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16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显卡史诗系列(3)——Nvidia创业:九死一生颠覆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9 2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仁勋并不喜欢以革命者自居,但他率领的Nvidia确实掀起一场场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显示芯片业发展的轨迹。当他回想曲折的革命道路时,既骄傲又后怕。

     
(一) 微软扼杀新生儿

当黄仁勋与两位朋友于1993年创立Nvidia时,显示芯片业混沌初开,没人看好。黄仁勋费尽周折在硅谷才找到两家基金,最后只有一家拿出220万美元,而且半年后才到位。Nvidia前半年的开支只能靠三位创业者的积蓄,搞得年仅30岁的黄仁勋手头很紧张。


像所有具有雄心的创业者一样,黄仁勋起步就想一鸣惊人,出手便推出一款革命性产品。当时业界主流是显卡声卡集成在一起,而Nvidia试图将显示芯片独立出来。并且,主战场定在游戏机,而非个人电脑
市场。还有,研发方向推崇QTM技术(QUadratic TextureMaps),接近于后来的AGP标准。

     
    Nvidia研发人员憋了两年于1995年1月推出的NVl,技术相当领先,虽然仍集成了声卡,但其显示技术已有重大突破。

    NVl一出场就赢得不少掌声,但未获得市场喝彩。直接原因在于Nvidia还是无名小卒,当时的显示芯片公司因为没有龙头而都想当老大,不可能跟一个小卒子跑。而且,Nvidia难以吸引台积电等一流显卡与主板生产商,只能找二流甚至三流生产商,产品性能参差不齐形象大打折扣。
    Nvidia开局就不理想,更没想到,微软插足将整个显示芯片业搅得局面大乱。

微软给显示芯片业带来两个革命性变化,即标准与市场。1995年8月,微软新版操作系统Windows 95横空出世,其当时凭借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闪电般统一了全球个人电脑80%以上市场。同时,微软通过收购英国Rendermorphics公司,很快制定出一个直接影响个人电脑显卡市场的Direct3D API标准,与Nvidia押赌的AGP标准几乎背道而驰。  Windows 95等于给NVl宣判了死刑,而其掀起市场巨变又压缩了缓刑期。因为Windows 95使个人电脑对图形处理与游戏的功能要求大大提高,一下子把图形芯片的主流市场从游戏机扭转到个人电脑。


世事难料,行业巨变,Nvidia押赌的QTM技术瞬间无人问津,主攻的游戏机市场一夜间从大众变小众。
2#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23:05 | 只看该作者
(二)世嘉只是救命草

从1993年到1995年,日本顶级游戏机厂商世嘉绝对算是图形芯片市场的大户。Nvidia以世嘉为目标客户开发产品,而获得世嘉青睐顺理成章。世嘉请Nvidia为它的土星游戏机开发第二代显示芯片,并支付700万美元订金,这笔买卖让Nvidia死里逃生。

    Nvidial995年推出的NVl与世嘉新推的土星游戏机很般配,所以世嘉才请Nvidia开发NV2。更为关键的是,当时Windows 95及Direct3D标准推出后,还没影响到自成一体的日本游戏机产业。

世嘉对NV2非常关心,因为除了老对手任天堂,索尼也宣布下半年进军游戏机业,而显卡直接决定着游戏效果,所以图形芯片是游戏机厂商的必争之地。世嘉为此专门派公司的图形设计工程师小组到Nvidia协助开发。


通过第一代土星游戏机的开发,世嘉已经意识到Nvidia坚信的QTM技术有缺陷,希望NV2完全突破NVl,采用已经成为主流的多边形成像技术。这样不仅效果好,而且配件成本也低。但Nvidia首席技术官普雷艾姆一意孤行地死抱着QTM技术不放,对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视而不见,对世嘉工程师小组乃至游戏开发部主管的强烈反对声充耳不闻。


结果,NV2还没有开发完,世嘉就放弃合作,因为市场上已经没人支持QTM技术。

    NV2夭折了,Nvidia傻眼了。如果世嘉追究起来,Nvidia绝对从此消失。最终,世嘉强忍怒火,与Nvidia分手而未追究,另找PowerVR公司开发土星游戏机二代显示芯片。世嘉顾及脸面而不愿承认合作失败,放了Nvidia一条生路,Nvidia捡回一条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23:06 | 只看该作者
(三) 3D江湖新高手
   
