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Cameram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Intel的7系板子在SATA 6G这事上怎么这么抠门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2-8-18 21:15 | 只看该作者
zyzs 发表于 2012-8-18 20:56
这是华擎x79玩家11 ssdx8 r0的数据,用更好的ssd可以跑到差不多4g

这真太毒了,可惜是第三方的芯片阵列,不知道英特尔自家的原生接口能达到多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2-8-18 21:15 | 只看该作者
dalao123 发表于 2012-8-17 06:34
只能怪缺乏竞争……

竞争不是万能的,过去没有竞争照样打败了蒋介石,现在有竞争改来改去也改不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2-8-18 21:16 | 只看该作者
乐极生悲 发表于 2012-8-18 20:57
我用¥880原来买了块微星的890GXM-G65,就是6个sata3带usb3.0的,当时的想法是用块好点的主板等推土机出来 ...

你能啥时候测试下6块硬盘SATA3  RAIDO的速度,看看主板带宽有没有限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2-8-18 21:25 | 只看该作者
Windows7系统的到来可能会掀起全球范围内的又一股换机热潮,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后,这一次升级系统时固态硬盘应该已经可以列入许多中高端玩家的配置表当中,追求极限性能的玩家可能还会考虑固态硬盘RAID。HardOCP近日进行的这一次测试就是要告诉读者,在Windows 7下,几块固态硬盘搭建RAID0能够实现极限性能,怎样的配置又是性价比最高的。测试使用的固态硬盘为四块海盗船P256,这款新品容量为256GB,采用全套三星方案(控制芯片加闪存),标称最高读取速度为220MB/s,写入速度200MB/s,基本属于当前市场上高速固态硬盘的主流水平。测试使用两套平台,其一为IntelX58主板的ICH10R南桥芯片实现RAID,其二则使用Highpoint RocketRAID 4310 RAID卡。测试使用ATTOBenchmark,RAID区块尺寸为128KB。
ICH10R RAID
读取性能
最明显的结果是,三块SSD RAID0已经可以达到ICH10R的带宽极限。虽然普通用户不大可能会用到4块256GB固态硬盘RAID,但这样的结果可以告诉你,就算你想买几块32GB的高速固态硬盘做RAID追求极限性能,3块做RAID0(或者说极速600MB/s)就够了,再增加硬盘几乎没有性能提升。而在此之前,1到3块SSD带来的性能提升几乎是线性的。
其二,在读取数据尺寸在4KB或以下时,无论2块还是4块SSD RAID性能都是一样的。因此对于一些小尺寸大量读取应用(如一些服务器应用)来说,使用多路RAID 0毫无必要。
第三,经过多次重复测试,可以发现两路和三路RAID在读取16KB数据块时会出现非正常的性能下降。
写入性能
写入性能的测试曲线比较平滑,没有出现异常波动。在达到600MB/s的ICH10R带宽极限前,增加固态硬盘基本都能得到近乎线性的性能提升。再者,在文件尺寸小于8KB时,双路和四路几乎没有区别。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应用需要频繁读写小文件,双SSD RAID 0是最经济实用的方案。
RocketRAID 4310 RAID卡平台
读取性能
相比板载RAID,专用RAID卡能让多路RAID的读取速度提高到接近700MB/s,四块高速SSD的存在终于有了一些价值,但仍然不及220MB/s x4线性提升的极限。
另一方面,除非读取数据尺寸高于16KB,否则1块SSD和4块RAID的性能几乎没有分别。
写入性能
写入测试的结果也相当类似,RAID卡的加入提升了四路RAID的性能极限,但提升并不明显。由于实际上,市场上还没有任何一款RAID卡是针对固态硬盘设计的,因此现阶段想要尝鲜SSD RAID的玩家,Intel芯片组的内置RAID功能已经足够了。
最后

