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BabyR 于 2009-1-20 10:49 编辑
昨天上午10点左右收到卡了,刚上机跑了跑,感觉相比原来的7600GT-SLI提升很大。不知道是驱动程序还是我的系统问题,个别地方显示有点小问题,正在研究中。
1、新到的卡先扔地板:橘色很抢眼,但是代言人就感觉怪异(个人感觉)。
2、开箱先给了个神秘的背影:配件很全,有S-色差视频线,DVI-VGA和DVI-HDMI转接头,电源转接线(2×6PIN-8PIN)等等。
3、来个正面特写:分量十足的显卡,最抢眼的莫过于AC的双轮风扇,摆在千篇一律的板卡展柜中,它会一下抓住你的眼球。
4、新旧对比,一个顶俩:无论是尺寸还是性能,都的确是一个顶俩。
在历经10天的试用后,个人心得如下:
前言:
我在PCI论坛虽然很少发帖子,但是经常光顾的。注册的时间晚是因为平常只看不留帖(不要BS我哈)。
虽然从94年开始接触386电脑到现在多年,但是在学校和公司都有现成的电脑用,自己的台式电脑却是06年才装的第一台,从本来的AMD939平台升级到AM2平台:
第一次升级的理由是939的单核速龙3200+在Vista中比较卡(单核CPU很难应付频繁的prefech硬盘读写),换成了AM2平台的黑盒5000+;
第二次升级的理由是7600GT在推陈出新的游戏中打开特效后时也不那么顺畅了,刚好收了块工包的7600GT组SLI;
第三次升级的理由就是现在,7600GT-SLI跑分很高,但是想玩红色警戒3和极品飞车12等新游戏开特效和抗锯齿后的实际游戏效果很差,基本上没的玩了;
网络上的专业评测已经很多了,我仅以我个人的角度去说些自己的心得。
一、个人电脑平台介绍
CPU | AMD Athlon X2 5000+ 黑盒 AM2 | 内存 | Kingston DDR2 800 1G×2 | 硬盘 | ST3250410AS(VISTA) | | ST3250820AS(XP) | 主板 | Nvidia 570SLI-LT | 显卡 | 7600GT-SLI | | 索泰9800GTX+首发纪念版 | 显示器 | BenQ FP71GX(1280×1024) | 系统 | Windows XP SP3 | | Windows VISTA SP1 | 驱动 | 163.75_forceware_winxp_32bit_international_whql@XP | | [email=181.20_forceware_vista_32bit_international_whql@VISTA]181.20_forceware_vista_32bit_international_whql@VISTA[/email] | 测试软件 | 3DMark05_v130 | | 3DMark06_v110 | | 3DMark_Vantage_v101 | | CPU-Z v1.48 | | GPU-Z v0.3.1
|
牛年上红牛图个吉利,秀下电脑桌面:
二、先来对比下7600GT和9800GTX+的规格:可以说算的上是鸟枪换炮吧
9800GTX+显卡的详细规格介绍目前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这里也就略过。
补充:GPU-Z无法正确识别55NM的9800GTX+核心,主要是因为设备ID的问题。
三、下面是在XP和VISTA系统的3DMARK测试对比:
单从测试分数上来看,7600GT-SLI比单卡有了近80%的提高,而9800GTX+又比7600GT-SLI提高了近60%。但实际意义并不只是分数的提高,更深入的来看真正的变化:
1、更高的AA抗锯齿:
7600GT无论是单卡还是SLI最多都只能提供4AA,而且在1280×1024这样的常规分辨率下,打开AA的性能损失很大,从分数上看也许只下降了20%左右,但实际游戏应用中的帧数从30FPS下降到20FPS就意味着卡与不卡的区别,特别是一些爆炸、烟雾、水面和阴影等处理,都会造成短时间一大卡。
9800GTX+不但能提供更高的8AA,而且性能只下降10%左右,实际游戏应用也一直维持在60FPS左右。可以说在1280×1024分辨率下可以毫无顾忌的打开8AA畅游常规游戏。
补充:7600GT在3DMARK06的测试中4AA无得分的主要原因是不支持AA+HDR,这也是当年Nvidia令人诟病的话题,也是Nvidia一直给人的印象:要速度选Nvidia,要效果还是ATI。
2、更好的支持DX10:
这个在8系的显卡已经实现了,但我不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第一代DX10显卡给我的印象是高不成低不就,那时候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支持都相对贫乏,而且8系卡的实际性能表现并不能让我满意,能完美支持DX10的8系的高端卡的价格同样很高。
这时候不得不感谢ATI的HD4800系列,有了这样的竞争对手,才有现在千元价位如此美好的9800GTX+。
3、3DMARK Vantage测试:
不得不感慨显卡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同时也要感慨显示技术的无尽。中高端显卡在应对Vantage的测试FPS只能算的上是基本及格。而显卡的块头越来越大,如果没有技术性突破的话,也许显卡会变成第二块主板吧。
4、为什么我的测试分数偏低?
