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的《资本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在交换中使他们的各种产品作为价值彼此相等”。(中文版《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0页。)在英文版的《资本论》中,和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是:“By an exchange we equate as values our different products ”。(英文版《资本论》)第1卷,莫斯科出版社1958年版,第74页。)这个英文句子译成中文是:“人们借助交换将作为价值的不同种类的产品相提并论”。在这里,两种版本的《资本论》给价值下了在意思上完全不同的两个定义。中文版的《资本论》给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完全相等的产品”。英文版的《资本论》给价值所下的定义是“被人们相提并论的产品”。那末,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资本论》的译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呢?英文版的《资本论》的译法是正确的。理由是:“他们在交换中使他们的各种产品作为价值彼此相等”这句话不符合生活实际。“使他们的各种产品作为价值彼此相等”是交换“前”的事情,不是交换“中”的事情。有的同志可能会问:如果承认英文版的《资本论》的译法是正确的,就等于自己也给价值下了“被人们相提并论的产品”这样一个定义,难道这个定义是可靠的吗?对此,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可以从经济生活的实际中看到人们将产品相提并论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将产品相提并论就是在经济生活中同样看待不同种类的产品。我们细心观察商品经济的经济生活可以发现,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人们同样看待不同种类的产品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生产的产品是供本经济单位消费用的,因此,本经济单位的人在消费中需要什么就必须生产什么。这也就是说,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不可以同样看待不同种类的产品。可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交换的存在,生产者在消费中需要什么却不一定生产什么。这也就是说,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可以把在自己的消费中用不上的产品看作在自己的消费中用得上的产品。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是可以同样看待不同种类的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