除了理论测试,这里还给出了各种平台的Windows 7启动时间,究竟我们现在能否造出一台“即时启动”PC么?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使用单块固态硬盘可以达成最快的启动速度,RAID只会徒增启动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2-8-18 21:27 | 只看该作者
我在网上搜了1个ICH10R  SATA2  接口接4个固态硬盘的测试,可以肯定的说SATA2 本身有极限,唯一能改变的就是SATA3接口了。X79主板......太贵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2-8-18 21:33 | 只看该作者
ls这话我不能认同 nf4搞单芯片发热量固然大 但同期主板大多使用主动风扇+散热器散热 我那块A8NSLIdleuxe用了2年多 最后还是水冷喷了下才挂的。  

amd平台名声不好?我看amd毁在自己手里吧 本来amd处理器+NV芯片组是绝佳组合 06年amd收购ati后主办业务停滞不前 与nv更是逐步决裂。再加上处理器市场被酷睿2打的找不到北  很幸运 我买过的AMD处理器只有红极一时的威尼斯E3步进 3000+和后来的x2 4200   换q66后唯一的感觉就是  比x2 4200强太多了 难怪中高端平台都倾向于inte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2-8-18 21:51 | 只看该作者
amd 955不是很有性价比吗 快有i3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乐极生悲 该用户已被删除
68#
发表于 2012-8-18 21: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乐极生悲 该用户已被删除
69#
发表于 2012-8-18 21:5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2-8-18 22:31 | 只看该作者
btwb006 发表于 2012-8-16 23:38
有10-20%的速度差别。

你嘴上说的1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2-8-18 23:14 | 只看该作者
高端玩家必看 Intel/AMD RAID0性能对比2010-09-27 15:26:43 来源: Pconline(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9月27日太平洋电脑网重庆站】相信大家都知道,硬盘在组建RAID0阵列后相比之前的性能提升是非常明显的。不过,要更好的发挥出硬盘组建RAID0阵列后的性能,除了硬盘本身规格品质以外,主板芯片组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毕竟不同芯片组的南桥在发挥硬盘性能方面有高有低,所以它们在RAID0模式下的性能也会有所不同。

Intel&AMD平台RAID0性能对比
今天,笔者就给大家测试一下,硬盘组建RAID0阵列后在目前市面上主流的Intel ICH10R芯片组和AMD SB850芯片组之间的性能表现,看看哪个平台组建RAID0阵列后会更快一些?一起进入今天的评测吧。
硬盘组RAID0阵列文章延伸阅读:
性能瞬间飙升!教你如何组RAID0磁盘阵列
1+1大于2!硬盘组建RAID0阵列性能实测
不看数据看实效!硬盘RAID0日常应用对比
评测平台及方法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2-8-18 23:15 | 只看该作者
ATTO Disk Benchmark性能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磁盘传输速率检测软件,可以用来检测硬盘、U盘、存储卡及其它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该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包按0.5K、1.0K、 2.0K直到到8192.0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很好的说明了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对磁盘速度的影响。

ATTO Disk Benchmark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对比
HD Tach 3.0.1.0测试(Long bench):
HD Tach是各种硬盘评测中常用的工具软件,其评测结果能较好地反应出磁盘性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软件自带一个硬盘性能资料库,方便用户与测试的磁盘作对比,从而可知所测的磁盘性能处于什么水平。

HD Tach 3.0.1.0测试

测试结果对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2-8-18 23:16 | 只看该作者
HD Tune Pro 4.01测试:
HD Tune是一款较常用的硬盘工具软件,能检测出硬盘的固件版本、序列号、容量、缓存大小以及当前的Ultra DMA模式等基本信息,另外硬盘传输速率测试、健康状态检测、温度检测及磁盘表面扫描等功能。其中硬盘传输速率测试常被用户用于检测硬盘的性能。

HD Tune测试

测试结果对比
Fastcopy实际应用测试(单个文件以及文件夹复制):
Fastcopy,是一个以优秀的文件复制工具,其复制速度比Windows自带的复制功能要快得多,因此该软件也被喻为最快的文件复制工具。我们用它进行文件复制测试,毕竟复制操作是用户平时用得最多的写入操作之一,测试结果能较真实反应出磁盘在复制操作中的性能差距。

