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太假了,刻录盘怎么可能超越压盘的呢?顺便求推荐刻录盘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2-3-21 18:07 | 只看该作者
nokia5310 发表于 2012-3-21 16:38 # r- m! j; h! p3 q- c
比不上制作好的原版CD,但可以只要刻录机和盘片好超越下廉价正版也不是什么难事,况且国内很多正版CD那个素 ...
" ]& P* F" T7 |; C
早期的CD也就MP3的音质吧,如果是从黑胶转出的MP3秒掉CD很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9:25 | 只看该作者
slh1980 发表于 2012-3-21 18:07
7 d$ M& A0 U+ [( Q: l- j- w早期的CD也就MP3的音质吧,如果是从黑胶转出的MP3秒掉CD很正常
2 i; D: Y' }" c$ Z" Z# ^
MP3高频削波失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3-21 19:44 | 只看该作者
slh1980 发表于 2012-3-21 18:07
! b& ~: l; V4 s2 v" z! r" J早期的CD也就MP3的音质吧,如果是从黑胶转出的MP3秒掉CD很正常

+ P  `8 @/ x0 e; p  L厄,还真不是啊,好多老cd比现在的cd制作水平精良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3-21 1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hf 于 2012-3-21 19:50 编辑 & V' c6 t" n# ]- k

. Q! d1 M: }1 Z+ ^CD过气了,想想从文件刻成CD,又从CD读取,肯定不如直接播放文件来得好。. P4 t4 ]- k% K' N0 H, Z
前段日子不是说黑客从SONY服务器盗取了几十T的原音数据吗,有分享出来没有?& U/ f5 R5 t3 c/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3-21 22:56 | 只看该作者
ihf 发表于 2012-3-21 19:45
% m) q# B3 S* pCD过气了,想想从文件刻成CD,又从CD读取,肯定不如直接播放文件来得好。
/ K4 v  r5 R8 t+ j3 ~前段日子不是说黑客从SONY服务器 ...
& w. O2 |( f3 s4 N# L
分享了,怕是要坐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2-3-22 01:1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这个贴只能说一群对正规出版并有版权的CD的制作流程与生产流程一无所知,并被国内某些所谓的正版(实为伪正版,高仿)毒害极深的人在高谈阔论。那些新华书店,超市里卖的正版CD 80%都是有问题的。从技术标准和工业标准来说对比MP3和CD都是一个笑话,历史遗留录音与旧的录音设备导致某些CD听感不是很好,但一个32年前发明的东西和MP3做对比完全只有保存体积的劣势。国内目前很多非法出版的流行歌的潮碟是为了迎合市场从网上下载MP3或节约成本买了盗上盗的CD再制作成CD,伪装成正版CD出售。目前连新索,京文等正规途径售价30-50的CD都有盗版高仿或臆造品,更别说百元价位的进口Cd,有些高仿内行人不作对比也很难看得出来,除非发现明显的破绽,外行人就根本不会分辨。% ?/ ~" ~4 X# }- S5 B+ K5 w2 z+ d( }
刻录盘用得比较极致的是雨果的LPCD,它的网站上也有关于LPCD的制作介绍与说明。看完它的介绍也许你会明白设题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对比,而不是用很贵的像纸晒出一台很好的相机翻拍出来的照片比原来所拍的杂志有过之而无不及。
4 C, W' ^4 j. M7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2-3-22 01:22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个为什么有些国内的正规出版物音质不好,就如歌手的知名度决定了成本,录音室,录音师,制作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3-23 18:41 | 只看该作者
知天易逆天难 发表于 2012-3-21 14:43
% s5 S$ ?7 J" g6 }对的。比较吭光头
( B0 ?4 K2 o% T2 x" {
光头废了 CD机就废了 听某发烧友说洋垃圾CD机不要掏很多换过光头 声音乱的一塌糊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3-23 20:16 | 只看该作者
eternal0 发表于 2012-3-19 21:11 ( L- h' K( {8 ^1 E/ j$ a
60元左右的一般都是国内的CD,通常来说比较烂,被顶级刻录盘超越很正常。
. U/ |' M4 h& @# R2 X' K1 K* Y! A0 G3 y& u- Y2 x& b- M5 n
真正玩CD的必然要从国外带原版 ...

