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rackman 于 2012-9-12 12:04 编辑
0 |9 \3 _+ G: A! `& Y2 [. b6 grgq198 发表于 2012-9-12 09:38 1 ]" s( I! T. {$ A8 }, ~* G Y6 c
正常人都听得出区别才是。麻烦你先扔了你的多煤体,换一套好点的器材再讨论线材是否有区别吧。
: r/ D* v8 |; S- @/ `/ [8 |7 L5 z请问你是不是做过盲测?随便转个帖子,有空照着试试吧,劝你别玩自欺欺人的把戏了。
# m* F6 T/ D5 H+ K" d3 v& c/ `; z3 {& o, W( M
HI-FI音响器材的“AB双盲测试”: q% D! Y ]9 ^3 R2 B
( g/ k: u$ v9 Y/ P- L
4 {# }) e; R/ B
1、从图林试验说起————————
6 X0 H$ U7 F2 }, P5 D4 f
: M6 C" E+ @( a; [音响发烧友对A、B此较这玩意可说最熟悉不过。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最有名的主观性A、B比较(而不是透过精密仪器进行的产品测试)并非出现於发烧音响世界,而是衍生於对电脑——更严格来说是人工智能的科学研究。) n+ V( W1 _# r2 T+ w. g: {
6 c9 E2 c$ X3 W' P2 x; }- B1 u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电脑(最先应用於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虽然面世不久,但不少有识之士都意识到这项发明的巨大潜能。不久,有关电脑是否可以具有似乎人类的思维能力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引来了一场热烈的争论。6 Z" Q6 i( f; ?. A
$ [8 b3 @ _# c3 m4 [: D一九五零年,英国数学家阿伦·图林(AlanTuring)有感於在这场争论之中,对甚么是真正的思维能力其实人言人殊,他於是提出了闻名的『图林试验]构思,以作为争论的判决准则。
" C/ s5 h! y7 ] ~
" c1 t' s8 q1 a* p甚么是『图林试验](TuringTest)呢?这其实是一个概念性的拟想实验(thoughtexperiment)。在这个实验中,一个人透过显示屏(在图林的年代是电传打印机teleprinter)与隐藏於两个房间中的另一个人和一副电脑不断地交谈。交谈的内容完全不设限制。而图林的论旨是,假如这个人透过了长时间的深入交谈,最後仍是无法判定两所房间中哪一个是人哪一个是电脑,那末我们便不得不承认,房中的电脑已经具有与人类一样的思维能力。
8 Y- B0 v! j" a; p3 I" y; A. n! o; s3 @: R' z1 B
这个试验看似简单,却是对人工智能研究的一项重大挑战。试验提出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其间电脑科技的飞跃进展可说惊人。但事实是,至今未有一副电脑能成功通
6 f/ |6 G. ^1 }5 G" m0 M6 i$ J过图林试验。
7 _/ [2 V8 J8 N) I% P% j% q! h6 A" ?; v
大家可能会问,这与发烧音响有甚么关系呢?关系在於,两者都在追求一种以假乱真的境界。' }* u& h2 |' _
, q' B6 W4 v; o
音响世界中的图林试验可说更加简单。假设一个人被蒙着眼并带到一个大厅甚至大礼堂之中,他先坐下来听了一段音乐,然後椅子转了个180度,再听一次同一段音乐。假如在多种的A、B比较之後,他也无法判定哪一边的音乐来自现场演奏,而哪一边音乐则来自极其优秀的录音重播,则我们可以宣称,发烧音响的理想终於达到了,而重播音乐的那套音响组合,是一套完全可以重现现场效果的终极体系。! m9 a; Q: J3 T1 r" W) z0 _% m$ C7 T8 Q
& Q7 D# S8 p# `+ a: ]与电脑世界中的图林试验一样,我相信所有音响发烧友都会同意,能够通过上述试验的音响组合仍未出现。但问题是,随着数码和电声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个理想会否终有一天实现?