   
黄仁勋意识到问题严重,但无力回天。此时已到1996年,沉舟侧畔千帆过,显示芯片业快速进入3D时代。

    3D就是三维。3D显卡问世于1994年,原来属于杜邦集团下属PixelSystem的3D实验室脱离杜邦,推出了第一款用于个人电脑的图形加速芯片,即GLINT
300SX,打开了3D世界的大门。
真正把世界领进3D门内的则是3Dfx公司。3Dfx诞生于1994年4月,由离开硅谷老牌图形公司SGI的斯科特、


出身于传媒视觉(Mediavision)的加利与罗斯共同创建。一个与Nvidia非常类似的创业团队,但比Nvidia创立晚一年。
    3Dfx也是用将近两年时间才推出第一款产品,即1995年11月面市的Voodoo,其功能超强,支持所有主要接口程序,被誉为“画质精美,游戏速度惊人”,一下子征服了整个显卡业。ATI、SIS等众多显示芯片公司都不得不避其锋芒,转到代工或低端显示芯片市场混饭吃。
    Voodoo生逢其时,恰逢微软标准已立,运气超好。1996年和1997年,在Vood002面前,市场上所有的显示芯片都不堪一击。受3Dfx影响,显示芯片市场火了起来,ATI、SIS、S3、Matrox、Diamond都一拥而上,为显示芯片业的独立迈出重要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23:08 | 只看该作者
(四) 背水一战而后生
     
    3Dfx
成为显示芯片业的领跑者即便是在业内,人们已忽略甚至忘记Nvidia,但黄仁勋没有忘记Nvidia的使命,他用仅剩的300万美元,以一切归零的心态,发起一场震惊世界的绝地反击,至今仍让人难以置信。

痛定思痛之后,黄仁勋将Nvidia的战略来个180度大转弯。1996年3月,黄仁勋明确表示,Nvidia将完全支持微软Direct 3D API标准,这在当时难能可贵。因为每家显示芯片公司都不想捧微软,非要搞自己的API,结果一家一个样。这种场面既令微软顾忌,也令下游伙伴为难。

黄仁勋这一选择,为奄奄一息的Nvidia赢得广泛支持,尤其是受到微软垂青。一方面,作为行业领袖的微软始终要防范在某一细分领域出现一家独大,与自己讨价还价。眼看着3Dfx就要垄断显示芯片市场,微软很想扶一个老二予以制衡。另一方面,微软很希望显示芯片业有人站出来,旗帜鲜明地推广微软的标准。微软向Nvidia示好,众多下游厂商也乐意帮一把。

除了技术上从QTM转到Direct3D,Nvidia还决定将主攻市场从游戏机改为个人电脑,这是Nvidia另一个革命性转弯,堪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证明,Nvidia这一步走对了。紧接着,为配合技术方向转变,黄仁勋调整了Nvidia研发团队。普雷艾姆留任首席技术官,但黄仁勋另请科克(David Kirk)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平滑地让科克接替了普雷艾姆的技术总监地位。
    科克来自Crystal Dynamics,有丰富的3D知识和开发经验,拥有多项图形设计专利。黄仁勋对他奉若上宾,而科克也不负众望,从Nvidia翻身的Riva 128,到后来征服世界的GPU系列,都出自科克之手。
由于资金困难,黄仁勋削减了原本只有30多人的团队,但他承诺,Nvidia马上就会把大家再请回来,届时再补偿大家。同时着手第二轮融资。

做好内部准备后,黄仁勋飞到台湾,利用特有的华人身份与关系,找到台积电等显卡与主板重量级生产商,悄悄达成合作。

完成这一切铺垫后,黄仁勋又使出最后一招,即先声夺人。在Riva128即将面市之前,高调宣传Riva 128的性能细节,向显示芯片业最高端的、当红的Voodoo系列叫板,以引起业界关注。
    1997年4月,Nvidia第三代产品Riva 128隆重面市。

