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79GS干掉X1950XT 于 2006-12-28 15:20 发表
我没有义务要教Pro-A编程
也没有打算让Pro-A有机会改源代码好让A卡也可以使用它。
也没有打算让Pro-A有机会改源代码好让A卡也可以使用它
原帖由 大死人花 于 2006-12-28 16:26 发表
我只想看看7900gs-GOD版自裁补丁的代码而已!
你也太抬举自了吧w00t) ,果然PCI第一搞笑
原帖由 zhangsq18 于 2006-12-28 17:01 发表
......毕竟是原创。。。支持一下
还是楼主跟各位AF呕气之作啊
恐怕实际意义不大,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软件模拟和硬件运算还是差个数量级的
原帖由 oneping2 于 2006-12-28 20:01 发表
和ATI的MSAA+HDR比较了一下,这个SSAA的抗锯齿效果明显不如MSAA,这么小的图锯齿还是看得比较清楚,全屏后应该更明显。
还有帧数是多少?
原帖由 fineday 于 2006-12-28 20:07 发表
这个SSAA只有2倍,MSAA可不止两倍。
:unsure: 现在还不知道实现的细节,怕是帧数不会很好看……
原帖由 oneping2 于 2006-12-28 20:20 发表
AA low是2XAA?难怪。我以为AA倍数是由loader控制的。
可惜7600GE还没有修回来,不然试试帧数如何。现在手头上的SM3 N卡只有7100了,明天试试看。
X1950XT在这个场景1280*1024 HDR+AA-High 16AF帧数为55-60 ...
原帖由 fineday 于 2006-12-28 19:55 发表
:p 唉,毕竟是SSAA,只敢开2倍。
原帖由 fineday 于 2006-12-28 20:07 发表
这个SSAA只有2倍,MSAA可不止两倍。
:unsure: 现在还不知道实现的细节,怕是帧数不会很好看……
原帖由 79GS干掉X1950XT 于 2006-12-28 20:40 发表
X和Y都放大2倍,一个采样点有4个子采样,所以是地道的4X SSAA而不是2X
一般意义上的2X SSAA是指X和Y放大1.5倍
因为我的程序忽略了原本的AA选项,所以不管选什么Low,Mid,High都是4X SSAA
但是萨姆2本身 ...
原帖由 79GS干掉X1950XT 于 2006-12-28 20:40 发表
X和Y都放大2倍,一个采样点有4个子采样,所以是地道的4X SSAA而不是2X
一般意义上的2X SSAA是指X和Y放大1.5倍
因为我的程序忽略了原本的AA选项,所以不管选什么Low,Mid,High都是4X SSAA
但是萨姆2本身 ...
原帖由 oneping2 于 2006-12-28 20:20 发表
AA low是2XAA?难怪。我以为AA倍数是由loader控制的。
可惜7600GE还没有修回来,不然试试帧数如何。现在手头上的SM3 N卡只有7100了,明天试试看。
X1950XT在这个场景1280*1024 HDR+AA-High 16AF帧数为55-60 ...
原帖由 fineday 于 2006-12-28 20:43 发表
看图的效果只有2倍。
两倍就是2x2=4,只能插入1个值
原帖由 fineday 于 2006-12-28 20:45 发表
:lol: 帧数不会好看的。
方法很暴力……而且估计显存可能成问题……分辨率万不要开大。
原帖由 79GS干掉X1950XT 于 2006-12-28 20:46 发表
我自己在7900GS上测试,开1600*1200的时候没有失效,工作正常。
原帖由 oneping2 于 2006-12-28 20:44 发表
4X SSAA?AA效果似乎比MSAA HIGH差不少,你用你的1950XT对比一下看看。:)
原帖由 79GS干掉X1950XT 于 2006-12-28 20:45 发表
边缘过渡由于SSAA原理问题,一般只能看出近似2倍RGAA的效果,但这是地道的4X SSAA。
每个像素由4个实际像素平均值得到。
原帖由 fineday 于 2006-12-28 20:48 发表
:funk: 3200x2400的rendertarget
哪来那么大缓存的……
我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NV没有使用这种方法,你这个属于hack吧?
