戏中的多声道定位设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也受讹传和中国人一步到位观念的影响,其实真的使用了环绕声定位技术的游戏并不多)。虽然初期的A3D 1.0、QSound等技术依然立足于2.0系统,但后期的A3D2.0等技术已经将多声道作为基本配置要求,在这一背景下,X.1系统大行其道也就不奇怪了。
" Q* J3 C* K' [7 i v
( l4 y) a* M9 E 但是,随着UO和CS的出现,短短数年内,单机游戏迅速衰落,至2003年以后,主流游戏几乎已经完全被广域/局域的网络游戏所统治,网络游戏由于其本身技术限制和设计思想的双重影响,很多对于环绕声设计基本上是完全忽视的。因此,在2003年以后,X.1系统失去了它最大的一个支柱,支撑X.1的只剩下了一个支持力——DVD电影。
5 g$ U7 I( @7 L- T% k1 d
% D( o: E4 W9 }1 T: \1 F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所谓的电脑影院系统,在国内市场上从来没有能成为主流应用(在国外倒是比较流行,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外,类似的产品从来都卖得很好的原因之一)。国内低廉的DVD系统价格使得大部分人更习惯于在电视上看DVD电影,而X.1多媒体系统无法避免的结构复杂性与使用的不便性更使得没有组建电视DVD系统的人也往往并无兴趣在电脑上使用X.1系统。
5 F& z' \+ d0 \4 B* C
+ i" J% o6 _) L% f 国内兴盛的网络盗版问题更是给了X.1多媒体系统一个沉重打击。网络下载的电影一般对于音质的重视性远不如对画质。在这种背景下,对电脑用户来说,往往只有准备“收藏”的电影才会去买DVD盘,而这种盘当然也不会拿在效果较差的电脑上看。
1 H' d0 K" Z( N' q2 a: X6 ^- \% @
$ X, T+ L _/ _, I! s 以创新和罗技为首的厂商针对这种局面,曾反复尝试增强X.1系统的性能,逐步增加对DVD-AUDIO、DTS ES等高端设备的支持。但问题在于,这些规格至今没有进入国内市场的消费主流,它们所能产生的市场拉力几乎微不足道。而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是,罗技、杰士等高端X.1品牌的顶级产品,在国内的销量相对于它们的价位来说可称相当高。但购买这些动辄5、6000元多媒体音箱的用户,却并不是拿去做电脑音箱,而是当作微型家庭影院放在电视上使用。
$ z8 N; Z) F! h: q, m: B' B( [( h0 L- S( j/ X
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推动X.1环绕系统兴起的主要原因——游戏已经失去了它的推动作用,而电影这一推动国外电脑影院系统发展的因素从来没有在国内发挥出足够的市场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电脑音箱”的X.1系统,未来的前景十分暗淡,但这不意味着X.1已经没有未来,只是它的未来不在电脑身边。
# |% V& V% A# y5 M/ c* h( \; c* x5 s* R0 i
四、前景光明的MINI音箱! F; q5 z( f) D8 d" Y
4 y$ T7 p1 E8 N! Y: \2 m- [
漫步者推出它的M系列的时候,“M”的官方含义是“Mobile”,笔者当时就曾建议他们把“M”改成“MINI”。现在看来漫步者接受了笔者的建议,官方宣传中已经全面改变了当初的宣传口径。: k' \0 p6 A3 M
3 P4 D4 H* N# L+ n 因为同样是“M”,但这两个“M”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3 p0 g U" M: ]* U
$ q" _3 v p1 f. [ j" m0 ` 按各个第三方单位的调查,漫步者M2都是2005年最成功的多媒体产品之一。但是这款产品却纯属一个“无心插柳”的结果。最初,只是漫步者的扬声器工厂仿制了一款国外的微型全频带扬声器。于是漫步者就尝试着用其做了一台实验性的小音箱,结果惊奇的发现这台小东西的声音还不错,于是就将其做成正式的产品来出售。但直到定型的时候,其实漫步者依然没有想好这款产品应该怎么去卖。* I! B8 D) D/ \. Y G0 e4 o
1 a: R: }7 c5 K8 O2 d, F& G
连漫步者自己一开始都没有想到的,M2是当时已经上市的微型音箱、包括漫步者自己的几款产品中,定位最不明确的产品。漫步者一开始都怀疑这个不结实的木头小箱子有没有人会买,但结果这款音箱却成为了市场上最为热销的一款,这是为什么?3 ~! C. Y- B7 Z! P, {8 T. V