  ]* j  \+ u3 a. l3 zN年前买过滨崎步的CD,2CD的混音版2 O' p) w- I. I, T& ^9 r
没记错就是69左右
5 B, H3 w1 T/ b7 x% K9 {( f3 R* y8 U3 g8 X0 T* @4 r
不是我吹,那品质绝对和国外正版有一比,虽然不急,但是绝对超越所谓的顶级深蓝盘
2 z* x1 e; [& ?7 g4 [" n" n" J8 s3 v
6 O/ b1 \" D! p" x压盘只要不是做工很懒,5元那种表面都不平的话,刻录盘是不可能超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3-23 20:20 | 只看该作者
知天易逆天难 发表于 2012-3-21 14:08 2 s7 |- I5 T( i0 H  N
激光烧录和母盘压片哪个好?激光烧录的话,根据光头的情况,肯定会有误差。母盘压片的话,在一段范围内的 ...
2 Z$ x" C+ y0 F9 B, k; m
我也是这样说的,不过要改变别人的看法这种行为就算了- k, h& Z2 m( N! T/ g9 M
" V9 g/ t0 @! d
有人希望认为自己刻录的超越了正版,这样来提升欣赏品质也么办法
" ?  l& l/ y  ?' s/ A+ n  ^: Y2 |; Y$ \$ P6 a* S) S
大部分还是理智的,虽然折腾,但是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和原版类似
  S8 ?) k3 t. [8 e8 a1 G3 _. d$ d" W9 W- k& d& G1 v2 V0 c
一群XX整天的研究jitter,C2,就和HIFI玄学一样,没意义
5 D& n. p7 `4 \4 ]) R6 u  c4 u1 Z+ I" Y& c& c5 J' {
其实空气质量,地心引力,地磁,各种辐射,全部能印象jitt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魔王 该用户已被删除
31#
发表于 2012-3-23 20: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2-3-23 21:28 | 只看该作者
sonicxz 发表于 2012-3-23 20:20 ) d) g& E! e1 d$ b% e( @
[w00t>我也是这样说的,不过要改变别人的看法这种行为就算了# u0 K8 m! C: ~8 Q6 e  B
) R0 x8 s7 f! `: M6 ?, @+ Y/ j, Z
有人希望认为自己刻录的超越了正版,这样 ...
) M+ K! M+ M0 c1 p0 P
恰好你说的那两个问题都是落后的CD音频标准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根本不是什么玄学。
, y! C1 Y  c+ b& `0 \+ x4 q4 o& P8 H7 w
另外,我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区分DA时的相位抖动和CD寻址抖动,这两个可是有本质区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3-23 22:45 | 只看该作者
不明 发表于 2012-3-19 23:49
- G4 y  _8 {( Z8 M7 B* a, i玩CD,还是尽量正版吧,俺没米,不瞎凑和。

