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伊仑 于 2009-3-27 17:03 编辑 5 r7 l8 q4 z3 Z( g( y2 C
弱弱的问一句,emu10k1有什么致命弱点啊?6 v- x; X1 L, O) ~) U( h! E2 }6 B: K$ f; o" Y
; V! I8 ]2 Q1 D* J/ A% s. K) C+ M还有,觉得数字音频设备的量化噪声、采样率等参数都不是那么重要,至少我就听不到17khz以上的音频信号,由此可知采样率48k和96k对我都一样。重要的还是DAC转换以后的模拟输出电路设计(运放+输出滤波)。好多集成声卡会把芯片或者DAC的产品参数作为自己的输出音频质量参数。其实输出电路的设计好坏可以让同一种芯片的两张声卡出来的声音大相径庭。. l/ [$ v1 W/ t. @) Q3 V9 ], |& z* o4 [% n
$ {/ r9 J) z: d- Y6 |所以说......听感,还是听感最重要。muad 发表于 2009-3-25 22:12 ![]() 8 ^9 N: {2 G( ]' V" f$ c
- M4 W( w, J/ [: h, ~5 r
! v1 s) \( v( [" W7 C; w+ L) t5 A! B
注:JoshuaChang今指正了一些问题。; d! W8 M4 T, T2 g
* u) m4 A4 z5 @+ ^2 I$ Y- K _: o7 s9 n$ Z) I
前面ace那位朋友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0 g' f. H% K! i3 G
- u3 c* X& B( z2 N' Z! [4 _emu10k1致命问题就是ASRC硬件异步采样频率变换,无论任何采样频率的数据流进入DSP,都会进行硬件重采样(不是AC97重采样,不要把概念搞混),而emu10k1硬件重采样质量非常低下。即使是48KHz的信号进来,也可能会进行一次ASRC。因此,你就算用Foobar2000的SSRC和PPHS,也毫无作用。因为SSRC和PPHS输出的采样频率即使是48KHz,进到emuDSP后,同样会经过ASRC处理,伴随的量化失真以及频率失真一系列问题就来了。当然,KX的一些插件可以改善一点这个问题,就是加入量化噪声整形,本论坛的KX编程高手JoshuaChang做有这个插件。今天JoshuaChang兄也提到在48KHz下,可以绕过ASRC。(但44.1KHz不行。)
% d& I! i, O, J& z
% N; C3 }3 _; @# B& z0 E既然前段的数据处理都存在问题,那么后端的模拟电路再好又有什么用?4 C# R' Y& J" w# T
2 ]! ~( R( W# ^! I, }* h5 P- ?
8 V: |9 O) h) ^6 x
SBLive!的四通道版本(4620/4670/4760/4790等)有两个DAC,一个是AC97codec(CT1297-TAT等),负责主通道;另一个则是I2S DAC(1330A)负责后置通道。当然在KX驱动下,前置后置的概念就可以不用管。1 Y$ r. N2 K4 F; J* Z8 q
+ s* K' I5 J0 O4 z& `+ m' z当播放44.1KHz的档案时,使用主通道时,必然经过AC97Codec,因此无法避免AC97重采样,再加上emu10k1自身的ASRC,会经过两次重采样。质量下降的问题就显而易见。如果使用I2S通道,AC97重采样问题也许能避免了,但ASRC问题依然无法避免。因为基于emu10k1的产品没法绕过这个DSP。不过,形如A2ZS之类的卡,则不同,它有P16V芯片直接送到I2S,可绕过emu10k2。8 z- h0 u: U( i8 m8 n
- C; b) d. m' H% J也就是说,早期的SBLive!,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即使是Foobar2000 SSRC),都没法解决这个问题。
! c7 c- {; C1 M$ w: A" I( r6 T$ V, n# D* K3 C
比较搞笑的是,Live!的主通道模拟运放还是不错的,比如CT4620的是PT1308(有些是差点的2308),但是它前端DAC竟然是CT1297-TAT这样的糟糕货色。KX驱动的默认配置为了避开这个玩意,巧妙的交换通道,它故意默认走I2S通道,因此声音略微好点的输出是“后置”那个孔。 b( U( X) b2 n8 ]) n- }, t
+ f$ T. p' A; w; I
7 O, E9 ~+ q! X7 N$ ]对,你的听感很重要,可惜,你的听感是建立在“数字失真”的基础上的,你认为你的听感是正确的吗?% J9 p( m, p+ `+ G7 X
2 L% S& R8 @ R% W" F; c
4 F( Y% ~" r6 o: W
5 A2 s3 C" Z- x; E% R) w3 [% z
当然,我也同意你的部分看法,集成声卡的最终输出,也必须搭配合理的主板布局和优秀的元器件。! O# D h+ f' e f3 w
, v, P% c* M; x7 k. ~
5 t. z/ E' j! V0 q1 B$ ?7 U不过,现在的HD-Audio音频标准架构,在数字音频处理方面,就明显加强得多。
7 S* O) q/ |4 n0 J, q4 d. L0 r) X6 J: g
首先,HD-Audio音频Codec,不是传统的AC97标准,虽然如此,但播放44.1KHz档案时依然需要SRC,因为大部分搭配Codec的时钟发生器只有24M晶振,于是驱动或者KMixer将完成SRC工作。但这种SRC的质量要远优于传统的AC97和创新早期的那个糟糕的ASRC。(Vista音频架构,SRC软运算则更优秀)。不过,如果是用HD-Audio Codec播放48KHz/96KHz/192KHz的时钟的档案,就不存在SRC问题了,因为时钟整数倍吻合。高清音频时钟标准就是48KHz/96KHz/192KHz(DSD则是3MHz和6MHz)。而44.1KHz/88.2KHz/176.4KHz(DSD则是2.8MHz和5.6MHz)将来会被无情的淘汰掉。
3 L* ?% Q( P+ x
3 Y4 _# t$ i0 s" n3 s8 n' K其次的是,HD-Audio Codec完全符合HD高清音频规范,将来的音频节目必然是向HD-Audio全面进发,而且现在主流的录音棚的音频制作,都是基于HD-Audio标准进行录制、缩混。因此,老版本的Live对这些已经力不从心。& m7 C7 S7 D' Q: n: I' |" u
6 }2 A$ X- E. {6 |" Q1 J/ X* r8 J2 F& I. [2 W* W: K$ _% d6 {
我说了这么多,只是希望不要过于鄙视集成声卡,实际上能用上ALC889/885等货色以上的主板,大多数还是较为出色的。2 v: B4 V( e3 g9 L7 u+ Z9 o
! N: C* f5 k! g% s$ T- b更要说的是,目前已经没有必要去守旧,花大量的钱去买过时了很久的民用声卡产品。当时他们设计并不是音乐,而是多功能。
* `4 C, ^4 J$ Z4 S8 b2 t) R0 {# n7 Z& z4 B6 U
如果没钱,可直接买一个本论坛被炒作得很火的SB0410(Live!24Bit),直接秒杀一切老版本的SBLive!。(但注意别买到故障翻修卡)' O7 F1 \# F& a" u" y
& _4 j/ l5 D/ T9 n2 G
最后再重申:SBLive!老版本现在也不是一无是处,最关键的好处是可以安装KX驱动,使用这驱动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因此,功能性远远高于音质特性。' E, s8 {, K! K4 O1 J
7 `4 A& M; K3 H* _/ C% E5 }! \! j" L, {
我的话不一定完全正确,仅供参考。也希望有别的兄弟(特别是JoshuaChang和DO500等前辈)能指出我的一些错误和疏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