# d1 n8 E+ r J& G; [: c% f- } 到目前为止,微型多媒体音箱有三大类产品,第一种就是以漫步者M3、轻骑兵X10为代表的笔记本音箱,第二类就是以创新TravelSound系列和各种MP3配套音箱为代表的便携式音箱,有人也称数码音箱,第三类就是M2为代表的产品。这里面就属第三类定位最不明确,看上去最不像个有用的东西。但结果是这第三类卖得最好,这是为什么?* j7 l0 X" r! o
6 Y0 ~+ L% \" s) M% L 因为它的定位不明,其实就是它的优势。1 f& V/ I; P3 L0 A
: g5 N# ^$ W O8 i" ?8 O# H* ?6 ] 笔记本音箱的定位最明确,轻骑兵X10和漫步者M3这两款卖得最好的产品都是典型的笔记本音箱,由于它们独特的设计,离开笔记本基本上都是不能用至少也不好用的(X10使用USB音频输入,而M3使用专门连线)。但这种定位明确恰恰成了它们捆住自己手脚的束缚。与广大的台式机用户相比,笔记本用户才有多少?而笔记本用户中,又有多少会买这类产品?毕竟对于笔记本用户来说,外置音箱并不是不可缺的。实际上,尽管这两款产品的销量还可以,但购买者几乎没有拿去自己用的,厂家自己的调查都证明,它们最主要的用途是“纪念礼品”!' V# X# q' q) H( Z3 m% E
* J% G+ u6 @# [& g* n5 C 便携式音箱的销路要好一些,但明确的定位同样限制了它的市场空间。由于便携的需要,这类产品不得不在产品的功率和音质上做出很大的牺牲。但是,“便携”的市场容量究竟有多大?现在毕竟已经不是提着“四喇叭收录机”到处走的年代,正常人应该没有当真像漫步者M1广告上一样把便携音箱揣在裤子里招摇过市的,又有几个人会在公园里拿出音箱放在长椅上?真正需要这种便携系统的应用,大多是在旅行、郊游、会议等场合。但在这些情况下,由于运输工具的存在方便了携带,手提式音响以其更大的功率和更好的音质、更强的功能,要更加适合。. H9 C D, B m. g; w" r& a
, p+ P! K! J: E
那么M2这类的产品为什么能够成功?我首先要问一个问题,床头音响这种重功能甚于音质的设备,为什么在欧美并不流行,但在东亚国家却是音响消费的主流之一?1 }- `7 d3 Q$ g! s0 [# K* \8 E
, P/ A I$ ?) e$ z 毫无疑问,这和东亚国家普遍的狭窄居住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在这种环境下,大型系统是不受欢迎的,而具有最大功能密度的小体积小功率系统才是用户最需要的产品。它可以在狭小的居住空间内,为用户提供最大的使用自由度。这是真正的Hi-Fi系统做不到的。. r' V& \# f; }% B. `3 [8 @
$ X2 N( o s2 N3 \) o M2一类的MINI产品,成功的奥妙并不在于其相对出色的音质(当然这也是原因之一,但就算M2的声音差一些,它还是能卖得很好,在工艺和音质上都比M2差很多——当然价格也低很多——的三诺M-POD100能成为第一个热销的MINI音箱就是一个例子),而是在于它是一个提供了笔者称之为“有限移动性”特性的产品。
! A, Q9 \& ^" P" U, r- V9 ^8 I: m, h. v+ B
但凡微型音箱,必然拥有一定的可移动性。但是不同的产品,其移动性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笔记本音箱来说,它们的移动性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漫步者M3,虽然漫步者配套提供了选购的背包,但真的有人有这个需要或愿意背着这像笔记本包一样大的一套三个音箱走来走去吗?反正就笔者的了解,漫步者的背包没卖出几个。而轻骑兵X10呢?虽然这个音箱非常小巧,装到附带的袋子里并不比一个相机大多少,但它离不开笔记本的设计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拥有真正“独立的移动性”。1 n( c" v( ?0 ^: k
) r( i8 j9 P3 |
对于移动性趋近于零的产品,正因为他们的移动性几乎可以忽略,所以它们相对于传统多媒体音箱的优势也就只剩下了小巧的外观而已,这种优势的脆弱可想而知。4 Q3 @% O0 A0 z9 P% ~- t
/ ]5 F2 h3 l4 K% C 而便携式音箱呢?这种产品的确拥有最高的移动性,也是微型音箱中唯一真正拥有绝对的户外使用性的产品。但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移动性,牺牲的是功率和音质。这就使得只有对需要“绝对的户外使用性”的用户,这类产品才是不可或缺的。但这部分用户又有多少呢?- K5 M* d! W$ ^, ]9 g
