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音乐制作……- X: h/ \) \7 }9 I3 K6 f
经常见到很多很低级的错误,或者是低劣的服务, d# z9 v' a# j
其实做的人自己也知道,他们只是不在乎1 F$ }+ Z' L# h, W- g
很多人只是懂得抱怨做同样一份工作,自己的收入为什么没有欧美高! H8 R" g4 F5 P1 O; _
却不看看双方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O7 L+ A; A" D$ k3 D2 }
酷风 发表于 2009-4-29 23:55 ![]()
. b* |! W2 R5 n, E1 }- t3 l$ }+ n
/ \& D* d/ J8 \' w
( n, J7 X- ], y& b! H2 f很多国内的流行歌曲,从作曲、编曲、录音、混音、母带处理等各个环节,都采用浑沦吞枣的制作流程。甚至一个人完成全部环节。这和国外完全是两码事。国外是:作曲、编曲、录音、混音、母带处理都是有专人负责自己各自的工作,各个部分会合理的沟通协调,经过相当长的制作周期,才会出成品。国外做一张唱片可能要几个月、半年、一年。。。。而国内,一张唱片可能两天至一周就完成了。
, J V; |/ d, [/ T8 N
& h6 {5 E5 j- \! l从作曲编曲环境看,国内的东西大多数是粗糙的,甚至是抄袭、复制、滥用Loop等等...。而从录音、混音、母带方面,大部分根本不仔细做,目前的国内流行乐,大部分都是毫无动态(压缩器和限制器过度滥用)、响度过大、高频过于彪悍,听久了会累死人的东西。( H% }5 k2 n8 u
, g. \8 X" s% O# s! x( \% w1 b* e
悲哀的是,这些糟糕的音乐,给大部分年轻人养成了错误的听音和听觉习惯,他们习惯大响度低动态,习惯刺耳的高频(他们认为是清晰,我靠),习惯让心跳加速的低频(轰隆隆乱响一团的)。同时,也造成部分多媒体音箱厂家犯同样的错误,作出很多糟糕的音箱,尽管他们认为符合大部分人的听觉习惯。
" K# p! |7 ~" A& k V
/ h- u" L i1 z O& f! U2 P
4 f( X3 p8 n; s* d如果严格按照K-System电平和响度标准去制作(这样的电平和动态判断,听觉是健康的),可能国内的大部分年轻人反而不习惯了,典型的响度战争害了很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