原帖由 79GS干掉X1950XT 于 2006-12-28 20:54 发表
NV完全可以在驱动中实现更有效率的SSAA,并非NV不能做,我认为是NV出于某些考虑不愿意花精力做。
我这个当然属于hack,拦截了几个D3D9的API
原帖由 79GS干掉X1950XT 于 2006-12-28 20:49 发表
我仔细看过了,至少没有在某个找茬马甲的对比图中落下风w00t)
草地、树叶等纹理明显大幅超过,不是一个档次
原帖由 oneping2 于 2006-12-28 21:05 发表
你这个4X OGSS AA实际上抗锯齿效果也只相当于2x RGSS AA,和4X MSAA也存在很大差距。并且OGSS采样方法会失掉了两个灰度级过度颜色,削减了画面的平滑过渡效果。
原帖由 oneping2 于 2006-12-28 21:05 发表
你这个4X OGSS AA实际上抗锯齿效果也只相当于2x RGSS AA,和4X MSAA也存在很大差距。并且OGSS采样方法会失掉了两个灰度级过度颜色,削减了画面的平滑过渡效果。
原帖由 oneping2 于 2006-12-28 21:05 发表
你这个4X OGSS AA实际上抗锯齿效果也只相当于2x RGSS AA,和4X MSAA也存在很大差距。并且OGSS采样方法会失掉了两个灰度级过度颜色,削减了画面的平滑过渡效果。
原帖由 79GS干掉X1950XT 于 2006-12-28 21:11 发表
边缘过渡是不理想,但是你看看全场景的纹理清晰度,以及透明通道AAA的效果,不是MSAA可以比拟的。
就算是MSAA+AAA仍然无法解决纹理清晰度问题,只有真正的OGSS AA和RGSS AA才能做到
原帖由 Asuka 于 2006-12-28 21:17 发表
看到ATI最后的王牌被扯掉,某人肯定不甘心,LZ请理解他的心情 :)
话说这贴跟AFAN无任何关系,只是为NV用户准备的,某人进来叫啥? :lol:
原帖由 oneping2 于 2006-12-28 21:26 发表
OGSS AA性能代价大而且AA效果不理想,RGSS AA效果好但性能代价也太大。
OGSS这种靠提高分辨率达到纹理清晰的代价也非常大。
MSAA+AF能在画质和效率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点。
:)
原帖由 Asuka 于 2006-12-28 21:16 发表
这种GOOGLE大学速成班说出来的话在GZ就免了 :huh:
三角形边缘的状态只有角度水平或垂直两种? 45度角倾斜不代表没有锯齿,OGSS在这个角度下效果是最好的
而且OGSS还附带了AF和Alpha取样的效果
原帖由 sionspark 于 2006-12-28 21:27 发表
这帖子现在还安静的很,不符合一些人的作风啊:lol:
原帖由 oneping2 于 2006-12-28 21:37 发表
原来DX7时代的OGSS这么先进,现在的AA技术反而落了。w00t)
那你为什么不用你的N卡跑OGSS再截个帧数的图上来给大家看看?
原帖由 79GS干掉X1950XT 于 2006-12-28 21:42 发表
窗口模式下FRAPS无效,后来全屏模式下有了,仅仅是要截个帧数好看的图只要象P2MM平时那种风格要上70帧很容易,但我知道实际跑的时候有很低的时候,变化很大,所以这个就靠有N卡的人自己去尝试了。
原帖由 79GS干掉X1950XT 于 2006-12-28 21:36 发表
是这样,要不也不会从早期的OGSS AA和RGSS AA演变到现在的MSAA(当然MSAA也不完美,否则不会出现TAA和AAA)
因为真要做OGSS AA的话,个人看法,还不如真正的直接上到那个高分的分辨率,除了边缘抗锯齿效果降 ...
原帖由 79GS干掉X1950XT 于 2006-12-28 21:42 发表
窗口模式下FRAPS无效,后来全屏模式下有了,仅仅是要截个帧数好看的图只要象P2MM平时那种风格要上70帧很容易,但我知道实际跑的时候有很低的时候,变化很大,所以这个就靠有N卡的人自己去尝试了。
另外, ...
原帖由 Asuka 于 2006-12-28 20:24 发表
请打开SS AAA,谢谢
这个SSAA除了附带AF效果以外,还相当于2倍TRSSAA,因为做了Alpha取样
原帖由 狂风战士 于 2006-12-28 22:48 发表
看看A卡的阿尔法取样怎样?
我这边还有ASBT和EATM的,就没必要再上了。
原帖由 狂风战士 于 2006-12-28 22:48 发表
看看A卡的阿尔法取样怎样?
我这边还有ASBT和EATM的,就没必要再上了。
原帖由 fineday 于 2006-12-28 23:08 发表
这种HDR图就别拿来现了,两个字,丑疯
PS:期待jhj下一步走的计划,这个就当热身好了。
原帖由 79GS干掉X1950XT 于 2006-12-28 21:38 发表
因为这部分人跳出来的话恐怕是要被狠狠地挖坟的
我已经很克制了:p
当初泼冷水的可不少,虽然现在这个东西也不能说实现得很好,但起码证实了能做和吹牛之间的天壤之别。
原帖由 结核菌交换机 于 2006-12-28 23:15 发表
你怎么知道过曝了?我看N卡的还是欠曝呢:p
原帖由 casper2003 于 2006-12-29 10:38 发表
现在基本都是A卡的图比较多啊
怎么N卡一个都没有?:unsure: 除了那个小小图:mad:
原帖由 casper2003 于 2006-12-29 10:57 发表
为什么要用外国空间,上传到论坛不行吗?(_(
原帖由 79GS干掉X1950XT 于 2006-12-28 23:46 发表
虽然暴力,但不失灵活w00t)
1600*1200 2X SSAA(1.5*1.5)效果图来了
我觉得效果也不错,速度也还可以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06-12-29 17:50 发表
前几天没有上网,不过这个Hook倒是做得快啊。
说实话,OGSS的性能和效果的比例,其实比不上直接开到那个分辨率的(因为实际上缩小的过程还是一个信息的损失)。而作Hook也没有办法做出RGSS来。
热身是不错的,不 ...
