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986年,听说学校配了台苹果,去看了不知道怎么玩,只看到电脑房的老师在玩挖金子,吃豆虫
2. 1993年 毕竟了,据说会操作电脑容易找工作,于是花1500去电脑培训,用286无盘站学UCDOS,WPS,那时还用5寸软盘,启动慢得要死,花了1500就学了五笔打字,那时会打字就算懂电脑了
3. 1994年 单位配了AST 386/SX 33,速度不见得快,价格还死贵,记得好象一个新加坡产的原装的键盘就要900块,看来当初真是暴利行业,想想现在一个键盘30块,降价96%
4. 1996年 4000收了台486DX/66 8M 420M 单倍速光驱,用来玩PC98繁文游戏,沙丘魔堡,大富翁,用SEA看李丽珍,徐若萱的三级写真,还有一大堆的日本写真照片,用配的ISA电影卡解码看日本动作片,这似乎是用电脑最开心的时候了
5. 1997年 花了1.5万配了台联想天蟹P133 16M 1.2G S3 64V+多媒体电脑,配的电脑加1M显存居然收我500大洋,再次说明当初电脑硬件有多暴利,软解看电影还没486 DX/66+电影卡来得好,那时升级最勤的就是超级解霸,每周都去电子市场买D版光盘,30元一张,一年下来光盘都花了几千块
6. 1998年 用WIN95觉得慢,不得不升级到MMX200黑金钢,显卡也升到VOODOO RUSH 6M,这还是我一个朋友去香港给我带的,1800港币,现在想想好心疼,不过有了VOODOO,可以玩古墓丽影和雷神之锤了,对比其他人的电脑,那画面叫一个爽啊,软解电影也不掉桢了
7. 1999年,C300A开启了超频时代,从300 OC 450,性能提高50%,看了着实心动,于是从MMX200升级变成C300A 32M 4.3G ,感觉速度很快,第一次觉得性能过剩, 什么游戏都能玩了
8. 2000年 电脑进入1G时代,与时俱进,C300A也换成了C II 600 OC 900,内存也扩到64M,VOODOO 3 2000 16M,用上了XP,感觉速度还行
9. 2001 生命在于折腾,去折腾了一个C3接口转换器,在原来的主板上插上了1.2G的C3图拉丁
10. 2003年主板挂了,没办法只得再升级,换AMD的XP1700+ 用上256M内存啦 ,显卡也换成GEFORCE 2 GTS 32M
11. 2004 据说巴顿 XP2500+性能很牛,把1700+卖了,升级了XP2500+,内存加到512M 显卡也换成了ATI9800 RPO 128M,虽然这CPU暴热,但跑XP很快,觉得电脑性能过剩了,足够应用了
12. 2007 连续三年没有升级过电脑,因在淘宝上做生意,当时生意一忙,电脑卡得要死,内存加到1G也没用,于是CPU升到E2160 OC 2.6G 4G 2600PRO256M,升级之后感觉很惊艳,双核构架性能不得了,速度有大幅提高
13. 2008-2009 因为双核留下深刻印象,加上当时买的2160**不佳,于是先把2160换成了E7200 OC3.6G,感觉性能提高不大,又因仓库电脑升级,又买了颗E5200
14. 2009年末 开核时代来临,加上原有的配件搞了套 FX5000 开4 L3做二奶机,老实说相当折腾,能开核,但超不高,2.6G是极限,先用技嘉板,换了两套内存都不行,于是把技嘉板卖了再换映泰 785GT 128M,最后发现CPU挑内存,于是再买了尔必达 1066的条子,才超到3G,但有爆音
15 2010年,FX5000使用半年居然不能开核了,可能象我这样的倒霉的绝无仅有,至少我没看到别人有我这样的,不开核能正常使用,一开核就黑屏开不了机,就算不开核,超频也只能超到2.4G,与原来开四核 3G完全一天一地相差太远,于是200元包快把CPU甩了,再350元买了颗低压版的FX5000,这颗不错,现在OC3.3G 正常使用三个月了,没有问题
16 前几天,用了两年多的微星P35 NEO-FR挂了,当时在犹豫要不要再升级,是升I5还是I7,还是上AMD系统?最后想来想去年纪大了,不玩游戏,也就上上网,看看小说,接接网络单,E7200 OC 3.4G对付这些应用足够对付了,于是560元配了块全新的微星P45 NEO-FR,先凑和用着,到2012年再升级好了
总的来说,电脑硬件是越来越大白菜,追新没有必要,拿I7和E7200上网都没什么区别,倒是功耗上升得很快,浪费电,以前电脑配150W电源足够了,现在动不动要配500W以上的电源,四五年前的300-350W老电源对付现在的电脑已经力不从心了,象我一天开12小时以上电脑的一天下来电费也不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