2 Z3 r& u( M4 U9 [; e正版也没意义。要国外原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2-3-23 22:47 | 只看该作者
slh1980 发表于 2012-3-21 18:07 * @( N; Z4 F3 b" h
早期的CD也就MP3的音质吧,如果是从黑胶转出的MP3秒掉CD很正常
, a' V$ r2 C& O
别当黑胶是神。制作精良的CD绝对秒掉黑胶。4 ^: d" j$ r7 g* E
MP3永远都是MP3。丢掉的数据永远不会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2-3-23 23: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onicxz 于 2012-3-23 23:33 编辑 , u% D6 ~) v7 \+ _8 j" Z4 M, d
eternal0 发表于 2012-3-23 21:28
, B  C5 a: Z5 \- o6 a9 m! k恰好你说的那两个问题都是落后的CD音频标准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根本不是什么玄学。
" _$ O, y- \! f3 D' C8 h2 `# J4 v) h/ X
另外,我发现很多 ...
/ {7 q4 E6 V4 T1 [: y6 a% |
确实是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jitter在回放设备各环节都可见,属于无法避免的问题
: ~% n  q5 j1 _5 \# Y) T$ \+ K$ d! e1 n0 D% F3 ^( ]9 e
另外还扯到了CD转盘,HDD,RAM,FLASH的jitter。。。4 a5 E0 z0 [3 c  |/ W% p6 S* O
反正我也不懂,有人认为闪存回放也会有jitter之类的8 I4 ~! h: A' z
另外便携设备里,虽然没听过高端的,不过非常喜欢shuffle 1代的声音,西格玛的一体方案,在飞利浦MP3解码芯片横行的年代,很怀念那个声音,机器被我人工毁灭了
4 h/ n* t7 ~6 O( t
4 B' W; L& z4 l7 S6 F7 k% z感觉参数什么就是浮云,好听才是王道,不是还有人折腾黑胶吗2 i3 v! Y$ W0 e) \; A* S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2-3-23 23: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ternal0 于 2012-3-23 23:49 编辑
# Y/ m- g6 C' e, u' }6 v8 ~
sonicxz 发表于 2012-3-23 23:29
9 c. F9 v! P: W: L' U9 t4 b确实是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jitter在回放设备各环节都可见,属于无法避免的问题
0 u# a8 G( |; v8 _5 s# L* q+ J
- Q8 P+ b% m" d2 L/ g另外还扯到了CD转 ...
* p& V$ P" U3 s. z+ f7 y
Jitter虽然无法避免,不过还是有办法抑制的,而且没有某些人说的那么玄。" o) B  B" h$ D1 R. l$ H- ]
CD寻址Jitter只有CD Audio才会有,正确的抓轨就不会有问题,CD-ROM、DVD、BD、硬盘、闪存、内存都没这种脑残的问题。
% P. {2 f. x5 p, T3 s" l. Y回放的Jitter完全看DAC芯片接收到的时钟信号,前边的设备不会造成影响。解决办法有很多,但是成本都不低。而且现在流行的Delta-Sigma DAC对时钟信号更加敏感。4 O0 u7 ~6 x& T6 F1 T
8 W* z2 ]3 n9 z* E) h% w
很多时候的区别其实是供电、接地造成的,高端设备尤为明显。电脑对音频设备的干扰是很严重的。- Q3 h/ X+ i+ [! H/ P; B
: h0 Y/ G3 D" D  o* s- z# T7 U
追求高参数没意义,但是底线还是要有的。听黑胶完全是听味道,至少咱是受不了那巨大的底噪和跳音。* ^0 V( C& Q1 p! O6 F
9 g% p- C5 g4 z3 g& q! e( m8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2-3-23 23:59 | 只看该作者
eternal0 发表于 2012-3-23 23:49 - J0 o6 w( i3 X: R  R, u- E
Jitter虽然无法避免,不过还是有办法抑制的,而且没有某些人说的那么玄。3 U7 N8 K0 Y& l! i) D
CD寻址Jitter只有CD Audio才会 ...

% ^0 ~9 {4 w3 X  M学习了,又一种看法,各种说法,已经迷糊了
. x' d* l9 X' g- t& v, NDAC的问题倒是看见过几次
1 g* r6 f" a/ f$ x% ^话说现在的烧鸡一代不如一代,缓存都1.5M了,蓝光的也就2M,虽然不会欠载,比较PC总线处理,内存都提升了,不过光头质量是越来越差了,刻录盘也好不了多少,这方面真没什么好折腾的了: X7 y, g$ D+ B5 ?
CDBEST以前那帮人整体就是刻录后测试,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0:47 | 只看该作者
eternal0 发表于 2012-3-23 21:28
+ ~$ h9 e9 y# A' J) Y# c: \0 N! h) [恰好你说的那两个问题都是落后的CD音频标准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根本不是什么玄学。
- O7 C, z9 t- l8 I, T
( O, w1 J' E" F# `另外,我发现很多 ...

' g. c. K6 K3 J+ a$ a0 XDC jitter和DD jitter。和解码时候的时间参数异常还真不是一回事。
' O' ~' a; Z6 O-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0:49 | 只看该作者
myf94 发表于 2012-3-23 22:45 & Q. i& k" H: c
正版也没意义。要国外原版!

" b' B, l- O: R8 e! h5 k/ T7 C不,要看做盘的是哪家,还要看录音的是哪家。盘子做得再好,录音烂,也没用。内容的话,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2-3-25 21:35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半天也没看到推荐刻录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2 19: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