原帖由 Edison 于 2006-12-28 17:48 发表
放大两倍(Photoshop Nearest Neighbor"取样"模式):
原帖由 大死人花 于 2006-12-29 18:10 发表
N卡开的AA?
原帖由 jhj9 于 2006-12-29 18:21 发表
你居然才反应过来??w00t)
原帖由 jhj9 于 2006-12-29 18:03 发表
相比之下,那MSAA更是不如高分了。因为好歹OGSS还是提供了比NoAA高很多的贴图细节,而MSAA根本一点改善也没有。
MSAA的唯一改善就是边缘锯齿的视觉减轻,对于画面的整体画质提高还是不如SSAA的,就是SSAA的 ...
原帖由 79GS干掉X1950XT 于 2006-12-28 03:20 PM 发表
我没有义务要教Pro-A编程
也没有打算让Pro-A有机会改源代码好让A卡也可以使用它。
原帖由 GzeasyOVER 于 2006-12-30 12:10 发表
:( 楼上给神人上了一课,只怕神人有更强的论证啊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06-12-30 11:40 发表
这个说法是很可笑的, 在相同的资源开销下, MSAA的效果效益比要远远大于SSAA。至于贴图细节, 我不知道你说的什么, 难道是Alpha test? 这个MSAA + Alpha to Coverage不是已经解决了吗?
现在的潮流是尽可能 ...
原帖由 jhj9 于 2006-12-30 12:44 发表
任何一个多边形内部的纹理采样数,在使用了OGSS/RGSS AA以后,是远远高于MSAA+AAA的。
这就是我说的贴图细节,你用我给的图对比A卡的图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了。
从画质上来说,瞒力其实是更好的。
原帖由 oneping2 于 2006-12-30 13:11 发表
先弄明白AA是干什么用的。:o
AA本来就是用来抗锯齿,不是用来改善贴图细节的。
如果只是为了什么纹理细节,游戏制作直接用大纹理就行了,OGSS效果效益比太差,还不如直接上高分辨率。何况高分辨还可以MSAA ...
原帖由 jhj9 于 2006-12-30 13:49 发表
如果可以直接上高分那还需要什么MSAA啊?高分下MSAA本身的效果效益比就相当差了。
之所以会有AA的存在就是给19寸以下的液晶这样最大分辨率不高的显示设备用的。
况且OGSS只是因为比较容易实现而作为目前暂 ...
原帖由 oneping2 于 2006-12-30 14:13 发表
又回到AA无用的老问题了。:wacko:
高分辨+大屏幕,边缘锯齿一样可见(除非是小屏幕超高分辨率显示器,但这并不存在)。否则G80也不需要高倍AA了:买得起G80的用户显示器当然能上高分辨率了。
象一般中高端 ...
原帖由 Edison 于 2006-12-30 14:13 发表
要做MSAA就要解决边缘、遮蔽等关系的处理,api hack很难实现。
原帖由 jhj9 于 2006-12-30 14:37 发表
大屏幕难道你会只离20厘米吗?越大的屏幕离的距离自然越远,这对于电视也都成立的。所以高分显示器不等于在正常使用距离占视野面积更大,也就不需要小屏幕超高分显示器了。
1280*1024 OGSS AA的性能也不差 ...
原帖由 oneping2 于 2006-12-30 18:37 发表
由于电脑台和鼠标键盘操作的限制,距离并不可能与屏幕尺寸成比例,所以大屏幕更需要AA,即使大屏幕会越来越普及,但下一代卡还是提供更高倍数的AA。
1280*1024 2XOGSS的话79GS是跑得动,但这样的抗锯齿效果会有多好?我看上面那张4X OGSS的图锯齿都还比较明显。我只能说,要达到比较满意的AA效果,SSAA的代价非常大,没多大的实用性。这你可以作一些测试的。
还有SSAA通过改变mipmap LOD来提高纹理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失真的吧。
原帖由 wowod 于 2006-12-30 19:43 发表
都2天了,还没看到有FPS的图上来:funk:
欢迎光临 POPPUR爱换 (https://we.poppur.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