Fastcopy实际应用测试

测试结果对比
PConline评测室总结:
[tr][/tr]
[tr][/tr]
[tr][/tr]
不同平台RAID0性能综合数据对比
 
Intel ICH10R芯片平台
AMD SB850芯片平台
ATTO最大读取速度
270.25MB/s
245.57MB/s
ATTO最大写入速度
257.39MB/s
237.23MB/s
突发传输速度
531.2MB/s
389.5MB/s
HD Tune读取速度
196.5MB/s
195.6MB/s
HD Tune写入速度
183.8MB/s
172.9MB/s
平均寻道时间
13.7ms
13.2ms
Fastcopy复制/单个文件
182.32MB/s
175.4MB/s
Fastcopy复制/文件夹
150.85MB/s
168.48MB/s

从上面的测试结果对比表中可以看到,Intel ICH10R芯片组平台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速度上要比AMD SB850芯片组平台快一些,不过两个芯片组之间的性能差距并不是很大,还是比较接近的。另外,突发传输速度方面成绩相差过大主要是因为ICH10R平台开启了回写高速缓存功能,而AMD SB850芯片组的驱动目前还不太完善,所以结果大家参考一下即可,实际意义并不是特别大。


在组建RAID0模式方面,不得不说Intel在人性化方面占据了较大优势,不仅无需额外添加驱动即可正常安装操作系统(Vista和win7都集成了Intel芯片组相关RAID驱动),同时进入系统后的操作界面也十分简单明了。而AMD在这方面相对要差一些,不但需要添加RAID驱动才能正常安装操作系统,而且进入系统后,SB850芯片组的驱动到现在都没有完善(RAIDXPERT现在都还不支持),在操作性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本次测试的出发点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硬盘组建RAID0阵列后在不同主板芯片组之间的性能差距,从之前的结果中也可以看到,目前主流的芯片组对于硬盘RAID0阵列的性能发挥以及搭建方式都较为成熟,性能表现也较为接近,只不过在人性化和操作方面有一定的区别,不过相信随着驱动的逐渐完善,这些都可以一一解决,对组建RAID0阵列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趁着现在大容量硬盘价格较为低廉的时候尝试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2-8-18 23:19 | 只看该作者
slr 发表于 2012-8-18 22:31
你嘴上说的10%-20%?

这篇文章看的早了,今天又看了下,应该是ATTO最大读取速度高了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2-8-19 00:07 | 只看该作者
btwb006 发表于 2012-8-18 21:11
听你的话我用最快的外圈跑,果然超过了600兆,最高达到了673兆,这还是我关闭了扩展的其他4个第三方芯片S ...

你应该再试下不关闭这些接口,反正你测试时候这些接口上得设备又不会工作,何苦执着于持续速度,这玩意忽悠了那么多年,现在有SSD了,你大可上SSD,我还是认为是机械硬盘速度限制了而并非芯片组.看你如此执着就在给你个数字3G/S你认为如何?上128G内存做内存盘吧,你即可拥有3G/S持续速度傲视一切机械和SS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2-8-19 08:06 | 只看该作者
乐极生悲 发表于 2012-8-18 21:58
推土机不行都不用和i比,和前辈x6 1100t比都败了。

推土机的悲剧不在于性能 在于价格 毫无性价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2-8-19 08:19 | 只看该作者
sephiroth9 发表于 2012-8-19 00:07
你应该再试下不关闭这些接口,反正你测试时候这些接口上得设备又不会工作,何苦执着于持续速度,这玩意忽 ...

SSD成本太高了,我估计换了SSD速度也上不去,我已经搜索了ICH10R  接3个和4个海盗船固态硬盘的文章,发现到了600兆左右后,就上不去了。3个和4个的速度很相似。应该ICH10R的极限就是600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乐极生悲 该用户已被删除
78#
发表于 2012-8-19 09: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2-8-19 1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cinlift 于 2012-8-19 10:40 编辑
乐极生悲 发表于 2012-8-19 09:48
现在FX-8100很有性价比啊,才800多,但我还是不愿意买一个跑1~4线程全都不如我现在x4的处理器 ,所以悲剧还是 ...

6100才800多
4100跟2120几乎一个价 性能却差了一个档次

是什么x4 i5?
网上几乎都说单线程a不如i 但a多线程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10 16: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