如果搜一下9800GTX+在3DMARK06在[email=1280×1024@0AA]1280×1024@0AA[/email]的测试分数一般都会在14000左右,而我的得分只有9386。原因何在呢?
超频CPU幅度10%获得分提升10%,这也许是巧合吧。瓶颈在于CPU,其他的例如主板和内存等的影响相对较小些。如果要发挥显卡的全部性能,同级别的CPU是必不可少的。
补充:瓶颈在于CPU,而本人是够用就好,关于显卡超频的部分已经有专业人士做过了,我也不献丑了。
5、安装问题:
显卡尺寸尺寸265 x 106 x 50mm (约) 。
我的机箱是酷冷网络特警330,5个硬盘位中上面2个被显卡挡到(第一位直接顶到硬盘,第二位会顶到电源线),没办法再装硬盘了。如果想再组SLI用这个机箱是几乎不可能的了。友情提示常规尺寸机箱的朋友在买此款显卡时特别注意安装尺寸和位置。
显卡的电源接口是8PIN的比较少见,附件中有电源转接线(2×6PIN-8PIN)。如果电源只有一个6PIN接口,那只有再配一个2×4PIN-6PIN的电源转接线了。我的电源康舒(AcBel)Intelligent Power470有个6+2PIN的电源接口,直接解决了问题。
6、显卡温度:
7600GT的公版散热风扇对我来说已经够吵的了,可以想象如果9800GTX+用的是公版风扇是什么样的噪音。索泰9800GTX+首发纪念版的Arctic Cooling“Twin Turbo”散热器,是我选择这款显卡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初给7600GT换的思民VF700还是托人从广州花200块带回来的,所以说索泰用的这款散热器很超值。
现在厦门的气温12~19℃,差不多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显卡风扇同样都是1000转左右,温度对比如下:
Arctic Cooling“Twin Turbo”散热器8CM风扇在1000风扇在低速时非常安静,在夜里把机箱中其它风扇都停掉才能听到它的声音。利用长按重启键使显卡风扇处于全速2000转左右时,噪音依然很小。总之,很好很安静。
补充,喜欢静音的朋友可以用下面这种电源转接线,有高低两种电压,个人感觉比调速器更简单实用:
8、关于电流声:
开始的时候一直都没听到电流声,后来在夜里把机箱里其它风扇都停掉后才发现。在大的场景变换或特效处理时才会有很小声的吱吱响,一般情况下都会被机箱风扇、硬盘响声等盖过。也许会有完全没有电流声的“完美”卡,正所谓瑕不掩瑜,这基本可以忽略的电流声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补充官方的解释:
由于中高端GPU的功耗不断上升,例如市场热卖的9800GTX+其满载功耗就高达140W,这对显卡的供电模块提出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为了达到更高的供电效率,供电模块必须采用多相高频开关设计,加上GPU采用65nm或55nm的新工艺,GPU供电越来越往低电压大电流趋势发展,使得GPU电流需求会达到100A之多,每相供电电感需要承受20A以上电流,此时若大电流令电感和自身频率形成共振,发出吱吱的声音; 由于这种声音出现主要的主要原因和电感材质、封装模式,电流数大小有关,甚至会涉及到所使用的电源供应器,主板供电设计,所以暂时技术上无法完全杜绝,包括NVIDIA最顶级的GTX 280 260公版显卡也会存在电流声,区别在于声音大小。之所以听不到是因为风扇的转速高噪音强掩盖了电感的“吱吱”声。这种电流声既不会影响供电效果和使用寿命,也不会降低显卡的性能。在此索泰建议对电流声敏感的用户,最好在购买前做一下烤机测试,以免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电流声问题。
9、关于花屏:
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才出现花屏的画面如下:
驱动程序180.48和181.20都出现过一样的现象,10天时间只出现过4次,使用状态都有所不同,没研究出规律和原因来。
10、其它:
索泰的9600GT都有1G显存的版本,而这款9800GTX+首发纪念版背面留有显存空焊位,也许是控制成本价格的原因而只用了512M显存,如果变为1G显存那么纪念版应该更有纪念价值。
索泰作为实力强劲的AIC厂商,3年质保的承诺给了消费者很大的保障。顺便和我用了3年的7600GT说再见了。
每年第四季度都是显卡一代产品线最丰富和价格最实惠的时候,这时候999的9800GTX+是很好的选择。而千篇一律的公版和类似公版的显卡,索泰9800GTX+首发纪念版无疑是很抢眼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