4 d- W/ c" z8 [: Y3 W0 ?6 p- M$ d1 i9 G) J* d
笔者不打算在此作出猜测。我想指出的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发烧友,上述的试验在现实生活中实难以进行。我们所能够做的,是按照不少资深发烧友的建议,多找机会去听现场演奏,然後把声音牢记心中,以作为在选购音响器材或在家中调校音响组合时的参考。
+ T( i4 \& k2 t/ t$ j! d# ]! g2 t
9 Y" S. N4 v6 {7 J7 o也就是说,我们在家中对两部器材、两条接线或是两种真空管进行A、B比较之时,其实是间接地进行着一趟音响的图林试验。7 L6 t9 G) {' r3 t* F' E
6 O) x" x; `) x* B6 \" B当然,一少部分(?)唯美派的发烧友认为Hi Fi应该覩过现场,而一切应以个人口味为准。按照这种观点,所有A、B比较只需以个人的口味作取舍,而与真声的标准无关。对於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说对或错,而只能说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M1 w7 K$ j7 T. d) G7 y
' ?- Q4 R; N3 H3 w& O2,有关蒙蔽试听的争议
$ _: }% M, c) R) k- i& @ v& K1 G5 j' V8 R* t0 B6 {
毋论是电脑或是音响的图林试验设计,一个要害的要素是『蒙蔽试验](blindtest)的要求。但在现实的音响世界,蒙蔽试服从来便是一个布满争议的题目。
: @0 @3 b' f) @9 }
) ^) f' O5 Q/ z; i; D, g为甚么要进行蒙蔽测试呢?是为了剔除心理作用的因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我想知道下价的人参与极昂贵的人参的提神效用是否有明显的分别,那末我找人来进行测试时,当然不会事先告诉他哪些人参是下价哪些是天价(假设两者皆已被磨成粉末),因为如此一来,知道自己正在进食极品人参的受测者,很可能会因心理作用而觉得非凡精神。4 i4 C2 I4 e2 A. k6 n g
2 U8 R8 x' i4 W: x5 Z
尤有甚者,假设两种人参的效用其实没有分别,而我们故意把下价说成上价参、上价参则说成下价参,则受测者很可能基於心理因素,在长期进食後者之後不觉得非凡提神,但在长期进食前者之後则觉得精神百倍!这种情况,正是科学实验设计中必须小心避免的『皮勒斯博效应』(PlaceboEffect) 。; H% T" E& X2 W# C
7 e, ` m) p. Y. [在不少科学实验中,即使蒙蔽试验也被认为不够严格。如情况许可,科学家更倾向於采取『双蒙蔽试验](doubleblindtest,又称双盲测试)这个模式。就以上述的人参测试为例,所谓双盲测试,是指连执行实验的人,在事前也不知道那些人参属於下价哪些属於贵价,以免他和受测者接触其间,下意识地(例如透过眼神和身体言语)泄漏了真相。+ n! B! e+ E. t7 w4 N5 ]
6 V8 R7 \$ V+ l; Z! r即便真的是双盲测试,播放曲目本身以及测试器材的先后顺序也会对判别者的状态产生影响……类似的,一组水平相当的体操或跳水运动员先后出场表演,裁判给后面出场选手打的分通常都会略高。。。一旦涉及人的心理,所有的问题都变得很麻烦。。。不过,这样的双盲测试,怎么说也比看着器材先入为主地判定客观得多。。。' Y: r' M- C0 K S8 }; K
0 V7 x/ y9 D( X$ l' S6 n
, D8 h/ w6 i$ k4 k1 i
( ]7 H$ {. m; v( q! y在发烧音响的世界,大部分人都认为主观音响评论(亦即我们经常挂在口边的『耳仔收货])较诸以仪器量度的客观音响测试来得更有意义。但一部分发烧友坚持,按照『耳仔收货]的A、B比较,必须透过蒙蔽试听甚至双盲测试的模式,其结果才算有效,或至少才能令人信服。
* W) s' S# l) Z. T
2 E. {2 U: ^# @/ ]可是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的音响评论员都不乐於采取蒙蔽试听。这一方面因为这种模式牵涉更复杂的程序(例如要多找一些人帮手,并要在测试时把有关的器材遮掩起来等。)而在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经验丰富和具有专业橾守的评论员,这种安排不单费时失事毫无必要,更是对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守的一种欺侮。
0 R; _- {; l, F8 i: r
; u4 r) K1 p Z: L" u坚持蒙蔽原则的人则嘲讽地指出,上述的辩解,其实只是一班自称『金耳朵]的人害怕『老猫烧须]和出丑当场的藉口罢了!; D$ q% r2 v) H* w( _
: s, Z; S" q! G: A5 d究竟谁是谁非?音响界对此的争论虽不算沸沸闹闹,但数十年来仍不绝於缕。例如在不久前的一本英国音乐符/音响杂志之上(2004年7月号的Gramophone),音响版的主编便再次为不采取蒙蔽试听作出辩护。他的主要& m: w9 o. H6 j9 n) S% H
论点也可说颇为新鲜。那便是在进行蒙蔽试听时,评论员会因为心理压力而无法放开怀抱以正常的心情聆听,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判定力和监赏力云云。各位朋友,你认为他言之成理吗?
6 d8 d4 B. z* j4 G; t$ ~. J' M; K) ?
事实上,另一本英国杂志确曾尝试进行一系列蒙蔽试听的实验。他们的方法,是每次找来了四至五位读者,并在杂志社的试音室中,以蒙蔽的方式轮流试听多部不同的器材(多是CD机或合并式扩音机)。读者先要在表格上对每一器材的各项表现打分及作出评语,在试听完毕之後众人更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换心得。一切过程和结果当然都记载於杂志之上。当年的我对这种测试的报导文章最感爱好。9 L( N; T. z$ t. Q; V& k
# d0 s+ l. N) w. g
上述这种做法其实颇为聪明,一来它避免了资深评论员可能出现的老猫烧须尴尬情况,二来它也可以避免(至少在某一程度上)得罪音响生产商和总代理等『米饭班主,,因为即使某件器材获得较负面的评价,那也只是一些非专业评论员的个人意见吧了。! ^$ j9 ~# C% r4 m: z; h$ |
0 C2 [* E D3 m5 I9 k
但上述的A、B(或A、B、C、D、E……)比较真的公平吗?这便需要我们作出更深层的科学和哲学思考。由於篇幅关系,惟有留待下期再绩。3 O% K* c+ f% i" ? y7 `( \
7 _7 t: ?- F% V4 H! ?9 V4 t
% p) Z$ T/ c6 b' [4 \* ~$ P |
|