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花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性能完全过剩时代快要来了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1-2-2 22:37 | 只看该作者
性能是否过剩是相对的问题,对于有的人早就过剩了,对于另外的人性能可能还远远不够。比如游戏发烧友、硬件发烧友、需要高性能计算的人电脑性能永远不会过剩的。请不要下一个绝对化的定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ogitata 该用户已被删除
62#
发表于 2011-2-2 23: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1-2-3 0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冰灵鬼 的帖子

大哥,您真的是不知道啊,负片,正片,发行拷贝那都是胶片时代的东西,这个不知道的话,就别说啥分辨率的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1-2-3 1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uhao911 的帖子

我还以为你要说什么呢~
现在大部分电影都是胶片制作,后期蓝光处理的产物
胶片的分辨率用数字那套来算,理论上就是无限大
还原目前最高端的胶片,至少要9000线,8640P的高清
我是完全不知道你想说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1-2-3 1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uhao911 于 2011-2-3 10:44 编辑

想说什么?35mm胶片的负片拍出来论清晰度大概是4k+的样子,经过负片-正片的转换,再从正片-发行拷贝,清晰度只能剩下2k左右的分辨率,这还是第一批质量最好的发行拷贝,国内的嘛,哼哼。话说70mm胶片如果是刚刚完成的正片是可以达到8k分辨率的,但是无论是正片和负片都绝对不是普通人能看的到的东西,这东西做完发行以后就直接入库,安保做的比金库还严。实际上你所看到的,包括影评人所看到的最多只能是第一批发行拷贝,和正片负片根本就挨不上边。用这个来谈8k的分辨率实在是有点扯。
这跟现行条件什么妥协没有啥关系,胶片的最大缺点就是每放映一次,胶片的磨损将是不可逆的,而且每经过一次复制,分辨率都会下降,这个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
用负片和数字电影对比的话,那么IMAX的70mm负片确实强于目前的4k系统乃至于8k系统,问题是负片根本就不可能拿出来放映,到了发行拷贝的阶段,最多也就是和4k系统能打个平手而已。
另外,目前的电影工业已经很少使用胶转数这种方式拍摄了,一般正常投资的片子所使用的都是数字化的机器。基本上都是直接用F950这种数字机直接拍摄,一般只有把原来的老素材库中的片子进行数字化的时候才会用胶转数这种方式,而且同样是胶转数,用的素材等级不一样出来的效果差别同样非常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1-2-3 10:45 | 只看该作者
双核够用的普通用户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1-2-3 1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uhao911 的帖子

除非你能断言未来IMAX母带记录级别的8640P+的原始影像永远无法被终端PC用户看到
不然你的所有回复和我说pc软解8640P就没任何逻辑关联~
楼主说的是5年后pc性能过剩时代到来,请你先理清楚别人回复的逻辑再回复,不然我很难理解你的逻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1-2-3 1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冰灵鬼 的帖子

如果是您理解上的pc终端用户的话,那么我可以确定的是,自从80年代有pc以来,还没听说过哪个电影公司的负片能流到pc用户的手上呢。您应该知道即使是电影公司的老总想拿到负片的母带也是需要相当繁杂的手续的,而且那玩意是没法在pc上放的好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1-2-3 1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uhao911 的帖子

我说的是画质记录级别不是母盘原盘~看来真没什么好说的了
母盘必然拿不到,但至少可以让终端用户的画质尽量趋近于现在imax原盘的级别
10年后的一般pc用户还是在看1000线1080P的所谓高清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1-2-3 19:14 | 只看该作者
单核效能永远不会过剩,毕竟所有程序都能用上单核的;但AMD式的多核恐怕就真的过剩了,6核现在除了专业软件,家用基本上没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1-2-3 19:22 | 只看该作者
普通办公应用性能早已过剩,

特殊行业用途性能永远不会过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1-2-4 10:13 | 只看该作者
wuhao911 发表于 2011-2-3 10:35
想说什么?35mm胶片的负片拍出来论清晰度大概是4k+的样子,经过负片-正片的转换,再从正片-发行拷贝,清晰度 ...

我一直等大决战、开国大典的1080或者蓝光,不知道有可能出来吗?
问一下,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1-2-4 10:18 | 只看该作者
kodansha 发表于 2011-2-1 02:40
如果提供剩余计算能力可以有收入可能会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

给你的收入没你交的电费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1-2-4 1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s1234 的帖子

估计很难了,领导没这需求啊,光俺们p民有这需求没用啊。再说,这些片子的负片都在长影,北影这些地方的库里面锁着,这个这个,人家是国企,这个你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1-2-4 16:3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都过剩了,开核用户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1-2-4 17:26 | 只看该作者
wuhao911 发表于 2011-2-4 15:16
回复 ws1234 的帖子

估计很难了,领导没这需求啊,光俺们p民有这需求没用啊。再说,这些片子的负片都在长影 ...

多谢,明白
可惜大决战那些电影,以后不可能拍摄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1-2-4 17:43 | 只看该作者
我希望编译的时候有更多的核心,越多越好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1-2-4 18:0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一说过剩,就有人抓住机会装了

现在PC产业确实发展到了瓶颈,确实面临着性能过剩的问题。试想15年~5年前,光是OS,办公软件,web,这些应用就不断推动硬件发展。每过一两年,家用、商用用户都有需求的动力升级硬件。现在呢?4年前主流的配置,能引起这些用户有升级的需求?

PC是一个产业,目前性能过剩是实实在在的,由此带来的拉动能力不足的问题不是那些用PS、3Dmax的小部分用户群能够弥补的。这个产业的未来在哪里,怎么走,拭目以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1-2-4 18:3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还有人不懂。想想当年一个win95,让多少台电脑报废了?为了看VCD,多少人去升级MMX cpu?因为这些需求都是基本需求,是质的飞跃。现在就算2160P又能有当年1080P的魔力?

现在增长点在哪里呢?难道指望人人都去压片?去科学计算?玩Crysis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1-2-4 18:37 | 只看该作者
花泥 发表于 2011-1-31 23:10
以前特地买一块q6600跑fah的,后来不算了,是因为听说死算蛋白质折叠在宇宙时间内无法完成,我就不操这个心了 ...

省点电钱给父母买点东西不比这算这个强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8 19: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