业界突然发现Riva 128的性能果然如黄仁勋所言,丝毫不在Voodoo之下,价格却低出许多,而且既支持高端的3D,也支持正流行的2D,于是几乎所有显卡生产商都表示愿意合作,而黄仁勋早已备足货源,很快占领了相当份额的市场,根本没给高高在上的3Dfx预留降价阻击的时间。
    不到一年,Riva 128的出货量就突破100万枚。Nvidia活了。值得一提的是,Riva
128根本没采用3Dfx的PCI,而是重树自己的AGP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23:10 | 只看该作者
(五) TNT爆炸显峥嵘
在发布Riva 128之后,黄仁勋马上利用Riva 128带来的收入,将1996年裁掉的Nvidia老员工几乎全部请回,而且大力扩编设计团队。
    1998年2月,就在Riva 128四处获奖,炙手可热时候,Nvidia又顺势推出Riva 128升级版,即Riva 128ZX,再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此时,跟不上速度的SGI等试图通过法律阻止Nvidia的前进,不断起诉Nvidia侵权,抄袭技术等等,但都被Nvidia坚决地击退。而已经蹿升为老大的3Dfx也显得措手不及,急忙推出Rush与Banshee两款针对性产品,结果均宣告失败,公司管理层也随之出现变动,被视为走下坡路的征兆。
    Nvidia趁着对手慌乱,在市场上与台积电、微软、世嘉、Acclaim等广结联盟,在产品开发上猛然加速,抛出连环炸弹。1998年3月,在Riva128
ZX面市仅一个月后,Nvidia又出人
意料地抛出Riva
TNT。这是第一款128位独立显卡芯片,每秒能处理2.5亿像素,在显示芯片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Riva TNT不仅有极快的速度,极好的画质,还有极高的稳定性。更值得称赞的是,Nvidia还特意开发出超强的驱动程序,使显示芯片的功能尽情发挥,一改显示芯片业显卡强、驱动弱的局面,TNT彻底炸开了市场。
    4月,游戏机公司Activision马上宣布与Nvidia结成战略伙伴,微软与它联手市场推广。6月,德国的ELSAAG、美国的Canopus等四家显卡生产商宣布加入Nvidia阵营,连康柏都宣布其AP400工作站将采用Nvidia的显示技术。7月,著名主板厂商Creative宣布将在新产品中集成TNT显示芯片组。9月,Nvidia被《个人电脑杂志》评为最有影响力的显示芯片生产商,而TNT被Mercury研究公司评为速度最快的显示芯片。戴尔也宣布电脑中集成Nvidia的TNT。此外,Nvidia还被OpenGL架构评论委员会吸纳为新成员,从此与康柏、惠普、IBM、英特尔、微软等为伍,成为专业显示芯片厂商中获此殊荣的第一家。

到1999年2月,连英特尔的奔3都宣布集成Nvidia的TNT。
    1999年3月,Nvidia又推出RivaTNT2,将功能又翻一番,从技术上甩掉了所有对手。而且,在市场上同步推出ULTRA加强版、标准版、TNTM64及TNT2 VANTA,将高中低端市场一网打尽。
经过TNT2的轰炸,市场上基本剩下一日千里的Nvidia、江河日下的3Dfx,以及半死不活的ATI。Nvidia初露霸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23:11 | 只看该作者
(六) GPU独霸显卡业
     
   
连续两年的爆发,Nvidia获得了在显示芯片市场上号令天下的资本。其增长率高达140%,似乎可以坐吃市场。但1999年8月,Nvidia出人意料地结束了正在热卖的Riva系列,推出了全新的GeForce 256,成为全球第一款图形处理单元,简称GPU。 GeForce 256成为显示芯片业又一款革命性产品,它不仅是第一款256位的显示芯片,而且集成了2300万晶体管,比英特尔的奔3还多一倍;每秒最少能处理1000万多边形,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开创了个人电脑业即时的图形显示标准。

当英特尔试图将所有功能都集成到一个平台上时,GPU的出现打破了英特尔的集成构想,使显示芯片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市场,而且从发展势头看,还对CPU构成一定的威胁。甚至还有人预测GPU将来有可能集成CPU。
    Nvidia吸取了以前的教训,GPU不仅支持微软已经升级的Direct3D7.0 APl标准,而且配以支持Win-dows 2000与Windows NT的lCD的驱动,结果大获成功。
    1999年8月31日,GPU正式面市,个人电脑业各大巨头,包括戴尔、Gateway、康柏及NEC都当天宣布将预装Nvidia的GPU,IBM次日加盟。当天,六大显卡生产商也明确表示,加入Nvidia阵营。
    GPU一出场就直接占领了主流市场。而两个月后,Nvidia更进一步,推出面向工作站的GPU,即Quadro系列,从而既牢牢控制了显示芯片业的技术制高点,而且继个人电脑市场之后,成功打开工作站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23:15 | 只看该作者
(七) 昔日老大敛囊中     
   
在进入GPU时代之前,1999年1月,Nvidia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IPO价格为每股12美元。随着TNT2的上市,以及GPU时代的开启,Nvidia股价飚升到70美元一股,销售额达到1997年的440%,员工增加到270人,实力迅速壮大。相比之下,一度辉煌的3Dfx则连连失误。

