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者1:倍能事达纳米导热硅脂G-751 | 纳米导热硅脂
纳米(Nano)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1毫微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略等于四十五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
|
倍能事达纳米硅脂G-751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纳米导热硅脂”,声称引入最新的纳米科技,实际上是添加填料采用的纳米尺寸大小的颗粒,比如50nm,细微的颗料能让硅脂更好地渗透到散热器表面和CPU/GPU表面细小的缝隙之中,可以加强散热效果。 候选者2:ZALMAN导热硅脂ZM-STG1 产品描述
名称:超级导热膏
类型:非合成类
容量:3.5 g
比重:2.42
适用温度:-40°C至150°C
导热系数:4W/mK
候选者3:北极银5 作为Arctic Silver旗下最高端的产品,Arctic Silver 5在国内几近神化。Arctic Silver 5可说Arctic Silver 3的进化版,和AS3一样采用99.9%纯银微粒子,为求再度加强性能效果,Arctic Silver 5的含银比例由AS3的70%大幅提升至88%。 其余成份则有氧化锌、氮化硼及氧化铝等,配方与Arctic Silver Ceramique近似。不过粘度比Ceramique要大,要涂得平均得花一点功夫。 和Ceramique一样,Arctic Silver 5也不含硅树脂油,采用的自家研发的合成油,其导热性能更好,挥发性更低。当导热硅脂冷却时,合成油粘度会变大,加热时粘度又会降低。 候选者4:Arctic Cooling导热硅脂MX-2 新一代超强硅脂 在今年7月10日,瑞士散热解决方案厂商Arctic Cooling发布了旗舰硅脂产品MX-2,这款针对高端DIY玩家而推出的新品,适用于CPU/GPU/Chipset等芯片中使用。 在官方的介绍,MX-2不含任何金属颗粒,绝对不会产生导电和电容效应等问题,而且MX-2在长期使用时不会变硬不会产生效能衰退,无需定期得新涂抹,超长的耐用时间长达8年之久。 在产品包装的背后,还有第三方媒体的测试数据,MX-2性能超越了倍受好评的AS5。 产品特性:
* 密度:3.69g/cm3
* 粘度:2850 poise
* 重量:4g 产品特色:
*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高导热性)
* Low Thermal Resistance (低热阻)
* Non-Electrical Conductive (不导电)
* Non-Electrical Capacitive (不产生电容效应)
* Non-Curing/Corrosive (无腐蚀性)
* No Compound Bleeding
* Odourless (无味)
使用范围:
* 最低使用温度:-20℃
* 凝结温度:-40℃
* 主要成份:氧化铝粉+矽油
* 预计售价:7.95美金
候选者5:酷冷搏液态金属导热垫(这个比较另类) 液态金属导热垫
制作再精良的散热片直接和CPU接触难免都有空隙出现,而缝隙之间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会大大阻碍热量从CPU传导到散热器上。 导热硅脂的作用是填充CPU与散热片之间的空隙并传导热量。传统的导热硅脂采用了硅酮混合金属氧化物,制作。但是所有硅脂都存在一个问题,由于硅酮会与混合的填充材料产生分离,造成导热能力大幅度下降,这个就是导热硅脂的使用寿命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导热硅脂的寿命问题,大幅度提高导热性能,德国在全球率先研发出了液态金属导热剂。纯金属制品,寿命是无限长。并且金属的导能性能是金属氧化物的上百倍,乃至上千倍。
产品符合ROHS标准,无毒,纯金属材料,导热性能超强,超频用户专用产品
液态金属导热剂-合金固态
产品颜色:银色
气味:无味
该产品需要注意:使用温度达到59度时候才能融化,变成液态,填充CPU和散热器之间的空隙,从而达到最好的散热效果。
[ 本帖最后由 魔中神 于 2008-3-17 21:4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