' v% W J, k% b' z8 ]8 U* L2 L& S; o0 L 而对于M2一类产品的“有限移动性”,笔者将其定义为:具有绝对的室内移动性,即可以随便在室内的任何位置自由移动及自由使用;但只拥有有限的户外移动性,即借助包装工具可以在户外移动,但基本不具有户外使用能力或户外使用能力较低。
0 e, M% r& I% p" I* I" _1 ?/ H! ^
1 P' \+ @. L1 M$ |# U. J 很有趣,笔者认识的很多媒体评测人员,评测M2后,几乎没有把它当作笔记本音箱来用的(虽然这是漫步者的“原始定位”),而几乎所有人的第一个想法都是,“买一条长线把它放在床头”。* _2 P+ }$ C+ l* q# E3 G2 g) {5 G
\% F5 h3 p# c3 J M2一类产品缺乏明确的定位和它们的“有限移动性”所钻的就是这个空子,它们的这两大特点使得它们可以在居住空间内任何一个有电源的角落自由使用,你把它挂在床的两头当作床头音箱也可以,你把它放在阳台小桌上听着音乐晒太阳也可以,你把它放到厨房,在烧菜时听歌也可以(老爷儿们好像没啥感觉,但就笔者的了解,太太们喜欢在烧饭时听收音机的可并不少);甚至把它放到厕所也没有问题……购买这类产品的用户,其实并没有把它带着到处旅行的打算,而只是希望在自己家里能够有一个可以随处使用而又不占地不显眼的音源罢了。7 i' R0 Q& U9 z" f
. o! P7 [2 D( E8 s, H 此类产品之所以能够得以热销,其实就是因为它看似不明确的定位,无论是移动性趋近于零的笔记本音箱,还是移动性极大的便携式音箱,它们实际都是对传统多媒体音箱和随身音响设备的深度市场细分,换句话说,它们所作的,只是在努力从原有的市场中分割出自己的一份份额,这种经过多次细分的市场份额是非常有限的——越是经过专门设计的产品,其潜在市场越小,这是经过反复验证的真理。况且笔记本音箱把自己去和笔记本比音质,便携式音箱把自己去和耳机比音量,但其实它们的可移动性标准已经决定了它们真正的对手是台式音箱和手提音响。而不是它们自己预订的对手,如此怎能不败?而M2类的MINI音箱,它们实际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这种“有限移动性”的微型音响设备,在传统上是没有的,传统音响设备中,在床头音响/手提音响和随身听之间是一个空白,没有任何一种传统音响设备类型可以提供这种在室内有限自由移动,而又具有较大输出功率和较佳音质的能力。此类MINI产品的出现,恰恰是填补了这个市场空间。其实,和这类产品在功用上最接近的,倒是普通的立体声收音机和老式的便携收录机。
L$ i# v* m! W0 r
+ w2 u0 U0 }: Q# W+ Q& O 这就是为什么笔者建议漫步者将“Mobile”改成“MINI”的原因。“Mobile”看上去很明确,但实际上限制住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把自己局限在了微型音箱的一类中,何况M2称为“Mobile”已经有点底气不足,把M3叫做“Mobile”纯属自欺欺人。而“MINI”却是一个拥有无限发展余地的概念。微型音箱的未来在于“微型”,而不在于“移动”和“数码”。/ K, o% y8 E" a
' K) A0 N* _; b9 r* |# F
M2的成功不是孤立的,按照笔者的分析,类似M2这样的MINI产品,今后的市场空间还很大。在十几年前的磁带音源时代,主要的音响设备包括随身听、手提式便携收录机和台式的组合音响三类。随着磁带音源设备退出音响市场主流,CD、MD、MP3等随身听挨个取代了磁带随身听,台式组合音响发生分化,其中的大型系统为Hi-Fi和AV音响取代,而小型系统演变成了今天的床头音响,只有便携收录机,其中的“四喇叭”大型型号演变成了今日的手提音响,而其中的“单卡”小型系统却先是演变成大型磁带随身听,接着又随着磁带随身听一起退出了主流市场。而M2这类系统,其实就是这类产品的后继者。由于电脑音响设备本身在此前N年内的流行,使得用户沉浸于新技术的“好玩”之中,一时没有意识到市场的缺失。但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最终依然需要一种设备来填补这个市场空缺。实际上,与其它两种微型音箱不同,M2类的MINI产品,它既不需要依托于电脑的存在,也不需要与某种MP3去配合。即便对于一个既无电脑也无MP3的人,它同样是适用的。这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其它产品绑在一起的M3、M1类产品从一开始的失败。所以,M2的成功绝非偶然,M2也不会是这类产品中孤独的先行者。
: \" C& i" ]! n1 S; M0 |
1 E9 x! X8 S& a8 F0 T 实际上,南方的艺电已经推出了同类的产品,而据笔者所知,轻骑兵的类似产品也将在近期上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