尤其是2000年,3Dfx被咄咄逼人的Nvidia夺去技术制高点后,不仅没有马上加大研发力量反扑,反而着力于收购Gigapixel,希望能以此快速获得微软即将抛出的Xbox订单。结果,微软的Xbox订单毫无悬念地落到了Nvidia手中,Nvidia股价一度冲到每股100美元。而3Dfx因为收购,从此陷入近7个月的重组,产品设计毫无新意,其2000年6月预计推出的Voodoo5不仅犯下封闭架构的大忌,而且未能及时出货。

到2000年8月,3Dfx的销售收入已经从第二季度的1.04亿美元下滑到6700万美元,虽然还有1000万美元利润,但由于收购Gigapixel带来的负债,总体反而亏损1.005亿美元。而Nvidia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4.5亿美元。
    2000年11月,奄奄一息的3DfxY.犯下致命错误,竟然放弃显示芯片高端技术的争夺,转向通用图形芯片的生产,与在该市场滚打多年的ATI、英特尔等抢生意,结果很快关门。
    2000年12月,Nvidia顺手以7000万美元加100万股票,将曾经不可一世的3Dfx收入囊中,从而使GPU市场只剩下两个对手,ATI与英特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23:16 | 只看该作者
(八) 打破摩尔定律

此时的ATI已经接近亏损,基本上无力与Nvidia抗衡,这不能不让英特尔如临大敌。
    Nvidia带给英特尔的威胁不仅仅是GPU集成的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已经几倍于英特尔的CPU,还有黄仁勋说到做到的“黄氏定律”。

早在1997年,Nvidia发布Riva128之后不久,黄仁勋就提出过产品每6个月一个周期的概念,但未能执行,因为Nvidia刚刚复活,技术力量不足,而且有3Dfx在前,Nvidia还不具备颠覆规则的话语权。

但是1999年8月推出GPU之后,Nvidia已成为显示芯片业名符其实的老大。所以在推出GPU2的时候,黄仁勋正式提出:“Nvidia的核心战略就是产品将每6个月升级一次,功能翻一番。”这比1965年以来一直主宰芯片业,乃至整个汀业的摩尔定律快三倍。刚开始,还有不少人当成黄仁勋一时的狂妄之言,但Nvidia从GeForce2开始就付之行动,至今未曾失约。

五年之后,仍有人认为这种速度太快,太危险,建议Nvidia减速,黄仁勋反驳说:“这是我们的游戏规则,在F1方程式,你必须开到每小时230公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ellwi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9#
发表于 2009-7-30 00: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7-30 00:5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两家貌似基本上一年一代,中间可能穿插点微小改动的升级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19:29 | 只看该作者
看的人不多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7-31 21:3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7-31 23:32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有点老了。
其实NV自己最知道3dfx的封闭glide和directX竞争时候的胜败关系了,结果自己现在开始搞封闭的physx和CUDA...除非windows操作系统的垄断结束了,否则就不要想绕开微软自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7-31 23:39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时候,去收购amd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08:23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有点老了。
其实NV自己最知道3dfx的封闭glide和directX竞争时候的胜败关系了,结果自己现在开始搞封闭的physx和CUDA...除非windows操作系统的垄断结束了,否则就不要想绕开微软自己来。
alouha 发表于 2009-7-31 23:32


确实如此,如果坚持开源,现在AMD的显卡部门早就亏得倒闭了,英伟达的技术封闭(包括SLI不对其他厂商的芯片组开放)客观上使ATI缓过了那口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8-1 11:43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很不专业,但是还是觉得SLI的不开放,有种自掘坟墓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1:56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很不专业,但是还是觉得SLI的不开放,有种自掘坟墓的感觉
lzhong1984 发表于 2009-8-1 11:43


恩,在CF已经开放的情况下仍然不开发SLI,是有点策略失误的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8#
发表于 2009-8-1 12:2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3:05 | 只看该作者
3dfx 在红火的时候V1 V2时代MJ 太少了,也就是一款产品一个价格体系。。。吃亏
这个在V3时代好转了,但是已经慢了很多,加上那个时候一些DX里硬指标已经突显,DX的地位也显现
NV跟MS很紧,3DFX的自大封闭(也有意无 ...
fuxingchina 发表于 2009-8-1 12:25


放虎归山,必留后患。现在不是生存不生存的问题,是能否消灭对手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2: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eihua8206 于 2009-8-21 19:49 编辑

转区了,封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7 07: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