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头载入/载出与涡流磁臂锁
日立接手IBM的硬盘业务后,迅速改用保守但可靠的铝制盘片,硬盘产品的可靠性恢复到IBM采用玻璃硬盘之前的水平。但玻璃硬盘事件的后果严重,以至于日立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走出阴影,直到今天消费市场对日立硬盘也是心存疑虑。而在日立接手之后,硬盘可靠性成为优先于性能的第一要素,为保障这一点,日立先后引入了磁头载入/载出(Ramp Load/Unload Dynamics)与涡流磁臂锁(Eddy Current Latch)两项技术。
磁头载入/载出(Ramp Load/Unload Dynamics)可大幅度提升硬盘在非工作状态下的抗震能力。我们知道,硬盘在非工作状态下,磁头都是停止在一个没有存储数据的“着陆区”,但该区域仍位于磁盘内部,一旦发生撞击仍会产生致命的碎屑。日立提出磁头载入/载出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技术将磁头的着陆区转移到盘片外圈,并设立专门的停靠斜坡,即便硬盘遭遇剧烈的震动,磁头也始终固定于斜坡上,不会与盘片直接撞击,由此显著提升硬盘的抗震性能。
相比之下,涡流磁臂锁(Eddy Current Latch)技术用于提高硬盘在工作状态下的可靠性,这项技术在2004年12月份提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日立的桌面硬盘和笔记本硬盘产品线中。我们知道,硬盘在通电后启动,磁头就会离开“着陆区”开始飞行,而不管盘片的转速是否达到额定值,而在启动过程中,盘片的转速总是由高到底,磁头飞行高度也是从零开始逐步升高。倘若在刚启动时遭遇震动(如搬动机箱、移动笔记本电脑等均有可能),磁头与盘片的数据区很容易发生直接撞击,损伤硬盘的概率相当之高。而采用涡流磁臂锁技术之后,硬盘磁头在盘片静止或低转速状态下不会有任何动作,只有当盘片转速达到额定的7200转或5400转(笔记本硬盘)时磁头才会从盘片边缘的着陆区移动到盘片表面读写数据,这样就可以保证磁头与盘片的安全间距,硬盘的可靠性得到更进一步提升。涡流磁臂锁技术的实现机理也不复杂:首先通过盘片旋转诱导锁内电流,随着转速的升高,锁内的感应电流逐渐增强,当转速达到额定的每分钟7200转或5400转时,锁内感应电流也将达到额定值,同时涡流磁臂锁自动打开,磁头便可以自由载出到磁盘表面进入工作状态。
磁头载入/载出技术和涡流磁臂锁技术目前广泛用于日立品牌的桌面硬盘和笔记本硬盘产品中,这两项技术对提高硬盘的抗震性能可谓立竿见影,至少在静态抗震和启动抗震性方面,日立硬盘可以说首屈一指。但受历史原因的负累,日立在桌面硬盘市场认可度一般。不过在笔记本硬盘领域,日立是当之无愧的老大,成熟的5K80、5K100系列(5400转)和高性能的7K60、7K100(7200转)系列拥有极好的口碑,而它在该领域也一直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